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对新时代青年的启示

2020-09-10 07:22宋甜甜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8期
关键词:青年新时代

宋甜甜

摘 要:《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是马克思在中学时代用德语写的一篇文章,该文章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择业观。重读经典,联系实际,文章从分析《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的核心意蕴、并对新时代青年择业的现实境遇进行分析、得出马克思择业观对新时代青年树立科学的择业观有着重要的启示。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用马克思择业观武装头脑,树立科学的择业观。

关键词:新时代;青年;择业观

中图分类号:G641;G6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0)08-00-02

一、《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的核心意蕴

(一)青年在择业时应该认真权衡

第一,区别于人和其他生物的本质特征。马克思在文章中指出,动物本身就处于大自然的范围内,并且不试图去越过这个范围,也不考虑其他范围的存在,而人类本身与其他生物最大的不同在于有选择的优越性。

第二,青年在择业时必须具备理性与认真权衡的能力。文章的第二段提出,人虽然有选择的优越性,但是这一选择可能会毁灭他的一生,也可能破坏自身的计划并使其陷于不幸的行为中。认真地考虑这种选择,是青年的首要责任。青年在进行择业时,需要认真权衡。

(二)影响青年择业时的若干要素

第一,虚荣心和主观美化。马克思在文章中提出,青年在择业的过程中会被两种迷误所影响。一是虚荣心,虚荣心可以使人无法理性地去支配自己的择业观,使人陷入无尽的名利和自我鼓舞的追求当中。二是青年择业时对职业本身的美化,我们自己也会用幻想把所选的职业进行美化,使其成为无所不能的东西,使人失去自己的正确判断。不管是虚荣心还是主观美化都会影响青年在择业过程中的正确判断,所以需要通过冷静的思考理性择业。

第二,社会关系和个人体质。马克思在文章中指出社会关系也对青年的择业产生了影响,因为青年不能总是选择自认为合适的职业,应该也需要考虑社会关系。除此之外,马克思还提到青年在择业时不能超越体质的限制,否则会垮得很快,他用比喻的手法说明如果青年择业时超过自己的个人体质,那么就是冒险把大厦建筑在松软的废墟上,这样就不能去抗拒生活的冲击,也不能安静地活动。

(三)个人尊严需成为青年择业的基本准则

马克思在文章中论述,选择一种能使自己有尊严的职业,这种职业并不是自己谋生的工具,而是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把自己创造出来的成果贡献给社会的职业。简言之就是使自己成为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人民的人。最合乎这些要求的职业,并不一定是最高的职业,但总是最可取的职业[1]。由此可见,有尊严的职业并不是指可取与不可取的职业,而是可以使青年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自己的领域独立活动的职业。

(四)坚持人类幸福和自身完美是青年择业时的主要指针

文章的最后,马克思指出,在选择职业时青年遵守的主要指针应该是人类幸福和自身的完美。作为青年,不应该认为这两者是相互冲突的。青年应该为同时代人的幸福做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美。在这里,马克思深刻地论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是相统一的,个人的完美也必须在人类幸福的价值基础上才能真正得到实现。

二、新时代青年择业的现实境遇分析

择业观是指人们对于职业选择的基本看法,正确的择业观有助于人们形成科学的就业观念,增强工作的积极性,促进社会物质财富的增加;错误的择业观会产生消极的作用,对个人和社会发展产生阻碍的作用。当前,青年确实存在科学择业观的缺失。

(一)择业意义认识不够

良好的社会环境与优越的家庭条件,给新时代青年提供了良好的成长空间。同时,也给新时代青年造成了负面影响。青年在成长的过程中,习惯了被人照顾,致使部分青年产生较强的依赖性,缺乏理性看待择业的意识、缺乏认真审视择业的能力,这与新时代青年的择业素质格格不入。马克思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提到,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劳动,他也许能成为著名学者、大哲人、卓越诗人,然而他永远不能成为完美无疵的伟大人物[1]。这表明新时代青年择业时要有崇高的理想。当下,部分青年出现工作只为自己拿高工资、坐舒适板凳、漠视其他人的情况,缺乏投身于基层工作的激情。实际工作中,也缺少为大家的精神,缺乏对基层工作的正确认识,更不理解择业的意义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中的重要作用,其个体择业意识与整个社会发展的需求之间存在较大的差異。

(二)择业观念多元化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不仅给经济发展带来了快速的增长,同时对新时代青年的择业观也带来了巨大的解放。相对于之前的包分配、被动接受分配的就业方式之外,新时代的青年在择业上有着主动、多元化的特征。

第一,创业成为当代青年择业的选择。随着每年毕业人数的快速增长,就业形势也非常不乐观,国家就业政策也在不断作出改变,就业政策也在不断调整,在此浪潮的推动下,青年运用“互联网+就业”的模式,解决了部分就业难的问题。

第二,择业地域的转变。随着国家对于中小城市的扶持力度,越来越多的青年不再局限于北上广等大城市。

第三,择业要求高。部分青年为了追求更高的工资待遇毕业后不着急就业,而是留给自己更多的时间去提升自己,等待更好的就业机会,这就不乏出现了“啃老族”。

(三)择业价值取向功利化

当前,人们对于物质利益和经济利益的极致追求,使社会充满了急于求成的气息。正是因为社会影响和各种庸俗的现象,导致部分年轻人择业时一切“向钱看,向厚赚”。金钱利益的驱动下,使得他们用薪资多少来衡量一份职业的好坏。若有利可图,便积极向上;若无利可图,则消极对待。在这钟情况下,择业的价值和意义逐渐被淡化。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更是实现中国梦的践行者,当代青年择业价值取向的功利化将会严重地影响其责任与担当。新时代下,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需要战胜未来许多艰难险阻。未来的重任必将落在青年的肩上。因此,要对青年择业观现实境遇进行全面的研究,找出其现实的困境,用马克思主义择业观指导,使其树立科学的择业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对新时代青年树立科学择业观的启示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当代青年是同新时代共同前进的一代。我们面临的新时代,既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代,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代[2]。作为新时代的践行者,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马克思主义择业观的教育,引导青年形成科学的择业观。

(一)牢固树立科学的择业观及为人类幸福奋斗终身的价值理念

马克思择业观指出在选择职业时,应该遵循人类幸福和自身完美的主要指针,体现了青年在择业时的价值取向应该为人类谋幸福。因而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择业观,使青年树立科学的择业观。青年一代树立科学的择业观,既是我国进入新时代发展的现实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择业观的应有之义。青年的人生目标会有不同,职业选择也有差异,但只有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才能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4]。这表明,新时代的青年在选择职业时,应该树立崇高的理想,善于把自己的人生价值主动融入社会发展当中,坚持马克思主义择业观,有助于牢固树立科学的择业观及为人类幸福奋斗终身的价值理念。

(二)坚持树立劳动光荣、职业平等的观念

择业观反映价值观,劳动创造财富,职业无贵贱之分,任何一份职业都光荣。马克思认为,劳动者所从事的劳动只有生产使用价值的不同,它们都是人的脑、肌肉、神经、手等的生产耗费:是人类劳动力的耗费[3]。这表明,尽管劳动的形式不一样,但其劳动本质并无差别。新时代下,经济的高速发展给青年一代带来了广阔的机遇与挑战。同时,也给青年带来了许多诱惑。这就滋生了一些青年在选择职业时,只考虑工作是否体面,轻视手工劳动、一味地追求付出少、收入多,甚至能够一夜成名的错误认知。2016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只要踏实劳动、勤勉劳动、在平凡的岗位也能干出不平凡的业绩。新时代,需要从事各种行业的青年努力拼搏。没有广大青年一代的艰苦奋斗,就不会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今天,也不会有更美好的明天。

(三)树立创新创业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創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4]。新时代的青年作为创新事业的生力军,需要提高“创新意识”。当前,社会需要更多的创新型人才去创造社会财富。这为新时代的青年提供了广阔的择业空间;与此同时,这又与我国当前的劳动力素质形成对比。因而,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力军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践行者,必须牢固树立马克思择业观,树立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让自己成为符合新时代发展的创新型人才,积极践行创新、创业的理念。

四、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广大青年应该要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5]。因此,要深入了解新时代青年的择业境遇,深刻剖析其存在的问题,坚持马克思择业观对青年一代的引领,通过多种方式让青年准确把握马克思择业观的核心意蕴,为青年择业观的形成注入科学的理论基础。新时代的青年,要珍惜这个时代所赋予自己的责任,要用马克思择业观武装自己的头脑,树立科学的择业观,自觉投身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当中,在磨难中磨练自己的品质。

参考文献:

[1][德]卡尔·马克思,弗里德里希·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3(2).

[3][德]卡尔·马克思,弗里德里希·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习近平.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4-30(2).

[5]习近平.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10-22(2).

(责任编辑:李凌峰)

猜你喜欢
青年新时代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自我实现角度窥探青年自我实现的困境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