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公共艺术中民俗元素的运用

2020-09-21 08:51金映宇
大观·东京文学 2020年5期
关键词:公共艺术公共空间

金映宇

摘 要:公共艺术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艺术人文实践,不仅使公众积极参与到公共空间中,而且为人们提供了便捷的共享空间。民俗元素是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演变的结晶,是拥有极高艺术价值的优秀传统文化。文章研究公共艺术中民俗元素的运用,有利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播,有利于增加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

关键词:公共艺术;民俗元素;公共空间

一、公共艺术形态与发展

公共艺术是城市公共空间品质产生的美学实践,它具有城市景观设计学和人文社会学的双重品质。公共艺术的空间界域和环境意象共同着眼于实践中外在的空间和使用者生理感受的相互关系。如今,人们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无不涉及公共艺术,大到主题广场、标志性建筑物、购物中心、博物馆、星级酒店等,小到墙壁、路口、街道,公共艺术几乎在人们生活的每一处都有涉及。

公共艺术具有公共性、实践性、时代性等特点。公共艺术是为人民群众而服务的,为全社会的人们提供一种文化形式,公共艺术不仅仅是为了满足某个人的需求,而是符合全社会人民精神世界的艺术产物。我国公共艺术在人们生活空间中出现较晚,公共艺术发展的初级阶段,因为资金短缺、理论指导不足等,发展速度缓慢,与国外公共艺术的发展情况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很多公共艺术发展不成熟,在人们生活中尚未发挥其真正作用,存在着照搬照抄、单纯复制等问题,部分公共艺术作者并不重视作品本身与所处环境的有机结合。我国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建设以人为本、促进环境与受众人群互动的公共艺术是十分必要的。公共艺术是时代文明进步的产物,公共艺术产生于人类社会生产发展与生活实践,在不同时代的文化背景下会产生截然不同的公共艺术。

公共艺术是文化的表现形式,文化是由经济政治决定的,我国公共艺术的发展符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城市广场的宣传板上,随处可见以民俗元素为题材的公共艺术宣传。例如,以中国年画娃娃为主人公,旨在宣传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故事不胜枚举。人民群众在欣赏民俗元素绘画的同时,会对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有深刻的理解。

公共艺术是表现社会文化的一种方式,公共艺术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由于国家性质差异、社会形态不同,世界各国公共艺术风格迥异。在奴隶制社会时期,那时的公共艺术主要体现在石器文化、铜器文化上,人们对石头进行打磨加工,产生了社会生产所需要的工具。随着社会发展进入封建社会,为了使封建社会长期存在,确保封建君主的统治地位,彰显名门望族的富贵,出现了大量美輪美奂的建筑。改革开放初期,公共艺术体现了中西结合的特点,文化交流进一步增强,东西方文化相互借鉴学习,产生了丰富多彩的文化。随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我国的公共艺术的发展要能够更好地满足中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从而能够更好地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进步与艺术美学水平提高。

二、民俗元素的内涵

民俗,即民间风俗,是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所谓的民俗文化,主要体现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所涉及的相关生活习惯、风土人情、信仰观念以及情感寄托等方面的文化集合。早在《汉书·王吉传》一书中就有“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的记载。不同地域有不同的气候条件、区域环境与生物种类,正是这些不同的因素导致了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民俗文化。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个地区不同的民俗也使这些区域变得独特而神秘,生活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的居民,长期受到周边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对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产生认同感。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历史长河发展中形成了内涵丰富的传统文化和独具特色的民俗元素。中国拥有数量庞大的民俗元素,包括文字元素、色彩元素、图案元素等,利用民俗元素可以设计出独具匠心的公共艺术作品。经过漫长文化积淀过程,一个民族会形成独特的审美观,从而形成一种固有的审美眼光。形成的这种审美习惯将影响当地群众的审美行为,所以一个民族的审美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一般不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轻易变化。我们需要传承与创新传统文化,彰显中国民俗文化的艺术价值。

在民俗元素中,我们不难看出“神”与“意”的精神内涵,受我国传统文化中哲学思想的影响,如道家文化中提到的“天人合一”“自然与自在”,在很多民俗文化的发展中把物境上升为意境。我国民俗元素中的“神”与“意”不仅体现着超然物外的丰富内涵,也阐释了民俗元素中的富贵祥和观念,这不仅能够保持我国优秀传统艺术的韵味,也为其赋予了丰富的时代内涵。

当前,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过程中,我们在关注经济建设飞速发展的同时,更不应该忽视我国文化事业的建设,我们必须通过文化建设,向世界展示出中国民俗文化。我国有丰富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与艺术内容,这些艺术表现形式和艺术内容都是公共艺术设计中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源。因此,我们要注重保护优秀的民俗文化,保证民俗元素可以更好地为公共艺术设计服务。

三、公共艺术中的民俗元素

民俗元素在公共艺术创作中的有效运用有利于拓展公共艺术创作的空间,更有利于民俗元素的传承与发展。民俗元素为公共艺术提供了丰富的养分和土壤,民俗元素与公共艺术的融合可以拓展公共艺术创作的空间和思路。公共艺术作品作为一种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在精神文明和文化事业高度发展的今天,其发展也十分迅速。在公共艺术创作中,要想更好地将民俗元素融入到公共艺术之中,必须对民俗元素进行认真的分析和提取。随后,在公共艺术创作中有效地吸取和运用这种特有的审美常识、文化元素,以更好地满足大多数人的审美需要,从而提升公共艺术的艺术价值。

公共艺术作为一种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群体之间相互交流的载体,自产生就与民俗元素有紧密的联系。在公共艺术创作过程中,公共艺术作者会与公共艺术作品积极互动,会将自己的价值观、风俗习惯和民族特征融入其中。因此,在公共艺术创作和发展的过程中,民俗元素的内容和影响会从一开始就凸显出来。如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的兵马俑反映了秦朝军队的特点;位于河南省洛阳市的龙门石窟反映了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佛教文化的发展;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反映了中国人民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奉献精神。韩美林先生创作了雕塑《和平守望》,主要是由菩提树、橄榄树、胡杨树等艺术元素组成,体现了佛教中的觉悟思想、当今世界倡导的和平与发展、欣欣向荣的生命力。雕塑整体挺拔,枝繁叶茂,雕塑中树木的叶子幻化为凤凰羽毛,仿佛燃烧的熊熊烈火,呈现出浴火凤凰的景象,象征生生不息的人类,表现对拼搏精神的赞美和对生命的尊重。

中国民俗元素数不胜数,其中包括绝大多数的具象元素,还有抽象的文化元素。将这些抽象的文化元素通过变形、夸张、突出的方式改造后,将其运用到公共艺术之中,一定程度上赋予艺术作品新生命,从而使欣赏者产生心理共鸣。比如,韩美林先生作品《祥凤来仪》中,凤凰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百鸟之王,代表着幸福美满、太平祥瑞、高贵吉祥。在雕塑作品的颜色运用上,采用金银二色渐变的装饰,金色是光明、富贵的象征,银色则代表永恒、纯净。作品在造型设计上,采用两只展翅欲飞的凤凰,契合了“凤凰非梧桐不栖”的君子风范。

四、结语

当今社会经济全球化速度越来越快,保护与传承我国传统文化刻不容缓。我国公共艺术创作应在立足当代审美的基础上,融入更多中国传统民俗元素,认识到传承发展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性,使其变得更加富有中国气息。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在公共艺术创作中把现代文化理念、民俗元素巧妙地结合起来,不仅可以使中国传统民俗元素通过公共艺术作品得到更好的传播,还能更好地丰富公共艺术创作的主题形式。因此,新时代的公共艺术设计师需要努力发掘中华传统民俗文化中的文化内涵,努力促进民俗元素与公共艺术作品创作的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马钦忠.公共艺术理论教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7.

[2]钟敬文.民俗学概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6.

[3]景荣.关于民俗文化元素与当代艺术设计的几点思考[J].工业设计,2018(3):75-76.

[4]高立燕.谈我国民俗元素与现代包装设计的有效融合[J].艺术教育,2014(9):149.

作者单位:

东北大学

猜你喜欢
公共艺术公共空间
民办高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改革与优化研究
校园公共艺术作品形态影响因素
城市更生的公共空间:香港旧城华人历史街区的保护发展经验
中国古建筑色彩研究
关于汉画像石图形符号在公共空间中的作用摭谈
广西南宁市金湖广场使用状况评价
现代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像素艺术探究
“物”化的空间
公共艺术与城市设计的协调与同步
儒学转型与民间社会的新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