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高校思政课案例教学实效性的探索与思考

2020-08-10 09:21姚成玉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31期
关键词:案例教学思政课实效性

[摘 要] 案例教学被广泛运用于高校思政课教学中,是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案例教学的正确运用可以使课堂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在分析高校思政课案例教学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案例的编选、课堂教学的组织、考核方式的创新等方面进行研究,旨在更好地发挥案例教学的作用,提升思政课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思政课;案例教学;实效性

[作者简介] 姚成玉(1970—),女,天津人,硕士学位,天津交通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674-9324(2020)31-0094-02    [收稿日期] 2020-02-18

一、高校思政课案例教学的积极意义

案例教学是对传统的思政课教学的一种创新,它可以把抽象的理论用生动鲜活的具体事例呈现出来,以此来提升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力和认同度,可以使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1.实现理论学习与时政关注的有机融合。培养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做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是高校思政课要完成的任务。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很好地完成这个任务,因为传统教学往往是灌输式的,教师更加注重理论的讲授,在理论与实践的有效融合上是欠缺的,案例教学解决了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在教学中运用的案例大多是时政热点问题,通过对教学案例的分析、思考,引导学生关注时事,使理论学习与时政关注有机融合。

2.实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转换。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只是“配角”,其获取知识主要是靠教师的“灌输”,因此对学习缺乏应有的热情。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案例教学使学生获得知识的方式发生了转变。案例教学是通过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在了解案例、分析案例、总结提升案例的过程中学习理论,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动学习意识被唤醒,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学习由过去的被动接受变成了主动思考、探寻,学生对学习知识的渴望被激发出来,学习的主动性增强了。

3.更好地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案例教学是连接理论学习与时政关注的桥梁,是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重要途径。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所用教材是全国统一教材,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是教师实施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依据和遵循,而思政课的教学对象具有很强的差异性,这就要求教学体系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案例教学是整合教材体系和教学体系的有效方法,它既能突出理论学习,又能引入现实生活中的生动事例、社会热点,既有教师的画龙点睛的讲解,又有学生的参与、思考、讨论,使思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

二、高校思政课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案例教学是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会发现案例教学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导致思政课案例教学的实效性大打折扣,使案例教学的优势无法充分发挥。

1.教学案例与理论的契合度不够,影响课堂教学的逻辑性。教学案例的选取是案例教学的起始环节,如果教学案例的选取不恰当,就会影响案例教学的效果。课堂教学应体现严密的逻辑性,如果教学案例与理论的契合度不够,课上所选用的案例不能说明所学理论,或者很牵强,那就失去了教学的逻辑性,学生无法把具体的案例与理论联系起来,无法达到对理论的认同,更无法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互联网时代,在思政课教学中,有大量丰富的教学资源可供我们利用,作为教师如何在海量的教学资源中选取有针对性的与所讲授的理论契合度高的案例成为关键问题。

2.对教学案例的分析不足,影响课堂教学的目标实现。课堂上,所有教学方法都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思政课教学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所以教学中,增强学生对所学理论的认同感是十分重要的,案例教学的使用也是为了增强学生对理论的认同感。教师只有引导学生对教学案例进行准确深入的分析才能使学生对理论信服,增强学生的思辨能力,否则虽然选择的案例与所讲理论有很高的契合度,但是由于只讲案例本身,终究不能很好地转化成对理论的理解和认同,这就失去了案例教学的意义。

3.大量教学案例堆积,影响课堂教学的体系性。案例堆积是指教学中只讲案例。教师选取大量案例,即使案例很典型,但如果课堂上只讲案例本身,不对案例进行分析,不能引导学生推导出教学案例背后蕴含的道理,使整堂思政课变成了故事课,这样的教学容易造成学生的理解错位,阻碍教学目标的实现。[1]案例堆积的弊端在于使课堂教学失去了体系性,找不到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学生虽然听了一节课但不知所云,不知道老师在讲什么,无法把大量的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思考,致使案例教学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提升高校思政课案例教学实效性的途径

思政课案例教学的积极意义已被师生认同,但是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会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所以如何提升高校思政课案例教学的实效性就成为我们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1.科学选取案例是提升案例教学实效性的首要因素。思政课教学案例编选,首先,要注意思想性。这是由思政课的课程特点决定的。案例选取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要立足于立德树人。其次,要注意案例与所讲授理论的关联性。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接受教材中的理论观点,并且进一步内化为自身信仰,外化为实际行动,这就要求案例本身必须具有典型性,与所学理论具有紧密的联系。再次,要关注学生的认同性。在编选案例过程中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知识背景、年龄特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编选案例,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编选案例还要注意时代性,来源于现实生活的鲜活案例可以提升学生的关注度,引发学生的思考,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有效组织课堂教学是提升案例教学实效性的关键环节。首先,要做好课前准备。课前任课教师要布置好预习内容,使学生对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案例内容、讨论问题有一定的了解和准备,为学生在课堂讨论分析做好铺垫,从而提升学生讨论、辩论或展示的质量。其次,要把握好教学互动环节。在教学互动环节,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对问题的把握能力等因素影响,很可能使讨论的内容偏离教学目标。为了避免这种现象,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所學理论分析案例,始终把所学理论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再次,教师要做好总结和提升。通过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总结,梳理出学生应当掌握的知识点,使学生的讨论互动找到落脚点,并且得到升华。

3.创新考核方式是提升案例教学实效性的内在要求。考核方式的改革是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应有之义,也是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内在要求。在思政课案例教学中,考核方式采取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相结合,把过程性考核纳入学生的成绩构成体系中。在案例教学中,所谓过程性评价,也就是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在案例教学中的参与度。[2]案例教学中的过程考核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考核可以采用案例分析报告、PPT展示材料等形式呈现,通过这种灵活的考核方式,对积极参加教学互动的学生予以鼓励,对更多的学生形成示范效应,使思政课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夏晓.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运用探究[J].文教资料,2019(2):179-180.

[2]赵丽端.高校思政课案例教学有效性探析——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为例[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8,22(2):105-109.

猜你喜欢
案例教学思政课实效性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案例教学在机械创新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性
青少年对思政课的逆反心理研究
协商民主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