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核心素养 深化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2020-09-14 11:58王汉林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0年33期
关键词:有效策略教学改革核心素养

王汉林

摘  要:核心素养的出现冲击了我国传统的教育理念,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关注的重点。语文作为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课程,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关注核心素养在我国小学语文中的运用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拟通过研究核心素养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意义,进而分析目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核心素养的现状,最后针对这些现状提出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有效策略

引言: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具有极强的综合性,不仅可以积累学生的语文知识,而且还能带学生领悟文化背后蕴藏的深刻内涵,对学生的综合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核心素养与小学语文的结合,能够创新小学语文的教育模式,丰富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教师通过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让学生理解文学作品背后隐藏的巨大精神财富,不断提升自身的创作水平,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

一、核心素养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意义

核心素养就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形成的必备品格以及拥有的关键能力,让学生能够适应国家和社会时代的发展。核心素养更突出强调培养学生的个人修养、社会交往能力以及思想道德水平,在教学过程中更加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主人翁意识、团结协作意识以及实践创新意识,对于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有着极大的积极意义。

语文是一门文学气息浓厚的学科,它与数学等理科性质不同,带有极强的浪漫主义色彩及文化气息。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感知能力、理解能力以及领悟能力,加强学生的主观感受,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从而促进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的提高。

通过将核心素养引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能够使得核心素养基于小学语文学科的基本特征,通过提高小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方式以及文学素养,不断加深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教师通过对语言、文字进行整合,借此提高学生的语文逻辑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创作能力,促进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由此可见,核心素养的培养对于小学语文教育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核心素养的现状

(一)核心素养与教学脱离,不能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与教材相结合,二是与学生实际情况相结合。但是,目前我国很多教师在展开小学语文教学时,往往不能做到因材施教,严重影响了小学语文的教学效率和质量。

一方面,目前我国很多小学语文教师,自身能力不足,专业能力较低,对于核心素养没有深层次的理解,不能有效地将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内容相结合,大大降低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另一方面,我国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忽略了学生的课堂感受和课堂体验,没有立足于各个学生的性格特征以及学习能力的差异,展开针对性的教学,通常选择采用普遍的教学方法,导致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实际情况相脱离,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教学形式单一,缺乏新意

由于我国以往教学模式的影响,导致我国大多小学语文教学形式单一,缺乏新意,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认为语文就是一个单纯靠记忆和背诵就可以习得文学知识的学科。这种现象导致我国大多语文课堂枯燥无味,学生常常在语文课堂上做一些与教学内容无关的活动,大大降低了小学语文的教学效果和质量。

三、核心素养深化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教师深度分析教材,立足学生情况,促使二者有效衔接

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积极引入核心素养,能够优化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该对小学语文教材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并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促使二者的有效衔接,从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率。例如,教师在展开部编版小学二年级《狐假虎威》的教学时,首先应该充分把握寓言故事对学生的吸引力,增加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语文教学中。接着在展开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将其中蕴藏的深刻含义传授给大家,即“仗势欺人的坏蛋,虽然能够嚣张一时,但最终决不会有好的下场”。从而带给学生良好的人生启示,让学生学会去伪存真,弄清真相,不要轻易被虚假的人蒙骗,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创新教学形式,设计有趣的课堂活动

教师应该积极创新教学形式,设计丰富有趣的课堂内容,积极使得核心素养与小学语文教学完美融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积极展开合作小组学习方式,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学生通过团体合作了解团队的意义,明白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为学生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站稳脚跟奠定基础。例如,教师在展开“大禹治水”学习时,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交流彼此的感想和看法,更深层次地理解大禹的做法。同时还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情谊,提高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结束语:

总的来说,语文作为一门语言类学科,具有更强的文学性和艺术性,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在小学语文教學过程中渗入核心素养,首先教师就需要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其次教师应该创新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不断给学生带来文化冲击,让学生体验到汉字和语文的魅力,真正爱上语文,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后,教师应该通过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积极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让学生能够随着我国教育的改革创新而进步,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金东旭.让“经历”变成“经验”:也谈核心素养观照下的课堂教学转型[J].教育研究与评论,2016.

[2]常荷燕,赵长林.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探索[J].科教导刊,2017,(10):124.

[3]吴爱萍.探究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6,(32):58.

猜你喜欢
有效策略教学改革核心素养
浅析初中地理课堂合作小组创建的有效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
有效开展幼儿游戏课程教学的策略探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