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体育后进生学习动机的两个归因分析及教学策略

2020-09-14 11:58游大庆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0年33期
关键词:学习动机学习兴趣教学策略

游大庆

摘  要:体育与健康(以下简称“体育”)是国家规定的学校必修课程。受先天遗传和后天条件影响,体育后进生的存在是客观事实。如何激发体育后进生的学习动机,让他们能动、多动、好动,对落实“关注每一名学生发展”学科理念,提高学科教学质量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从学习动机形成的原理出发,研究分析学习兴趣、集体归属和自我实现两个归因,总结思考激发体育后进生学习动机的方法和教学策略,以提高体育后进生体育课程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体育后进生;学习动机;学习兴趣; 集体归属和自我实现;教学策略

新时代赋予体育更丰富的内涵,从制胜、致趣、至健、治病,体育一直伴随着人类社会文明进化的过程,想体育、能体育、好体育的人越来越多。但由于先天条件的限制,每个人的体育运动能力和水平存在着较大差异,学生时代学体育、能体育,终身受益,反之,学生时期恨体育、厌体育,遗憾终身。研究体育后进生的学习动机,对学生个性化协调发展、对保证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对深化落实体育与健康课程思想都有重要意义,也是体育教学必须直击的问题。

一、兴趣是形成体育学习动机的先决条件

体育魅力很大程度在它的挑战性和趣味性,但当体育成为一种负担时,往往会演变成为一次次非常艰苦的劳动。绝大多数体育后进生,体育是弱势,如果学习内容枯燥无味,仅是一些被动的、重复的体能训练,很难让学生体验到体育运动的乐趣,又因为体质基础薄弱,老师安排的平均运动负荷经常超出自己的承受能力,大多数情况下是“被体育”,参加体育活动只有痛苦的回忆,几乎没有积极的情感体验,久而久之也就丧失了体育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快乐是兴趣的源泉。针对体育后进生,体育教师一定要帮助这类学生在体育上找“乐”。户外体育活动本身就是一种调节和享受,在学习内容上要立足不同体育项目本身的趣味特点,或竞争、或游戏、或突破,以趣味化的内容串链,促进学生主动、积极、自主地参加体育活动。在形式上要多采用多样化、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方法,提高体育后进生的项目成功率和体育学习获得感;在组织上要合并“同类项”,让同等水平、旗鼓相当的竞争对手排成一组,体育比赛时基本上能不分上下;在层次上要优先安排,较高难度的动作技能学习要尽早介入保护与帮助,让体育后进生尽量不掉队。

二、集体归属和自我实现是形成体育学习动机的价值体现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本主义科学的理论之一,影响较大。其中,归属、尊重、自我实现的需要属于较高层次的需要,对个性品质和社会人才结构发展都有较大的指导作用。有序竞争、分工协作是现代社会的必备规则;荣辱与共、团结一致,为集体荣誉而战,是现代社会的理想追求;而自我实现、功成名就更是个性品质升华的价值体现,集体归属和自我实现,都是进入社会的必修课。

体育是能完成集体归属和个人自我实现需要的活动之一,也是达到两种需要最简潔、高效的途径。体育活动大多次是团队的行动,即使是个人项目,也需要竞争对手或者服务后援团队的存在,公路赛车是最典型的例子,再好的赛车手,没有强大的后援支撑,取得优秀成绩的概率肯定是零。其它体育集体项目有着更强的凝聚力。有些体育后进生参加篮球,其实并非是为了更好地掌握篮球技术,而是想通过篮球去结识一群人,甚至梦想成为篮球小组中的一员,赢得为这个小组投篮得分、增光添彩的机会,从而创造自己完成集体归属和自我实现需要的机会。

因此,体育教师应充分发挥体育学科优势,用真心、真情、真理去帮助体育后进生,尽力补全这类学生身心发展的短板。在模拟的竞争环境中,要多以奖励的方式,珍惜和保护体育后进生的集体归属和自我实现的“冲动”,通过体育活动特有的竞争与合作方式,让体育后进生学会找准角色、合理定位,感受体育精神、体育文化的力量。

三、激发体育后进生学习动机的教学策略

(1)学习动机的激发必须是从后进生来、到后进生去

学体育学科而言,学习动机的主体和客体都是体育后进生本体个人,再好的动机激发和教学策略,离开了后进生本身都会失去实践意义,因此,要着重培养体育后进生自主形成激发学习动机的习惯,形成“我行、我肯定行”的自我激励意识。任务趋动是前提,体育教师要完善奖惩制度,教育体育后进生要自觉遵守体育课堂常规,认真完成规定动作和规定要求,养成积极参与、独立完成基本任务的体育学习习惯。榜样引领、内化提升是形成体育后进生学习动因的外部动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要保持良好的互动关系,找准体育后进生心目中的体育偶像,通过榜样的作用,确定不同阶段的学习目标,同时要循序渐进,潜移默化,把外部动力通过学习变为后进生自身的体育信念和体育价值追求。

(2)给体育后进生足够的尊重和自主权

最了解自己身体状况和运动水平的莫过于体育后进生自己,当前体育课堂“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怎么学”基本上还是体育教师说了算,体育后进生没有选择,仅仅成为执行运动命令的机器。长期以往,不仅容易造成教学关系的对立,更有可能挫伤体育后进生的自尊心。体育教师应根据不同体育后进生的能力和水平,多用同理心,经常站在他们的角度去观察和思考体育学习后进的问题。对待体育后进生,体育教师要有更多的耐心、细心和爱心,多一份关注、多一次微笑、多一句表扬,师生获得相互信任。在课外,体育教师更应该无偿地给他们“补补体育课”,通过跟进指导,帮助分析前期学习成果和改进措施,总结经验和教训,及时解决当前体育学习面临的困难。

(3)设置个性化的阶段学习目标

由于体育后进生在家庭背景、个性性格、体育后进的成因、其他文化科目的学业成绩等方面存在者着一定的差异,因此在激发体育学习动机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个性化差异,因材施教。要形成“不比结果比进步,每天进步一点点”的评价意识,引导过程性目标代替结果性目标的定向能力。在目标量化设置上,体育教师要结合学生体能状况、技能水平以及心理素质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为学生设置合理、可测量、可观察、可实现的分阶段目标。

总而言之,激发体育后进生的学习动机,不仅在于强身健体,更是实现体育人文价值、保证每一名学生都健康的有效保证。

参考文献:

[1] 黄大龙. 浅谈体育后进生的转化.《新课程·下旬》,2017年第11期.

[2] 毛振明等.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7.

猜你喜欢
学习动机学习兴趣教学策略
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内外因素及其作用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Analysis on the motivation of students in English learning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