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隐喻的文化差异及其隐喻教学分析

2020-09-10 07:22覃润娟沈晓平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8期
关键词:文化差异

覃润娟 沈晓平

摘 要:在人们实际生活与工作中,隐喻是随处可见的。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隐喻与人们的思维方式、认知手段密切相关,由于中西方文化之间存在差异性,在英汉隐喻翻译时需了解中西方文化背景情况。基于此,本文以英汉隐喻教学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英汉隐喻翻译的原则阐述隐喻的文化差异,通过翻译策略研究提升语言学习者的隐喻能力。

关键词:英汉隐喻;文化差异;隐喻教学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0)08-0-02

人们在沟通与交流时会不自觉地使用隐喻的方式表达沟通的观点,该方法的应用使语言灵活性有所提升,语言更加生动,人们听到后能够对不熟悉的事物有所了解。中西方在文化、地理、历史、生活习惯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双方的隐喻差异明显,英汉隐喻教学时需要站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中对原有的文本充分使用,防止交流双方因此而产生文化误解,也为后续的翻译工作提供帮助。

一、英汉隐喻翻译的基本原则

第一,符合英汉文化背景的原则。隐喻的产生是以事物间的相似性为基础的,其中包含了地域的文化内涵。由于各区域人们的生活习惯不同,文化背景的差异性也会导致隐喻翻译存在明显的差别,语言受语言体系的影响,我国的汉语和西方的英语之间差异性更加明显。将英语隐喻翻译为汉语时,人们需要综合分析文化差异性,在熟悉源语言文化的同时了解目的语言背后的文化,从而实现两种文化的沟通。比如“Love me,love my dog”这句话应翻译为“爱屋及乌”,而不是直译成“爱我,爱我的狗”。

第二,符合英汉语言表达习惯的原则。虽然语言与文化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各自又有着一定的规律性,英汉隐喻翻译时必须尊重这种规律性。翻译时需考虑语言语法结构和语句表达习惯,英语语言重视形合,汉语语言重视意合,翻译时必须体现出各自的表达习惯。比如“As wise as an owl”,翻译时要考虑语言在表达时的规律特点,将其翻译为“聪明得像猴子”。

第三,遵循对接完整的原则,保持英汉意义的完整性。各民族历史悠久,文化内容丰富,在语言上也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对两种语言进行转化时,不能只从文化差异角度出发,还要做好语义的对接,保证语言使用的实用性,且语义对等才是英汉隐喻翻译的重要原则。由于文化性质的存在,隐喻翻译时应当兼顾句式的形式美,并保证语句的通顺,交流起来不会引发歧义,还要保证意义完整[1]。

二、英汉隐喻的文化差异分析

(一)文化习俗差异

各民族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属于自己的文化传统与习俗,在使用隐喻时也有着独到的见解。我国历史中,红色被各朝代所崇尚,人们认为红色代表幸福、祥和与欢乐,在词汇中也有红色的影子,比如“满堂红”和“走红”。但英语中,“red”并不具备汉语“红”所代表的隐喻含义,相反,西方文化中“red”代表的是战争、流血与愤怒等,比如“see red”即火冒三丈、“get into the red”即负债。龙在我国属于一种图腾形象,也是吉祥与权威的象征,古代皇帝被称为真龙天子,汉语中也有着“龙盘虎踞”“龙飞凤舞”“笔走龙蛇”等词汇,而英语中“dragon”并没有此含义,反而代表的是一种邪恶的形象[2]。

(二)文化心理差异

英汉隐喻中包含的文化心理差异明显,有时人们在交流时会存在文化冲突。比如“dog eats dog”和“狗咬狗”,两种翻译的感情色彩完全不同,我国翻译中这一词汇带有幸灾乐祸甚至是拍手称快的涵义,指的是坏人之间的勾心斗角。当西方人遇到这一情况时却有着不同的反映,西方人将狗当作家人朋友,面对这一词汇时也会流露出不要伤害同类或不要同类相残的情绪。西方文化中,“dog eats dog”并不是贬义词,而是代表同行业无情竞争或体育赛事竞争。

(三)视点差异

面对着同一种感情时态,不同民族捕捉到的感情线索视点是无法完全相同的。比如汉语中的“捧腹大笑”与英语中的“He laughed himself into convulsions”所表达的含义相同,前者指腹部,后者指全身。汉语中会使用肝和鼻来表达哀愁与愤怒的情绪,比如“肝胆俱裂”和“鼻子发酸”等。英语会利用耳朵和脸颊表示愤怒,比如“sour one’s cheeks”。

(四)联想差异

英汉隐喻意义的产生来源于喻体的某部分特征向本体转移。喻体容易被说话的双方熟悉,听话者脑中会产生鲜明意象。意象与意象引起的联想就是隐喻理解的组成部分,意象带有民族性特点。比如医务部门需要存放血液和输血时需要的设备器材,汉语中人们称之为“血库”,英语中称为“blood bank”即“血液银行”。

(五)自然环境差异

英汉隐喻的构成受制于社会文化与自然环境的影响。一直以来中国作为内陆国以农业生产为主,隐喻中经常将陆地上的人与事物作为喻体。英国是一个岛国,以渔业和海运行业为主,语言表达时人们往往联系与海有关的事物。比如经过严峻的考验才能显示出最坚强的人时,汉语会说“疾风知劲草”,而英语会说“A good sailor is not known when the sea is calm and water fair”。

三、文化差异视角下英汉隐喻教学分析

(一)科学掌握翻译策略

1.直译

英汉翻译或英汉隐喻教学时,教师常常引导学生采用直译的翻译方式。從认知的语言学与文化差异视角下了解英汉隐喻翻译策略,人类在认知方面存在的差异较大,但差异之间也会拥有共性,人们在感知上会更好地理解彼此。在英汉隐喻直译翻译时,语法与内涵应保持一致,翻译时保留原文含义,并让学习者对其中内容有足够的理解。以“Low wages are the country’s trump card at this stage of its economis developement”为例,trump card代表的是可以通吃其他花色牌的王牌,如果将这句话翻译为汉语,可翻译为“低工资是这个国家经济发展现阶段的一张王牌”。这样的翻译方式更加通俗易懂,以便学习者了解英汉隐喻内容[3]。

2.套译

套译时需要以英汉隐喻为理论基础,各民族人民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生活,思维方式也会具有隐喻的特点。翻译时应发挥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使原文神韵融会贯通,将自身认知思维切换到对方语言中,根据实际含义寻找与源用语言类似的词语,通过语言的切换和词汇的调换保证原文含义。深层次表达时,英汉隐喻翻译必须保证语言结构的平行性,翻译过程中不能出现任何扭曲语义的情况,比如“True enough,but teething pains are natural”,这句话表达的内涵是“问题不严重,但是处理起来比较困难”,对于一个汉语学习者来说,会将阵痛一词进行套译,使整句话被翻译为“非常正确,但阵痛是自然的”,虽然听起来有些别扭,但是能够得到更好的翻译效果,以此强化对句子的理解。

3.意译

有些时候,隐喻翻译过程中无法找到能够直接与原句中相对应的句子,文化差异的存在使人们不能不换一种方式处理问题,这时教师在教学时可以使用意译的手法。在英汉隐喻翻译时,学生需要考虑源语言与目的语言的文化特色,采用意译和直译相结合的方式完成文章翻译。比如“Like a duck to water”,这句话兼顾意译与直译,意译时不能拘泥于英汉隐喻翻译形式,应重视语言结构的调整,意译以向读者传达原文思想为主要目的,翻译者可按照实际语境来处理文字[4]。

(二)培养学生隐喻能力

1.认识隐喻的普遍性与隐含喻体

教师可以让学生使用英语和汉语分别描述一些抽象概念,比如“愤怒”,有的学生用汉语表述为“气炸肺”“怒发冲冠”“火冒三丈”等,用英语表达为“Breathe fire”“add fuel to the fire”等。一系列的概念隐喻可以让学生在自己的描述中加上教师的启发,从而认知语言中的隐喻现象,找出其中喻体,进而了解到隐喻并不会局限于诗歌的修饰作用中,它也会用于人们的日常用语,成为人类认知世界、了解其他民族文化的重要工具。

2.提升隐喻理解能力

人类的语言水平包含对语言的理解能力。英汉隐喻语言的理解必须在语境知觉条件下展开,隐喻属于非常規语言,从字面上难以掌握,学生必须应用“非本义与语境模式”来分析问题,进而逐渐推导出句子的含义。英语国家有着各自的民族与文化历史背景,很多隐喻语言和特定的文化背景相连,教师在英汉隐喻教学时应尊重其文化差异性,尽可能地为学生讲解文化历史知识,提升学生文化能力与隐喻能力[5]。

3.认知隐喻的跨文化差异

不同国家的历史文化背景会产生不同的语言概念系统。比如英语中含有大量“ship”隐喻,它能够反映出英国地理与历史背景。在中国“化蝶”有着美丽的传说,人们将“蝴蝶”看成是美丽的事物象征,而英语文化中蝴蝶代表着轻浮的形象。汉语文化中,猫头鹰代表凶兆,而英语中猫头鹰是智慧和认真的象征。对于历史文化差异的存在,学生需正确对待英汉隐喻学习中的母语迁移现象,正确认知文化内涵。

四、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中西方国家之间的文化背景差异,教师在英汉隐喻教学时需要提升翻译者的文化底蕴,保证翻译的准确性,推动文化传播的积极作用。教师应向学生传授不同的英汉隐喻翻译技巧,通过科学的方式提升学生的隐喻理解能力。

参考文献:

[1]徐爱华.中西方差异视角下英汉隐喻翻译策略研究[J].海外英语,2019(20):64-65.

[2]乔娇.英汉熟语的概念隐喻视角及其对外汉语教学启示[J].中国农村教育,2019(20):44-45.

[3]陈雪,李想.认知语言学视角下英汉谚语的隐喻翻译及策略[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3):234-237.

[4]顾薇.文化差异视角下英汉隐喻翻译策略研究[J].海外英语,2018(17):114-115.

[5]王庆,陈卉.英语专业学生英汉隐喻翻译能力培养研究[J].山东外语教学,2018,39(3):105-114.

(责任编辑:李凌峰)

猜你喜欢
文化差异
国际商务谈判中文化差异带来的影响和解决方案
汉语与英语语言文化的差异在英语教学中的体现
从中日民间故事窥探中日文化差异
对外汉语听力教学初探
文化差异对初入国际市场的法国中小企业影响分析
从《楚汉骄雄》和《勇敢的心》看中西悲剧英雄形象异同
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英语翻译的影响
对外汉语教材出版的文化差异冲突与融通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