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高校辅导员培训体系研究

2020-09-08 00:19崔莹
理论观察 2020年6期
关键词:核心能力专业能力辅导员

崔莹

关键词:辅导员;课程培训;专业能力;核心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0)06 — 0140 — 03

一、高校辅导员培训现状分析

(一)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要求

高校辅导员是做好大学生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的中坚力量,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是党和国家坚持“立德树人”、拓宽思想政治工作渠道、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重要举措。

加强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培养是应对国家、社会、高校、学生对辅导员工作衡量与评价的根本方法。〔1〕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辅导员培训工作。《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规划》〔2〕等政策性文件对辅导员培训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培训内容和主要任务进行了宏观层面的规定。《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3〕对辅导员应当具备的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进行了规定。政策性文件和行业标准成为辅导员培训课程设计的重要依据。但是,在辅导员培训的实践中还存在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由于缺少统一的课程标准,尚未形成教学大纲,缺乏培训质量的评价标准和手段,导致各培训基地往往根据各自对于文件的理解设计和实施培训课程。这就带来了培训质量参差不齐、现有培训课程缺乏针对性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辅导员实践能力的提升〔4〕。

(二)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困境

目前辅导员职业能力有待提升,深入剖析问题产生的根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5〕。

首先,岗位认知不明确,职业认同感有待提高。从辅导员自身来看,仅有23.5%的人愿意将辅导员作为一生的事业,仍有36.7%的辅导员表示对这一职业的未来没有信心,对该职业的选择是迫于就业压力,这充分说明辅导员这一职业的自我认同感较差,这将直接导致辅导员在思想上不重视核心职业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其次,专业背景差异化较大,自我提升行动力较差。仅有43%的辅导员学科背景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这加大了辅导员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升辅导员核心职业能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难度。仅有41.6%的辅导员表示会给自己制定简单的年度提升清单,大多数辅导员缺乏系统的核心职业能力提升计划。仅有21.2%的辅导员表示会有意识地运用碎片化的时间学习辅导员岗位的相关理论。

第三,角色定位不清晰,工作方法欠科学。87.6%的辅导员表示自己在工作中兼任辅导员以外的工作,且部分兼职工作会占用辅导员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导致他们无法保证有足够的精力抓主责主业,更无余力进行核心职业能力的提升。仅有37.45%的辅导员表示会在工作中主动运用相关的专业技能来完成相应的工作,61.3%的辅导员表示在实际处理学生疑难问题、突发事件时通常会习惯性地凭借已有的经验去处理问题,这充分说明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未能发挥出自己应有的专业水平和素养〔6〕。

二、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及其结构分析

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某种职业活动并影响该职业活动效率的特殊能力,它是择业的标准和就业的基本條件,也是胜任职业岗位工作的基本要求。本文从“专业能力的静态需求”和“核心能力的动态需求”的需求角度出发进行分析,将辅导员职业能力划分为专业能力与核心能力。

(一)专业能力的静态需求分析

专业能力是辅导员岗位所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对标两项文件,一项赛事,对高校辅导员的专业能力进行概括:首先是2014年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从初、中、高三个职业能力等级,对高校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党团和班级建设、学业指导、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与咨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危机事件应对、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理论与实践研究等九方面辅导员职业功能的工作内容进行了梳理和规范。其次是2017年紧接出台了《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对辅导员队伍的职业标准、政策激励、发展路径有了更清晰的阐释。其中明确规定了辅导员在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党团和班级建设、学风建设、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校园危机事件应对、职业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以及理论和实践研究九个方面应具备的专业能力,全方位明晰了辅导员由点至面的学生工作要求。第三是由教育部每年主办的全国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更是以赛带练、以赛代训从基础知识测试、网文写作、案例分析、谈心谈话和理论宣讲五个层面全方位考察高校辅导员的专业知识及能力,即心理咨询能力、职业指导能力、危机事件应对能力,职业规划和就业创业指导能力。前两项文件的规定构成了高校辅导员专业能力体系中的具体内涵,后一项赛事则从实践层面为其体系建设提供检验标准,三者结合构成了高校辅导员专业能力体系的内容。从辅导员的职业发展层面来说,这也是高校辅导员专业能力的静态需求。

(二)核心能力的动态需求分析

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核心能力是指高校辅导员担负职业角色、履行工作职责、完成目标任务、胜任岗位要求所必须具备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工作能力,它是辅导员职业胜任力的核心内容,是可观察的知识、技能、品质与为组织创造竞争力的行为的总合,是辅导员所需要的关键特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明确规定,辅导员应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及教育引导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具备开展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工作的能力。《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规定辅导员职业能力特征为:“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具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关学科的宽口径知识储备。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及教育引导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等”。李永山〔7〕认为,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核心能力源于辅导员职业身份和工作职责的基本要求,以及职业角色的社会期待。朱丹在《新时代辅导员核心职业能力提升研究》〔8〕认为辅导员的核心职业能力是指高校辅导员在完成其工作任务、履行其工作职责、扮演其职业角色的过程中所应具备的最基础、最关键、最重要的工作能力,具有独特性、专业性、可衡量、可培养四个特征。马林海〔9〕认为面对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范式变革,高校辅导员应具备深度理解学生的能力、入心的教育引领能力、敏锐的体验创新能力、交互的新媒体运用能力和开放的协同育人能力。不同于相关文件中要求的专业能力,核心能力更注重辅导员个体能胜任工作的需求。综合上述内容,笔者从精神和实践两个层面将高校辅导员的核心能力概括凝练为情感能力和管理能力。其中,情感能力可分为共情能力和换位思考能力,只有具备这两种能力,才能打造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有效提升高校辅导员铸魂育人的能力;管理能力则可以分为规划能力、组织能力和控制能力,高校辅导员随着对工作的逐渐深入以及自身的角色定位,将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核心管理能力体系。

三、基于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培训体系设计

高校辅导员工作是一项集“专业性、综合性、实践性”于一体的工作,高校应当基于专业能力的静态需求和核心能力的动态需求两个层面进行职业能力提升,进而提升培训体系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一)研制课程标准

研制辅导员培训课程标准对于提高培训质量具有重要作用〔10〕。我国基础教育领域教师教育和培养的经验,可以为破解辅导员培训质量问题提供值得参考的经验。为切实提升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阶段教师教育质量,教育部于2012年颁布相关文件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对不同学段、不同职业领域教师的师德师风、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做出规范性设置。在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教师职业能力标准,再制定教师培训课程标准,用以落实教师职业能力标准并指导教师培训课程开发,已经形成较为固定的制度安排。

辅导员培训规划在宏观制度层面的设置、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对辅导员合格职业行为目标的规定,并不能取代课程开发实践领域的操作性规范。从基础教育领域“标准保障质量”的指导思想和实践经验来看,课程标准上接职业能力标准,下启具体课程开发,在辅导员培训“培训规划——职业能力标准——培训课程标准—培训课程开发”的完整体系中处于关键性环节。在辅导员培训课程开发之前,由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主导制定辅导员培训课程标准,对课程开发的主题、目标、内容选择要求、实施与评价要求等做出统一规范,在此基础上再由各辅导员培训基地或研修基地开发课程资源,并负责课程实施以及开展培训效果评价,以切实提高辅导员培训的科学化和专业化水平,促进辅导员更好地开展立德树人的职业实践〔11〕。

(二)构建教学计划

辅导员培训设计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是符合实际需求。开设课程前,广泛征集辅导员意见,是否具有理论和应用价值都需要纳入考量范围。二是具有时代性。课程应紧跟时代的潮流,能够响应新时代党中央的一系列战略要求,传递新理念。三是具有系统性。传统的培训方式,课程之间缺乏联系,也不会有交集,导致课程内容重复,有些核心有价值的内容缺失,设计课程时应融入系统性思维,同时安排课程讲师能够提前进行沟通。

辅导员培训设计应从辅导员自身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和需求出发,逐步发展辅导员的技能,使辅导员能够应付个人在组织发展过程的每个阶段。以科研创新能力为例,可开设“科研技巧训练”课程,并将课程划分为“基础、中级、高级”三类课程,明确不同层次辅导员所需该能力的必要性,比如,新入职辅导员需要娴熟的业务能力,对于科研创新能力的课程可以选择基础课程,对于经验丰富的辅导员,更需要将工作成果和经验凝练总结的能力,可选择该课程的高级类别。

(三)设置评价措施

要实现能力培养的目标,就要重视对辅导员获取能力的考核与评价,为不同类型的能力制定相应的操作标准和评价方法,形成一个相对完整、全面的评价体系〔12〕。一是要明确能力考核目标,并与课程的能力培养目标相一致。二是要丰富考核形式,根据课程特點灵活应用闭卷考试、开卷考试、口试、成果性考试(如综合文献调研报告、课程设计、作品展示等)等不同的形式,充分发挥不同测试形式在能力培养中的优势和作用。三是采用多元考核方法。将成果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利用分阶段考核将评价活动通过作业、课堂讨论等方式贯穿于整个培训过程中。

四、基于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培训体系设计创新点

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是一个长期的理念内化、知识学习、反思实践、行为外化的过程,基于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培训体系贯穿辅导员工作生涯,具有以下几个创新点。

首先,从静态需求和动态需求两方面入手,具象化、系统性分析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构成。目前存在对辅导员职业能力界定模糊、维度不够清晰、职业能力要素之间缺乏有机联系等不足,本研究提出具象化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构成,将职业能力分为专业能力的静态需求和核心能力的动态需求,创新了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构成的思路。

其次,专业能力和核心能力相结合,打造分层次、个性化的培训课程体系。课程培训构建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高校辅导员培训课程体系,不同于传统的辅导员培训按照主题模块设计的方式,而是针对专业能力和核心能力各设计一套课程体系,将课程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层次,辅导员可以根据个人能力情况和需求,选择对应类别、对应级别的课程,实现个性化成长发展。

第三,研制课程标准、构建教学计划、设置评价措施,形成三位一体闭环,对应专业能力的静态需求、核心能力的动态需求,有针对性的、合理科学的开展辅导员培训,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辅导员队伍。

〔参 考 文 献〕

〔1〕林伟毅.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现状及提升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01):134-136.

〔2〕《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规划》(教党〔2013〕9号).

〔3〕《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教思政〔2014〕2号).

〔4〕王永友,宁友金,阳作林.提升高校辅导员意识形态工作能力的价值旨归、核心内容与逻辑实践〔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9,(04):140-145.

〔5〕朱丹.新时代辅导员核心职业能力提升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07):75-77.

〔6〕夏吉莉.高校辅导员核心职业能力建设的三维审视〔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21):93-96.

〔7〕李永山.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核心能力及其培养〔J〕.思想教育研究,2015,(01):82-85.

〔8〕朱丹.新时代辅导员核心职业能力提升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07):75-77.

〔9〕马林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范式转换与辅导员核心能力的提升——基于互联网思维的视角〔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5,(05):49-53.

〔10〕王映,林秋琴,马林海.基于职业能力标准的高校辅导员培训课程标准研制构想〔J〕.思想理论教育,2019,(09):94-97.

〔11〕盛波,谢建平.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校本培养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9,(18):76-79.

〔12〕张弘.基于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困境与出路研究〔J〕.智库时代,2019,(32):53-59.

〔责任编辑:侯庆海〕

猜你喜欢
核心能力专业能力辅导员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习近平领袖核心能力的演进轨迹
不同阶段幼儿教师专业能力的内在发展规律
中外教师合作教学对于中教专业发展的作用研究
本科生核心能力现状及对策研究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语用训练,语文核心能力提升的抓手
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有为”也应“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