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第二学段口语交际教学的思考

2020-08-19 09:13沈清华
广西教育·A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部编教材口语交际思考

【摘要】本文基于口语交际教学的目标,提出从层次性、真实性与延伸性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点拨与指导的教学建议,以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培养学生良好的交际素养。

【关键词】部编教材 口语交际 第二学段 思考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25-0104-02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从第一学段开始就注重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按说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交际能力。但到了第二学段以后,在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的时候,学生间会出现两种不良现象:一是沟通交流意识淡薄;二是胆大的学生发言积极,胆小的学生声音小,态度扭捏,不会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只会自顾自地陈述自己的意见等。这些现象都不利于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升。那么,怎樣才能帮助第二学段的学生养成良好的交际习惯,逐步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呢?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交际欲望

学生很容易被特定的情境所吸引。根据交际内容特点创设恰当的情境,可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愿望,主动融入交际情境,更好地进行交际。需要指出的是,在创设交际情境时,教师还要遵循先简单后复杂的规律,以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逐步得到提升。

如在教学《身边的“小事”》口语交际课时,口语交际内容提到“我们每个人的身边每天都在发生各种‘小事,每件事都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再让学生就自己身边的小事与同学交流。要求学生在交流的时候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汇总小组意见的时候要尽可能地反映出每个人的想法”。基于这样的口语交际目标,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这样的情境:教学一开始,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人生百态“乱涂乱画、礼让行人、爬树拍照、上车插队……”,通过这一件件小事激发学生主动表达的兴趣。在学生对这些小事发表看法的基础上,教师再引领学生就自己平时的生活进行回忆,并让学生以表演的形式还原平时生活中的画面“占座位、乱扔垃圾、插队……”在情境中,学生觉得有话可说,有想法要表达,这时候教师再引导学生以口语的形式把小事背后的原因讲出来,就能使学生清楚地把自己的看法表达出来。

在口语交际教学中,为学生创设恰当的情境,让学生参与其中,在体验中感受,在辨别中明是非,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交际兴趣,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学会与同学交流。

二、逐层推进,促进学生有条理地表达

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对于如何交际教师没有必要直接把交际技巧传授给学生,而是可以让学生主动暴露出自己交际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引领学生进行回顾与反思。只有这样,由不会到学会,学生的印象才会更深刻,进而促进口语交际能力的提升。

例如,《名字里的故事》的交际内容是让学生能够把自己名字里的故事与大家交流分享,在交流的时候能够把自己知道的名字里面的信息讲清楚,并且在听别人说话的时候,能够礼貌地进行回应。对于“名字里的故事”这个话题,大多数学生都非常感兴趣,并且有话可说,但在说的时候很容易出现内容混乱、没有条理、表达不清等问题。想要改变这种现状,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如在学生进行口语交际之前,教师可以先向学生讲清楚交际要求:“先讲自己叫什么名字,再讲自己名字里的含义,最后再把自己名字的来历讲清楚。”按照这样的要求,学生乐于与大家分享自己名字里的故事。在学生向其他同学讲述自己名字里的故事时,要让其他学生一边倾听一边做出回应。这些回应主要包括根据倾听内容有礼貌地回应,根据倾听内容表达自己的看法,根据倾听内容或微笑或点头或眼神鼓励等。经过这几个环节以后,学生对于交流自己名字的故事这一过程已经有了深刻的印象,促进了口语交际能力的提升。

三、关注过程,让口语交际真正发生

目前,在第二学段口语交际中最常见的问题是口语交际过于随意化、日常化。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有时过于简单或普通,如果直接搬到课堂上,那么,这样的交际是无意义的,需要教师不断优化课堂活动,以让交际真正发生。

如在教学口语交际课《请教》时,教师让学生回想一下自己在平时生活中是如何向别人请教的。当时,有两名学生是这样开展口语交际的:“请问别人拿了我的东西一直不归还,该怎么办?”“那你就告诉老师或者他的父母。”“这真是一个好办法,谢谢!”“不用谢。”这两名学生仅仅通过寥寥数语就完成了交际中向别人请教的任务。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真正遇到此类问题时,是不可能如此轻松就能解决的。面对这样的交际情境,教师要为学生设置一些“拦路虎”,逼着学生动脑筋、想办法。以“请教”为例,学生在请教的时候遇到的对象不同,请教的结果也会大不一样,教师可以让学生想一想:假如自己请教的对象是班长、同桌、好朋友或者是与自己有过矛盾的人,那么自己该怎样向这些人请教?这样一来,不同的身份能够把学生带入到不同的交际情境之中,这时候学生就需要思考面对什么人时需要运用怎样的语言,需要采取怎样的策略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交际能力在灵活应变中得到提升。既然是请教,那么别人提出的意见对你来说可能会有用,也可能会无用,如果请教未果怎么办,这就需要换人请教或者与别人商量等。相信经过这样的实践训练,学生的交际能力一定会逐步得到提升。

在第二学段口语交际教学中,想要改变学生随意交际、交际日常化等现象,需要教师针对具体的交际内容,引领学生进行交际应变训练,鼓励学生换位思考,勇敢面对挫折,使学生逐步形成交际素养。

四、注重实践,达成口语交际目的

口语交际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适应社会需要、能够与他人进行良好沟通、具备一定交际能力的人,因此,口语交际的训练不能局限于课堂,而要让学生在广阔的社会实践活动中丰富认知,提升交际素养。

如在教学《名字里的故事》这篇口语交际内容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社会实践训练项目,以让学生从中感受到每个人名字背后的含义。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以表格的形式汇报自己家庭成员中每个人的名字是什么,名字的含义以及名字的来历各是什么。在学生对此有了一定认知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我国一些名人的姓名是什么,这些名字有什么含义或者来历,以使学生从中感受到研究名字给自己带来的乐趣。最后,还可以让学生统计各个年代在取名字时最显著的特点是什么(如下表)。

[过去的男孩子 解放、国庆、红军…… 现在的男孩子 (选用一些班内男孩子的名字) 过去的女孩子 春桃、秋香、冬梅…… 现在的女孩子 (选用一些班内女孩子的名字) ]

这样一来,以口语交际为目标,以社会实践为主要途径,鼓励学生多搜集、多研究、多参与,再引领学生比较和品评,不仅可以让学生从名字的变化中感受到社会的发展变化,还可以让学生从中感受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达到了提升学生口语交际素养的目的。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对学生一生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对学生来说其口语交际能力并不是短时间内就可以提升的,因此,教师要从学生接受认知能力出发,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设计出多维度的交际话题,并注重口语交际与社会生活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逐步培养出谈吐文明、落落大方、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交际小能手。

作者简介:沈清华(1978— ),女,广西玉林人,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学与研究。

(责编 黎雪娟)

猜你喜欢
部编教材口语交际思考
大手牵小手,我们一起走
把脉汉字教学,凸显中国意趣
把握部编教材特点 落实语文核心素养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部编教材”教学
浅议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试论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三部曲
坚持“四性”,提高口语交际训练的实效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