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2020-09-10 10:05范修勤
天府数学 2020年2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范修勤

摘 要:21世纪需要的是综合型人才,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过硬的知识,还要拥有综合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社会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才能为祖国的建设贡献力量。本文立足于小学数学教学角度,分析了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引言: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数学教师只注重基础知识的教授,一切以提高学生的成绩为原则,忽视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已经明确提出要重视对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小学数学教师不能只是教授学生知识,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包括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对他们将来的学习和工作都起着重要作用,也是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途径。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课堂教学越发重要,因此,对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一、深入研究教材,挖掘其中核心素养

教材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主要依据,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而许多教师为了能够实现教学效率的提升,常常会使用多种教学手段,但有时却过分重视形式导致本末倒置。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每一个单元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蕴藏着丰富的数学知识,那么教师就需要在深入分析教材内容的基础之上,全面把握教材的整体结构,从数学教学的整体脉络出发,对教材中所涉及的核心素养要素进行挖掘,使教材成为学生走进数学世界的敲门砖。

例如,在教学《统计》相关内容时,教师待本节课的内容讲述完毕之后,为了巩固学生所掌握的知識,挖掘学生的核心素养,在课下教师需要为学生布置一次以《小小调查员》为主题的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调查自己家庭一周之内的用电和用水情况,然后让学生使用统计图的方式将这些数量关系表示清楚,并分析自己家庭是否存在浪费资源的情况。教师设计这一教学活动,需要仔细分析教材,主要的教学目标为:一是在知识掌握层面,可以让学生掌握和巩固统计相关的内容;二是过程和方法层面,可以让学生通过绘制统计图来掌握统计图的绘制方法;三是情感与态度层面,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认识到环境保护与数学、生活都是息息相关的。由此可见,通过仔细解读教材将数学知识呈现给学生,这样呈现给小学生不仅能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更好地对其进行教育。

二、培养数学意识,形成良好数学感知

数学学习的最开始阶段就是对数的认识,那么在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过程中必须要让学生认识数的基本概念。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其思维仍然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因而对数的认识仍然是最基础层面的意识,那么教师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上要有效运用创新思维方法,将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当中,以便于让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数感。

例如,在学习《千克、克、吨》一课时,对于克和千克这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学生可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有一定的了解,也会有比较深入的感受,但是对于吨这一单位来说,小学生可能在生活中接触比较少,无法形成一个良好的感知。因此,教师可以在校园中选取一辆停放着的汽车,让学生亲自去推一推,从而能够更加深刻地感知“吨”,并且还可以选取一本书和三本书让学生自己掂一掂,以便于学生可以对克和千克之间的差距有更加深入的了解。由此可见,让学生亲自去体验,参与到数学活动当中来,可以逐渐培养学生的数感,认识到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能够更加快速地融入课堂,进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模型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就小学生而言,正处在思维逻辑成长和养成的一个重要阶段,如果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就会对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因此,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应该注重模型化的教学,通过整台相应的教学内容,应用一些模式化的数学思维引导学生能够形成一个数学的知识体系,逐渐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有效的解题思路,不仅可以发散学生的逻辑思维,还能够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

例如,在学习《小数乘法》一课时,为了能够更加清楚明白地为学生讲授,教师可以在课上为学生出示一道计算题:某日,我们班的小花同学到文具店购买文具,一支自动铅笔需要25元钱,小花需要买3只,那么小花一共需要花多少钱?学生在面对这道题时,可能不知道小数部分应该如何计算,那么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同学们,你们知道25和3分别表示什么意义吗?此时,学生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就会明白2.5是单价,而3则是数量,那么二者相乘就会得到总价,这样学生就会建构起一个解题的数学模型:单价x数量=总价。由此可见,教师通过不断的引导,能够逐渐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形成一个模型化的思维,那么学生就可以学会举一反三,在以后面对此类问题时也可以有效地解决,不仅提升了学生的数学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结论: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播,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增加学生课堂参与和互动的机会、根据生活情境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这几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脚踏实地、循序渐进。因此,作小学数学教师要不断探究和创新教学方法,增加课堂的乐趣,活跃课堂氛围,使学生喜欢数学这门学科,进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赖政君.核心素养下如何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J].中华辞赋,2019(01):79-80.

[2]刘永秀.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的探究[J].数学大世界(下旬),2018(06):46-47.

[3]朱兆乐.自主学习:通向知识殿堂的轻骑兵——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性策略[J].时代教育,2017(14):174.

[4]张炳意.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多元视角[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13(06):7-11.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