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的有效教学探究

2020-08-31 15:00王素芳
数学大世界·上旬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有效教学小学数学

王素芳

【摘 要】 在小学数学教师基于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反思的基础上,融合了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后,形成的数学核心素养教学理念成功地指引了广大数学教师的教学实践。而当前最主要的问题是,如何在这种基础上更好地完善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质量。下面为广大教师抛砖引玉,从“激发学生数学兴趣”“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开拓学生数学思路”三个方面,对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进行综合探究。

【关键词】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

小学数学教师责任重大——尽管多数教师并没有意识到自己身上肩负的责任。对小学阶段学生的数学教学,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理性逻辑能力,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而且还能够辅助小学生的心智更好地发展,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而这两方面对于基于數学学科核心素养教学理念的教师的有效课堂教学来说是有着现实意义的。只有广大数学教师意识到这一点,才能够帮助小学数学教师更好地完善自己的教学实践,更好地辅助小学生的综合发展。

一、结合生活实际,激发学生数学兴趣

数学和生活的关系,就像拳击手套和拳靶一样,我们带上拳击手套就是为了击中对方手中的拳靶,而学习数学也是为了“击中”生活。根据这种形象的比喻,数学和生活的关系便显而易见,即数学之于生活的应用性。基于这一认识,数学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需要有意识地将授课的内容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

例如,在学习“百分数”一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采用商场促销优惠活动的相关事例,也可以采用生活中纳税的事例,还可以利用银行中的利率事例,教授学生关于百分数的相关知识。另外,教师还可以创设生活情境,如:辛阿姨给自己的女儿提前去银行中放了5万元,供她7年大学生涯的花销。银行方面则提供给辛阿姨三种理财方式:一般储蓄、教育储蓄和购买国债……教师创设的生活情境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对学习百分数的兴趣。教师教授“百分数”一课的时候,采用生活实例或者创设生活情境的方式,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使用文化教学,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一门发展到当今时代的学科,都有其深厚的人文背景作积淀,对于数学这门探究空间和数量之间的关系的客观学科来说也不例外。而基于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教学理念,教师的课堂教学需要教学一定的数学文化知识,以便学生建立正确的数学价值观念,从而更好地利用数学来认识这个丰富美好的世界。

例如,在学习图形的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师便可以从生活中对图形的应用的角度出发来进行课堂导入。对于圆的相关知识,教师完全可以讲述北京的天坛;对于圆柱和圆锥,教师可以讲述古希腊的三大柱式,讲述古罗马的五大柱式;对于圆锥,则完全可以从古埃及的方尖碑入手讲述;而对于比例的相关知识,教师可以从达·芬奇的作品《维特鲁威人》中关于人体的黄金比例开始讲起。教师在课堂授课中,结合数学的人文历史知识进行讲述,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能够让学生对数学学科产生别样的认识,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人文魅力。

三、教授数学思想,开拓学生数学思路

任何学科都有普遍的规律隐含其中,数学学科也不例外,它的规律就是数学思想。学生掌握了数学思想,就相当于掌握了数学精髓。这些数学思想的掌握,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来说有着无法估量的积极意义。

例如,教师在整理复习图形与几何的相关知识点时,就可以教授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即以数解形或者以形助数。教师不能够直接教授,而需要借助一定的题目,或者在学生进行了大量的练习后,已经能够熟练地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而不自知,教师将其作为总结环节,对学生进行讲述。教师有意识地教授学生学习数学思想,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数学的魅力,帮助学生领略数学的趣味,从而更好地开展基于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教学理念的教学实践。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基于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教学理念,制订符合学生实际数学学习情况的教学策略。具体来说:首先,教师需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教学;其次,教师可以使用数学文化知识背景教学,培养学生数学的正确价值观;最后,教师需要培养学生数学思想,从而开拓学生的数学思维,升华学生对数学的认知。

【参考文献】

[1]王相阳.关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探讨[J].学周刊,2016(19).

[2]任爱玲.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25).

猜你喜欢
有效教学小学数学
初中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
走进农村课堂 实施有效教学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加快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