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腹泻患儿菌株的分布和耐药性分析

2020-09-13 12:52袁阳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0年10期
关键词:培南氨苄西林阳性菌

袁阳

(河南省遂平县人民医院检验科 遂平463100)

感染性腹泻(Infectious Diarrhea, ID)是婴幼儿时期常见消化系统疾病,主要因婴幼儿阶段消化系统发育尚未完善且机体防御能力弱易引起病原菌感染[1]。ID 若未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可致死,因此,加强防治,早期抑制病情发展具有重要意义。ID 主要由细菌感染诱发,但近年随广谱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其病原菌谱及耐药性随时间推移出现变迁,在ID 发病早期难以有效予以经验治疗以尽快缓解病情[2]。本研究选取我院ID 患儿135 例作为研究对象,旨在通过新鲜粪便标本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探究ID 病原菌谱及药敏性,为临床早期用药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6 月~2020 年5 月我院感染性腹泻患儿135 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76例,女59 例;年龄9 个月~9 岁,平均年龄(4.86±1.35)岁;体质量指数18~25 kg/m2,平均体质量指数(21.51±1.06)kg/m2;病程2~4 d,平均病程(2.96±0.31)d。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符合ID 诊断标准[3];排便>3 次/d;家属知情研究签署并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其他原因所致腹泻者;存在其他感染者;入组前已接受抗感染治疗者。

1.3 检验方法 采集新鲜粪便标本接种至血琼脂平板、TCBS 琼脂平板、SS 琼脂平板、麦康凯培养基、碱性蛋白胨,35℃环境下培养18~24 h,采用生物梅里埃(中国) 公司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VITEK-Compact)及配套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试剂盒、药敏综合反应板进行细菌分型鉴定及药敏试验。操作均由资深检验科医师规范完成。

1.4 观察指标 (1)统计病原菌分布。(2)药敏结果。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1.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病原菌分布 135 例ID 患儿新鲜粪便标本共检出病原菌株107 株,检出率79.26%,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比62.62%,其次是革兰阳性菌,占比28.97%。见表1。

2.2 主要革兰阴性菌耐药性 B 群福氏志贺菌、植生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无耐药性;鼠伤寒沙门菌对庆大霉素、复方磺胺甲噁唑、头孢哌酮、氨苄西林-舒巴坦、亚胺培南耐药性最低,均为16.67%;柠檬酸杆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曲松、亚胺培南耐药性低,均为20.00%。见表2。

2.3 主要革兰阳性菌耐药性 除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以外,铅黄肠球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庆大霉素、罗米沙星、氯霉素、利福平、环丙沙星、红霉素均有较高耐药性,达44%以上。见表3。

表1 病原菌分布

表2 主要革兰阴性菌耐药性[株(%)]

表3 主要革兰阳性菌耐药性[株(%)]

3 讨论

ID 主要由致病菌感染诱发,临床在维持酸碱平衡、水电解质稳定的同时,需积极予以抗感染治疗以抑制病情进展,缓解腹泻症状[4]。但目前致病菌耐药已成为困扰临床的主要问题之一。本研究135 例ID患儿新鲜粪便标本共检出病原菌株107 株,检出率79.26%,与胡玲等[5]报道近似。本研究中主要革兰阴性致病菌为B 群福氏志贺菌、鼠伤寒沙门菌、植生克雷伯菌、柠檬酸杆菌,占比分别为24.30%、5.61%、5.61%、4.67%,与相关研究[6]存在一定差异,可能是因不同地区、不同医疗机构感染防治方向有一定差异,如:日常较注重革兰阴性抗感染治疗,若未定期调整抗菌药物会增加耐药菌出现概率。B 群福氏志贺菌是一种常见肠道致病菌,在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仍是诱发ID主要致病菌[7]。本研究结果显示,B 群福氏志贺菌对氨苄西林、环丙沙星、复方磺胺甲噁唑、哌拉西林耐药性较高,对亚胺培南、头孢曲松、头孢哌酮耐药活性较低,可作为治疗ID 的首选药物。正常情况植生克雷伯菌是一种非致病性肠道杆菌,广泛分布于人体肠道、体表等部位,但婴幼儿群体因自身平衡内环境能力弱,若食入不易消化食物、生冷食物等易造成肠道菌群紊乱,植生克雷伯菌成为优势菌而引起ID[8]。植生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无耐药性,而对庆大霉素、复方磺胺甲噁唑、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完全耐药,提示临床需重视植生克雷伯菌所诱发的小儿ID,早期未得出药敏试验结果前避免应用常规抗菌药物,优先选用亚胺培南作为早期经验用药以避免病情进展。

此外,本研究结果还发现,除革兰阴性菌以外,还有部分小儿ID 系革兰阳性菌感染所诱发,主要革兰阳性致病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庆大霉素、罗米沙星、氯霉素、利福平、环丙沙星、红霉素均有较高耐药性,达44%以上,而对利奈唑胺无耐药活性,提示临床需尽早查明ID 病原,并尽量结合药敏试验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可以避免出现更为严重的耐药性。

综上所述,ID 患儿新鲜粪便标本内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次是革兰阳性菌,对常规抗菌药物普遍耐药,需结合药敏试验及时调整方案。

猜你喜欢
培南氨苄西林阳性菌
2020年全国细菌耐药监测报告(简要版)
电沉积制备纳米金-石墨烯复合材料修饰电极测定氨苄西林
利奈唑胺治疗革兰阳性菌重症感染新生儿的血药浓度监测与疗效评价
特殊状态人群中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的群体药动学研究进展
氨苄西林预报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亚胺培南敏感性的可行性研究
肿瘤医院感染患者革兰阳性菌分布与耐药性及经验性抗MRSA的研究
氨苄西林联合纳洛酮治疗感染性休克的效果及细节护理探讨
喹诺酮类药物的发展史话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亚胺培南的研究
法罗培南临床研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