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生活化策略探讨

2020-09-22 22:27农晓华
速读·中旬 2020年1期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策略探讨生活化

农晓华

摘  要: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与学生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所以,教师在进行品德与社会教学时,需要融入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以此来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品质,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基于此,本文从制定生活化的教学目标、设计生活化的教学内容以及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模式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望能有效地提高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小学;品德与社会;生活化;策略探讨

为了能够提高品德与社会的教学效率,教师应当在教学中融入生活化的教学模式,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来确保教学目标能够顺利的完成,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点,进而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同时,教师还需要将课堂的主体地位归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出来,积极组织课外实践活动,满足素质教育对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要求。

1生活化教学模式的优势

首先,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什么是生活化教学模式?便是要求教师将课堂归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从而自主地进行学习。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完善了应试教育中的不足之处,还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了出来,使学生对学习始终保持兴趣。而且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其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生活化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教师则是课堂的辅助者。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需要根据自身来发现问题,了解问题,从而解决问题,当然也可以与同学一起来分析、探究、解决。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需要在适当的时候给予恰当的帮助和引导即可。

2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生活化策略

2.1制定生活化的教学目标

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和生活实际,充分了解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的标准,制定适合学生的生活化教学目标,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的融入到生活化教学中,从而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生活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关于父爱、母爱的内容时,教师便可将感恩父母作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搜集一些与父母相处的故事和情节,回忆父母对自己的呵护,以此来引导学生学会感恩父母。

2.2设计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小学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对此,教师想在教学中融入生活化教学,便需要将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真实的情境来理解课本中的相关知识点,从而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教师在进行品德与社会教学前,可以结合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为学生搜集与之相关的资料,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给学生观看,其中教师还可以给视频穿插对应的故事讲诉,使学生能够联想到自己生活中的一些场景,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例如:在學习关于交通安全的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学们,你们在上下学的时候,走到马路上需要遵守交通规则吗?需要遵守哪些交通规则吗?在日常生活中哪些行为是没有遵守交通规则的?”此时,学生会因为教师的问题而展开激烈的分析,交流,并说出自己的答案。之后,教师再将搜集到的交通安全标语展示给学生观看,让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进一步的掌握交通安全的知识。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但提高了教学的效率,还教会了学生交通安全方面的知识。

2.3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模式

想要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模式,不仅要加强教学模式的实践性,还要在给学生传授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首先,教师需要将课堂的主体地位归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使学生能够将自己在生活中的一些行为大胆的说出来,并分析哪些行为遵守了道德准则,哪些行为没有遵守。另外,教师还需要创新教学模式,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小组中能够畅所欲言,将自己的想法与其他成员进行分享、交流。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布置具有实践性的课外作业,动手操作肯定会比文字作业的效果要好很多,而且还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和掌握,也只有让学生亲自去完成实践作业,学生才算是真正的掌握了所学知识。

其次,在品德与社会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拓展教学空间和范围,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以及丰富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教师可以利于放假时间带学生去参加当地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对社会问题有一定的了解,从而意识到自己所背负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的了解品德与社会课程存在的意义,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地遵守道德标准。同时,教师也需要加强与家长的交流,沟通,让家长能够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从而实现课堂教学延申到课外实践活动的目的。

例如:在学习关于家庭生活的内容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构建这样一个情境:“同学们,你们重阳节在家会做些什么呢?会为家里的老人做什么呢?你们觉得是否需要孝敬老人呢?”当教师提出问题后,可以让学生将这些问题带回家,请教自己的父母,然后再将答案带回到课堂与同学进行交流。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家长也不自觉地参与到了教学中,从而帮助学生意识到自己在家庭中的义务是什么,是否达到了道德的标准。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对品德与社会课程提出了全新的要求,需要教师教会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使学生能够正确的认识社会、适应社会,从而使学生在未来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公民。

参考文献

[1]袁顺亮.回归生活体味课堂——小学品德与社会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J].读天下(综合),2019(22):217-217.

[2]李彬.分析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生活化的策略[J].中华辞赋,2019(04):8-8.

[3]步扬健.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优势及不足之处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7(09):95-96.

猜你喜欢
品德与社会策略探讨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高中物理课堂提问教学策略思考
精心设计,开辟品德与社会课新天地
小学品社课堂结合时事教学初探
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档案数字化管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