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下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措施

2020-09-10 04:55梁颖珊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8期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互联网+高职院校

梁颖珊

摘 要:本文首先介绍了“互联网+”时代下高职院校进行信息化教学的重要性,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减轻教师工作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教学活动突破时空限制;之后分析了“互联网+”时代下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高职院校教师数字传媒的利用水平较低、高职教师缺乏较高水平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高职院校教师缺乏充分的网络化交流互动;最后探讨了“互联网+”时代提升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有效措施,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应用混合式师资培训模式,构建智慧教室平台、进行课程改革与创新,构建多向度的学习共同体,希望能够为以后相关方面的研究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4;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0)08-0-02

近些年来,我国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以及社会的发展。随着我国社会进入“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在整个社会教育系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在高职院校的信息化建设中,高职教师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对于我国众多的高职院校来说,“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既是一个巨大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很多方面的挑战。为了有效地应对各个方面的挑战,一方面需要改善环境,完善软硬件设备设施,另一方面还要重视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使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得到有效的提升。

一、“互联网+”时代下高职院校进行信息化教学的重要性

(一)减轻教师工作量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开展信息化教学最为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使教师的教育重点根据时代的发展要求进行相应的转变。具体来说就是以往教师的教育重点是将知识传授给学生,但是在“互联网+”时代以往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因此教师的教育重点应该转变为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培养。进行信息化教学能够使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得到拓展,教师也不需要在课堂上将理论知识一味地灌输给学生,而是指导学生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将相应的学习计划制定出来,然后根据计划进行学习,教师则在这个过程中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从而使学生对相关方面的知识进行更加高效、更加全面的学习。这样一方面能够使教师的日常工作量大幅减少,另一方面还能够使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最终使教师组织统筹教学活动的能力得到显著的提高[1]。

(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开展信息化教学能够拓展學生接触和学习新知识的渠道,从而使学生以往被动接受知识的不利局面得以改变,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最大的动力,通过信息化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对相关方面的知识进行更好的学习和理解,并且还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使其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进而使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的能力得到显著的提升。另外,随着学生通过更多的渠道了解到更多的知识,还能够更好地辨别和处理各种信息。

二、“互联网+”时代下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高职院校教师数字传媒的利用水平较低

数字传媒利用水平对新时代的高等教育从业者非常重要,特别是在互联网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几乎已经成为高等院校教师必备的专业素养。而一名教师是否具备这样的素养,主要的判断依据就是该教师是否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参与到教学信息交流中,并对其进行评估。不过,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在我国高职院校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并不具备较高的数字传媒利用水平,以计算机软件的利用为例,大多教师只能对一些比较简单的应用软件进行操作和使用,比如教学演示、文字处理等。另外,很多教师所掌握的互联网技术仅仅包括对现有教学资源中的视频、图片和文字等进行下载,而不具备处理视频、图片等教学资源的能力,更无法有效地掌握一些较为复杂的数字传媒技术,比如动画制作以及网页制作等。

(二)高职教师缺乏较高水平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

所谓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备课、利用与开发教学资源以及管控和评估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能够综合运用信息技术以及相应的信息资源。现阶段,大部分教师都对教学设计的目的以及作用非常明确,并且能够将较为完整的教学方案制定出来,但是在实际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中却缺乏丰富的经验,导致设计出来的教学方案存在一些结构性的缺失。比如对教学方法与策略、教学环境与资源建设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等。另外,大多数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设计中往往比较重视主体设计,但是对导入设计以及测评设计等往往重视不足[2]。就目前高职教师的实际情况来看,普遍缺乏系统完善的信息化教学计划,并且不具备较强的系统策划能力,对于既定的教学方案如何利用信息化教学方法合理高效地开展缺乏充分的认识。虽然很多高职教师满怀信心认为通过学习能够有效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水平,但是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教师还不能熟练地运用信息化教学方法以开展网络教学评估活动,缺乏较强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

(三)高职院校教师缺乏充分的网络化交流互动

教师之间的网络合作交流沟通以及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网络化交流沟通是高职院校教师网络化交流沟通最为重要的两个方面。由于高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较强的自觉性,并且在选择网络教育资源方面也缺乏较强的能力,因此教师必须要引导学生如何在面对大量的信息资源时更加高效地进行学习。学生在使用互联网教学平台进行课前预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布置相应的教学任务对学生加以指导。课堂教学结束之后,教师还可以利用互联网虚拟平台对学生进行在线辅导。另外,教师还要将互联网即时通信的优势充分地发挥出来,并将其应用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及班级管理工作中,从而使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进一步强化。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连智能手机或者电脑等电子设备的优势往往都不能充分地利用起来,更无法将互联网技术等充分地利用起来以对学生的学习加以指导,使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得到有效的提升。除此之外,高职教师之间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进行合作教学、经验交流的过程中仍然很少应用网络渠道[3]。

三、“互联网+”时代提升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有效措施

(一)应用混合式师资培训模式

在师资培训过程中应用混合式师资培训模式,能够使日常师资培训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比如缺乏自主性和灵活性,并且还能够有效地融合贯通多种教学资源,这样高职教师即使在信息化技能、年龄层次以及教育背景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别,也能够在实际的培训课程中比较、借鉴以及融合多类教学方法,比如面授指导、实训体验以及在线互动等,与此同时还能够使师资之间的经验分享以及教学交流等得以实现。在混合式师资培训模式中,受训者在整个培训过程中始终处于核心地位,有利于教师进行自主性和探索性学习。在培训高职教师信息化能力的过程中,首先要使教师更加深入地了解信息技术本身的应用,而不是仅仅从教学过程中辅助性教学工具的视角去看待互联网信息技术,对于职业技术教育中应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所带来的变革作用要给予足够的重视。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在进行模拟实训时应用互联网信息技术,能够使遇到的具体问题得到及时的解决。比如,在培训新进职工时,由于他们大多具备较高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因此可以将教学资料培训包直接发放给他们进行学习,从而使他们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各种基础技能,其中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是整个培训的重点,与此同时还要注意在课程教学与实践技能的培训中合理有效地融入培训课程以及经验[4]。

(二)构建智慧教室平台,进行课程改革与创新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互联网教学平台的构建,使得教师可以采用更多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并且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途径也更加多样化,这能够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地激发出来。高职教师在设计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根据学生实际的学习水平和学习特点,对原有的设计方案进行创新,并且还要对课程评价以及反馈机制加以改进和完善,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个体的实际情况加以关注,对于思维方法训练在专业课程中的作用也要给予足够的重视,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利用合作研讨等教学模式对学生加以引导,使他们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程学习中,从而使学练结合的目的得以实现。现阶段,在智慧课堂中教学演示方法的应用使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不再依赖于电脑,PPT翻阅、文字批注等教学步骤可以在智能黑板上直接完成,教师和电脑可以直接进行互动。而多人多机分屏技术的应用则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充分集中到学习中,有利于学生对教师课件中的重点内容以及演示全貌进行全方位近距离的观察,从而更加精细化、体系化地学习知识技能,这能够使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5]。

(三)构建多向度的学习共同体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教学的重点就是向学生灌輸理论知识,这种单向灌输的过程导致教师难以及时地了解和把握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点的程度。不过,随着教学过程中各种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应用,以智慧教室为代表的新型教学平台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更加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其目标主要是新型的智能化学业环境构建,并通过对教学动态的全面分析,将海量的学习资源推送给学生,最终构建起多向度的学习共同体。学习共同体主要包括两个主体,即学生和教师,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师生可以互相沟通和交流,并对各类学习资源进行共享,从而使学习任务更加流程化和系统化,最终使教学相长、共同进步的目的得以实现。

四、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高职院校的教师来说,在“互联网+”时代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从而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拓展学生的学习资源,与此同时还要注重智慧教室平台和多向度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够充分把握学生的学习状态,从而更加合理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同时还能够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参考文献:

[1]严美娴.浅析“互联网+”时代下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9):186-187.

[2]张玲.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路径[J].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3):86-88.

[3]王臻卓,徐竟一,李伟.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的应用现状及对策[J].办公自动化,2017,22(15):54-55.

[4]刘玥.基于信息化手段的高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探索——以《税费计算与申报》课程为例[J].当代旅游,2019(1):224.

[5]胡煊.提升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水平的思考[J].明日风尚,2017(16):239-240.

(责任编辑:林丽华)

猜你喜欢
信息化教学互联网+高职院校
信息化教学学生学习效果评价体系的构建
浅析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信息化教学课程改革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