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初中英语课程教学设计

2020-09-02 06:55苗禾
文教资料 2020年17期
关键词:产出导向法初中英语教学教学设计

苗禾

摘   要: 本文基于“产出导向法”(POA)教学理论,结合典范英语6a中教学素材,立足POA教学流程的驱动—促成—评价三阶段及相关的若干循环链,探索初中英语教学与产出导向法的契合点,突出教师主导下师生合作共建的教学过程,从而丰富POA在课堂教学的应用与实践。

关键词: 产出导向法   初中英语教学   教学设计

一、理论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时代改革需要具有关键能力的人,关键能力本质上指的是“在一个不确定的复杂情境中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褚宏启,2016)。对英语教学来讲,尤其需要用英语在不同的实际情境中,利用课堂所学解决新问题,完成新任务,顺利进行交际。然而外语教学现状并不尽如人意,最常听到的批评是“费时低效”“高投入,低产出”“哑巴英语”等(井升华,1999;戴炜栋,2001;蔡基刚,2012:19)。根据POA团队的分析和梳理,我国外语教育存在的根本问题是“学用分离”(文秋芳,2018)。“产出导向法”(POA)的提出就是要解决这一问题,以提高外语教学效率。

二、POA理论体系

POA由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团队创建,继承了古代《学记》中优良的教育传统,借鉴了国外外语教学理论,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基本理念,强调学中用,用中学,边学边用,边用边学,学用无缝对接。(文秋芳,2018)经过10余载5个阶段的不断努力,POA理论与实践日臻完善,图1展现了最新修订的POA理论体系。

POA体系由教学理念、教学假设和教学流程三部分组成。这三部分的关系是:教学理念起着指南针的作用,决定着教学假设、教学流程的方向和行动的目标;教学假设受到教学理念的制约,同时是决定教学流程的理论依据,是教学流程检验的对象;教学流程一方面要充分体现教学理念和教学假设,另一方面作为实践为检验教学假设的有效性提供实证依据。总体来说,POA理论更加强调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权威作用,是主要矛盾。如果一味强调“学生主体”,就混淆了正规课堂教学和课外学生自学,教师是决定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关键因素。(文秋芳,2018)

三、教学实践

笔者所带班级是北京市七年级一个文艺特长班,学生的特点是多才多艺、思维敏捷,因为经常能够出国演出,对英语学习兴趣浓厚,英语基础良好。基于学情,本文以典范英语6a一个完整的故事,也是一个教学单元的内容Lesson 3 & 4 “The Riddle Stone”为例。整体教学流程如图2所示。

(一)教学目标的设定

1.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主题是“The Riddle Stone”,内容是以游记形式,讲述了三个小主人公在魔法钥匙的带领下去了十一个地方,最后都要回答出一个谜语才能进入下一个地方,他们成功回答出了十个问题,最后终于到达Riddle Mountain,回答出了最后一个问题,成为最后的Riddle Maker。值得一提的是这十一个谜语,尤其是给出谜语的人都有中国特色,如以中国古代童子形象出现的Ty,有中国的龙dragon等,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并产生共情。

2.产出目标

本教学材料非常适合思维导图训练,因此,依据故事内容,设计个性化的思维导图是第一个产出目标;分析角色特点,是第二个产出目标的基础。这个故事跟中国的《西游记》形式上都是游记,结合班级学情,孩子们多才多艺,喜欢以表演的形式展示故事并且能够根据自己的理解加入个性化因素,使故事情节更加生动有趣,因此第二个产出目标是挑选合适的情节,可以加入创造性的因素戏剧表演,如《西游记》中精彩的部分。

(二)教学活动设计

1.課前活动

为了更好地实施驱动环节,笔者安排课前任务(见图2)。鉴于“任务教学”中语言形式输入的缺乏对学生学习产生的影响和七年级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笔者每单元根据故事内容设计导学案,如本单元的目标词汇和句型,以及思维导图的首次个性化设计。基于POA提出的“选择学习假设”,导学案的设计在早读多次听读故事的基础上,让学生对新单词和难理解的句子进行个性化的选择学习,首先不同的英语基础决定了对新单词和句子输入的不同,其次在此基础上选择影响故事理解的重点单词和句子积累。

基于产出目标的需要,分组进行思维导图分享,基于故事理解和语言形式方面提问,回答各种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领任务,再小组合作完成任务。根据POA理论教学理念,合作能力是“关键能力说”中的关键能力之一。“合作能力”是指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善于妥协、协同共进的团队协作精神。(文秋芳,2018)班级有6个小组,经过组内讨论和任务需要,最终负责思维导图分享的小组有3个,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小组各1个,负责表演的小组1个。

2.驱动环节

与传统教学的热身或导入环节不同的是,POA理论的驱动环节是直接让学生尝试完成新产出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让学生发现自身的问题和不足,从而产生“饥饿感”和“困顿感”,激发学习兴趣和动力。笔者直接让学生按顺序实现产出目标(见图2),小组代表分析思维导图,提问,回答问题和小组合作表演。并让每个小组代表发言,他们在完成各项任务时遇到的困难分别是什么。此时笔者说明目标和产出任务:(1)学会根据文章内容,个性化设计思维导图,以便更好地理解文章和完成转述。(2)精彩片段创造性表演,可以加入个性化元素,如歌曲、舞蹈、配乐等,也可以在不影响故事走向的前提下进行故事改编。在此环节体现衡量“驱动环节”质量指标的认知挑战性和产出目标恰当性。

3.促成环节

七年级学生第一次正式接触英语思维导图,对这一概念和设计个性化且有效的思维导图方式的认识还非常欠缺。基于本故事11个故事的发展过程,学生认同使用这一方式对文章进行梳理,但是在完成导学案中思维导图设计环节遇到了不少问题,如思维导图应该选择以什么为中心展开,展开后每枝的内容应该写什么等,然后进行小组导图分享。学生的思维导图基本能够做到主题准确,抓住每个谜语历险的共同点,从地点、人物、谜语和谜底的角度从每个谜语中提取关键词进行总结。另外,学生对这三个组的思维导图进行即时评价,针对每个组思维导图的优缺点发表自己的看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讨论,负责回答问题的小组采访了各个小组的意见,进行了总结性的发言。根据大家讨论的结果,教师对学生正确的回答进行了肯定,对有误的理解进行了纠正,对没能解决或者仍然有争论的问题进行了补充性的回答。

本文中,故事应该分为两个层次,三个部分(如图3所示)。第三个层次可以自由发挥,适合自己的思维习惯即可。大家在共同讨论学习和教师指导的基础上重新设计自己的思维导图。

同时,负责提问的小组还提出了很多好问题,双方进行了良好互动,同时,教师对问答和表演进行了指导和即时点评。在促成环节,教师的脚手架作用最应该得到体现,一步一步帮助学生搭好台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此过程体现了渐进性,多种活动方式体现了多样性。

4.评价环节

“评价”是POA理论必不可少的环节,包括即时评价和延时评价。所谓即时评价,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产出随时做出评价;延时评价,指的是学生课下完成产出任务,提交口笔头产品后再进行评价。最新改版的POA理论体系强调“师生合作共评”,强调学生评价必须有教师的专业指导,同时每次评估必须重点突出,抓主要矛盾,使评价成为复习,巩固、强化新学知识的机会,进而使学习发生质变和飞跃。(文秋芳,2018)

本文主要遵循“师生合作共评”原则,即时评价和延时评价结合的方式,延时评价的具体操作如图4所示。在课堂教学中,笔者主要采用即时评价,无论是驱动环节学生的思维导图分享,还是促成环节学生的提问、回答和表演环节,都需要及时点评和指导,否则时机一过,学生已忘,再点评效果就大打折扣了。同学之间、小组之间首先互评,然后教师根据大家的评价和讨论结果,给出建议或者引导,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评价指标进行思考,然后再评价,最后教师进行补充。

有效的延时评价措施能够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增加学习乐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进行创新迁移,使学习发生质变和飞跃。

四、结语

POA理论挑战传统外语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学用分离”、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师角色不明确等问题。(孙磊,田忠山2018)本课程在设计过程中,尝试POA理论驱动—促成—评价的教学流程,采用多种活动形式,如小组合作、小组讨论、提出质疑、个体展示、小组展示和教师讲评,遵循“教师主导,师生共建”的师生关系原则,强调“学用一体”,坚持学一点、用一点,学用结合,无缝对接。虽然POA理论的提出并不是为了解决初中英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但是二语教学语言习得本身就有很多共同之处,本次把POA理论与初中英语教学相结合的尝试肯定有很多地方值得改进,基于成功理论设计课堂教学的思路是正确的,希望能丰富POA理论的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

[1]Tony Buzan & Barry Buzan. The Mind Map Book—Radiant Thinking[M]. EP Button, 1994.

[2]褚宏启.核心素养的国际视野与中国立场[J].教育研究,2016(11).

[3]孙磊,田忠山.基于“产出导向法”的课程设计案例研究——以《高级英语》一单元为例[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3).

[4]孙伟.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J].读与写杂志,2018(3).

[5]文秋芳.构建“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5(4).

[6]文秋芳.“师生合作评价”:“产出导向法”创设的新评价形式[J].外语界,2016(5).

[7]吴越.基于“产出导向法”的課程教学设计—以基础英语《综合教程2》第十二单元为例[J].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2019(1).

[8]赵靖娜.基于输出驱动假设的英语口语教学新模式[J].外语研究,2012(10).

猜你喜欢
产出导向法初中英语教学教学设计
产出导向法指导下的大学英语读写结合教学尝试
落实“两个关注”,促使课堂评价走向有效
分析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合理应用
产出导向法驱动下的微课设计与实践研究
初中英语教学中分层教学法的应用探讨
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