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活动”走进小学数学课堂

2020-08-31 15:00严乐
数学大世界·上旬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活动小学数学学生

严乐

【摘 要】 数学知识相对抽象,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单纯地讲解,效果未必好。而在数学课堂中引入活动,可以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积累基本的活动经验,实现全面发展。

【关键词】 小学数学;活动;学生

数学教学就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活动伴随着数学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因此,作为新时期的数学教师,应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根据所教内容的特点,为学生设计富有吸引力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知识的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并将所学知识及时地融入原有的知识体系中,不断提升学生的思考力和创造力,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遨游,从而领略数学的无穷魅力。

一、设计游戏活动,诱发兴趣

游戏是小学生最钟爱的活动类型之一。小学生年龄尚小,活泼、好动,注意力难以持久集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游戏活动的引入就可以做到这一点,将深奥的数学知识融入游戏中,可以唤醒学生求知的欲望,促使学生主动地探索新知。学生在游戏中既可以愉悦身心,以饱满的热情融入课堂学习,又可以从中获取数学知识,寓学于乐,从而改变对数学的印象。

例如,在教学“3的倍数的特征”时,新课伊始,教师对学生说:“今天老师和大家玩一个游戏,想不想玩?”学生一听要玩游戏,立即来了兴趣。随即教师宣布了游戏规则:由班长任意说一个数,老师和其他学生同时判断这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学生可以口算,也可以用计算器,还可以相互合作。学生听了这样的游戏规则后都乐了,认为这个教师游戏必败。游戏很快开始,当班长报2541、3255……時,学生还没有反应过来,教师就直接报出答案是3的倍数;当班长报133、146、329……时,学生迅速认定是3的倍数,但教师给出的答案却相反,且正确无误。学生在游戏中很快心生疑问:老师是不是掌握了什么技巧?为什么能判断得如此准确呢?这样的问题,自然地将学生进入了新知的探索中。

上述案例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巧妙地设计了游戏活动,在游戏中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在认知冲突的推动下快速地融入课堂,进行新知学习。

二、设计操作活动,促进内化

数学知识抽象、复杂,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十分有限,无法透彻地理解所学知识。如何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完成新知内化?动手操作活动的引入就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它可以将深奥的数学知识转变成学生熟悉的具体事物,这样就可以在无形中拉近学生与所学知识之间的距离,使他们内心更愿意接纳、理解、掌握所学新知,在操作中积累探索新知的经验,建构完善的知识体系,有效地降低数学学习的难度。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的体积”时,为了深化学生对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的理解,教师让学生拿出很多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然后动手拼一个大的长方体。这样的动手操作活动,学生完成起来很轻松,立即投入到了操作中。在学生拼出长方体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自己所拼的长方体,一行排了几个,排了几行,一共摆了几层,一共用了多少个小正方体。在此基础上思考:所拼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长、宽、高分别是多少厘米?体积与长、宽、高有着怎样的关系?学生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经验,顺利地总结出了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上述案例,教师针对所教内容为学生设计了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获得感性认知,进而将感性认知上升为理性认识,完成了新知的顺利内化。

三、设计反思活动,升华认知

错误是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的必然产物,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就应该主动转变以往的教学观念,为学生设计反思活动,让学生在反思中找出错因并主动修正,从而掌握知识的本质内涵。

例如,在教学“小数的简便运算”时,教师出示了这样一道题目:18÷0.3+18÷0.6。题目出示后,很多学生是这样进行计算的:18÷0.3+18÷0.6=18÷(0.3+0.6)=18÷0.9=20。很显然,学生受乘法分配律的影响,产生了知识的负迁移,但学生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教师引导学生反思:如果对算式进行了简算,如何验证它的正确性?有学生提议可以按照本来的运算顺序进行解答,得到了其他学生的肯定。于是算出了结果:18÷0.3+18÷0.6=60+30=110。尽管学生知道原先算错了,也得出了正确的答案,但教师并没有满足于此,而是引导学生继续反思:出现错误的原因是什么?学生深思后发现:除法没有分配律,只有乘法才有,所以在除法运算中不能运用分配律,从而升华了学生的认知。

反思是一种意识,也是促进学生进行深度学习的“推动器”,可以让学生的错误得到及时的纠正。上述案例中,在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没有着急点破,而是为学生设计了反思活动,深化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反思意识。

总之,活动在数学课堂中的作用不言而喻。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等特点引入活动,带领他们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其强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傅行华.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01):66.

[2]王宗梅.小学数学课堂学生深度学习的有效性探究[J].华夏教师,2018(32):63-64.

猜你喜欢
活动小学数学学生
“活动随手拍”
赶不走的学生
第五届手操报系列活动优秀作品展示
学生写话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四会合一”活动安排一览表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