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020-09-14 11:58王淑红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0年33期
关键词:初中美术因材施教学习兴趣

王淑红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往教师只负责传授,学生只负责接收的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显露无疑,教师往往付出很多却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提高了课堂效率,也会对学生以后的发展产生持续影响,这一点在新课程改革中得到了很好的证明。学习方法是所有教师共同探讨的命题,常言道,最好授学生以渔去主动吸纳知识,而非对学生“授之以鱼”,这其中的分寸把握转换,兴趣是很关键的一环。做有兴趣的事情时,学生的主动性会在不知不觉中迅速增加,这使得孩子的学习速度、掌握能力,甚至对于知识的容量都会大大增加。本文将以初中美术教学为例,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学习兴趣;初中美术;因材施教

引言:

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况:文化课上有些孩子无精打采,哈欠连连,下课却在聊起电视剧、打起游戏时神采奕奕。这两种情形间的巨大差距主要就在于“兴趣”二字。其实不仅仅是孩子,大人也常常有这样相同的状况。那么对于兴趣,我们究竟如何培育,才能将之应用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让它在教育中发光发热,使孩子以打游戏一样的热情投入知识的海洋。我们将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学会角色互换,并且因材施教发挥学生自主想象能力,能动地投入学习生活。

一、学会角度互换

每个人看世界的角度都有所不同,这和每个人掌握的知识水平、见到的民生百态、经历的人情冷暖都有很大的关系,老师的角色常常也与学生差距很大。听过这样一个例子:在黑板上画一个圆,询问成人这是什么?往往会得到很统一的回答说这是一个圆,但孩子不同,他们会回答这是一个蛋、一个甜甜圈,甚至一只指环。他们的精神世界比大人往往要丰富很多,这些或与成人的思维固化有关,但我们必须要认清的事实是,老师与学生看问题的角度是不同的。在这一认知的基础上,学会角色互换就有了必要性 [1]。

我們以初中美术中《大自然的色彩》一课为例:这堂课的目的是要学生学会大自然中光与色的关系,用自己可以感知的方式描绘自己眼中大自然的颜色,传递给大家自己眼中的自然色彩。在这堂课上,我们就要充分认识到角色转换的使用。我们通常以为天空就是蓝色的,这个时候有孩子画出了一张粉色的天空,作为教师,是应该立马上去予以否认进行改正吗?不,不可以,作为教师,应该先询问为什么她眼里的天空是粉色的,或者她会回答是因为落日刚刚结束,彩霞才布满天空,两者交换之际两者颜色共融,恰巧构成了很美的粉色天空。这样的回答很有创意。老师转换角色,去理解她的眼光和世界,并对这一种眼光予以肯定,那么对于孩子的兴趣一定会起到很好的培育效果。

二、注意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很早就提出的教育命题,要求老师要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性。上文中我们提到教师与学生的观察角度有所不同,那么学生之间,也有观察角度很不相同的情况存在。比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大家一起做条龙》,这堂课引入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中的龙为设计主题,在画龙的过程中,有些孩子追求图案细节的描绘,他会细腻地画上龙须、龙鳞等,对于这类孩子可以培育他更细致的画画手法;还有一些同学可能更追求整体的相像,那对于这类学生可以着重培训对于图像的整体把握描绘。因材施教中更能让孩子认识到自身的兴趣优势所在,自然而然地提高了学习兴趣[2]。因材施教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需重视学生之间具有的差异性,不同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性格、爱好以及想法具有差异性,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对其引起重视,其次根据不同学生之间的兴趣、性格以及爱好特点等,进一步提升因材施教的实施质量。

三、培育自主想象

无论是教授哪一方面的知识,自主学习往往会获得更高的效率。学生主动性提高了,兴趣自然而然也会增加,这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例如课程《宣传品的设计》,这堂课就可以给学生做好铺垫,在动手前引导他们充分地想象理解自己的兴趣所在点,以及自己的兴趣与要设计的作品之间的关联之处,给予孩子充分的自主性和选择权,教师发挥自己的包容性,完全让他们自由设计。此外还要予以他们充分的资源支持,包括设计所需材料和时间,完全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就能培育出他们的学习兴趣。

另一方面,想象能力的培养也是滋养兴趣成长的温床,可能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对画画感兴趣,但所有的孩子一定都拥有想象力,那么就可以把绘画作为施展他们丰富想象力的托板。最初孩子的表达可能会不清晰,呈现在纸上也不那么具有观赏性,但教师一定要肯定他们的价值所在,尽可能地让他去解释介绍,让我们去探索他的想象世界。这些肯定会激励孩子勇于去表达,而表达将会成为兴趣的第一步。

四、结束语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兴趣却永远不能替代老师,好的老师在于挖掘学生的兴趣所在,培育兴趣,使兴趣可以反作用于学习,从而发挥兴趣本身的巨大价值。学习从来就没有那么难,见山言山,只要我们目光所及之处皆是可以克服的,那就没有什么能难倒我们。培育兴趣的基础就是挖掘和肯定学生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去正确引导,加以培育,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梁振君,韩清. 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 白求恩医学杂志,2008,6(4):237-238.

[2]叶丽敏. 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10(Z1):12-13.

猜你喜欢
初中美术因材施教学习兴趣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提高初中美术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略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个性化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因材施教的实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