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2020-09-10 07:22周娟
关键词:红色文化资源教学实践思想政治教育

周娟

摘  要:作为近代革命策源地和当代改革开放先行地,广东拥有独特的红色文化资源。充分将广东红色文化资源运用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践中能增强教育的感染力和实效性。然而,据调查显示,广东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以下四个问题:部分高校对广东红色文化资源利用的重视度有待提升、大学生对广东红色文化资源认知不足、教师运用广东红色文化的创新意识不足、思想政治理论课重理论轻实践。因此,为了进一步推动广东红色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和利用,高校应该将广东红色文化资源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内容,挖掘革命纪念遗址和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的教育功能,形成一支熟练运用新媒体的高素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通过活动载体增强广东红色文化资源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关键词:红色文化资源;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践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习近平曾多次走访红色圣地,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当代红色文化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伟大实践的文化呈现,蕴含着中国文化自信的优质基因,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一、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

红色文化资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是指,中国人民自1840年以来为了追求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而在全国各地的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伟大精神及其载体。狭义是指,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吸收、重组了国内外先进文化,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创造产生的一种文化。它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核心,是一种正能量的文化。本文所说的红色文化资源取狭义的概念,它包括物质、精神及制度三种内容形态。

二、广东红色文化资源的内容形态与特点

(一)红色文化资源的物质内容形态

主要包括纪念馆、纪念碑、历史遗址遗物、烈士陵园等。如中共三大会议旧址、农民运动讲习所等历史遗址。《新青年》及一系列的宣传革命的进步丛书等历史遗物。广州起义纪念馆、广州起义烈士陵园等这些都以物质实体的形式呈现出来。

(二)红色文化资源的精神内容形态

红色文化的精神形态属于抽象的无形的文化形态,它是红色文化的精髓。具体包括革命时期、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形成的思想文化、道德传统和革命精神等。例如理想、创新、包容、开放等内容,它体现出革命先辈的坚定信念、高尚品质及爱国情感等精神要素。

(三)红色文化资源的制度内容形态

指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及改革时期所创建的路线方针、政策纲领和各种理论及法规文献等。譬如群众路线、爱国统一战线、《全国总工会组织原则案》《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组织法》等。

(四)开放性、包容性、创新性是广东红色文化资源的鲜明特色

广东红色文化资源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包容性与创新性。无论是战争年代的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胜利、广州起义的革命探索,还是建设年代深圳、珠海和汕头成为我国改革开放最早一批的经济特区,或者中共三大会址景观片区的西方别墅建筑和园林风格,这些都折射出广东红色文化资源的开放性、包容性、创新性的鲜明特点。

三、广东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现状

针对广东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的利用状况进行调研,分析得出的基本结论是:近年来高校陆续重视红色文化资源的育人功能,但广东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程度偏低、效果有待提升,广东红色文化资源的育人功能并没有完全发挥出来,还存在以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学校对广东红色文化资源利用重视不够

在教学内容上,一些高校只重视书本知识的灌输,忽略了运用广东红色文化资源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教师在课堂上没有充分利用好广东红色文化资源的案例。在师资配备上,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队伍不足,有些是跨专业兼职教师,专业素养有差距,很多思想政治理论课都是大班上课,教师工作量繁重。在评价体系上,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等方面呈现出一些问题,例如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成绩在学生总成绩评价中比例偏低,思想政治理论课成绩偏重于理论成绩,而缺乏注重于学生的现实表现。

(二)大学生对红色文化资源认知不足

部分学生对广东红色文化的本质还是处于一知半解、似懂非懂的阶段。许多学生认为广东红色文化的相关理论教育对自己的未来没有实际的作用,在上课期间经常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课余时间,相对于广东红色文化,他们更喜欢综艺节目、娱乐新闻,很少主动了解广东的红色文化,即使学校组织参观红色景点,大部分学生也停留于表面观看,缺少运用因果规律分析来龙去脉,在认知方面急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引导和帮助。

(三)教师运用广东红色文化的创新意识不足

一些教育者只是照搬教科书上的内容,给学生“灌输”知识,学生体会不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生动性,教育效果较差。一些教育者在传播广东红色文化时不能有效利用新媒体手段,有些高校即使建立了网站和微信公众号,但是信息更新不及时,广东红色文化资源也没有融入到校园的文化建设中。有些高校宣传广东红色文化的手段与形式单一,不适应学生的差异化需求。

(四)思想政治理论课重理论轻实践

学生对广东红色文化资源的正确认知和认同需要学生走出校门,进入红色基地深入感悟。但事实上,由于经济、安全等因素的影响,学生深入到红色基地实践的机会较少。有的学校即使建立了实践基地,也只是挂牌而没有真正起到作用。理论与实践没有有机结合,没有相互融通。

如何赋予广东红色文化资源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推动红色资源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具有鲜明岭南特色的红色资源文化转化为强大的精神动力,还需要进一步的分析和探究。

四、广东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措施

广东红色文化资源集高尚的道德情操、坚定的理想信念与深厚的爱国主义为一体,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将会大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一)将广东红色文化资源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内容

广东红色文化资源自身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它反映出的精神价值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核心精神理念与价值观高度一致。马克思主义是广东红色文化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共产主义是广东红色文化的典型形象,民族精神是广东红色文化的基本特征。传承广东红色文化有助坚定学生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政治觉悟与思想境界。高校应充分将广东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到课堂、校外实践教学和校园文化建设中,构建出一种将广东红色文化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运行机制,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一是广东红色文化资源进课堂。利用广东红色文化资源丰富教材教学内容。可以通过对活动载体、文化载体、网络载体等多种形式将广东红色文化资源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并总结出可行性的实施方案,创新教育教学方式和手段。如利用观看红色视频、红色专题教育、唱红歌、参观展览馆、会议旧址、烈士陵园、革命遗址等物质载体,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与感染力。

二是广东红色文化资源进校外实践教学。广东红色文化资源是党实践的成果,它适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高校可通过与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爱国教育基地等合作,建立红色文化资源育人实践教学基地。将参观实践教学基地作为课程学习的一个专题内容,由学校统筹安排,专门安排实践学分,不让实践教学基地流于形式。

三是广东文化资源进校园文化建设。在校园中安放革命英烈的塑像、张贴名言警句或爱国诗词,用这些方式警醒学生勿忘历史。播放红色电影、红色歌曲、红色故事等,搭建红色教育平台,引导学生爱国爱党爱人民。通过广东红色文化资源的运用,丰富校园文化,熏陶学生情操,促进以文化人。

四是对课程教学与评估体系进行创新。针对教学重难点,充实相关广东红色文化资源的专题内容。如《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可以开设“改革开放与深圳速度”学习专题,通过充分学习,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改革开放的伟大和关键。以教学要求建立评估系统,以评估标准促进教学。考核方式可以是給学生布置学习专题,让学生撰写调查报告作为学生考试成绩的参考。

(二)充分挖掘革命纪念遗址和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的教育功能

广东的红色文化资源非常丰富,广州现存的革命遗址共有183处,佛山88处,肇庆161处。比如广州起义纪念馆、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十九路军淞沪抗日阵亡将士陵园等。这些遗址和景点都包含了丰富的红色文化内涵,是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场所,也是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宝贵资源。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利用好这些物质形态的红色文化资源的独特性,发挥好广东红色景点的教育功能。

(三)形成一支熟练运用新媒体的高素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

将新媒体平台跟宣传广东红色文化结合起来,能够强化广东红色文化的传播效果。新媒体的互动性特点赋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使学生由过去被动式接受变为现在的主动获取,调动他们讨论的热情。目前已有部分红色旅游示范基地建立了自己的网站,例如广州起义烈士陵园等,广州农讲所已开通微信平台传播和弘扬红色文化。广州红色文化讲习所开创在线直播模式,365天24小时授课不打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加强对党史与国史的学习基础上,要不断拓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载体,探索课程改革新路,注重运用好红色文化网站及各种新媒体,将枯燥的信息变得形象生动,提升广东红色文化自身吸引力和感召力。

(四)通过活动载体增强广东红色文化资源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结合历史事件和各种纪念活动将广东红色文化资源融进学生社团活动中。如在7月1日为庆祝中国共产党诞生日而举行联欢晚会,清明节组织学生到黄花岗烈士陵园扫墓,让大学生真切体悟到红色文化资源的精髓,对红色文化资源能够产生虔诚之心和敬畏之感。播放红色电影《刑场上的婚礼》、《秋喜》,举办广州红色文化专题学术讲座等方式,以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传播红色文化,给学生带来潜移默化的爱国价值观教育。

(五)正确处理广东红色文化资源和西方文化资源的关系

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西方国家向我国输出“新经济”“高科技”的同时,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企图削弱和取代我国的核心价值观。我国部分大学生对党的领导产生怀疑,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心不足。广东红色文化资源拥有宝贵的育德育人功能。充分宣传革命遗迹和文物折射出的民族精神与爱国情感能加强大学生的情感体验,有助于大学生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文化,理性地批判与吸收西方文化,进而不断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参考文献:

[1]刘璐.红色文化弘扬中的新媒体运用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7.

[2]王庆林.论广东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政教学中的运用[J].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6,30(02):47-50.

[3]郑智华.浅析广州红色文化资源中的民族精神意蕴[J].法制博览,2019(06):15.

[4]杨六栓.论红色资源与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契合[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7(03):249-251.

[5]吕春艳.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26):2-3.

[6]曹锋.略论广东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运用的几个角度[J].高教研究,2015(04):48-50.

[7]莫群.广东红色文化的全媒体传播研究[J].传播力研究,2018(21):23.

[8]戴畅.西藏红色资源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运用探析[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8(06):12-15.

责任编辑  邱翔翔

猜你喜欢
红色文化资源教学实践思想政治教育
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资源的路径探讨
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民族精神教育中的实施策略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