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途径

2020-08-19 09:13葛万加
广西教育·A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教学设计途径

【摘要】本文论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方法,提出教师应具有探究性教学的意识,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启迪学生主动思考等教学建议,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 探究性学习 途径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25-0037-02

小学语文作为小学阶段的一门主要课程,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与语文综合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探究性学习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自主参与、自主体验。如何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更好地开展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每位语文教师在实践中应当思考的重要课题。

探究性学习是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注重学生的自主参与性与自主学习体验,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与思考,由此开拓思维和视野,最终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探究能力。

一、语文教师应具有探究性教学的意识,做好相关教学设计

传统的教学多以教师为主体,忽略学生的主动性,不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想要更好地开展探究性教学,语文教师首先应当具备探究性教学的意识,这样才能在教学中主动开展探究性教学。学校可以定期组织与开展一些探究性教学培训学习活动,让语文教师通过学习与培训,更深入地理解探究性学习的内涵,认识到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意义,同时也可以学习到一些开展探究性教学的方法与策略。这样,语文教师才能逐步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具备探究性教学的意识。

教学设计是开展教学的前提与基础,是每位教师都需要重视的。除了具备一定的探究性教学意识,语文教师还应当做好探究性教学的内容设计,应该根据具体的语文课程与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征来设计教学。如包括探究性教学的目标与任务,如何进行教学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课堂上需要提问哪些问题,采用哪些教学方法来开展具体的教学活动,布置哪些课后作业等,都需要语文教师综合考虑,提前做好设计,这样才能保证探究性教学的顺利开展。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

教学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好的教学导入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语文教师在开展探究性教学时,也需要重视教学导入,以激发学生主动投入探究性学习的动力。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课程内容与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征来创设教学情境,以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能更好地进入学习情境。创设情境的方法有很多种,如利用多媒体丰富的视听功能、实物展示、互动交流等,也可以从低年级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以让他们更好地理解与接受,提高教学导入的成效。

例如,在《树和喜鹊》的探究性学习中,教师需要先进行教学导入,如可以通过一个小小的文字游戏创设情境:“同学们,我们今天来玩一个文字接龙游戏——《谁是谁的家》,好不好?”学生一听可以玩游戏,个个都很感兴趣。于是就有了师生的精彩对话:“蓝天是谁的家?”“是白云的家。”“大海是谁的家?”“是小船的家。”“大地是谁的家?”“是小草的家。”“那么大树又是谁的家呢?”“是小鸟的家。”“是的,今天我们学习的故事就跟大树和小鸟有关。”由此导入新课,学生迅速进入学习情境,也为教师开展后续的探究性教学提供了良好开端。

三、重视提问教学,启迪学生主动思考

课堂提问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开展探究性教学的有效方式。好的问题可以有效启迪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由此能更好地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语文教师应当重视课堂提问,做好有关课堂提问的问题设计,如可以根据具体的语文课程内容与学生的学情等来创设问题。设计的问题最好具有一定的梯度性和层次性,让不同语文学习水平的学生都有适合自己思考的问题;最好要有启迪性,能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究。同时,教师在提问时还要注意把握提问的时机与提问的方式,以让提问发挥更大的价值,提高探究性教学的成效。

例如,在《小蝌蚪找妈妈》的教学中,让学生先认识生字生词、开展自主阅读之前,教师可以创设一些问题,让学生一边阅读,一边思考问题,如:“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小蝌蚪都碰到了谁呢?它自己发生了哪些变化呢?”“小蝌蚪最后在哪里找到了自己的妈妈呢?它的妈妈是什么样的呢?”让学生通过问题自主思考与探究,提高探究性学习的成效。

四、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也是开展探究性学习的一种有效方式,它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亲身参与,特别适用于探究性学习活动。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分组不能随意而为,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与规律。一般来说,每个小组的人数不宜超过6人,小组成员的搭配也应当合理。语文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性格、语文学习水平等要素进行综合考虑。教师还需要做好小组任务的创设,让学生通过合作完成任务,培养自主探究的能力。小组任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也需要具备一定的探究性,这样才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低年级学生年龄还比较小,注意力容易分散,纪律性也不强,在他们开展小组合作的过程中,语文教师还需要发挥引导作用,给予学生一定的引导与约束,这样才能保证探究性学习的顺利进行。

例如,在《咕咚》的文本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能更深入地探究文本,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讨论。语文教师可以根据文本内容布置一些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如让学生在文本阅读的基础上,分组讨论一些问题:“小动物们为什么要跟着兔子跑呢?”“兔子、小猴、大伙儿说的话都相同么?有哪些不同呢?”“大家知道咕咚的真相后,为什么都笑了呢?”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合作探究,学生不仅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内容,而且培养了自主探究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五、以学生为主体,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注重学生的参与性与体验性,更好地发挥探究性学习活动的作用,语文教师还需要重视实践活动。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与学生的认知特点组织开展丰富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认知体验,让学生在实践體验中更好地培养探究能力。语文实践活动可以是课堂内的,如部编版小学教材中有不少综合实践类内容,教师应该以教材为依托,在课堂内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同时,语文实践活动也不应该局限于教室,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开展户外实践活动。如语文教师可以利用节假日带领学生到郊外踏青,让学生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感受大自然的美;在活动后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从而使学生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提高说话和写作能力,等等。

当前,探究性学习已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必然要求,如何更好地开展探究性教学,是每个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思考的重要课题。语文教师需要具备探究性教学的意识,做好探究性教学的情境导入,以提问激发学生探究,以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同时以学生为主体,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探究性教学,保证探究性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陈雪霞.整合发掘 内引外联——小学语文自主探究性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教师,2019(9)

[2]宋丹.探究性开放式阅读教学在小学高年级语文中的应用探讨[J].新课程(上),2019(2)

[3]李鑫.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探究性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J].新课程(上),2018(12)

[4]吴晓玲.探究性阅读教学“主问题”预设意义与策略——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学为例[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8(9)

[5]李万顺.小学高年级语文探究性开放式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7)

[6]高婷华.网络环境下融入美术元素的小学语文探究性教学[J].好家长,2018(21)

[7]蒋金艳.探究学习,正确捕“鱼”——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J].课程教育研究,2018(4)

[8]杨珍.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开展探究性学习探讨[J].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2017(11)

作者简介:葛万加(1983— ),江苏灌南人,二级教师,大学本科学历,研究方向为小学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

(责编 黎雪娟)

猜你喜欢
探究性学习教学设计途径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多种途径理解集合语言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高中生物教学中探究性学习常态化的策略研究
探究性阅读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