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有微课课堂有深度

2020-08-13 07:10钱学翠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20年8期
关键词:设计策略预习微课

钱学翠

[摘要]预习是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目前小学数学课前预习效率偏低。通过分析利用微课进行课前预习的意义,着重论述了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设计策略,以多方式、多层次利用微課开展预习,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促进学生构建深度学习模式。

[关键词]微课;预习;设计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20)23-0091-02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是让学生在课前阶段,先通过自主阅读的方式,了解下一堂课需要学习的内容,以便学生在听教师讲课时,能够更好、更快地了解讲授的内容,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但是这样的预习方式不仅枯燥无味,而且学生也不懂得把握预习的方向,无法达到良好的预习效果。微课的引入使得课前预习有了全新的模式,可以让学生进行更有效率的预习。笔者就课前预习式微课的设计进行了探讨。

一、注重激趣——让数学概念在趣味中“定格”

趣味性是学生学习的第一动力。数学科普作家李毓佩说过:“数学有形式逻辑,文学有意识流。两者同样需要想象力,也需要互相激发。”利用微课进行课前预习,可以通过图像、声音、动画等形式进行展示,将数学知识融人五分钟左右的微课视频中。这样的教学形式既充满趣味,又能将数学知识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在趣味中进行探索学习。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教师以中秋节吃月饼的情境作为故事背景:小明的妈妈从外面买回一些月饼,一家人坐在一起准备吃月饼,这时妈妈拿出一个大月饼,这个月饼要全家人一起吃,爸爸、妈妈、妹妹和小明应该怎么分这个月饼才公平呢?视频中的月饼被平均分成了4块,每一块占整体的4由此轻松地引入分数的概念。微课中生动形象的情境一下子就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出来,再加上分月饼这种贴近生活而又形象的案例,学生轻松地就接受了分数的概念。可见,利用微课进行预习,其动态的图像十分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学习与掌握新知识。

二、巧妙设疑——让问题在学生心间“绽放”

知识的学习离不开对问题的探究,只有抱着疑问去探究未知,才能够将每一个知识点都学习好。教师在微课中进行提问,就是在学生的心中种下一颗好奇的种子,让学生在课堂当中愿意主动地聆听,从而激发他们心中的疑问。教师在微课中设置疑问时,既要保证问题的答案在学生的理解范围内,又要高于课本知识,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在进行微课预习时,好奇问题的答案是什么,从而使课堂教学顺利开展。

例如,在教学“亿以内数的认识”一课时,为了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教师可以先利用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逐步为学生回顾个、十、百、千、万等计数单位,接着向学生提出第一个问题:“万以后应该用什么单位呢?”引发学生疑惑。然后利用十进制以及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拓展到十万、百万、千万。这时候教师向学生提出第二个问题:“千万以上应该用什么计数单位呢?”注意到这一次微课主题的学生,就会知道千万之后的计数单位是亿。最后,教师在预习微课留下最后一个疑问:“亿后面还有什么计数单位呢?”到了这里,疑问就将学生的学习好奇心完全调动了起来,到了正式上课的时候,学生就开始迫不及待地想要听教师所讲的内容,解答他们的疑问。

三、分层设计——让学生在预习时“各取所需”

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说过:“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事物之间的差异令世界变得多姿多彩。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也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由此可见,学生的个体差异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因素,在利用微课进行预习的时候,教师要顾及每个学生的差异,避免学得快的学生学不到,学得慢的学生学不会。在微课设计中,教师可以通过基础、进阶、突破三个阶段设计预习内容,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学到知识。

例如,在教学“位置和方向”一课时,教师可以将微课预习的内容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全班学生都需要观看学习的基础阶段,让学生了解如何分辨东南西北和地图的方向,掌握最为基础的知识;第二个阶段是成绩中等的学生需要掌握的进阶阶段,如何通过地图的方向来确认地点之间的位置;第三个阶段是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知识突破的阶段,学习如何根据文字描述,画出相应的地图,实现知识的多样运用。通过三个阶段分层预习,充分尊重学生之间存在的学习差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高效学习。在预习阶段进行微课分层,可以真正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帮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课堂的学习当中。

四、关注体验——让预习从“幕后”走到“台前”

数学知识的学习需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利用微课进行课前预习既不会花费学生太多的时间与精力,又能够让学生快速地了解将要学习的内容,使学生在课堂中更好地进人学习状态,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增加提问和实践的环节,能让学生体验到预习给自身学习带来的好处,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让预习从“幕后”走到“台前”。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分类”一课时,教师在上课之前先让学生通过微课进行预习,在经过微课的激发兴趣、、设疑、分层教学后,每一个学生或多或少都了解了这一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在上课的过程中,教师先围绕课前预习的内容进行提问,让学生拥有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并对充分进行课前预习的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接着,教师拓展微课中的内容,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感受深入学习知识的乐趣。最后,教师再让学生运用学习到的三角形的分类知识,进行实践运用,解决教师提出来的问题,让学生体验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在教学这一节课的时候,由于学生在课前已经对要学的知识有所了解,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都能够体验到课堂学习的乐趣。习惯是要通过体验乐趣才能够养成的,体验乐趣是给予学生坚持学习下去的动力。

课前有微课,课堂才能有深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微课进行课前预习,能够有效提高课前预习的效率,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合理运用微课教学,鼓励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进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本文系江苏省扬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课前“智趣导学”微课开发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G/18/N/045]

(责编 覃小慧)

猜你喜欢
设计策略预习微课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赣鄱生态水产品包装设计策略研究
三步走,“鲜活”口语交际课
论高中生如何通过正确的预习、复习学好语文
浅谈职高生的数学课前预习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