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阴阳五行谈归纳演绎的应用

2020-10-09 10:07柴丹莫慧王挺
健康之友·下半月 2020年9期
关键词:中医哲学

柴丹 莫慧 王挺

【摘 要】归纳演绎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哲学思维方式,而阴阳五行的来源、发展、应用都离不开归纳演绎思想的渗透,本文对此进行分析探讨。以国医大师的思想举例探讨当代中医归纳演绎的发展,同时试分析归纳演绎思想对中医的促进和限制作用。

【关键词】阴阳五行;归纳演绎;中医;哲学

【中图分类号】R226【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20)09-0155-01

归纳演绎是一种哲学思维方式,包括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演绎推理指的是从一般到个别的推理方法,归纳推理是从个别或特殊的临床资料推导出一般性或普遍性的结论[1]。一方面两者是相互联系,互为条件的,另一方面,归纳和演绎相互补充、相互转化。两者是辩证思维的起点,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因而广发应用于各个领域。

中医基本理论包括阴阳五行、气血津液、卫气营血等,其核心思想总不离阴阳五行,而中医基本理论的来源,又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密不可分,尤其是《周易》。因而多有言:医理即易理,《周易》云:“一阴一阳谓之道”。因而要深刻的剖析中医基本理论的演变及其思維方式,必不离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同时借鉴现代哲学的理论。汪晓云考证归纳认为“阴阳五行”实为中国古代自然、宇宙、社会、伦理、宗教、政治之核心,以“阴阳五行“以气寓道”为基础,中国古代天文、地理、方术、数术等皆植根于“阴阳五行”[2]。

1 归纳推理的阴阳五行来源

阴阳五行的来源总是纷纭不断,《说文》“阴,关也,水之南,山之北也”[3],而山、水,南、北就是对阴阳的划分,日子不是白天就是黑夜,山不是向阳就是背阳。《说文》曰“五,五行也,从二,阴阳在天地间交午也”[3],说文中以“阴阳”释“五行”,是暗言“阴阳五行”为统一整体。而“阴阳五行”的统一之整体且寓意帝王之道为历代大家明言。人们将“阴阳”认为是自然现象,将“五行”认为是自然物质。这是对阴阳五行较为原始的记载。

1.1 归纳得阴阳

起初人们发现人们在对自然的观察中,逐渐将万物化为阴阳两方面的二元论,从白天黑夜、山南水北、男女性别、水火物质等等这些具体的形象,发现世界万物皆可以分为两个方面,进而归纳出阴与阳这两个概念。由个性的特征归纳出共性的特征,得出:凡是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都属于阳,同时,凡静止的、内在的、下降的、寒凉的、晦暗的都属于阴[4]。

1.2 归纳得五行

五行源于五方的观念,逐渐应用于生产资料即五材的概念,这种对大自然规律的发现和总结,最初应用与农作物的生产中,使人们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神论的传播和敬畏。五行的来源于离不开阴阳,有阴阳逐渐分五行。从自然界的东南西北中的五方观念,进而发现生产资料的金材、木材、火、水和土壤等以及酸甜苦辣咸五味归纳得出了五行的概念。将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的性质或作用的物质和现象归纳属于木;将凡具有温热、上升、光明的性质或作用的食物或现象归纳属于火;将具有生化、承载、收纳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或现象归属于土;将具有沉降、肃杀、收敛等性质或作用的物质和现象归属于金[4]。

2 演绎推理得阴阳五行演变

阴阳五行之所以能够被广为传播,不仅因为它是自然昼夜晨昏的归纳,更与其广泛的应用分不开,从自然现象的解释,到农作物生产实践的指导,再到疾病治疗的理论,阴阳五行的应用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五行学说试讲自然界千姿百态、千变万化的各种事物和现象分别归属于木、火、土、金、水五大类。而每一类事物和现象之间都有着相同或相似的属性,构成一定的联系。

2.1 阴阳的演绎推理

阴阳的演绎千变万化。从天地的形成到自然现象的解释,古人认为:阳气清轻,所以天积的阳气至大;阴气重浊,所以地积的阴气至厚。对地震的发生则认为“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5]。于此同时对阴阳演绎最为成功的应属于太极学说。周敦颐的太极图说认为“太极而无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而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6]。中医也植根于这种动静变化的阴阳学说。《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认为“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也,变化之父母也,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7]不仅将阴阳提高到一个极为重要的位置,也对它的外延做出了明确的阐述。《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阐述道“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7]

阴阳的演绎推理囊括了自然、宇宙、社会等各个方面。而在中医方面则体现在人体的组织结构、人体的生理功能、人体的病理变化、疾病的诊断方面。

2.2 五行的演绎推理

五行的演绎推理才采用取象比类法和推演络绎法。古人正是应用阴阳和五行演绎出河图和洛书。现大多认为八卦出于河图,洪范出于洛书,八卦乃是阴阳演变的极则,洪范则是五行生成的原始。蔡元定解释洛书称“九宫之数,戴一履九,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五居中央,龟背之象也”将其分为五行[8]。中医中五行的运用主要体现在:①说明五脏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②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③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3 归纳演绎里的中医阴阳五行应用

阴阳五行的应用包括在中医的各个方面,包括:病因病机、病理过程、诊治规律、药物、辩证施治等等。

3.1针灸学应用

针灸学将肘、膝关节以下的井、荥、输、经、合称为五输穴,除了五输穴所特定的性质以主治以外,将五输穴的性质与木、火、土、金、水五行相配。《灵枢·九针十二原》称“阴井木、阳井金”[9],病对此提出了相应的治法,只要是子母补泻法,包括本金子母补泻和它经字母补泻法。如当肺经实证时,肺经属金,则泻本经的子穴(属水),而阴经的井穴为木,合穴为水,故补肺经合穴尺泽。或者泻其子经的属于水的子穴,而子经为肾经,子穴为肾经的合穴即阴谷穴。

3.2疾病治疗原则上的应用

疾病的治疗包括控制疾病的传变和确定治疗原则两个方面。其中按照五行相生规律确定的治疗原则有滋水涵木、培土制水、泻南补北。如脾肾亏虚的五更泻,多采用补肾培土的治疗方法。

3.3情志疗法

中医的情志疗法是中医中较有特色的治疗措施,多用于治疗情志病机心理疾病。其理论的核心为五脏所主的情志,根据五脏的特性与五志的特性对照得出的对应关系,即肝、心、脾、肺、肾分别对应怒、喜、思、悲、恐五志。如悲,为肺志,属金;怒为肝志,属木,金能克木,所以悲胜怒。

4 国医大师思想的归纳演绎应用

国医大师代表当代社会中最有实力和思想的老中医,他们的知识水平和思想水平具有浓厚的中医色彩,同时也具有当代社会的西医学识,其思想精髓具有极高的知识水准和学术价值,因而从国医大师的思想讨论更具有学术价值。他们的思想大多仍是源于陰阳五行核心及其归纳演绎出其思想,下面就举例说明。

4.1夏桂成的月经周期及调周法

夏桂成老先生是第二届国医大师,也是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省中医院的名老专家,尤为擅长中医妇科,他提出的月经周期及调周法广为流传。他认为月经之规律性来潮者,首先与阴阳消长转化的周期节律有关,但又与整个人自然界包括体内的圆运动生物钟节律有关[10]。这是从月亮的周期运动的自然现象中归纳出圆运动的生物钟节律,并从此演绎类比于月经周期的规律性变化。

夏老还通过对子午流注的研究,将其核心的思想演绎应用于妇科的治疗中。他将子午流注的纳甲法、纳子法,即子午流注中在纳入天干的方法和子午流注中纳入地支的方法应用于妇科,他推导论治的方法主要有三:①按照阴阳奇偶数律进行推论。②按干支顺序,或干支结合的顺序进行加减论治。③按五行相生规律论治[11]。通过此方法能够使原有的气血流注更好充实,强调了阴阳五行,使日期时间的变化更加复杂,从而为加强推导治未病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并以此治疗妇科病的治疗乃至各科疾病的治疗。

5 小结

归纳演绎的应用及其广泛,在中医领域也不例外,除了上述提到的阴阳五行的归纳演绎、夏老的月经周期的演绎,另外还有年及星辰周期推五运六气等内容。理论的存在是为实践做准备,中医将归纳演绎撷取而来应用于中医的基本理论、辩证论治及诊治创新。更好的应用好次方法有利于中医更好的发展和创新。中医的归纳演绎并非直接的演绎,就像夏老推论子午流注纳甲纳支法时提到的三种推论方法一样,中医的归纳演绎也是具有一定的原则性,其前提是两者之间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及存在共性和个性,正如我们很少看到中医将中药按照阴阳五行进行分类一样。

中医归纳演绎的应用是基于当时的客观条件所产生的,受制于客观技术的发展。也正因为归纳演绎可以先于技术的发展,因而中医的发展早于西医,而当中医可以完全可以利用推拿演绎等一些哲学思辨方法解决临床问题时,加之技术的发展落后,所以导致中医的基本学科的欠缺。作者认为学科分歧的产生源于思想的发展,受制于技术的进步。不同源流的发展自然会造成两种发展模式在不同时期的优劣势地位不同。

中医的发展源于归纳演绎等思维的发展,也受制于此,因而要想更好的促进中医的发展,一方面需要更为深刻的探讨利用思维方式的进步促进中医的创新;另一方便需要跳出原有的思维模式,以客观的科技技术促进中医基础学科及建立。

参考文献

[1] 万学红,卢雪峰,等.诊断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583.

[2] 汪晓云.“阴阳五行”的来历与变迁[J].文化研究.2009,1:33-42.

[3] (汉)许慎.说文解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17.

[4] 印会河,张伯讷.中医基础理论[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01:11-12;18-19

[5] (战国)左丘明撰.国语[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5.06:18-19.

[6] 周敦颐撰.太极图说通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2.05:6-11.

[7] 田代华.黄帝内经素问[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9-13.

[8] 任应秋.阴阳五行[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62,11:40-46.

[9] 田代华,刘更生.灵枢经[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4.

[10] 夏桂成.月经周期与调周法[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8,5(4):141-142.

[11] 夏桂成.子午流注纳甲纳支说的临床应用[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6:324-326.

猜你喜欢
中医哲学
糖尿病患者的中医饮食护理相关问题分析
中医英译的误译现象探析
社区中医干预初产妇产后焦虑及抑郁的效果
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病38例临床观察
酷巴熊的生活哲学
英文目录及摘要
晾衣哲学
幽默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