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机制及治疗现状分析

2020-10-09 17:38杨浩李炜
健康之友·下半月 2020年9期

杨浩 李炜

【摘 要】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可能诱发神经性疼痛,关于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病原因与患者自身神经出现一系列的变化有密切的关系,具体包括周围神经的炎症、周围神经传导异常等病理原因,精神心理原因以及中枢神经机制原因。在临床上主要发于神经根背根节或三叉神经半月节,主要的临床症状包括胸背头刺痛、睡眠质量不佳,病程在三到五年不等[1],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会对其生命健康产生威胁。因此,明确其发病的机制以及目前医疗技术对其的治疗进度对于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健康,为临床提供参考性依据是十分重要的。本文主要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角度出发,第一部分论述该疾病的概况;第二部分论述该疾病的发生机制,第三部分论述相关疗法。

【关键词】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机制;治疗现状;预后

【中图分类号】R75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8714(2020)09-0176-01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属于神经疾病中的一种,在带状疱疹中是常见但却十分复杂的一种并发症。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多发于中老年,其中,患有各种慢性病的中老年人尤其容易患病,由于该病的顽固性,因此在临床上治疗较有难度。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目前在临床上还没有结论,但大部分研究人员认为其与病毒感染有一定的关联性[2]。有文献指出,此类疾病的病患的预后与其自身状况、疼痛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3]。

1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疾病概况

所谓带状疱疹就是患者在首次感染带状疱疹病毒(水痘)后体内留存相关的病毒并进行再一次的复制和复苏从而引起的一种皮肤疾病,此类皮肤疾病通常是急性且感染性的。带状疱疹常高发于中老年人,究其原因是随着中老年群体年龄的增加,自身的免疫力不断下降,进而容易诱发体内的病毒复制。而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就是指带状疱疹表面愈合但患者身体内仍然留存顽固且持续的疼痛症状。

2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病机制

当前,临床上还未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病机制进行明确的规定,但根据临床表现,大致可以分为中枢神经病变和周围神经病变,传统中医认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主要是因为气血瘀滞、经络阻塞不通导致。

根据临床症状可将此类疾病的患者分为自发性疼痛和触觉异常性疼痛。触发异常性疼痛的发病机制主要是神经纤维在受到损伤后会引起神经可塑性发生改变。此类疾病的患者常伴随一级传入感觉神经元坏死进而促使患者机体内部的脊髓神经元产生感觉传入传导阻滞。在组织发生炎症的前期,同时由于CGRP、神经激肽A的作用就会导致高阀伤害性感受器对伤害刺激感觉的敏感性增加,因此出现外周神经敏化现象。

自发性疼痛相较于触觉异常性疼痛来说,感觉缺失程度比较高,且与疼痛无明显直接的联系,主要与中枢改变相关。如果将人体一级传入突触去除后,就会促使脊髓神经元细胞产生自发性疼痛。

3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治疗现状

3.1中药疗法

中医认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病原因是气血瘀滞,因此,在中医的治疗方案中,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成为最佳的治疗方案,同时还需要采用一些可以清热解毒的药物从而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患者进行治疗。在临床上,中医的治疗效果具有一定的实效性,具体药物可以选择柴胡疏肝散联合红四物汤加减法对此类疾病的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显著。

3.2局部疗法

局部疗法属于西医疗法,适用于无法接受全身疗法的老年患者,治疗方法包括辣椒素制剂、麻醉药、非甾类抗炎药等,麻醉药所起到的作用是帮助患者减轻病发时的痛苦,辣椒素制剂用于消除炎症、疼痛、瘙痒的治疗,非甾类抗炎药的作用就是注重消炎,防止二次感染。

3.3全身疗法

全身疗法具体包括三种类别的药物。首先是阿片类,即作用于中枢系统对患者进行止痛。其同时具有非阿片样止痛作用和阿片样止痛作用,每人每天最大剂量不得超过600mg,治疗周期为42天,在治疗周期结束后患者可以明显感觉到病情的好转。其次是三环类抗抑郁药,从当前的临床使用状况来看,三环类抗抑郁藥成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最佳的药物之一,具体包括地昔帕明、阿米替林和甲替林等,主要的作用是抑制5-羟色胺,再摄取甲肾上腺素[4],从而发挥出良好的治疗效果。此外,此类药物联合抗惊厥类药物一起使用还能提升治疗效果,帮助患者减轻临床症状,尤其是帮助患者提升睡眠质量,以提升患者的免疫能力。但在临床的使用过程中,此类药物还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包括口干、便秘、嗜睡等症状,由于不良反应发生的症状比较轻微,因此可以在无禁忌症的情况下使用。最后一种是非甾体类抗炎药和止痛药,主要的作用就是还清病患的痛苦,但不能深入到病情深处,对病情的治愈没有实效,不能直接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这种疾病产生治疗效果[5]。

结 语

综上所述,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病机制目前还没有确切的定论,但由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病机制极其复杂且治疗较有难度,因此,缓解痛苦,减轻损伤,促进外周神经的复原成为研究的重点。目前已有的治疗包括西药和中药两种类型,中医注重清热解毒,疏通经络,西医注重消炎抗菌,促进伤口愈合。在未来的医学发展过程中如何根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将中枢系统的敏化症状减轻成为需要研究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 金学廷.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联合普瑞巴林和甲钴胺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效果分析[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20,12(04):94-97.

[2] 吴潇.祛痛通络汤联合泛昔洛韦片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20,36(04):471-472.

[3] 苗春晓,李冰洁,于海艳,陈慧婷,时继浩,姜从玉.对1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并发周围神经损伤所致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老年患者的康复治疗[J].上海医药,2020,41(07):7-9.

[4] 彭飞飞,周脉涛,司波,李国威,余天祥.超声引导下颈神经根及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药物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观察[J/OL].中国现代医学杂志:1-12[2020-05-06].http://kns.cnki.net/kcms/detail/43.1225.R.20200331.1303.008.html.

[5] 李玉秋,王琛,韦兰,韦冠京,潘南楠,徐文英,钱煕亮,卢敏.带状疱疹急性期患者血清前炎性细胞因子、免疫球蛋白和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与后遗神经痛的相关性分析[J].河北医药,2020,42(06):805-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