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引导”框架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分析

2020-08-31 15:00朱寿兵
数学大世界·上旬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自学初中数学

朱寿兵

【摘 要】 在新课程背景下,以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为核心的教育越发强调生本教學理念,尤其是更加注重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加强“引导”教学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立足于“自学·引导”框架,就如何构建有效的初中数学课堂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教学策略。

【关键词】 初中数学;自学;引导教学

在新课程标准下,自主学习方式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其中,“自学·引导”框架本质上是一种以学生为主,教师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活动的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亲身经历知识学习的整个过程,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自主学习能力有很大帮助。但是将“自学·引导”框架融入初中数学课堂需要注意采取恰当的教学手段,避免单一化讲授式教学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

一、巧用导学课件,引导学生开展自学

课前自主预习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基础环节,是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构建高效数学课堂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教学阶段。有效的课前预习活动可以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数学知识形成初步认识,明确相关数学知识学习的重点、难点与疑惑点,并且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到做标记、做笔记等一些自主学习技巧,对学生良好自主学习习惯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课前预习活动本身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自控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具有较高要求,而在此过程中,如果可以灵活地应用导学课件,借助“微课”视频课件或预习导学单,更容易增强学生自主预习的计划性与有效性。

例如,在学习“三视图”之前,为了使学生开展深入、有效的课前预习活动,可以选择“微课”教学模式,结合这一章节数学知识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课程标准等,采取制作微视频课件的方式,重点突出这部分知识的重难点,尤其是可以在制作导学用的预习课件时充分结合初中生的个人喜好,灵活地选择一些他们感兴趣的数学知识呈现方式,如Flash动画、图片与音频等,力求可以借助简短的“微课”视频课件帮助学生更加高效地理解与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为了引导初中生开展深入学习和思考活动,进一步提升课前预习的有效性,可以在预习用的导学课件中有针对性地融入一些启发性的预习问题,如:平行投影的含义与性质是什么?正投影的含义和性质是什么?试给出一个立体图形,将其“三视图”绘制出来。试根据题目给出的三视图,猜测三视图对应的立体图形是什么,如何求解其体积与表面积呢?通过导学课件的设计,可以显著提升初中生开展课前预习活动的有效性。

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有效思考

在“自学·引导”框架下,数学授课需要时刻立足于引导初中生积极、自主地开展学习活动,在他们深入思考的过程中实现求知、解疑的目标,最终达到提高学生数学知识学习效果的目的。通过在数学教学中灵活地融入情景创设法,结合教学目标与内容科学地为学生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进而利用问题情境来启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思维,对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培养学生探索意识和精神、提升学生推理论证能力、辩证思维等关键学科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为了保证所创设的问题情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开展有效思考,要尽可能地联系初中生的生活实际,增强所设计问题的生动性、形象性。

例如,在“相似性”部分知识的教学中,可以首先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示两张由同一台打印机打印的不同尺寸的照片,两张照片都有一个角是60°的直角三角形、五星红旗上面五颗大小的五角星。结合这些内容为学生提出如下问题:仔细地观察这几组图形,它们之间存在何种关系呢?由于这些内容与初中生的日常生活联系比较紧密,所以非常容易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并可以在问题的启发下积极开展思考,最终归纳得到:这些图形的形状完全相同,但是大小尺寸有所不同。通过这一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深入思考,并在思考后概括出相似图形的本质内涵,这样的教学方式更容易提升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

三、精设互动话题,引导学生互动学习

每堂数学课的课时都是有限的,而初中数学教材中的知识点众多,为了更好地提升初中生的数学知识学习效果,必须要拓展学生的学习范围,减少课堂中教师授课的时间,预留更多的课堂时间用于学生自主学习和互动讨论,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初中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效果。

例如,在指导学生在课堂上学习“三视图”部分知识期间,在他们掌握了三视图的绘制方法之后,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和讨论的方式开展课堂互动学习,如将学生划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为他们设计“现在有某一立体图形的三视图,你能根据这个三视图求出这一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与体积吗”这一互动讨论问题,然后给学生预留充足的思考时间,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相互讨论和交流,最后派出一个代表回答相应的问题,阐明求解问题的思路。这样的教学方式非常有利于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尤其是在合适的引导和点拨下可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

总之,“自学·引导”框架是符合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要求的基本教学框架之一,具体就是发挥教师的指导与点拨作用,采取恰当手段引导学生开展有效的自学活动。在实际数学教学中融入“自学·引导”框架期间,可以巧用导学课件,提高学生课前自主预习效果,创设问题情境,精设互动话题,引导学生有效思考和互动,不断提升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自学初中数学
试分析初中数学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教学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告读者
怎样培养自学的习惯
赞成《自学之友》作为重点栏目
编者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