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能香我何须花

2020-08-24 11:54廖冬玲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20年21期
关键词:自主阅读网络环境

廖冬玲

【摘要】  目前,中职学生普遍存在“不爱读书,宁愿玩手机”的问题。因此,在网络环境下,该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学生的阅读习惯?这成了语文教育工作者不得不面对不得不去解决的问题。本文尝试从课堂内、课堂外采取几点措施,全方位加强对学生的阅读引导,尝试改变中职学生的阅读现状。

【关键词】  自主阅读 读书实践 网络环境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21-232-01

0

网络的高度发展,智能手机的普及应用。校园内随处可见“低头族”:上课,学校不得不在班级购置手机袋,强制所有同学上交手机,保证学生不玩手机,专心听课;下课,学生们也不出去活动,三三两两或独自抱着手机,男孩子玩《王者荣耀》等游戏,女孩子或网购或聊天。被智能手机绑架的中职生们没有课外阅读,甚至课堂上语文教材精选的经典篇目,篇幅稍微长点的,学生们也没有办法阅读下去。因此,在网络环境下,该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学生的阅读习惯?这成了语文教育工作者不得不面對不得不去解决的问题。

最新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试行)明确指出的课程教学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发展,加强语文实践,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语文教学只有遵循中职学生的特点,丰富并挖掘内涵,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形成服务,才能真正落实新大纲要求的精神,在培养学生阅读素养方面,亦是如此。

在本人的微课题研究《书能香我何须花——中职语文自主阅读课探索》引领下,我在语文教学实践中,采取了以下措施,尝试改变中职学生的阅读现状:

一、主抓课内

教师要掌控好语文课堂,营造阅读氛围,形成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拓展中职语文课堂的宽度。

(一)改变中职语文课堂形式,设立每周一节的自主阅读课

1.收集、整理适合中职生自主阅读的国内外经典读物。此举旨在让所有学生哪怕找到一本自己爱看的“大部头”,从此对“大本”的书没有太多的畏惧感。

2.完善学校阅览室守则,精心设计读书卡,使学生的阅读能够量化,保证学生阅读课的质量,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起到良好的监督促进作用,评出每学期的班级“阅读之星”,正面强化学生的阅读行为。

(二)开展一系列形式多样、精彩纷呈的读书实践活动

1.依托市编教材《语文经典诵读》,坚持课前三分钟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学生从不愿开口读书到整齐诵读,进步非常明显,此活动也必将成为语文课堂的“保留节目”。

2.开展优秀阅读课汇报活动——《“书能香我何须花——我最喜爱的一本书”读书主题征文及分享会》。

3.结合学校科技文化艺术节开展“我读书我快乐”读书卡设计比赛及经典诗文集体诵读比赛,让更多的学生在大舞台中展现自我,收获自信,深刻感受中华经典诗文的无穷魅力!

4.在美好的季节做美好的事情。每一年的春天,都有不同主题的新春诗会读书实践活动。有别于经典诗文诵读的集体诗情喷发,新春诗会只是个体的小众的诗意呢喃,最适合在班级举行。每个班级在语文老师的精心组织下,大方的同学勇敢在班上绽放自己,胆小的也第一次怯生生地在班级舞台贡献了自己的“处女秀”。

课内自主阅读课和读书实践活动的开展拓展了中职语文课堂的宽度,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锻炼了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爱学习爱读书”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奠定终身学习的基础。

二、次抓课外

在便捷的信息网络环境和智能手机急速发展的大前提下,网络文学及网络媒体下的碎片阅读为学生开启了一条零门槛的阅读之路,自由随性的阅读有其独特的吸引力。

因此,在智能手机统领天下的现代社会,每周一节的自主阅读课固然重要,而引导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的电子阅读亦不容忽视,它是中职语文向课外延伸的重要途径。

怎样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网络文学,怎样引导学生从精华和糟粕并存的铺天盖地的信息中甄选合适的内容进行阅读?我觉得可以和学生成为“朋友”,然后进行“同伴教育”。

1.学生们经常使用微信,可以给学生推荐优秀的微信公众号及优秀APP.如“广东共青团”、“小林”等三观正确、有趣又有深度的公众号;如“为你读诗”、“十点读书”、“朗读者”“荔枝FM” 等APP,贴近学生心理,体验性强,学生自己听、自己读,有效地在互动参与中受到文学作品的滋养。

2.通过微信或者微博等社交软件,老师和学生们可以便捷地交流,向学生推荐好的作品。语文可以很宽泛,好的音乐作品,好的影视作品尤其是以经典文学作品为题材的电影都可以向学生推荐,“曲线救国”,让学生能在初步了解作品之后萌生重新拾起欣赏原著的决心。

3.中国网络文学的发展异常迅猛,老师要引导学生擦亮眼睛,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如《明朝那些事儿》、《微微一笑很倾城》等,老师也可以和学生们聊聊“唐家三少”等知名网络作家,和学生一起分析作品,对良莠不齐的网络文学作品一分为二,客观看待,引导学生分清利弊,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通过开设每周一节的自主阅读课,我们在语文课堂上营造小范围的读书氛围;通过系列读书实践活动的开展,我们在语文课堂外同时营造大范围的读书氛围。课内课外,有意识地强化阅读行为。假以时日,让学生爱上阅读学会阅读将不再是难事。而学生被迫或主动开始阅读,于学生本身而言,这都是幸福的开始;于国家而言,具有较高“人文素养”的技术工人也就能为国家“智造”产业发展多贡献一分力量。

[ 参  考  文  献 ]

[1]贺国卿.《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

[2]窦桂梅.《影响孩子一生的主题阅读》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自主阅读网络环境
给学生带得走的智慧
探究小学语文自主阅读教学策略
网络环境下中职计算机教学的探析
试论高校图书馆在网络环境冲击下的人文建设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浅析
网络环境下的商务英语课程资源库的建设研究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