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视域下创新型开发内化教学研究

2020-09-10 04:55王萍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8期
关键词:课程教学改革三全育人

王萍

摘 要:让学生爱上思想政治理论课、提高课程教学实效实现知行合一,一直以来都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探索的难题。本文以创新型开发内化教学方法和“三全育人”理念為研究视角,以大学生所处时代背景、成长经历、思想和心理特征为出发点,对比原有的开发内化教学模式,围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核心要求,展开不同教学方法下大学生对课程教学内容内化的效果研究,从而探索大学生思想意识形成的路径。

关键词:三全育人;开发内化;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0)08-0-02

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现开发内化的必要性

(一)由课程肩负的使命所决定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旨在探索人生意义,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弘扬中国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品质,使学生遵纪守法,懂得为人处世,对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二)实现课程教学目标的必然要求

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完成时代使命、实现教学目标的根本要求。单一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显然不能满足《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要求,现有的课程教学也存在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应试学习、学与做脱节等诸多问题。在这种背景和现状下,以学生为主体,注重主观认知和感受从而影响学生个体行为的创新型开发内化教学应运而生。

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创新型开发内化教学的核心理念

创新型开发内化教学是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教师引导学生参与、思考、共情从而获得新知新思想、新的情感体验等进而内化为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意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不同于现有的开发内化教学模式所主要研究的教学步骤:通过预习、练习、复习三步曲,然后在课堂上进行检查测验、讨论、讲授答疑,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通过内化学到真本事[2]。创新型开发内化教学融入了“三全教育”理念,是依据学生特点、教学需要对现有模式的应用和改良,突破了其固有教学环节的限制,鼓励把课堂带出教室,让学生在真实或更接近真实的教学环境中获得切身感受,学生可以从身边的人或事、英雄人物、历史事件等各个对象和各种环境、场景、体验中获得启迪、改变认知及观念。

三、“三全育人”视域下的创新型开发内化教学的优势

(一)有利于增强学习兴趣

创新型开发内化教学更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参与度及内心变化,要求教师深入研究教材,依据教学内容精心进行教学设计,选择适宜的教学方式,创设与之匹配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唤起学生求知的兴趣,诱发学生渴望学习知识的欲望,让学生从心坎里喜欢学习。现有的模式强调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这对于自律能力较差和自我要求不高的学生来说,很难达到预期目标。并且同样的模式反复使用,会大大降低学生参与的兴趣甚至产生疲劳和厌烦情绪,难以长期坚持。

(二)更广泛地适用教学内容

现有的开发内化教学模式由于其特定教学环节的限制,对于学生的自我约束力要求较高,也更适宜知识性、理论性的教学内容,且难易度要适中,灵活度不高,可操作性有限,无法适合所有学生对象,也无法适用于全部教学内容。尤其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学习关键并不在于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在于思想道德品质的提升、法律意识的增强及正确的思想观念的形成,最终实现知行合一。采用现有的这种模式容易放大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枯燥无味”,忽略共情和实践。而创新型开发内化教学不拘泥于教学形式,没有固定教学环节的限制,能依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进行最优化设计,开放包容,应用性强。

(三)更能确保教学实效

第一,从学生主体上来说,创新型开发内化教学力求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的兴趣,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勇于探究的精神;同时让学生借助自己的想象力,进行角色代入或将自己置身于教师创设的情境之中,从而产生情感和思想的共鸣,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

第二,从教师教学的角度来说,创新型开发内化教学更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灵活选择教学方式、教学场地,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一起参与教学活动,学生的重视程度和学习热情会更高,教师也能随时随地做出引导、为学生解疑答惑,根据学生的状态和情绪变化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实现课程教学效果最大化。

四、创新型开发内化理念在教学过程中的实施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要实现课程目标,必须达到入脑入心并奉为行动指南的效果,这关键在于共情,然而任何人不可能对其他人的感受都有直接经验,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实现客观环境和主观情绪的统一,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想象产生共情,从而使课程教学真正达到入脑入心的效果。

(一)真实熟悉的共鸣素材

教学素材是呈现教学内容、实现教学过程、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载体。教学素材的选取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情感、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效果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3]。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走入学生群体,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选择针对性强、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直观真实的素材,通过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多样化的形式,从正反两方面来展开教学主题,使之有利于教师“开发”和学生“内化”。除了运用各种渠道去精心挑选合适的素材,还可以创新制作。自己制作的素材既可以整合现有资源,也可以取之于生活实际,更贴合主题,更符合要求,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比如拍摄同学的优秀事迹作为学习典型,身边人身边事更能让学生代入角色产生移情,引发深思获得感触。

(二)丰富新颖的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是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相互传递信息的媒介。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能对于素材整合美化及展现效果的提升大有裨益。电教化器材的出现,实现了声像结合的情景再现。科技日新月异,越来越多的多媒体设备和网络平台可以应用。手机也成为课堂教学互动的一个重要工具,既可以快速查找学习资料,也可以利用QQ、微信及专门的教学应用“雨课堂”“课堂派”等实现在线投票、答题、讨论,全班同学可以同时参与,大大提高了效率,增强了学生的积极性。VR技术如能运用到多媒体教室中,枪林弹雨、生老病死、情感纠葛等虚拟现实的体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将会活起来,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将得以提升,教学效果也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三)触动内心的教学方式

丰富贴切的素材是基础,先进科学的教学手段是“武器”,要发挥二者的最大功效还需要谋篇布局,选择最适合的教学方式,设计攻心策略来赢得广大学生的注意力,牢牢粘住学生的思维和情感,丢掉思想政治理论课“枯燥沉闷”的标签,避免“滥竽充数”“学一套想一套做一套”的尴尬局面,使之鲜活又不失深度。

1.话题引入式教学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话题引入式教学要求以学生的内在需求为基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职潜能为目标,以針对性、可受性、启发性、新颖性为基本原则,根据本节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知识基础、整体特征选择不同的教学手段和素材,通过形象、生动的时事热点、新闻、现象、案例或者巧妙的提问等丰富新颖的形式来引入学习主题,以先入为主的方式引导学生的思维动向,带领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课堂角色,成为课堂的主体。

2.辩论研讨式教学

真理越辩越明。辩论研讨可以穿插在课程教学之中,服务于一部分内容的教学;可以放在课程内容教学之前,在引入话题之后开展辩论交流,在此过程中寻找答案升华主题;也可以放在教学之后,推动课堂进入高潮,拓展深度或者指导实践应用。无论怎样安排,教师都应精心设计具有思辨性的话题。整个辩论研讨过程,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进行辩题分析和准备,鼓励全员参与,组织好辩论过程,把握辩论节奏,适时指导调控,避免偏题、诡辩、为辩而辩等情况出现,提高辩论研讨的有效性。

3.情境再现式教学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不同于其他课程,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得,更重要的是情感的充实,思想品德和法律素养的提升。情境再现式教学或用语言来描摹激发学生的想象、或通过图像视频再现特定情景、或由师生来演绎还原情境,让书本上无声、静态的文字变得真实生动、有血有肉,更能营造出引发学生情感共鸣和思想震撼所需的感染力。比如和平年代出生、丰衣足食成长的当代学生很难感受到解放前人民的苦难生活、中国革命历经的千辛万苦,光用口头描述难以产生代入感,用影视资料来再现情境更能使学生真切地体会到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4.实践体验式教学

情境再现的目的就在于使学生设身处地地感受和体验,用眼睛看还需用心去体会,以第三方的立场只是一个旁观者,将其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将会事半功倍,真实情境与模拟情境带来的情感体验也不可相提并论。实践教学的课堂不仅仅在教室、校园,登顶山峰感受生命之美、挑战之乐,树立积极进取的态度,学会正确对待挫折;寻访红色遗址开展革命精神现场教学、走进繁忙的车间探讨职业道德……这些亲身经历远比侃侃而谈要深刻,在不知不觉中就实现了知识传授、能力提升、价值认同和思想坚定的过程,从而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

参考文献:

[1]施雨岑,等.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与会代表热议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EB/OL].[2019-03-018].http://www.xinhuanet.com/2019-03/18/c_1124250553.htm.

[2]贺霄娟.基于开发内化教学模式下的实践教学研究[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4):40-42.

[3]杨洪友.科学选取教学素材提高政治教学实效[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9(3):12.

(责任编辑:林丽华)

猜你喜欢
课程教学改革三全育人
构建二级学院 “三全育人”新模式
构建二级学院 “三全育人”新模式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全育人”培育模式新探
基于学生能力培养的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基于PBL模式的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改革经验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浅谈中职《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机床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