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对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

2020-09-10 04:55王智超周佼佼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8期
关键词:毕业生新形势

王智超 周佼佼

摘 要:自从我国高校扩招以来,高等教育逐渐走向产业化、大众化的教育轨道,在高等教育之中,高职教育是其非常关键的构成部分,近些年来的发展速度也非常快。在高校生中,高职生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多。基于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高职学生的心理障碍和选取职业困难,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所以,人们对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越来越关注。

关键词:新形势;毕业生;人才市场

中图分类号:F24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0)08-0-02

一、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现状

(一)高职院校方面存在的问题

第一,市场信息反馈不及时。若想对学生进行更好的就业指导,则指导教师应亲身参与社会实践,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切实了解和掌握学生就业的真实需要。但是当前一些指导教师只停留在课堂上、课本中,导致很多毕业生无法及时把握机遇,无法依据自身的优势与特点做出准确的判断和正确的选择,由此产生了犹豫不决、人云亦云等情况。

第二,目标不清晰。如今,许多高职院校没有专门对就业指导理论进行研究,缺乏一定的探究性与创新性,而且中国的就业指导工作起步时间比较晚,很多就业指导教师仅是在掌握了一定的就业知识、认知到该项工作的关键性之后,向学生传授本身的经验、技能和知识,没有仔细地、深入地、全面地研究就业指导工作,未认识到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对学生与学校的真正价值;未划分不一样的专业人才类型,仅侧重就业指导的服务性与实用性,例如只传授就业技巧等,不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没有让学生端正就业态度等,这些内容的缺失导致很多大学生的就业观扭曲,忽略了个人理想和社会利益,这使得就业指导工作应有的作用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1]。

第三,就业指导水平较低。当前,高职院校对就业指导工作越来越重视,已经成为很多高职院校的主要课程,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整体素质、加强了学生的就业理念,然而,对比国外发达国家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很多高职院校是由辅导员承担就业指导工作,而很多辅导员也是刚从高校毕业的学生,缺乏人生阅历、工作经验和社会经验。而就业指导是一项有很强专业性、系统性的工作,未经过专业培训与学习的辅导员很难胜任,无法使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得到根本解决。除此之外,一些辅导员并非競争上岗,无法亲身体会当下毕业生的求职竞争压力,其只是通过书本或者新闻获取信息,所以无法给学生提供合理的职业规划指导,无法为学生讲解生动的经验。

第四,创业教育不够充分。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不仅是高职教育的初衷与最终目标,同时也是我国的一项关键任务。近年来,很多高职院校对创业教育非常重视,组织了很多与创业有关的校园活动,例如创业计划评选等,学生对此也越来越认可,越来越重视。某些高职院校也聘用了专业的就业指导讲师对自己学校的专业就业指导讲师进行培训。然而,当前创业教育在高职院校中仍然处于初始阶段,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第五,不重视就业指导工作。部分高职院校不重视就业指导工作,缺乏社会与市场监督体制,一些学院领导缺乏市场意识与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认知存在偏差、观念落后,由此造成就业指导工作无法收获较好的效果[2]。如今,某些高职院校在社会上的地位并不高,没有引起人们的充分重视,没有充足的政府财政拨款,人员配备不充足,就业指导机构缺乏多元化的职能,无法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除此之外,一些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教师是由有关岗位的教师兼职担任的,专业的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等学科知识较为缺乏,因此没有实施就业指导工作的专业能力,无法满足学生就业和发展的实际需求。

第六,就业指导工作信息不顺畅。目前,就业早已经是用人单位和应聘者双方自愿的事情。就业指导中心有必要给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提供准确详尽的信息,但是,由于各种原因,高职院校很难依据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设计出科学完善的培训方式与内容。就业指导工作存在滞后性、盲目性,就业信息更新速度落后,信息发布方式单一,未充分考虑学生就业的实际需求,所收集的就业信息不够全面,导致毕业生在就业的过程中非常被动。

(二)高职院校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

许多毕业生存在观望心理,没有清晰的人生目标,缺乏职业规划与前瞻性,未把就业准备工作充分做好,错过了许多就业机会。另外,某些高职生对去离家比较远的地方或偏远的地方工作存在抵触情绪,存在保守的乡土地域观,丧失了很多就业机会;某些毕业生总是盼望着就业形势可以变得不再残酷,幻想不付出任何努力就能找到工作;一些毕业生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希望凭借父母的关系找到工作。以上这些学生有着过度的依赖性,分辨是非的能力比较差,社会经验缺乏,这就导致这些高职生在遭遇挫折困难时只会退缩,而不是想办法解决问题,存在从众心理,人云亦云。除此之外,一些学生好高骛远,眼高手低,对自身的定位太高,不切实际,求职期盼值过高,只想一味追求完美的职业,让良好的就业机会白白溜走。

二、加强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措施

(一)高职院校应当采取的就业指导措施

第一,拓展就业渠道,提升就业质量。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对技术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然而,技工荒的现象仍然存在,对我国很多行业的发展造成了很大制约。另外,高职院校培养出的毕业生就业形势并不容乐观,许多毕业生无法找到自己的专业对口工作,由此证实了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方式与市场的人才实际需求相脱离[3]。所以,高职院校应当定期或者不定期地组织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岗位需求的、有针对性的高职生就业指导学习与培训,紧密结合就业市场,深入、详细地了解相关就业岗位和就业单位,从而拓展学生的就业渠道,让毕业生与工作岗位能够无缝衔接,让单位与学生实现共赢,使毕业生问题得到较好的解决。

高职院校应当及时掌握学生的就业信息,追踪与调研就业信息,通过系统性的评价和对毕业生工作能力的调查,系统性地分析和统计毕业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运用状况、薪资待遇、业务水平、工作单位、工作岗位,从而正确地评价就业质量;邀请优秀的毕业生回校举办讲座或者交流会,为学生树立就业信心;调查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掌握社会对自身院校毕业生的满意度,从而及时合理地调整课程内容、授课方法、教学计划、就业指导方式,不断总结经验,从而使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得到提升。

第二,加强就业心理辅导和就业观念引導。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就业观是其非常关键的组成部分,开展就业指导教育的基础是就业观。尤其是对于高职毕业生而言,如果想要找到心仪的工作,那么就一定要先确立就业目标,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首先,学校应当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就业理念,为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奋斗观,不可轻浮急躁,应逐步实现自身的职业理想;其次,为学生树立切合实际的就业观,即让学生对目前的就业形势有正确的认知,与自己的实际能力相比较,确立本身的不足之处与优点,树立科学的、正确的就业目标,客观务实地就业和择业。另外,因为高职生与高等院校毕业的学生存在一定的不同,高职生在就业的时候可能会遭遇学历低、学校名气不大、本身能力欠佳等问题,由于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由此产生自卑心理与焦躁情绪[4]。一些学生存在攀比心理,看到其他同学找到了一份理想的工作,于是就盲目跳槽。这些不良的就业心理,都对学生的就业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所以,就业指导教师应加大对学生的就业心理辅导力度,使学生能正确地认识自己,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让学生能在遇到挫折的时候不气馁,在失败中总结经验方法和教训,不盲目攀比跟风,及时自我调节心理状态,最终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第三,对就业信息服务平台进行建设和完善。一是对毕业生信息数据库进行建设。就业指导部门对应届毕业生信息进行统计,包括常用信息,加入学生的就业意向、得奖情况、个人特长等信息,为相关企业开通账号,让企业能够看到这些信息,搜索自己所需的毕业生进行招聘,让企业的招聘流程更加便捷。二是对需求信息数据库进行建设。与相关企业与单位加强联系和沟通交流,帮助学生了解和收集事业单位、企业单位的招聘条件和用人要求。

第四,完善就业指导工作方式。高职院校应当充分考虑如何使自己学校的高职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得到提升,以便于让毕业生可以针对社会和经济的变化作出及时的调整;开设就业指导课程,传授学生面试技巧与就业流程,为学生解读就业政策、分析就业形势,针对学生不理解的就业问题为学生答疑解惑;加强学生的法律意识,不可随意违约;教育学生要勇于面对现实,不要逃避现实,积极参与竞争。

(二)学生个人应做出的努力

第一,加强知识学习、技能实践。学生应当在认真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从而让自己更具有竞争力;学生应当对自身潜能有正确的认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既不可好高骛远,也不可妄自菲薄。

第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生应当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价值观、人生观,要具有公民意识与社会责任意识,向优秀的大学生学习,培养自己的创业精神与创新精神,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三,对职业生涯进行科学规划。学生应当逐步确立自身的工作目标,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正确评价自己,不断提升自我,合理规划职业生涯,从而实现最终目标。积极参与和就业有关的活动,例如专业知识竞赛、创业大赛、社团活动等,从而加强自身的实践能力,让自己更好地适应社会。

三、结语

综上所述,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应把就业指导工作做好,对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与就业率进行提升,扩大高职院校的知名度与影响力。高职院校的毕业生积极就业,可以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宇光,等.当前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3):62-64.

[2]吕炜.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J].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0(1):35-38.

[3]杨春平,宋跃良.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5-7.

[4]史晓溪,王淑萍.高职院校就业指导中思政教育内容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3(6):26-29.

(责任编辑:李凌峰)

猜你喜欢
毕业生新形势
北京服装学院公共艺术系2021年优秀毕业生作品选登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新一线城市”吸引毕业生
新形势下“管理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新形势下的外企财务管理建议分析及相关问题阐述
新形势下班集体建设创新的实践与思考
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51万
西安美术学院雕塑系2000届毕业生作品选
湖北美术学院98年毕业生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