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传承之路初探

2020-09-10 13:06许静
启迪·上 2020年8期
关键词:中职语文传统文化

摘要: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世界历史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的强大动力与支柱。而优秀传统文化素养是学生职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是与中华民族文化密切相关的课程,是青少年学习理解传统文化的主要途径。在此基础上,本文对中职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有机渗透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中职语文;传统文化;传承与发扬

探索语文教学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有效途径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同样,作为人才培养的中职教育,必须走合乎自己实际的传统文化教育之路。

一、多元教育模式下的有机渗透

1.分析人物形象

在语文课程中寻找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和谐之处,文学作品中的典型人物描写可以说是重要途径之一。描写了世界上不同的人物形象,也就是说描写了这个人物所处的社会和时代。例如,在《我的母亲》中,老舍先生描绘了集勤俭、诚实、善良、热情、慷慨美德于一身的母亲的形象。其实,这是中国社会百年来劳动妇女的基本形象,但这位模范劳动母亲正在为普通生活所困扰。她虽然活得很认真,但似乎是上天故意让这位母亲遭受一切困难。所以需要引导学生理解,这其实是几千年封建社会制度遗留下来的思想弊端,它制约和迫害了中国妇女,剥削和压迫了辛苦的大众。只有知道这位母亲生活的年代背景,才能实际感受到作者想要表现的无奈和辛酸,这是始终坚持优秀美德的母亲的伟大之处。

2.分析文本主题

看中职语文教材,各版教材的单体选文总是与“爱”“理想”“道德”“国家”等主题有关。这些主题担负着语文课程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其中,也有典型的文本。例如,《卖白菜》有“诚实”的影子,可以说这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潮流中没有改变。诚信是立身的根本,是人类最基本的原则。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中,教师必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同时也要把这些传统美德传播到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里。

3.质量分析语言文字

语言文字是民族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也是语文课程的主要内容。短短的几句话涵盖了一切,具有很深的文化核心。例如,在《荷塘月色》中,“这几天心情颇不平静……”这句话中的“颇”字,实际上从当时作者所处的情况来看,是无力和逃避的体现,也是《论语》中道德和理性双重制约下的产物。回到本文,作者对自己感情的处理是中庸之道的体现。此外,文章的其他地方也是作者君子品行的见证。只有在这篇写景文章中探寻传统气息,才能理解作者为什么选择在夜晚游月下、走荷塘。这种暂时窃取的安闲和喜悦,其实是作者想表达的思想感情。

4.创造丰富的情景

课程是教育的载体,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在实际教育中,教师需要为学生营造生动、逼真的氛围,进入与课文相连的状况,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能直接体验课文,减少学生的学习欲望下降。例如,在《林黛玉进贾府》中,教师首先通过人物头像的关系图让学生理解《红楼梦》的主要人物关系,从而尽快将学生带到名为“贾府”的大家。然后,从句子中找到黛玉进入府中的路线,看到了从哪里通过的,看到了什么等。在这个过程中,作品中的每个人,到处都有微妙的描写。

5.继续练习书法

汉字是中华几千年的文化沉积物,是中国的符号。中国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作为教学来提高学生的修养。书法教学的意义是在提高学生汉字书写技能的同时,增进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陶冶情操,使心情平静下来。因此,中职语文课程教学要为书法教学贡献微薄之力,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渗透培养学生的书法能力。这对形成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大有帮助。

6.组织课外活动

中华的优良传统文化丰富,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课堂教学相关的传统文化只不过是沧海一粟,教学要从多方面开始,利用零碎的课时,从内容、范围、途径、形式上补充传统文化教学。例如,组织传统文化教育讲座,设立书法学习社、国剧社、文学社、棋艺社等。这种非教室教育形式的活动往往能激发学生心灵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爱和骄傲,拓宽视野,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身心。

二、加强语文教师自身素养

1.语言文字素养

语言文字素养是在传统文化素养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主要指教师自身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理解和积累,欣赏和解读。《中职语文教学大纲》表示语文学科本质上培养的是语言的运用能力,但语言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充分深入理解,才能真正自由运用。因此,教师提高自己的传统文化素养是为了给学生更多的教育。

2.伦理道德素养

教师是学生前期人生道路上的重要指导者,教师在平时生活中的言行举止和行为对学生的心灵有着深刻的影响。这种强烈的典型无法取代很多手段和故事,也影响了学生很长时间。因此,教师应从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开始,以儒家风格、奉献精神、诚信道路等人的基本原则在潜在的沉默中引导学生的健康成长。

3.了解民俗文化

一个国家和民族人民日积月累、发展起来的风俗文化可以说是其灵魂和精髓。例如,我国的节日风化、地方戏曲文化、地方礼节、风俗文化等都是中国这个多民族国家的显著特征。作为语文教师,要深刻理解这些起源中传统的民俗风化。这不仅充实了自身,更好地开展了课堂教学,还增强了学生对民族的认同和自豪感。

综上所述,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国多民族几千年沉淀的精华,尽管现在的社会日新月異,处在快速发展和变化之中,教育工作仍然不能放弃传统文化,这笔宝贵财富仍须年轻一代继承和发扬。

参考文献:

[1]林涵生.中华传统文化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J].课程教学研究,2019(38):37-38.

[2]朱燕虹.传统文化对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渗透[J].文学教育(上),2019(09):74-75.

[3]吕炳祥.传统文化——中职语文教学的热烈呼吁[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24):57-58.

宁波市鄞州职业教育中心学校 许静

猜你喜欢
中职语文传统文化
中职应用文写作教学初探
中职语文教学的艺术魅力
以学生为本的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图书馆+书院”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探析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立足文本,给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搭建解读支点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