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初探

2020-09-10 07:22杨莉王丽
关键词:红色精神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杨莉 王丽

摘  要:红色精神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通过红色精神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融合,可以促进大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提高政治素养,丰富当代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同时,高校为弘扬红色文化提供了教育平台,能够进一步强化红色文化教育的感染力,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长治医学院地处晋东南红色革命老区,以该校利用上党革命老区红色资源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对红色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价值和意义,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索,通过对红色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分析,以期实现新时代背景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通过红色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切实提升育人效果。

关键词:红色精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长治医学院;路径

2016年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指出,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在其他一些重要场合,习近平也曾多次强调红色教育在新时期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性,自己多次接受红色基因教育的行动更是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树立了典范。红色精神不仅对创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重要作用,对学生的良好培育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将红色文化精神和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有助于大学生对红色精神的理解和传承,有助于全方位提高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举措。本文以长治医学院为例,通过该校近年来利用晋东南上党革命老区红色教育资源所在地的优势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实践活动,来探索红色精神如何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以期开拓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一、红色精神及长治医学院相关研究背景

在红色精神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克服艰难波折,在内忧外患的多重压力下依然突破重重障碍,带领着中国成为世界舞台上重要的角色。我们所说的红色精神指的就是共产党的奋斗精神,早期的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五四精神”,具体表现为爱国、进步、民主和科学。在中国共产党近百年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内涵丰富、令人敬佩的“红色精神”。比如“军民团结、艰苦奋斗”的井冈山精神,“不怕艰难险恶”的长征精神,“改变作风、提高素质”的延安精神,“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北大荒精神,“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的西柏坡精神以及“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勇攀科学高峰”的两弹一星精神。

长治医学院坐落在山西省长治市,地处太行山麓、上党盆地,是一所具有丰富红色革命历史渊源的普通全日制医学高校。究其历史,学校已建70多年,最早起源于延安中央医院,前身为1946年“晋冀鲁豫军区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总院”开办的护士学校,是中国共产党亲手创建的最早的医学院校之一,是英雄的人民军队留给太行老区的珍贵礼物,是诸多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关怀、殷切期望的红色殿堂。作为上党革命老区发展起来的红色医学院校,她的校训“厚德、精业、济世、报国”在一定程度上与红色精神紧密相连。“厚德”,《周易》中说“君子以厚德载物”,君子应当增厚美德,要有造福万物的奉献精神,这是期望全校师生员工以高尚道德立身并承载天下重任;“精业”意为树立高远的志向和追求更精准的技术,有科学之路无止境之义。“济世”即济助世人,既有“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责任担当,更是“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的医学生誓言的高度概括,突出体现了医学院校的价值使命。“报国”意为旨在培养为国家效力尽忠,关心百姓疾苦、关心国计民生的人才。学校创建之日,就以“报效国家”为使命,以“服务人民”为担当。传承老一辈革命家红色文化精神,发扬长治医学院校训体现出来的三大精神,即“太行精神”“白求恩精神”和老校长“何穆精神”,也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热门话题。

二、红色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和意义

我国一直以来推行实施素质教育,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要求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红色文化精神具有教育作用,通过先进榜样和优秀文化的影响,不仅能够教育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还能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将红色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无论是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还是对学生丰富其精神营养,都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因此,应加强对高校学生进行红色精神教育,尤其是医学院校,更应继承和发扬医学人文精神,培养具有红色精神底蕴的医学人才,从而发扬医者救死扶伤的精神,促进社会和谐、实现中国梦,保护人类健康。

(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当今世界,各个国家都是主权独立而存在的,爱国是每个国家对国民的基本要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关键所在。爱国主义是每个人对祖国的深厚情感,对全体师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爱国是基础,报国是行动。作为医学院校师生,就是要继承和弘扬爱国主义,怀揣梦想、不畏艰难、不辱使命,认真学好医学专业知识,在上党这片红色沃土上,追寻先辈足迹,秉承“三大精神”,努力践行“厚德、精业、济世、报国”八字校训,为祖国的医疗事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二)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

理想和信念是人們的精神支柱,更是一个国家的精神动力。个人如果失去了理想信念,生活就会变得空虚、萎靡。国家和民族如果失去了精神信念,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丧失民族和国家的魂魄。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建设的中坚力量,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长治医学院校训中蕴含的“三大精神”,即“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太行精神,“全心全意、精益求精”的白求恩精神和“厚德、精业、济世、报国”的老校长何穆精神,无一不是红色精神的体现。这些红色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的表达,也是共产党人不畏艰苦、追求崇高理想的奋斗目标。在这些红色精神的感染下,“三大精神”就是要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和造就一批批树立终身学习理念,能够体现科学精神、人文精神、敬业精神和法治精神,知识结构合理、专业功底扎实、综合素质全面的医学人才。所以,有效地将红色精神融入育人过程,对学生进行正确的理想信念培养,可以让其成为真正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三)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有理想和担当的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和希望。青年一代,通过努力奋斗可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学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育的同时融入红色精神教育,例如通过学习太行儿女在国家和民族危亡之时展现的勇敢顽强、不畏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学习白求恩不远万里奔赴中国救死扶伤、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国际共产主义精神,学习老校长何穆先生把一生献给祖国医学事业,立足本职、勤奋治学、心系病人的革命精神,教育学生通过学习这些红色精神,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不断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为社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三、红色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一)高校学生对红色文化教育认知不足

当下,多数高校学生生活在物质和精神生活富裕的时代,难以体会到物质匮乏年代的困苦。面对现在的美好生活,他们有时候对红色文化的教育难以感同身受。学生学习红色文化,一方面来自原生家庭,一方面来自学校。在家庭中,孩子被父母呵护,吃喝不愁,他们对红色文化缺乏切身的体会;在学校中,学生通过课堂短时间的学习,难以系统地掌握红色文化的知识和深刻内涵,甚至有学生在学习红色文化时不能集中注意力,进而产生学习红色文化无用论的思想。

(二)教师注重理论灌输而忽视实践教育

在传统应试教育下,多数教师一味追求学生的考试成绩,因而红色文化的教学方式只能是纸上谈兵,有些年纪尚轻的老师自己也没能理解红色文化的真正意义,只是一味在课堂上夸夸其谈,学生没有机会参与具体的实践活动,教师机械地输入信息,学生被动地接收信息,只为了在考试的时候可以考出好成绩,因而未能使学生体会红色文化的真正意义。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以传统的口授为主,教学形式单一,内容只是对参考书上的标准答案照搬照抄。老师对历史事件,红色事件没有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没有和学生积极地互动,课堂效果差,也不问学生是否吸收自身所传授的内容,只是告诉学生,这是考试必考的,一定要背会,学生只会背,但是却不了解知识点的意思。所以,多数学生只会把红色文化与思想政治的学习看成是学习中必须完成的一项任务,不会去深究红色文化背后的故事和内涵。

(三)单一的实践教育模式

当前,因为教育经费不足,师资力量薄弱,红色文化教育活动存在空喊口号多,真正实践少的现象。部分有条件的院系,尽管具备组织学生去博物馆,纪念馆、红色遗址的条件,有时还因学生外出安全等问题提出了各种担心而未能成行,即便学生外出实践得以成功,实践次数和实践时间也寥寥无几,学生即便去了也只是走马观花,难以将自身思维和红色文化的内涵相融合。对红色文化的宣传教育仅限于课堂和书本,未能充分发挥互联网、红色教育实践基地的重要作用。

四、红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一)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是教育事业的践行者。红色文化教育要想融入学生的骨髓,首先必须提升师者自身的红色文化修养,让教师不要做一个机器式的输出机,而要做一个红色文化践行者。教师心中有红色文化,才能更好地传播红色文化,要改变部分教师只以分数论好坏的观念。其次,红色文化是历久弥新的,不是一成不变的,红色文化本身顺应这个时代发展的潮流,红色文化其本身内容、衍生内涵、发展演变以及对当代价值的研究,是一套完整的红色文化知识体系。教师本身也要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不断加强自身的红色文化修养,不断加深对红色文化的认识,言传身教,给学生做出榜样。

(二)加强网络媒体平台和互联网信息的整合利用

信息时代,网络环境处处可见,网络平台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信息交流的重要途径,所以要为大学生搭建红色文化数据库平台,让大学生通过这个平台了解中国各个时期的红色文化背景、红色文化内容,更重要的是在这里能够寻找各种红色资源数据。从最初的QQ、微博到现在的微信,新媒体客户端在被我们广泛使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如果可以适时在相关新媒体上传播图文并茂的红色文化知识,如:红色微信公众号、建设相关红色文化交流群、红色文化宣传网站等等,这种新颖的知识动态应该可以更多地为学生们所接受。近几年,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些可喜的变化,学校已经建立起自己的红色网站平台,并且把红色网站学习的内容和学校党课、入党申请学习等知识相结合,使学生在相关实践中不断巩固自己所学的红色文化知识。同时,红色网站的内容实时更新,其便捷化、海量化信息也在为越来越多的学生所接受。两年来,学校各院系在新媒体宣传平台开展活动和发布推送百余篇,内容包括开展网络红色主题团日活动、红色教育基地旅游景点推介、红色革命人物采访、举办建校七十周年红色校史网络展览、长医校友回忆录连载等,红色教育“一条龙”效果尤为显著。因此,不难看出,将红色文化融入到网络媒体宣传教育中应该成为一种趋势,要积极利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提升育人实效,鼓励学生多抽一点时间关注红色文化的相关信息,少关注一些娱乐明星的桃色八卦,引导学生心理健康良性发展。

(三)積极营造课堂内外和谐的红色精神学习实践氛围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以课堂教授的方式来完成。首先,让红色文化进入理论课课堂。比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政治课堂的教学中,融入红色文化的内容,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受到红色文化的魅力,通过熏陶,产生热爱红色文化的激情。其次,除了课堂教授的方式,课外的实践教学也成为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推力之一。充分利用第二课堂拓展红色教育,让红色文化思想在第二课堂中有所侧重就显得尤为重要。

第二课堂实践教学按照学生实践的范围主要可以从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着手。校内实践主要表现为校园内的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红色文化文艺汇演,通过学生表演的小品、舞蹈、红色歌曲等多种方式加深学生对红色文化的理解;或以红色精神为主题的摄影比赛,征文比赛、辩论等等,方式较为多样。

校外实践也是重要的实践组成,可以利用附近的红色资源进行红色教育。如让医学生到革命烈士纪念馆、工作室、革命英雄故居参观,切身感受革命烈士及革命英雄的生活環境,了解英雄历史。2018年,学校就通过追寻何穆院长走过的红色足迹,真正了解何穆精神的内在精髓,了解何穆精神的伟大。学校作为我党亲手创建的最早的医学院校之一,更加坚定了师生继承发扬何穆精神,主动承担历史使命,传承好红色基因,培养医学事业接班人的信念。在清明节、“七一”党的生日、“八一”建军节等红色特殊节日里,通过开展主题党团建活动等,积极宣传红色革命精神,使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和红色革命现场教育吸取红色文化的养分,扩展红色教育的宣传蓝图。例如,第一临床学院组织新生共赴长治市黎城县黄崖洞镇西村红色教育基地,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筑梦新时代医疗小分队”前往长治市武乡县上司乡圪针村进行志愿服务。第二临床学院60余名师生党员到长治市南石槽村抗日五专署旧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参观学习并举行入党宣誓仪式;护理学系全体教工党员、部分学生党员代表和入党积极分子,赴长治市潞宝集团毛主席博物馆,追寻红色足迹,重温中国革命历史,感受和传承革命精神。开展迎七一“忆初心担使命勇作为”主题党日活动;药学系党总支组织教工、学生党员赴河南省林州市红旗渠开展了“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党建主题活动;精神卫生系志愿者赴上党区红色文化的重要地区西陕村;在“三·五”大屠杀纪念碑前进行禁毒宣传调研活动等。这些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不但提高了学生参与红色精神文化探索的积极性,也切实起到了第二课堂教学增强学生人生发展内驱力的作用。

(四)将红色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提高大学生自身文化素养

当代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不少学生尤其是理工科学生有时会偏向于注重学习专业知识,部分大学生变的铜臭、冷漠、拜金、利己,为了金钱的利益而丧失理想信念,忽视了红色文化、历史文化和自身道德的修养。在当前社会医患关系日趋紧张的背景下,医学院校如何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医患矛盾下的高层次人才,就是要着重培养医学生的职业素养、品德修养,改进和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养。长治医学院非常重视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建立和培养,在新生入学教育专题课上,由校长、系主任到专业任课教师三个层级组成的讲授团队,结合校史校训对新生进行红色校史和革命老区红色故事教育,激发学生献身医学事业的热情,积极践行“厚德、精业、济世、报国”的校训精神,努力学习、精益求精,担负起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历史重任,早日成为祖国需要的医学人才。通过对红色文化、红色精神的理解,从红色文化中吸取养分为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提供精神养分,将“大医精诚”的人文精神与红色精神的内涵相结合,激励医学生不断进步、不断追求真理、不断完善自我,只有具备丰富的“医者父母”的人文知识、“医乃仁术”的人文方法才能真正承担起历史所赋予的维护人类健康的神圣使命,这也是医学院校培养人才的意义所在。

综上所述,新中国的点滴发展,离不开红色精神的支撑,在革命年代,红色文化是革命取得胜利的精神支柱,无数的先烈用他们的生命给我们谱写了一曲又一曲红色精神的赞歌;在和平年代,社会的发展,依然离不开红色精神,它是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三观的方向标。因此,高校应该积极探索各种途径,克服各方面困难,把红色精神有效地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来,使每位学生在做到心中有“红色”,行中有“红色”,从而达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为党和国家培养可靠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杨国栋.“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沈阳:沈阳农业大学,2016(6):03.

[2]龚婷,鲁涛.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堂路径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03):163.

[3]舒雅婷.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的路径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6,3(19):134-136.

[4]曾玉梅.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爱国观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8(5):45.

责任编辑  牛志鹏

猜你喜欢
红色精神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关于党员红色精神信仰现状的调研和反思
历史虚无主义冲击下大学生红色精神现状认同研究
红色精神:新常态下培育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素养形成的有效助推器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