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语授课的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

2020-09-10 07:22李剑伟
关键词:现状调查就业大学生

李剑伟

摘  要:内蒙古作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教育相对落后,蒙古语授课的大学生由于语言、文化等原因,求职存在一些障碍。通过随机抽样调查,对蒙古语授课的应届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他们存在基础能力相对不足、就业意向理性与非理性并存、就业外部评价和内部评价总体偏低、就业准备不平衡等问题。解决蒙古语授课的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高校、学生共同面对,从增加就业岗位、监管就业市场、提高人才质量、提供就业服务、落实就业政策和改变就业观念等多个方面共同发力。

关键词:蒙古语授课;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

内蒙古自治区是以蒙古族为主体、多民族共融共生的少数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地处我国北部边陲,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少数民族人口众多,教育水平相对落后,工业经济还欠发达,劳动就业岗位有效供给不足,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较大。蒙古语授课的大学生(以下简称蒙授学生)由于从小生活学习环境的原因,语言、文化、思想观念等方面的不适应,给就业带来了一些障碍。近几年的毕业生就业数据显示,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汉语授课的毕业生就业情况基本和全国保持一致,而蒙语授课的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则比较差,各高校蒙语授课的大学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签约率远远低于汉语授课的大学生。蒙授学生就业水平不仅关系着个人和家庭的希望,更关系着社会的和谐稳定。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以蒙古族为代表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为了促进蒙授学生顺利就业,制定了专门的优惠政策,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就業是个人和单位之间的双向自主选择,影响就业的不确定性因素多,蒙授学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需要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一、方法与设计

为了全面客观掌握蒙授学生就业现状,专门设计了《蒙古语授课毕业生就业调查问卷》,选取内蒙古大学、内蒙古财经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医科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五所大学的2019届蒙授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600份,回收有效问卷564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4%。问卷共分五部分,第一部分是基本信息,包括专业、性别、生源地、政治面貌等;第二部分是基础能力,包括英语、计算机、普通话水平,是否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等;第三部分是就业意向,包括就业意向行业、地区、薪资等;第四部分是就业评价,包括对自身能力素质的评价,对学校就业服务的评价,对就业市场的评价等;第五个部分是就业准备,包括有无职业规划,有无兼职经历等。

二、结果与分析

在基本信息中,对学生的性别、生源地和政治面貌进行了调查。女生占比为62.41%,现在就业市场对女生的性别歧视,还没有完全消除,政府应该加大对就业市场的督查,营造公平的市场环境。生源地农村占比为74.51%,农村学生贫困者多,家庭能给学生提供的各种资源有限,学生的就业压力更大,学校需要将农村学生作为就业的重点帮扶对象。中共党员为12.26%,党员比例偏低,这给学生考取公务员、社会基层项目等带来了障碍。综上所述,蒙授学生个人背景具有两多一少的特点,女生多和农村学生多,中共党员少,存在着先天不良的缺失,这一方面需要学生自身努力奋斗,提高就业竞争力,另一方面,也需要政府有的放矢,积极为蒙授学生开拓就业市场,为他们提供人性化的就业服务,营造更加成熟的就业环境。

(一)基础能力相对不足

在对基础能力的调查中,共设置了11个问题,包括英语能力、计算机能力、普通话水平、实践能力、专业能力等通用能力。目前招聘中,普遍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英语能力,很多用人单位要求学生具备大学英语四级证书,甚至是六级证书。调查发现32.27%的学生具备英语四级证书,12.77%的学生具备英语六级证书,还有13.83%的学生具备其它等级英语证书,41.13%的学生没有证书。蒙授学生的英语能力偏弱,这非常不利于他们就业,特别是寻求一些好的工作。工作中,熟练操作计算机是一个基本要求,调查发现,有计算机水平证书或者可以熟练使用计算机的比例为86.53%,可见学生普遍具备较强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目前社会非常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除了要求学生有毕业证和学位证,还要有职业资格证书,这样才能得到市场的认可,顺利就业。有61.7%的学生没有会计、人力资源等职业资格证书,显然,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学生比例偏低,极大削弱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学生干部经历也是就业的一个重要加分项,63.83%的学生有过学生干部经历,学生干部经历可以提高学生的组织、人际沟通、心理素质等综合能力,为学生求职就业打下较好的基础,大部分学生通过学生干部工作得到了锻炼。

汉语表达能力对蒙授学生是求职成功的关键,无论是撰写简历,还是面试,都需要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蒙古族学生以蒙古语为母语,从小到大生活和教育环境以蒙古语为主,汉语表达能力受到了影响,成为求职的弱项,有近40%的学生认为汉语表达能力对他们求职影响较大,可见,学生也认可汉语表达能力对他们的重要性。调查发现,71.6%的学生拥有普通话水平证书,表明学生意识到汉语表达能力的重要性,并且通过考取普通话水平证书,主动提高自己的汉语表达能力。有70%的学生认为自己的汉语表达能力较强或很强,还有近30%的学生认为自己的汉语表达能力较差或很差,说明汉语表达能力已经成为部分蒙授学生成功就业的一个重要障碍,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二)就业意向理性与非理性并存

毕业去向多元化。有31.5%的学生毕业后想继续深造,62.4%的学生毕业后想工作,还有6%的学生打算创业。这一分布较为合理,进入社会工作是大学生就业的首要方向,因此,大部分蒙授学生选择工作,符合实际。同时,蒙授学生由于数学、英语等成绩不佳,造成考研意愿不高,但是由于蒙语与日语接近,他们有一定的留学深造意愿。目前“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成为国家战略,民族地区发展欠账多,蒙授学生文化素质高,接受新事物能力强,国家又有创业优惠政策,创业应该成为蒙授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方向,因此,要提升他们的创业意识和能力。对于有无特别想从事的工作,64.18%的学生毕业后有特别想从事的工作,说明还有不少学生对未来的职业发展不明晰,一方面需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了解自己和社会,明确发展方向。另一方面,也要为学生提供转专业等学习自由,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发展要求。

单位性质和薪资要求高。关于工作单位类别,21.63%的学生想去党政机关,30.5%的学生想去事业单位,32.98%的学生想去国有企业,只有14.89%的学生愿意去民营企业。对于公家单位和民营单位,哪个好的问题,认为民营单位好的只有21.63%,还有42.91%的学生选择了不好说。这样的主观判断显然不符合实际,经济活动是社会生活的主要内容,经济发展也是民族地区发展的主要任务,企业显然是蒙授学生的主要去向,而民营企业又是吸纳就业的主要力量,据统计,民营企业每年吸纳90%的新增城镇就业。可见蒙授学生要明确自身定位,正确认识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立足专业,将民营企业作为自己重要的就业方向。对于工作薪资,17.37%的学生选择3000以下,41.49%的学生选择3000至4000,41.14%的学生选择4000以上。从实际经验看,学生对收入的期待普遍偏高。收入的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既需要学校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就业观和消费观,也需要政府通过减税降费等多种措施为企业减负,让企业有条件涨工资。

工作地点选择较为保守。23.4%的学生选择回老家工作,15.25%的选择老家之外,内蒙以内,34%选择内蒙古范围都可以,只有12%的选择内蒙古以外,15.25%的选择无所谓。作为地方院校,作为少数民族学生,由于语言、文化、生活习惯的差异,大部分学生会选择在内蒙古工作,这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在全球化时代,人才、信息、资金充分流动,毕业生只有在更大范围配置,才能做到人尽其才。因此,学校要在全国范围内积极开拓就业市场,同时,也要引导学生树立“好男儿志在四方”的意识,最终实现又多又好就业。对于是否愿意去基层就业,65.25%的学生选择愿意,由于蒙授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牧区等基層,基层的贫困落后促使他们选择去城市发展,这与国家鼓励大学生去基层就业的导向不一致,因此,学生要了解国家的方针政策,增强就业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专业对就业的影响淡化。22.34%的选择本专业就业,22.7%的选择专业外就业,还有54.96%的选择都可以。专业是学生的立身之本,是求职的首要依据,因此,牢固的专业意识是人才成熟度的体现。但不同专业属性不同,有的专业替代性强,有的专业替代性低,造成学生不可能完全固守自己的专业,只能将专业作为重要参考。这样,当一个专业不对口的工作摆在学生面前时,82.27%的学生会考虑,说明学生求职时,专业已经不是最重要的标准了。那么学生找工作最看重什么呢?34.4%的选择发展空间,24.82%的选择收入,24.47%的选择工作稳定性,还有16.31%的选择工作内容。可见学生找工作会综合考虑,有多样化的选择标准,并且趋于理性和务实。在就业环境严峻的情况下,先就业再择业是学校积极倡导的,80.14%的学生同意先就业再就业,这就扫清了大学生就业的思想障碍。

对于是否在意别人对自己就业的意见,19.5%的学生选择很在意,49.65%的选择有所在意,还有30.85%的选择不在意。对于什么人对你的就业选择影响最大,31.91%的学生选择父母,各有20%的学生选择老师和同学朋友,还有28.37的选择不受影响。说明作为应届毕业生,大部分人还是会考虑他人的意见,而且父母、老师和同学朋友都有可能会施加影响,这一点是可取的,避免求职走弯路。

(三)就业外部评价和内部评价总体偏低

对学校的就业指导和服务满意度较低。现在学校普遍开设就业指导课程,作为就业服务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于就业指导课程的效果,41%的学生选择帮助较大或很大,42.2%的选择帮助较小,还有17%的选择没有帮助。看来就业指导课总体效果不尽人意,学生的低评价不能否定这门课的必要性,只是需要学校更加重视,改变就业指导课的边缘地位,提高师资水平,任课教师要下功夫备课,加强课程的贴近性和实效性。除了就业指导课,学校还有无其他形式的就业指导,20.57%的学生选择没有,52.48%的选择较少,只有26.85%的选择较多或者很多。可见就业指导有待加强,特别是针对蒙授学生的就业指导更要加强。关于对学校就业指导和服务的总体评价,42%的学生选择不满意或不太满意,58%的选择满意或比较满意,学生的满意度偏低。说明就业除了受制于外部环境和学生自身素质,学校的指导和服务也是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

对自身能力素质评价不足。在学习成绩、英语和计算机水平、实习经历、职业证书、获奖证书、学生干部身份、个人形象、求职技巧中,选择三个对就业影响最大的,学生选择最多的是英语和计算机水平、实习经历以及职业证书,说明就业市场更加看重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适应能力。在对自身专业知识评价时,选择较强或很强的只有42.56%,47.16%的学生选择一般,还有10.28%的学生选择很弱。在对自身实践能力评价时,选择较强或很强的只有37.58%,50%的学生选择一般,还有12.41%的学生选择很弱。可见学生对自身知识能力的评价总体偏低,这非常不利于成功就业。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涉及人才培养的问题,这是一个复杂问题和系统工程,需要通盘考虑,各尽其责。关于最缺乏的能力,33.69%的学生选择沟通能力,31.21%的选择创新能力,23.05%的选择组织能力,12.06%的选择适应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显然不能完全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需要校园文化、社会实践、专业实习等多种途径提高,学校要积极为学生搭建平台,帮助学生提高自身能力。对于求职时,面临最大的困扰,32%的学生选择求职技巧缺乏,27.3%的选择专业知识不足,22%的选择对社会和企业缺乏了解,18.79%的选择自身综合素质不高,可见学生求职既有外部困惑,也有自身困扰,要创造学生与社会的沟通渠道,教会学生展示自我。

对就业环境担忧较多。对于找工作,可供选择的单位多不多的问题,61.7%的学生选择较少或者没有,32.62%的选择较多,只有5.67%的选择很多。这可能只是学生的主观感受,也许单位很多,只是学生满意的不多,学生的期望与现实存在着差距。关于就业是否感到有压力,35%的学生选择没有压力或压力较小,65%的选择压力较大或很大,说明蒙授学生的就业形势还是比较严峻的。关于就业信心,56%的学生选择没有信心或信心较小,44%的选择信心较大或很大,可见就业压力确实降低了就业信心,不过一部分学生虽然感到压力,但是仍然有信心就业。在评价就业环境公平性时,45.75%的学生选择比较公平或很公平,54.25%的选择不公平或比较不公平,当然公平涉及很多方面,比如性别、学历、民族等,政府需要多措并举治理就业市场,不断提高就业的公平竞争。对自身实力、家里关系和运气,哪个决定求职结果时,65.6%的学生选择自身实力,20.57%的选择家里关系,13.83%的选择运气,可见大部分学生还是可以理智看待求职的,就业观总体比较积极。对蒙古族学生的就业前景,35.11%的学生选择乐观,51.06%的选择一般,13.83%的选择悲观,说明学校要重视对蒙授学生的就业心理疏导,引导他们看到自己的语言文化优势,积极参与就业竞争。

(四)就业准备不平衡

社会实践经验较为丰富。对于大学有无去过图书馆,54%的学生选择较多去或经常去,38.3%的学生选择较少去,还有7.8%的学生没去过。这个分布还是比较合理,大部分学生学习还是比较努力,不常去图书馆的学生也许忙于学生工作、社会实践、创业等,体现了大学发展的多元化。在社会实践方面,36.88%的学生参加过校内勤工助学,61.35%的参加过校外兼职,说明学生的社会实践经验还是比较丰富的,他们自强自立的意识也比较突出,这些都是就业的有利条件。

对就业政策缺乏了解。关于是否了解目标单位的用人要求时,62.76%的学生选择不了解或不太了解,37.23%的选择比较了解或很了解。对大学生村官、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就业政策,57%的学生选择不了解或不太了解,43%的选择比较了解或很了解。对少数民族学生就业优惠政策,63.83%的学生选择不了解或不太了解,36.17%的选择比较了解或很了解。对大学生创业政策,69.5%的学生选择不了解或不太了解,30.5%的选择比较了解或很了解。由此可见,学生对就业市场、就业政策还是缺乏了解,在就业课程中,要加强这方面的内容,同时,也要督促引导学生主动了解就业形势。

职业规划意识不足。对于职业生涯规划,66.67%的学生有职业生涯规划,对于“职业迷茫”的学生需要筛选,给予单独辅导,帮助其早日明确职业规划。对于找工作时,是否后悔大学期间没有努力学习提高自己时,70%的学生选择比较后悔或很后悔,可见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还需要提高,自身储备还相对不足。对于信息搜集、简历制作、面试、政策法规掌握等求职能力,46.1%的学生选择缺乏面试能力,各有18%的学生选择缺乏信息搜集能力和对政策法规的掌握。可见面试能力是就业指导的重点。求职时,是否会考虑民族风俗习惯,31.21%的学生比较看重,48.58%的稍加考虑,20.21%的无所谓,说明蒙授学生民族意识较强,会对就业产生影响。关于求职途径,53.19%的学生选择校园招聘会,25.18%的选择网络招聘,15.96%的选择校外招聘会,可见校园招聘会还是蒙授学生的就业主渠道,学校要积极开拓就业市场,提高就业的精准性。

就业心态总体积极。对于毕业后暂时没有找到工作,继续靠家里资助的问题,63.83%的学生选择不能接受,说明大部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立自强意识还是很强的。对于工作暂时不如意,但只要努力奋斗,总会有好的发展的问题,有71.63%的学生表示认同,说明蒙授学生能够正确面对眼前的困难,生活态度是积极乐观的。对于是否考虑过创业,57.45%的学生选择考虑过,说明蒙授学生的创业潜力还是很大,创业可以成为他们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选择。

三、结论与建议

蒙授毕业生由于语言表达能力和学习成绩的影响,在整个就业群体中,处于相对不利的地位。就业是一项涉及政府、企业、高校和个人等多个主体,关系公共管理、经济运行、人才培养等多个系统的复杂现象。分析蒙授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要树立系统思维,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也要综合施策。

(一)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和市场监管

就业岗位的短缺,尤其是适合高校就业困难群体的岗位短缺是造成其不能顺利就业的关键。既然市场目前的工作岗位有限,最直接的解决措施就是创造就业岗位。政府仍然要将发展作为首要任务,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把蛋糕做大。蒙授学生主要就业方向还是中小民营企业,国家要制定政策扶持中小企业发展,通过社保、税收、融资等多渠道鼓励他们吸纳蒙授毕业生。在扩大企业用人规模的同时,还要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学生是脑力劳动型人才,要积极发展信息服务业、教育培训、文化创意等适合大学生就业的第三产业和新兴产业。除了经济领域,政府还要从自身挖掘潜力,注重在基层开发公益性岗位,定向招录高校毕业生,并且拿出一定比例面向蒙授学生。在挖掘国内就业潜力的同时,还要扩大开放,加强与蒙古国和俄罗斯的经济交流合作,发挥蒙授学生的语言优势,鼓励蒙授学生走出国门,促进人才的全球化流动。制度建设和市场监管也是政府促进就业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制度建设方面,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在 2013 年出台的文件《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意见》规定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定向招录蒙语授课大学毕业生数量要占公开招录总数的15%比例,中央驻内蒙各类企业、自治区国有企业定向招录蒙语授课大学毕业生数量要占公开招录总数的 20%比例,以及公共服务类窗口单位、民族教育培训及其教研机构、高校服务基层项目等均要求招收一定数量的蒙语授课大学毕业生,政府要积极督促落实此项政策。目前市场上招聘还有很多不规范行为,要消除学历歧视,性别歧视、民族歧视等一切歧视性行为,对人为设置招聘门槛,实行歧视政策的单位,政府要依法惩处,营造公平公正的就业环境。

(二)企业要树立科学的用人理念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到来,人才培养的规模、类型、规格和层次都日趋多样化,企业要正确认识并适应这一形势。蒙授学生汉语水平和学习成绩相对低下,不是他们自身素质的结果,而是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事实上蒙授学生由于特殊的民族文化,他们有独特的性格优势,蒙授学生性格质朴,吃苦耐劳,诚实守信,这些宝贵素质对企业发展意义重大。企业要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吸纳蒙授学生就业,为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发挥自身作用。企业除了要注重人才的选拔,更要加强人才的培养,建立系统的培训体系,提高人才的适应性。蒙授学生和其他民族大学生一样,都是宝贵的人力资源,企业要提高他们的待遇,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

(三)高校要提高人才培养和就业服务水平

高校处在提高学生就业质量的中心环节。首先,要动态调整专业,对于就业率持续走低的专业,要减招或者停招,根据社会发展需要,积极设置新专业。其次,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重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加大应用型课程的比例,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专业实习和社会实践等活动,下大力气培养蒙授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计算机能力。创业教育也是提升蒙授学生就业水平的重要途径,要开始创业课程,组织创业活动,鼓励蒙授学生积极提升创业意识和能力。最后,加强就业指导,要改革就业指导课程,增强课程的开放性、实践性、实用性和互动性,提高就业指导的针对性,为蒙授学生提供公务员考试、基层项目考试等培训。搭建信息服务平台,积极宣传国家就业政策。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模拟招聘会等活动,提高学生的求职能力。

中华民族是个大家庭,少数民族大学生由于生活环境的原因,部分大学生的普通话水平不高。高校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注重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能力,这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还可以加强学生的中国民族大家庭的文化共同体意识。

(四)学生要积极转变就业观念

蒙古族大学生质朴纯洁,有其特有的民族情结。但是,在突出个性的同时要引导学生主动去迎接变化,积极去促进其发展进步。蒙授学生要端正学习态度,认真完成学习任务,积极与汉族同学交往,主动阅读汉语书籍,提高汉语表达能力。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蒙授学生要理性看待自身优势和劣势,增强竞争意识,尽早做好职业规划,努力弥补自身的能力短板,通过积极参加校园活动、社会实践、专业实习,努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理念,主动投身基层,在服务基层中实现自身价值。积极响应国家的创新创业号召,利用所学知识能力,投身创业实践,通过创业带动就业。

参考文献:

[1]白阳.内蒙古自治区蒙语授课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财经大学,2015:32.

[2]吴白乙拉.蒙语授课大学生就业意向调查与研究[J].內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1(5):56.

[3]王锐.蒙语授课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14(5):57.

责任编辑  杨慧芝

猜你喜欢
现状调查就业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云南省民族地区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现状调查研究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