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美术专业“学研产一体化”实践教学平台研究

2020-09-21 08:51李思燃
大观·东京文学 2020年5期
关键词:工艺美术应用型人才

李思燃

摘 要:为适应社会对工艺美术专业学生的需求,高校要积极搭建“学研产一体化”实践教学平台,进行教学与实践融合,从而构建工艺美术专业应用型实践教学模式的基本理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文章从项目制教学、课程体系建设、参展参赛教学、“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研究实践教学平台的搭建。

关键词:工艺美术;“学研产一体化”;实践教学平台;应用型人才

注:本文系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重点课题“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工艺美术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ZD19119)研究成果。

一、工艺美术专业搭建“学研产一体化”

实践教学平台的意义

实践教学是培养应用型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国外对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研究较早,已经形成了一些比较成熟的理论和研究模式。在国际上比较成熟的实践人才培养模式如德国的双元制模式,是一种国家立法支持、校企合作共建的办学模式,同时也是学生在企业接受实践技能培养与在校学习理论知识相结合的一种培养模式,强调学生是为未来工作而学习,德国高校艺术专业的课程安排使“学”“研”“产”结合十分密切。美国艺术专业培养的主要是专业技术方面的“通才”,包括教学、科研、生产、技术服务开发等宽泛的知识,面向艺术专业培养实用型人才,强调理论结合实践,重视课程设置和实验技能训练,使其在企业中能在新专业技术应用和创作过程研发方面独当一面。

为适应国内各大高校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促进与国际的文化交流,高校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面逐渐完善,对各专业人才要求也越来越高,人才培养的方向也从最初的培养设计师回归到比较贴合商业市场需求的对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一重要的培养方向定位,对高等院校学生的就业和准确进行自我定位是非常有益的。以“学研产深度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建设为中心,构建出适应当下社会发展趋势的实践教学模式,一直以来都是各大高校特别是艺术类院校研究的关键问题。各大高校着手搭建“学研产一体化”的实践平台,以产带学,以研促教,积极探索新的实践教学平台。

工艺美术专业要适应中国传承传统文化、继承传统工艺、大力提倡创新创造的工匠精神的市场需求,结合行业发展趋势,围绕学校未来产业建设,坚持确立“本科底蕴足,综合素养高,创新能力强,具有市场思维、国际视野和企业理念”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发展定位,打造“创新创业引领、工匠精神铸就、国际视野广阔”三位一体的发展特色,强化工艺美术专业学生对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创新、对民族文化的保护,更好地满足文化创意产业市场发展的需求。从应用型人才培养和产教融合的基本概念着手,深化“学研产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优化课程体系建设,探索实践教学新模式。

“学研产一体化”实践教学平台,“学”是掌握相关工艺美术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相关材料与制作工艺领域的知识;“研”是工艺美术专业学生具备的创新创造能力和新工艺、新材料的研发能力;“产”是工艺美术专业学生运用完整的工艺美术专业知识体系结构适应实际工作需要,从设计到制作成品的实践动手应用能力培养。“教学为主导,科研为支撑,产业为导向”的“学研产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确立了“本科底蕴足,综合素养高,创新能力强,具有市场思维、国际视野和企业理念”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高校应搭建“大一大二强基础,大三大四强实践”的教学模式。通过入学考试,第一学期选类型,夯实专业基础,强化创意素养绘画基础能力。二年级选专业方向,通过专业基础和专业课学习,加强理论基础,提高专业能力。三年级选平台、强实战。学生进入平台,按照企业流程、标准、规范,在校企双师的指导下完成实战项目,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市场认知度得到了强化和提升,实现了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无缝对接。四年级强化就业创业。通过大学四年的学习,学生就业竞争有实力,创新创业有能力,职业发展有潜力。

二、搭建“学研产一体化”实践教学平台的措施

(一)实施项目制实践教学模式

搭建“学”“产”对接实践教学平台,实施开放式项目制实践教学模式,组建校企合作、创新创业、大师工坊、原创设计等类型工作室,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深化改革,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吉林动画学院“学研产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效显著,与校外企(事)业单位建立了长期、稳定、互动的合作,与校缘产业公司、校外合作企业密切合作引入企业实践导师和企业真题,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紧密对接社会企业需求,更好地为社会输送设计人才。通过与企业合作和对市场的开发,教学研究项目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与实践,逐步形成了独特的实践教学能力为重、素质培养德育为先,积极构建“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实践出高素质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的学产融合之路。“学研产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特色鲜明,学产对接实践教学平台成果效果凸显,“双师型”教学团队的教学能力强,教科研能力和作品创作水平较高,培养的人才和创作的作品两类成果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为社会培养优等高级实践性人才。

(二)优化课程体系

开展“学研产融合”课程体系实践构建方法研究,形成特色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工艺美术专业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与时俱进优化教学内容,调整课时分配,不断修改教学实践计划,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更新学生的知识结构,增强学生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提高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率,满足了市场对工艺美术专业毕业生的需求。

工艺美术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分析,实践环节的课程占整体课程的比重较大,有理论加实践的课程、独立设置的实践课、集中设置的实践课,每门课程会根据实践课时的比例安排具体的实践项目,学生形成实践报告。工艺美术专业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增强学科的交叉互动,学生可根据学习兴趣跨专业选平台,与本专业课程进行学分置换,为未来的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实践教学环境为教学模式的实验和改革提供了硬件设施的支持,组建基础型教学实验室、专业型工作室、公共服务平台等设施为实践教学提供硬件保障。同时,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积极联系校内实践基地和校外实践基地,为学生实践开辟更多场所,提供更多保障。

通过“学产深度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综合性模式改革,引发实践教学体系的新突破,引导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参与学习,从而改变“教”“学”分离的状态。

(三)搭建参展参赛平台

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参加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大赛,将这些比赛标准、设计内容作为教学实践项目的内容,纳入平台教学任务中,教学成果以参加大赛并获奖为最终评定标准。

创业型导师可以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互联网+”大赛,按照大赛的流程标准组织教学,教学成果也根据大赛结果评定。在参加大赛中优质项目孵化形成“学研产一体化”实践教学平台的成果,学校为其提供免费的空间、专业的顾问,扶持学生完成创业项目,进入市场。

(四)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

吉林动画学院工艺美术专业对师资队伍建设工作非常重视,目前已形成较完善的教师引进、培训、交流和深造的常规机制。引进高层次学科专业带头人,聘请高职称的校外专家,聘请“双师双能型”教师担任指导教师,整合平台教学资源,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学科交叉、校企互补的方法,让优秀年轻教师进行专业的交流学习,参与企业实践,加强教师的实践能力培训,形成一支基础理论扎实、产业经验丰富、行业领域多元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吉林动画学院“学研产一体化”实践教学平台的成果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在基础教学中,考試类课程全部实行了教考分离,建立了试题库,考查类课程实行考试周答辩形式。平台工作室课程改变了传统的“主体单一、形式单一”的考试方式,采取多样化评价方法,包括作品汇报展演、项目路演答辩,成绩由教师、企业、项目客户三方参与评定,按不同比例形成最终成绩。实践环节企业教师参与到成果评价中,以企业项目标准评价实践成果水平。多元参与的学习评价考核机制,从教学和产业两个层面对学习成果给予评价,实现了从“重分数”向“重能力”的转变。

作者单位:

吉林动画学院

猜你喜欢
工艺美术应用型人才
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探索研究
财务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考核与应用型人才培养问题研究
浅析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物理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中职工艺美术专业实践教学探讨
工艺美术的原生性与再生性解析
关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大学英语的教学改革
兰州刻葫芦的历史渊源及其三大家族艺术成就探析
西北游牧文化对春秋青铜带钩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