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中医药大学及其周边大学学生无偿献血的影响因素调查及分析

2020-10-11 09:18何帮靖祝厚生齐亚军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23期
关键词:献血者中医药大学阻力

何帮靖 祝厚生 苏 波 齐亚军

(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 合肥 230038)

自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颁布实施至今,无偿献血制度在我国得到了广泛推广。其中,各高校大学生一直以来都是无偿献血事业的主力军,尽管有研究发现高校大学生无偿献血率逐年下降[1],但大学生对无偿献血事业的重要性依旧是无可厚非的。为了了解高校大学生无偿献血现状,把握其献血意向,以便采取针对性措施,调动其无偿献血积极性,营造良好的献血氛围,促进高校献血工作更好更快地持续开展。本研究通过采取网上无偿献血相关知识问卷调查的形式分析影响安徽中医药大学及其周边大学学生无偿献血的主要因素,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安徽中医药大学及周边大学在校大学生共计211人作为此次调查对象。

1.2 方法 利用问卷星软件以链接形式发布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并邀请大学生进行线上作答,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无偿献血阻力、对无偿献血的了解程度、无偿献血心理、无偿献血次数及献血量等,最后回收问卷。本次实际发出调查问卷211份,回收调查问卷211份,其中有效调查问卷211份。

1.3 观察指标 分析211名在校大学生无偿献血阻力、对无偿献血的了解程度、无偿献血心理、无偿献血次数及献血量等情况。

2 结果

2.1 无偿献血阻力 大学生无偿献血阻力主要是以自身未达到献血要求、自身的恐惧心理、工作紧张没有时间和网络谣言为主,分别占28.91%、25.12%、25.12%和54.50%。见表1。

2.2 对无偿献血的了解程度 大多数大学生对无偿献血知识了解较丰富。其中,在无偿献血注意事项上以按时作息、不抽烟喝酒、不空腹献血、不做剧烈运动和不熬夜居多,分别占60.19%、61.61%、69.19%、69.19%和63.98%;知晓无偿献血好处的占92.89%;对于无偿献血了解途径,大学生在各个渠道均有涉及。见表1。

2.3 无偿献血心理 大学生看待自己无偿献血行为,无私奉献占54.50%,为了帮助有需要的人占62.09%,以后家人得血方便占24.17%,检查身体占20.85%;对于献血完是否有成就感,表示获得成就感占60.66%,表示无所谓占24.17%;对于是否会长期参加献血,表示长期参加献血占45.02%,表示不确定占41.23%;对于若自身属于稀有血型,表示会定时献血占65.40%,表示不确定占23.22%;对于若有人急需用血而自身是所需血型,表示去献血占81.99%,表示不确定占12.32%。见表1。

2.4 无偿献血次数及献血量 大学生无偿献血情况并不理想。献血次数为0次的占39.81%,献血次数为1次的占32.23%,献血次数为2~4次的占23.22%,献血次数为>4次的占4.74%;献血量为0 mL的占39.34%,献血量为100~400 mL的占36.97%,献血量为>400 mL的占23.70%。见表1。

表1 安徽中医药大学及周边大学学生无偿献血调查问卷表

3 讨 论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人口献血率达到10‰~30‰时才能满足本国的临床用血基本需求。然而,近几年随着我国各医院用血量日益加大,导致不少地区出现“血荒”现象,这种现象会随着大学生假期时间长短而决定“血荒”的严重程度。随着人们生活日益美好,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以参加无偿献血来作为向社会奉献爱心的方式,这有力地缓解了夏季临床用血困难的难题。虽然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血液的质量却出现下降,街头采集的无偿献血血液中,丙氨酸转氨酶偏高的比例也越来越高。因此,解决“血荒”的根本在于建立完善的血液管理制度,强化血液管理责任心,借鉴先进管理经验,同时开展和制订形式多样的献血活动及相关措施[2-3],提高血液质量,充分发挥大学生在无偿献血事业中的重要作用[5]。

3.1 无偿献血知晓率 大学生对无偿献血知识了解程度主要体现在一些较熟知的知识方面,对于其他方面知识较欠缺。献血站通过采取相应措施来提高大学生对无偿献血的认知:①加强对大学生的血液安全知识的教育,提高他们对血液安全的知晓率[4]。②针对无偿献血满意调查问卷,努力解决其不足之处,对优秀建议给予奖励,体现献血站的优质服务等[5]。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采取一些其他措施:①利用献血公众号,定期宣传献血相关知识及活动;②发布献血者视频,提高献血者满足感;③制作宣传海报,张贴在地铁处、公交站处等。

3.2 无偿献血阻力 虽然大学生了解无偿献血,且又有大量关于鼓励无偿献血的宣传,但大学生献血量还是未达到预期值,针对此问题,通过问卷调查得出,大学生不是不愿意献血,而是遇到诸多问题阻碍了其献血行为,主要阻力包括自身未达到献血要求、自身恐惧心理和工作紧张没有时间等,可能其阻力还与高校流动献血车空间有限、参与献血人数较多、夏季天气炎热、献血时间长以及工作人员态度等有关,这些都会影响大学生初次和再次献血的积极性[6]。因此建议血站医务人员除了提高自身技能外,还应学会从献血者角度思考问题,对其做好心理疏导,尤其是对初次献血者[7]。目前献血人数占比较大的是各高校大一、大二学生,大多数学生都无献血经历,所以对他们做好心理疏导是非常必要的。所以医务人员在给献血者采血过程中,应确保其献血过程是安全、舒适的,以达到消除初次献血者顾虑和提高再次献血者比例的目的。

3.2 无偿献血心理 大学生一直是无偿献血者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对无偿献血的认知、态度、心理等都会影响献血事业在高校的开展[8]。献血之前各种检查以及所处献血环境等都会增加献血者的心理负担,本文数据显示,以被告知自身未达到献血要求为主,占28.91%,这对大学生的献血积极性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这种负面情绪将对鼓励大学生献血产生较大阻力。献血者看待自己的献血行为中以为了帮助有需要的人为主,占62.09%,其次是无私奉献,占54.50%,再者是以后家人得血方便,占24.71%,以此说明,乐于助人和亲情是献血者献血的主要动因。初次献血者对于在公共场合献血存在恐惧和怀疑的心理,这时亲朋好友的态度对献血者的作用是巨大的,其中鼓励支持占54.50%,说明献血者的亲朋好友对无偿献血事业持支持态度。还有一些献血者对其产生恐惧逃避心理,这可能与献血者九零后年龄段有关,该年龄段献血者大多为独生子女,其从小受到父母溺爱,且很少受到伤害,因此当听到“献血”二字时存在恐惧和惧怕疼痛的心理则很容易被理解[9]。

3.3 无偿献血服务 采供血机构是一个服务性的组织,无偿献血工作成败的关键在于其服务质量的优劣,而献血人员满意度更直接关系到献血者再次献血意愿是否可持续发展[10]。相关调查[11]发现若献血者在每一次参加献血后都产生一定的自豪感和满足感,那么这类献血者成为固定献血者的概率极大。因此,如何建立一支固定可靠的献血者队伍是一项艰巨而至关重要的任务。赵明和陈盛旺[12]通过对2400名献血者对血站献血服务工作的综合满意度进行调查,针对献血者提出的不满意建议制订了相应的整改方法。有研究发现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要求标准也随之提高,因此献血者对献血服务的要求也发生了改变,不再是简单地要求服务人员态度热情、技术过硬,而更多地要求服务人员对其生理心理的关爱,这就致使服务人员必须完善工作中的各个细节,实现精细化管理[13-14],使献血者获得安全感和幸福感,才能将他们发展成为固定献血者。

综上所述,采供血机构在安徽中医药大学及其周边大学开展工作尚不太理想,在校大学生对无偿献血及再次献血积极性不高。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近几年随着各医院用血量日益加大,导致不少地区出现“血荒”现象,而高校大学生一直作为无偿献血伟大事业的主力军,他们对献血事业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因此希望高校能和采供血机构合作,共同努力,通过制定一些针对大学生献血者的优惠福利政策及措施,鼓励大学生们投入到献血事业中,扩大献血者队伍,保证血液来源稳定和充足。

猜你喜欢
献血者中医药大学阻力
山东中医药大学科研创新团队介绍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二科简介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二科简介
广西多举措阻力糖业发展又好又快
鼻阻力测定在儿童OSA诊疗中的临床作用
[聚焦6·14]世界献血者日来临前,了解一下无偿献血流程吧
零阻力
2018年南宁市无偿献血人群分布特征分析
猪猴跳伞
影响单采献血者保留的相关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