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劳动教育高效教学策略

2020-09-10 15:54刘世菊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0年46期
关键词:高效教学劳动教育初中

刘世菊 重庆市奉节县巴蜀渝东中学

摘要:本文立足于初中劳动教育高效教学策略,从注重情感教育,增强学生认知;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习惯;充分联系家长,开展家校共育;建立评估机制,促进学生反思四个方面展开探究。

关键词:初中;劳动教育;高效教学

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发展,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变得愈发重要。尤其是“立德树人乃教育之本”这一理念的提出赋予了学生良好品德培养更加重要的地位。热爱劳动是学生良好品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过去的教学中,无论是家庭还是教师都更加重视学生成绩的培养,对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不够重视。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劳动能力自然难以得到培养。如今,社会对劳动教育的认可程度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如何在初中教學中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劳动素养,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也成为了高效教学的关键。这不仅需要教师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也需要教师应用新的信息技术,以此切实有效地提高劳动教育的有效性。

一、注重情感教育,增强学生认知

“善良的情感是良好行为的肥沃土壤。”作为学生良好品德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有效培养学生劳动素养,让学生对劳动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是一大前提。在过去的教学中,很多时候对良好品德的培养都是以说理为主,在劳动教育中也是一样。这一方面无法激发学生兴趣,另一方面也未充分引起学生情感共鸣,自然学生对劳动没有一定正确的认知,使得劳动教育举步维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现代以学生为主的教育理念下,教师不仅需要以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兴趣,还需要以生活化情境充分让学生认识到劳动的必要性,充分引发学生情感共鸣,增强学生认识,为高效的劳动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与“农业”相关的劳动技术中,教师即可以讲述中国农业的情况,以及农业在中国、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播放《超级工程3》中相关农业的部分,这一纪录片不仅能让学生了解到中国最先进的农业技术,而能让学生对中国农业的发展产生一定的自豪感,这对于提高学生劳动课程的主动性有着重要的作用。这样,利用信息技术,教师有效渗透了情感教育,增强了学生认知,为教学效率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习惯

与其他良好品德的培养一样,在过去劳动教育的过程中,长期存在的重理论而轻实践的状况,这也使得很多时候学生即使对劳动有足够的认识,也没有培养热爱劳动的习惯,这让劳动教育丧失了很大一部分的作用,无疑是不利于劳动教育的高效进行的。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实践是知识获取的直接来源,也是验证知识的重要途径。在现代教学中,学生知识迁移应用和实践能力变得越发重要。而在劳动教育中,教师也需要注重实践活动,以将生活与理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切实提高劳动教育的有效性。

例如在世界环保日,教师即可以结合环保理念开展“美化校园”这一环保劳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一方面需要向学生讲解环保的作用,另一方面也需要开展与学校相关的环保活动。如清理墙面小广告、调查水资源浪费情况、关掉水龙头等。而在实践的过程中,一股成就感也会在学生心中油然而生。这样,通过实践活动的开展,教师进一步让学生明白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将其从认知转变为行为,这对于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提高劳动教育的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充分联系家长,开展家校共育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的学习、成长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如果学校与家庭教育冲突,那么教学的效果也会事倍功半。相比学科知识大多在教室内进行,作为学生良好品德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教育中家庭教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劳动实践活动本身就在家庭的环境中进行。家校共育是学校与家长充分联系,形成合力,提高教学效率的方法,这对于学生品质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故在初中劳动教育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与家长联系,开展家校共育的教学情景,以此切实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在日常“做家务”的实践活动中,教师就可以与家长充分联系,向学生布置“在家中做家务”的实践作业。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学生实践的场所的家中,教师很明显是无法监督的,而依赖学生自觉又不够稳定,故充分发挥家长作用是相当必要的。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一方面需要开展会议充分与家长交流,让家长明白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另一方面需要构建“打卡”式表格让家长进行监督,即让家长将学生是否完成任务记录下来。这样,通过家校合作,教师充分联系了家长,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好的家庭环境,这对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四、建立评估机制,促进学生反思

俗话说:“学而不思则罔。”无论是在过去还是在现代,无论是在知识类学科的学习中,还是在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中,以合理的评价手段促进学生有效反思都是相当重要的一个提高教学效率的方法。当然,一个学科有一个对应的评估过程本身就代表着这一学科的必要性。在大部分初中,劳动都并非考试学科,而以日常练习为评价的方法也不符合劳动实践性的特点。故在现代,要提高教学效率,转变评价的方式势在必行。

例如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以更加灵活的量表作为评价的方法。在具体的评价过程中,为了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教师可以充分融入学生自评这一模块。而根据参与主体的区别,教师可以分别构建学生自己、小组其他学生、教师和学生自己、家长、教师等两种评价主体组合。而在评价指标方面,依据新课改的教学理念,教师也需要更加重视过程,重视方法。如在小组合作劳动的进行中,教师可以构建小组合作氛围、学生态度、劳动方法、劳动成果等评价指标。这样,通过量表这一方法,教师让学生从多个主体、多个指标、多个角度有效了解了自身学习过程,这对于促进学生有效反思有着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在当今的教学理念中,劳动教育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而在初中的劳动教育中,教师则需要以情感教育增强学生认知,以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开展家校共育增强教育感染力,并建立合理的评估机制促进学生有效反思。这样,教师才能不断提高学生对劳动的重视程度,将劳动教育渗透到初中的日常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劳动素养,更好地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吴亚美.初中劳动与技术教育实施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6.

[2]白连顺.当前农村初中劳动与技术教育问题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

猜你喜欢
高效教学劳动教育初中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如何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