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2020-09-10 10:05谭慧娟
天府数学 2020年2期
关键词:实践体验积极性生活化

谭慧娟

摘 要:数学学科既取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新课标指出:“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本质的观点去领悟,更要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会”。教师要学会收集和运用生活中有关数学的问题,并将其引入课堂案例教学实践中,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是如何解决问题的,亲身体会课堂中的生活事例体验,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实践体验;能力;积极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过程中,教师教学的出发点要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了解学生的年龄认知结构及学生获悉生活常识的多少,在符合大部分学生认知的范畴内,合理的将数学概念、数学常识与生活中多发生的常识性问题相关联,让学生在结合日常生活经验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数学认知和学科涵养,确保学生在互动过程中获取新知识,体会数学的真正价值和现实作用。

一、设计生活化的课堂导入

合理的生活化情景创设需要完全结合生活实际,这样才能确保效果的最大化,如我在教授五年级课件《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我创设这样的导入情境:中秋节的晚上,爸爸拿出一个月饼切成一样大小的三块,分给三个孩子吃。妈妈先拿出一块。平均分成两块,分给哥哥一块。姐姐连忙说:“我要2块。”爸爸将第二块平均分成4块,分给姐姐2块。弟弟见妈妈满足了姐姐,叫着说要3块。爸爸将第三块平均分成6块,分给弟弟3块。孩子们都觉得爸爸满足了自己要求,很高兴的吃了起来。接下来。我问同学们:“你们认为谁分得多呢?”同学们个立刻七嘴八舌,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說弟弟,有的说姐姐。有的说三人一样多。接下来我让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学具(三张大小一样的圆形纸片代替月饼)开展合作探究,每小组代表汇报探究结果,最后得出结论:三人一样多。我抓住时机接着导入新课:爸爸是用什么办法来满足孩子的要求,又分得这么公平呢?你们想知道吗?通过本课“分数”的学习后大家就明白了。这就揭示课题,导人了新课。这个问题情境的创设,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对新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且使学生感到数学充满了魅力并且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从而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二、客观设计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中三个维度中的过程与方法强调:课堂教学不仅要注重学生所获取的知识,更要注重获取知识的过程和方法。学生思维认知的转变可以很好的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呈现出学生想学、会学、乐学的效果。数学学科的抽象性很强,枯燥乏味是这一年龄段学生所展现出来的表象。特别是单纯的计算问题,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加低下,无论是听课还是作业练习,学生更是一脸的无奈之情。因此,我们老师在教学这类内容时,应该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学生的生活环境,将枯燥的数学内容转变成学生有趣的、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情景出现,最大限度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比如,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时,教学前,我布置学生到校外腐竹街商铺家进行调查,了解销售情况,包括单价,销量、质量等。上课时,我问:“你们喜欢买哪家的腐竹?为什么?”上数学课,讨论吃的问题,学生兴趣很高,纷纷发言。接着我出示调查数据:“昨天早上,阿庆嫂家卖了15斤,32元一斤,你能算出她收入多少钱吗?”学生积极性很高,不但能列出算式,也能计算出得数,还给大家讲出他是怎样算的。就这样,学生在边说笑边争论,不但巩固了计算方法,还对各家经营进行了评价,并提出腐竹怎样改进会更受欢迎等。又例如:在教学“小数乘法计算”时,我把一些计算题目与学生的生活和日常事例联系起来,在课堂上设计了:菜农李大伯卖了蔬菜45千克,每千克1.8元,茄瓜52千克,每千克3.4元,李大伯一共收入了多少元。生动的生活化事例可以很好的让学生感知数学、理解数学,了解数学知识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提升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渴望,让学生更好的爱上数学。

三、布置生活化的作业、练习

学生对个别新知识点的学习总会出现朦朦胧胧的现象,课后合理的练习是必不可少的,这样可以在练习中有效的巩固课堂新知内容,加速学生的理解。比如学完“观察物体”后,我让学生回家面对一个玩具,前后左右个拍一张照片并发上微信群。学完“多边形的面积”以后,我布置学生回家找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组合图形,比如玩具、凳子、电视机、饭桌、菜地等,测量客厅和房间的长和宽,然后运用面积的计算方法去计算客厅和房间的面积。

数学作业、练习的设计必须坚持学以致用,把作业、练习设计生活化。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在实践活动中渗透了动手、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由“重知识传授”向“重能力培养”的转变,使数学学习活动向社会拓展、向生活延伸。

四、通过动手、实践学习数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创设适合学生实践的教学体验,引导学生利用新知来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增强学生的体验感,充分感触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从而激励学生更好的学好数学。

例如,我在教学米、厘米的认识时,课前我让全班同学量身高、桌子高度,分别用米、厘米作单位记下来。课堂上,分别叫学生上讲台量课本、文具盒、铅笔黑板的长度,并以米、厘米为单位记在黑板上。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亲身体验米、厘米量度方法和实际长度,最后叫学生举例说明在生活中哪些事物大约1米、50厘米、5厘米、1厘米,比较1米与10厘米的区别,相差多少。 又如:我在教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时,我把学生带到校园,分好小组,让他们测一测羽毛球场、沙池的周长和面积,再让每小组的组长汇报,说出怎么量度,怎么计算。如此,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有效的提升学生的思考和口头表达能力。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教师要把抽象的数学知识、数学术语紧密地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让数学服务于生活。教师要围绕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开展数学教学活动,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给学生观察、操作、实践探索的机会,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的日常生活中,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从而让学生更加热爱数学,热爱生活。

参考文献:

[1]刘东丽.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生活化教学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9年20期.

猜你喜欢
实践体验积极性生活化
激发兴趣,走出误区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关注生活实践 优化作业设计
巧创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何调动高校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体验式教学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实践
浅谈习作课的预习准备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