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CIK免疫疗法联合放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观察

2020-08-17 09:18陆婉玲李小龙党亚正赵宏亮程才乔松
疑难病杂志 2020年8期
关键词:放化疗病灶疗法

陆婉玲,李小龙,党亚正,赵宏亮,程才,乔松

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确诊时多已为中晚期,错过了手术根治治疗的最佳时机,放化疗为其主要治疗手段[1]。虽然放化疗治疗有一定的疗效,可以延长患者生存期,但同时也降低了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带来诸多不良反应,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较大[2]。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及对肿瘤免疫研究的深入,树突状细胞诱发的杀伤细胞(DC-CIK)治疗为一种肿瘤生物免疫治疗,以其抗肿瘤生长能力强和不良反应少的特点逐渐应用到肿瘤疾病的联合治疗中[3]。现以DC-CIK免疫疗法联合放化疗治疗中晚期NSCLC,并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免疫功能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变化,旨在更进一步全面分析该方案在中晚期NSCLC中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4月—2018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986医院肿瘤科诊治的中晚期NSCLC患者69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对照组35例,研究组34例。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同意书。

1.2 选择标准 (1)纳入标准:①处于ⅢA~Ⅳ临床分期;②有可测量病灶;③预计生存期在6个月以上;④KPS评分[4]在60分以上。(2)排除标准:①患有不可控制的传染病;②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③内脏器官严重功能不全者;④对生物免疫制剂过敏及正在使用者;⑤精神异常,无自主意识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行同步放化疗治疗,使用直线加速器(PRECISE型,瑞士医科达公司生产)6mV-X 线三维适形照射技术进行放疗,2 Gy/d,5次/周,总照射剂量控制在50~60 Gy。化疗前给予抗过敏和预防性止吐处理,均行DP方案化疗:第1天给予多西他赛(山东齐鲁制药有限公司生产)75 mg/m2静脉滴注,第1~4天给予顺铂(山东齐鲁制药有限公司生产)75 mg/m2静脉滴注,28 d为1周期,与放疗同步治疗2周期,放疗结束后间隔4周,再继续进行4周期的DP方案巩固化疗。研究组:行同步放化疗联合DC-CIK免疫疗法治疗。放化疗方法同对照组,化疗前抽取患者外周血100 ml(抗凝),采用血细胞分离机分离采集单个核细胞行DC和CIK培养[5],培养7 d收集成熟的DC和CIK,按1∶100混合再培养7 d,期间进行无菌试验检测,确认结果为阴性,且保证细胞存活率在95%以上。从第2周期化疗开始DC-CIK治疗,于每次化疗前2周进行DC-CIK混合悬液(每次回输1×109个)静脉回输,共5次。

1.4 观察指标与方法

1.4.1 免疫功能相关指标检测: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抽取患者外周血4 ml,抗凝,梯度离心获取单个核细胞,分别加入相应抗体混匀,避光孵育(15 min)和PBS液洗涤(2次)后重悬细胞于NovoCyte流式细胞仪检测(上海然哲仪器设备有限公司),分别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中CD3+、CD4+、CD8+、CD4+/CD8+和NK细胞的表型和百分率。

1.4.2 生活质量评分[7]: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依据KPS评分标准对患者近期生活质量进行评价,KPS评分百分制,从正常(无症状)至死亡共10个分级,以100~0分计:改善,KPS评分升高≥10分;稳定,KPS 评分升高或降低幅度<10分;恶化,KPS评分下降≥10分。提高率=改善率+稳定率。

1.4.3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放疗损伤依据美国放射治疗肿瘤协作组对急性放射损伤的分级标准进行评价[8];化疗毒性反应依据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常见不良反应标准4.0版[9]进行评价;生物免疫治疗过程中和结束后观察患者有无过敏、发热等不良反应。

1.5 近期疗效评价标准 治疗1个月后,CT检查肿瘤病灶变化,采用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6]评价。完全缓解,病灶完全消失,未发现新病灶,持续4周以上时间;部分缓解,病灶最长径总和减少30%以上,持续4周以上时间;疾病稳定,病灶最长径总和减少低于30%,或增加低于20%;疾病发展,病灶最长径总和增加20%以上,或出现新病灶。以(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总例数×100%表示疾病治疗有效率,以(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疾病稳定)/总例数×100%表示疾病治疗控制率。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软件统计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频数或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内、组间比较分别采用配对t检验和独立样本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2组临床资料比较 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病理类型和临床分期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2.2 2组近期疗效比较 2组患者疾病治疗控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2。

表2 2组患者近期疗效比较 [例(%)]

2.3 2组免疫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2组CD3+、CD4+、CD8+、CD4+/CD8+和NK细胞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对照组除CD4+/CD8+降低不明显外(P>0.05),其余指标均降低(P<0.05),而研究组各指标均升高,且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治疗前后2组患者免疫功能各指标比较

2.4 2组生活质量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生活质量提高率为88.23%,高于对照组的5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4。

表4 2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比较 [例(%)]

2.5 2组不良反应比较 不良反应主要为发热、粒细胞减少、放射性肺炎、胃肠道反应和放射性食管炎。其中研究组发热和粒细胞减少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2组间放射性肺炎、胃肠道反应、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5。

表5 2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例(%)]

3 讨 论

随着肿瘤治疗决策中对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的深入研究,生物免疫治疗已成为肿瘤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其中DC-CIK是最具发展前景的免疫细胞。生物免疫疗法可有效杀死肿瘤细胞,抑制肿瘤转移和生长,且具有高效、不良反应小等特点。DC-CIK细胞治疗主要应用疾病包括肾癌、胰腺癌、胃肠道肿瘤、乳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等。以往研究发现,DC-CIK细胞经体外培养后回输患者体内可提高体内CD3、CD4和Th1等细胞因子水平[10]。CIK细胞免疫疗法可清除残余病灶,直接杀伤肿瘤细胞,不损害机体免疫系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中80%以上为NSCLC,其确诊时的肿瘤分期较晚,且患者年龄偏高。放化疗为失去手术指征和不愿手术治疗的中晚期NSCLC患者主要治疗手段,可有效控制疾病进展,但同时会降低患者免疫功能,影响生活质量。控制疾病进展、减轻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是中晚期肿瘤治疗的主要目的[11]。鉴于此,本研究将DC-CIK免疫疗法与放化疗联合用于中晚期NSCLC治疗中,同时观察了患者治疗前后的免疫功能水平和生活质量变化,旨在全面分析该方案治疗中晚期NSCLC的临床效果。

DC是功能强大的抗原提呈细胞,通过向初始T淋巴细胞提呈抗原,激活获得性免疫系统[12]。CIK是人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体外扩增出的异质性细胞群体,兼具NK细胞非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限制性杀伤肿瘤的优点和T淋巴细胞强大的抗肿瘤活性,能通过自身的细胞毒作用杀伤肿瘤细胞,还可分泌多种细胞因子来杀伤肿瘤细胞[13]。两者混合共培养后回输至患者体内,可促进DC成熟,分泌共刺激分子与细胞因子,活化CIK,增加增殖倍数,提高对肿瘤细胞杀伤性;促进抗原特异性T细胞增殖,发挥对肿瘤的长期免疫监视作用。DC-CIK免疫疗法在肾癌、胃癌、肝癌等恶性肿瘤疾病治疗中均表现出较好的应用效果[14-16]。

本研究肯定了同步放化疗治疗对NSCLC进展控制的效果,也表明了DC-CIK免疫疗法显著的抗肿瘤作用。可能是由于DC-CIK具有较好的肿瘤细胞杀伤作用,联合放化疗可提高疗效,且DC-CIK具有区别于放化疗对肿瘤细胞的0级杀伤作用,能较好地清除放化疗后的微小残留病灶,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CD3+、CD4+、CD8+和NK细胞等是反映人体免疫功能的常用指标,在肿瘤的形成、进展中产生的可溶性免疫抑制因子会抑制CD4+形成,降低CD4+/CD8+比值和减少NK细胞[17]。本研究发现,联合DC-CIK免疫疗法治疗能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对结果分析认为DC-CIK启动了机体自身免疫并分泌各种细胞免疫因子,弥补了放化疗对机体免疫功能的损伤。本研究对生活质量和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发现,联合DC-CIK免疫疗法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可能是由于DC-CIK具有靶向杀伤肿瘤细胞不损伤正常细胞的特性,不会对骨髓造血和胃肠道造成伤害;另外对化疗敏感性的提高,也一定程度降低了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可能得益于临床效果和机体免疫功能的提高,患者疾病症状减轻;DC-CIK分泌的多种因子具有一定的镇痛和催眠作用,也有利于生活质量的改善[18]。

综上所述,放化疗联合DC-CIK免疫疗法治疗中晚期NSCLC的疗效较好,能明显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改善生活质量。但本研究纳入的病例数较少,未对患者远期的预后情况进行随访。未来将扩大样本量,延长随访时间,作进一步深入研究。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

作者贡献声明

陆婉玲、李小龙:设计研究方案,实施研究过程,论文撰写和修改;党亚正:提出研究思路,分析试验数据;赵宏亮:实施研究过程,资料搜集整理;程才、乔松:实施研究过程,进行统计学分析

猜你喜欢
放化疗病灶疗法
剪切波弹性成像在乳腺不同深度病变中的可重复性评价
全程营养护理管理在食管癌同步放化疗患者中的应用
浅述食管癌术后及放化疗后并发症的中医药治疗
Rejection therapy 拒绝疗法
中医饮食干预在改善肿瘤联合放化疗患者营养不良的应用效果观察
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放化疗前后甲状腺功能变化情况及其临床意义
数字化断层融合(DBT)与全视野数字X线摄影(FFDM)引导乳腺病灶定位对比
AP—4、EZH2基因表达量与子宫内膜癌病灶中细胞凋亡、上皮间质转化的相关性研究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2)
小儿厌食的简易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