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民族资源与3D打印相融合的实践

2020-08-19 09:13莫剑锋李晞
广西教育·A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美术课第二课堂广西

莫剑锋 李晞

【摘要】本文基于广西民族文化艺术资源与新兴科技的有机融合,论述小学美术教学中将广西民族资源与3D打印相融合的策略,提出开展民族文化主题活动、构建趣味性第二课堂、创建社团、以赛促学,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实现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广西民族资源 3D打印 小学美术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25-0147-03

当前,社会进入飞速发展的新时代,越来越多新兴科学技术融入人们的生活中。“3D打印笔”和“3D打印机”正是基于“3D打印”技术的一种快速成型工具,可将PLA或ABS等原材料加入通电的打印设备进行再塑造,以创造出立体的形象。相较于普通画笔局限于二维图像而言,3D打印技术是一种更高效、成熟的新媒介,是一种无需借助除原材料以外的其他介质的神奇画笔,它对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有着一定的推动作用。为此,笔者结合本校教学实践,探索将3D打印与优秀的民族文化艺术资源相融合的路径。

一、问题的提出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美术课程的基本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关注文化与生活、注重创新精神。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开启了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新征程。随着“2.0时代”的到来,教学技术水平由希沃白板转向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将民族文化资源与3D打印相融合,是基于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与新兴技术相结合的、与文化和生活相连接理念下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笔者通过中国知网(CNKI)对关键词“3D打印 美术”进行搜索,仅有6篇硕士论文与本文的研究范畴较为接近。由此可见,在小学美术教育的造型领域,将3D打印笔与民族资源相结合的、基于民族传承与发展的小学美术实践只占极少数。事实上,基础教育阶段美术教育的创新与融合,推动了广西本土民族资源文化发展课程立足于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加强了小学美术课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以及对美术创作的持续热爱,从而使学生建立起民族自豪感,提升其美术核心素养。

二、实践探究的意义

(一)与时俱进,让美术课产生更多可能性

“3D打印笔”和“3D打印机”有别于传统画笔,创作者能够直接画出立体的图形,是新时代创作过程中出现的全新创造媒介。“3D打印笔”和“3D打印机”进入小学美术课堂,使美术绘画作品不再局限于二维平面效果,从而转向更多可能性的三维立体效果;丰富美术课的创作形式,使美术课与科学技术紧密结合,从而产生更多的创造性和可能性。

(二)传承创新,培养学生的美术综合素养

广西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艺术资源,在美术课堂中对民族文化艺术资源进行传承与创新,符合培养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要求。崭新的创作形式有利于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创新的欲望,提高其美术学习的兴趣。例如对壮锦纹样的认识和了解,利用“3D打印笔”和“3D打印机”设计生活用品,达到形成图像识读的目的,特别是独特的打印实物模型能够给学生提供切身的创作感受,具有极强的互动性,这也是一个从二维过渡到三维的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实践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发掘广西本土的民族资源,从被动式学习转向主动探索,让学生在图像、表现、审美、创意和文化理解等方面实现综合性提升。

(三)文化自信,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近年来,“东盟博览会”“北部湾经济圈”“新丝绸之路”等关键词使得广西受关注度大大提升。本文旨在引导学生发掘和认识广西各民族优秀的文化艺术资源,使学生对本民族优秀文化产生自豪感,树立文化自信,形成对多元文化的尊敬、保护和传承意识,培养其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将爱家乡的情怀上升到爱国主义情怀。

三、实践探究的策略

(一)开展民族文化主题活动

在前期的准备过程中,笔者将营造校园民族文化氛围放在首位。“壮族三月三”是广西传承与发展本民族文化、推动经济发展、彰显民族团结和凝聚发展动力的盛会,为此,我校就以“壮族三月三”作为着力点,致力于广西的优秀少数民族文化在小学校园的传播探索。

在我校举办的2019年度庆贺壮族传统节日“三月三”活动中,有关课题组成员参与了此次庆贺活动的设计和宣传,根据“壮族三月三”的传统习俗,设计了对山歌、表心声、抛绣球、比眼力、竹竿舞、画绣球、展美食等多种活动。活动当天,孩子们身着民族服饰积极地参与到每个小活动中,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师生、家长们真切地感受到民族团结的深刻内涵,感受到壮族文化的独特魅力。活动营造了真实而欢乐的氛围,使校园充满壮族传统文化气息,为美术第二课堂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构建趣味性美术第二课堂

课题组成员积极研究展开和实践,对广西少数民族资源与3D打印资源进行梳理,构建了极具趣味性的美术第二课堂。美术第二课堂是指将原本课程中的6节课重新构建,转变以STEAM为主的教学模式,丰富学校的美术课形式和内容。

在美术第二课堂中,师生除了共同学习3D打印笔的使用方法,更重要的是共同参与到广西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感知和学习中。课题组成员以鼓励和探索的方式,推动学生在课前自主收集与新课相关的民族资源资料,并在课堂上开展小型汇报会,以先收集、再学习、后实践、再学习的环节展开教学。美术第二课堂主推STEAM模式,需要用到平板电脑、3D打印笔、高清电子屏幕等设备,上课的教室以学校的移动电子教室和录播教室为主,合理利用了学校各个功能室的有效资源,拓宽美术教学的模式。新颖的美术第二课堂,让美术课从二维的绘画转变为三維的创作,学生对3D打印笔不仅充满好奇,也充满了期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接触3D打印笔后,对美术和民族文化的学习和研究更为主动,他们在小型汇报会中大胆分享自己预习的收获,更加主动地参与到美术活动以及对民族文化的学习和探索中。

(三)创建社团,带动推广

我校每周每班开设2节美术课,共1小时。短暂的课时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对新事物、新内容的兴趣需要。除正常开设美术课以外,课题组成员还利用每天放学后的1小时,开展3D打印社团活动。社团以教师推荐和学生自愿报名相结合的形式招募成员,社团活动以学习3D打印技术和传承、推广广西本土的优秀少数民族文化为目的,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探索学习中,如利用课余或周末时间,与父母、伙伴到博物馆、图书馆收集相关民族资源,主动学习民族文化、了解民族资源、分享学习感悟,鼓励学生使用3D打印笔和3D打印机创作出别具一格的作品,比如3D打印的绣球、3D打印的铜鼓、3D打印有壮锦元素的手机壳等。

3D打印社团创建的目的,是以新技术新媒介对广西优秀的民族文化资源进行传承与推广,课题组成员与社团成员以探索性学习方式为主,积极展开对民族文化资源的学习和探索,创作出具有民族元素的作品,并进行推广和义卖。

(四)以赛促学,传承创新

在本课题的前期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民族文化氛围、营造良好的感知学习环境,为学生设计丰富多彩的、极具民族传统特点和趣味性的活动,根据实际情况,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创建以推广广西优秀民族文化和3D打印技术相结合的3D打印社团,坚持“以赛促学、传承创新”的理念组织各项活动,让学生学习优秀的民族资源文化、提升对民族美术的关注程度,增强创新意识、培养美术核心素养,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产生。

作为建校不到三年的年轻学校,我校在该类竞赛中面临着参赛经验不足以及参赛设备短缺等问题。但是课题组成员坚持“以赛促学、传承创新”的教学理念,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带领创客竞赛团队,参加了由南宁市教育局举办的第十八届南宁市中小学生机器人创客竞赛暨第三届南宁市中小学生创客竞赛,年轻的创客竞赛团队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利用每天放学后1小时,顺利完成为期两周的赛前集训,且在“3D打印笔 中华文明”“3D打印笔 即时创意”“3D打印笔 工程挑战赛”等三个项目中喜獲佳绩。

在“3D打印笔 中华文明”和“3D打印笔 即时创意”的比赛项目中,我校参赛选手以铜鼓、壮族、绣球等民族元素进行创意创作,体现了中华文明的主题,表现了即时创意的能力。他们的作品造型新颖、色彩丰富,具有纯拙的童趣和表现强烈的民族情感。

总之,3D打印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媒介,将民族文化资源与“3D打印笔”和“3D打印机”相结合,是传统与新潮的碰撞,以此构建小学美术课堂,一方面使美术课程的设计做到与时俱进,将课堂教学与文化、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另一方面,小学美术课在民族文化的滋养和科学技术的支持中不断发展,立足于民族、立足于科技中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王露苇.创客背景下“3D打印笔”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徐州:江苏师范大学,2018

[2]首新,胡卫平,刘斌.3D打印融入中小学STEM教育项目的设计与教学[J].基础教育,2017(14)

作者简介:莫剑锋(1976— ),瑶族,广西桂林人,一级教师,大学本科学历,研究方向为美术教育教学研究与创新、新媒体技术与未来教育、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融合、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传承与传播;李晞(1991— ),女,广西桂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美术教学、艺术治疗、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传承与传播。

(责编 杨 春)

猜你喜欢
美术课第二课堂广西
高校“人工智能”第二课堂建设探讨
第二课堂
美术课
一节有趣的美术课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广西广西
趣味美术课
广西尼的呀
怎样让美术课更生动有趣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