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2020-09-10 07:37钱金山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0年34期
关键词:思维培养初中数学教学

钱金山

摘要:在知识爆炸的时代下,我们的教学任务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更在于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建立在完善的知识结构之上去应用知识,从而开发出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能力。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分析数学、理解数学,能够站在数学的角度上去思考问题,从而提升初中数学教学的质量,让学生获得更加全面的培养。

关键词:初中数学;思维培养;教学

初中学生正处在逻辑思维刚刚得到发展的年龄阶段,在数学学习方面虽有欠缺,但是也具备着很大的潜能。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全面客观地看待学生的成长问题,关注学生在智力上的成长,让教学能够满足学生的身心成长规律,培养学生健康的学习观念,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初中数学教师要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了解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着的问题,探索新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觀念,在教学实践当中整理出有效的教学策略,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以下就是对此的一些具体阐述。

一、构建生活化课堂情景

学生在课堂上的状态是逐渐地深入的,要想使学生的思维可以更好地被激活,初中数学教师应当把握好课堂导入的优势,使用符合学生心理需求的导入手段来吸引学生的目光,让学生的注意力不自觉地集中起来,对将要学习的知识产生思考。教师可以使用学生普遍比较熟悉的生活常识来构建情景,让学生对课堂产生亲近的感受,认识到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可待挖掘的数学知识,从而使学生的思维被激活,带着充足的兴趣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

比如,在教学“勾股定理”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一个地方打算建造两座高楼,并且将要建造的大楼的层高和楼层是完全相同的,那么当这两栋楼之间的距离为多少时,两栋楼之间的采光不会受到影响呢?这样,就引出了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情景,让学生对现实生活产生了思考,从而使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欲望,有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教师要善于开发生活化的教学资源,构建符合学生心理期待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借助于情景的理解来掌握学习的意义,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充分挖掘网络教育资源

形象化的教学可以更好地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视觉、听觉等的刺激中取得对知识的更深层次理解,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积极打造直观性强的课堂。初中数学教师要积极开发出网络教育资源的优势,借助于信息化时代的优势来完善传统课堂的不足,向学生展示更多、更加丰富的数学文化,让学生在网络资源的帮助下去掌握数学知识的动态形成过程以及应用范围,从而达到激活学生思维的目的。

比如,在教学“设计轴对称图案”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就可以使用网络资源来进行教学。在教材上,学生可以了解到怎么应用轴对称的性质来设计图案,但是如果仅仅依靠教材上的知识,那么学生的创造能力是很难被发展起来的,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前利用网络技术去搜集更多的轴对称图案,包含剪纸、中国结等等,让学生在视觉上受到刺激,从而激活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能力,让学生利用从教材上学到的知识去设计更多的轴对称图案,将自己的创意落到实处,从而提升教学的效果。总之,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发挥教育信息化的优势,构建更加开放的课堂学习环境。

三、有效使用思维导图

复杂的知识点是影响初中学生数学学习的一个关键因素,很多学生会在记忆的阶段就产生畏难的情绪,进而严重影响到学生的思维成长。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强调基础性的教学,注重引导学生对基础的知识点进行有效的梳理,从而使学生可以建立在扎实的数学基础之上去进行深层次的思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效率,让学生的思考更具有逻辑。教师可以使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带领学生对数学概念、规律、公式、解题策略等进行整理,从而奠定学生扎实的数学学习基础。

比如,在教学“全等三角形”这一章节的内容时,其中涉及到的判定、性质等知识就比较的复杂,学生记忆起来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完成之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利用思维导图进行简单的复习,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帮助学生学习。思维导图的中心词为“全等三角形”,第二层的关键词为“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角平分线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出现的题型”等,之后,教师可以按照教学的情况对这些关键词进行更加细致的梳理,让学生可以逐渐地形成完善的知识框架,提高学生的记忆效率。

四、布置探究性的课下作业

课后作业作为教学的重要环节,不仅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教材上的知识,而且可以起到扩展学生视野的目的,让学生在作业完成的过程中获得更多新的想法,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新课程改革的环境下,初中数学教师要重新定位课后作业的作用,应用探究性的课后作业来改善学生的课下学习质量,优化学生的学习经历,使学生学会使用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

比如,在教学“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项游戏形式的课下作业,让学生在课下去了解“24点”这个游戏,思考其中涉及到的数学计算知识,并且和其他学生进行沟通,探索可以快速通关游戏的方法,从而利用充满趣味性的手段俩促进学生对有理数计算的理解,优化学生的运算思维;再比如,在教学“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课下实践的教学任务,让学生在课下去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得到自己需要的结论,整理在调查报告上,从而促进学生做到活学活用。

本文针对初中数学教学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展开了一番叙述。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让学生终身受益,从而更好地发挥出教育的价值。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课堂情景的创设、网络资源的挖掘、思维导图的使用、课后作业的创新等角度入手,营造开放、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拉近学生与数学之间的距离,帮助学生顺利地完成思维方式的过渡,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从而开发出学生的思维潜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柴改改.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

[2]王菠. 利用思维导图优化初中数学复习课[D].南京师范大学,2014.

猜你喜欢
思维培养初中数学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培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高中物理探究性学习思维的培养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