武城县林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2020-08-07 05:32王红岩
山西农经 2020年14期
关键词:发展现状建议

王红岩

摘 要:武城县政府高度重视林果业发展,把其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带动农民增收的重要工作来抓。坚持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并重和适地适树原则,优化种植结构,推广优良品种,推进标准化建设,创新林果业发展模式,加强果品质量管理,有效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论述了武城县林果业的发展现状和主要工作,分析了果品生产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

关键词:林果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建议

文章编号:1004-7026(2020)14-0085-02         中国图书分类号:F326.27        文献标志码:A

武城县位于山东省西北边陲,处于鲁西北平原地区、京杭大运河东岸,地势平坦,土层深厚。气候为大陆性气候,冷热干湿变化明显,雨热同期,光照充足,四季分明。近年来,武城县高度重视发展林果产业,坚持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并重,林果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有效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1  林果业发展现状

截至2019年底,武城县林果总面积约753 hm2,产量8 300 t,产值超过4 000万元。主要林果品种有苹果、桃、梨、葡萄、大樱桃、核桃等。其中,苹果面积246 hm2,产量3 450 t;梨面积43 hm2,产量970 t;桃面积253 hm2,产量3 130 t;葡萄面积18 hm2,产量460 t,大樱桃面积10 hm2,产量150 t;其他果树面积180 hm2,产量100 t。现有林果专业合作社10家,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1个,注册商标1个。

总体来看,武城县林果业规模化程度偏低、规模小、产量不高,大部分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种植,种植区域分散,缺乏专业组织,品种分类多,难以形成统一的生产规模和优势。县城周边存在较多低产、低效林。由于紧靠县城,开发空间大,农户可能会占用耕地,这种性质的果园缺乏专人管护,种植间距小,产量低。

2  开展的主要工作

(1)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把林果产业发展与造林绿化、生态修复结合起来,努力追求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最大化,实现绿色发展。

(2)创新发展模式,提高经济效益。果品观光休闲采摘业发展迅速,多数果园在果品成熟期采摘,促进了农民增收,同时提高了果品的宣传度。充分利用经济林下的土地资源,发展林下种植、養殖,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积极探索认养农业新模式,与认养人签订果树认养协议,认养人可全程参与果树生产管理或者委托代管。记录果树生产情况,做好认养服务工作,及时向认养人传达果树生长情况[1]。

(3)严抓质量,加强水果安全生产监管。全面落实“四个最严”要求,按照“安全、生态、优质、高效”的发展理念,围绕重点区域、重点环节和重点品种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项整治。严格管控农药、化肥的使用,实现林果产品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确保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完善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立生产记录可查询、产品流向可追踪、安全责任可追究的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积极做好省、市、县果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圆满完成省、市、县检测任务,全年未发现不合格品。

(4)开展食用林产品安全宣传工作。食品安全关乎人们的健康,为全面提高人们的食品安全意识,武城县一直坚持开展食品安全周宣传活动。通过设置展板、悬挂横幅,深入果园面对面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工作、发放宣传材料,加深群众对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的认识[2]。

(5)抓好林果品牌建设,促进果品提质增效,引导实行品牌化经营。鼓励果品生产经营者积极参与产品交易、展销、博览会,通过平台推介优质产品,提高产品知名度和影响力。充分发挥品牌示范带动作用,逐步促进当地林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6)开展科技进果园活动,提供科技推广服务,提高果农素质。发放果园管理技术资料,深入果园对果农进行现场指导。推广果树标准化生产、集约化栽培、无公害绿色防控等先进技术,提升果品的科技含量。

3  果品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3.1  发展较分散,不利于形成产业规模

受个人主义思想的影响,农民不愿意让别人管理自己的果树,难以实现规模化管理,不利于打造规模化的商品生产基地。

3.2  园区基础设施不完善,综合管理能力较弱

存在明显的“大小年”现象,防灾抗灾能力差,不能有效减少灾害对果园造成的损失。灾害少的年份果树丰产,灾害多发的年份就会减产。

3.3  盲目栽植,品种结构老化,适应性差,品牌意识不强

缺少充分调研分析,盲目种植,栽植密度、栽植品种不合适,栽后树木生长情况差,后期影响果园效益。老果园存在品种老化现象,果农不及时更新品种,产量较低,品质较差,效益受到影响。品牌认识不强,缺少“三品一标”、注册商标等能体现产品价值的标志,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难以提升。

3.4  产业化程度不足

经营粗放,重种轻管,重生产轻加工,产业链不完善。保鲜、贮运、加工、营销体系不健全,产品积压滞销现象依然存在。

3.5  从业人员层次不高,管理能力不强

自我国城镇化建设以来,出现了进城务工的热潮,很多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入城市务工,因此从事林果业种植的基本上都是老年人或妇女。发展林果业时,这样的劳动力必然会导致管理出现问题,影响效率。林果栽培成本高、收益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果农栽培的积极性。同时,由于缺乏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现代化的生产设备,果品质量和效益难以提升[3]。

4  发展林果业的建议

(1)通过改良品种,提升产量。以市场为导向,引导种植户合理调整树种、品种结构,重点发展适合在武城县生长、市场竞争力强、能体现地方特色的果树品种。积极发展名特新优品种,加快更新老旧品种的速度。

(2)加大技术培训和指导力度,提高果农的技术水平。加强科技队伍建设,利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设备以及完善的管理制度服务果农。推广果园标准化生产,推广绿色防控、水肥一体化等先进技术,提高果园生产管理水平。

(3)探索发展“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通过招商引资、融资等方式引进产销一体化的林果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形成长期稳定的产购销合作关系。

(4)引导社会资本注入林果产业,通过合理流转土地,实现区域规模化生产。发展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企业等多种形式的新型经营主体,引导和鼓励生产者加入合作社、企业,按照统一标准、统一模式开展生产,促进林果业提质增效[4]。

(5)多措并举,加强品牌建设,提升果品影响力。树立品牌观念,增强品牌意识,积极开展“三品一标”等认证工作,把产品做精、品牌做响、规模做大。通过宣传推介,扩大知名度,提高市场占有份额。实施“线上+线下”营销战略,培育发展电商、中介服务机构和经纪人队伍,提高果业销售的组织化水平。同时,引进水果加工企业,提升果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崔琦.滨州市特色果业在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J].中国果菜,2020(2):60-63.

[2]岳美云.浅谈现代林果业转型[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9(4):167,165.

[3]邓敏超.新建区水果产业发展现状及思考[J].江西农业,2019(23):14-15.

[4]李德明,金荣芬.对禄丰县加快林果产业发展的思考[J].农业科技通讯,2020(2):51-54.

(编辑:郭  颖)

猜你喜欢
发展现状建议
我建议,你也想我一下
过剩的建议
关于不做“低头族”的建议
天然气储运技术经济分析
巨灾债券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浅析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面临困境—以丽江市为例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三代人的建议
F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