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综合康复护理的效果

2020-10-11 09:18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23期
关键词:例数神经功能脑梗死

李 欣

(辽宁省健康产业集团阜新矿站前医院,辽宁 阜新 123000)

糖尿病是临床上比较严重的病症,随着病情的进展很多患者会合并脑梗死,两种病症同时发生,对患者产生的影响尤为严重[1]。糖尿病和脑梗死这两种病症的发病原因存在着相互因果的关系,糖尿病病程较长,会导致患者在发病时出现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而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等不良表现又会反作用于糖尿病,导致病情更加严重。这两种病症都好发于高龄群体,患者在发病后存在较差的反应能力和理解能力。临床在进行干预时,要对此予以重视,不仅要强化对患者的治疗,也要重视对患者的护理[2]。只有通过全面的干预才能更好的维持患者的生命健康,对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采取综合康复护理措施,对促进患者病症的恢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促进病情转归。本研究旨在探讨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综合康复护理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4例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均为我院2017年3月至2018年10月所收治,随机分为观察组(n=42)和对照组(n=42)。观察组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49~85岁,平均年龄为(66.38±14.25)岁。对照组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50~84岁,平均年龄为(66.89±14.64)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和认可,且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包括强化监测血糖水平、维持体质量、常规检查心电图、脉搏、呼吸、心率等。观察组采用综合康复护理。①健康教育:尽量通过患者能够理解的言语向患者解释自身的疾病,告知患者发病原因和相关情况[3-5],使患者认识到脑梗死发病的相关原因和治疗方案的安全性,并告知患者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嘱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予以重视。尽量使患者理解药物治疗的意义,强调遵医嘱服药的影响和作用,并对患者家属进行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使患者在干预过程中积极配合,以确保相关护理干预工作的顺利开展。②心理护理:对恢复意识的患者重视心理方面的引导,该病症发病突然,患者在清醒后会存在语言、肢体、行动等方面的障碍,易导致患者存在消极情绪,此时对患者予以有效的情绪疏导和干预,能够确保患者积极的接受治疗,对促进患者病症的恢复发挥重要作用,同时还能够提升患者的治疗信心和决心,使患者积极配合一系列干预,以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进而促进整体康复效果[6-7]。③用药护理:对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患者而言,患者病情的严重性不言而喻,不同疾病的影响会导致患者长时间服用各种药物,但药物间的相互作用有可能会对患者产生严重的影响。在护理过程中,应注意对患者用药的干预,避免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嘱患者遵医嘱定时、定量服用药物,避免擅自更改药物剂量,避免错服或漏服相关药物。④康复原则:确保患者的肌力恢复到一定程度时,为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在康复过程中需坚持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早期康复训练应从日常生活、活动着手,指导患者进行穿衣、换鞋、梳洗等日常生活活动;在进行康复时,先从床上运动开始,协助进行四肢屈伸训练,还要进行关节运动和体位转换,当肌力进一步恢复后对患者强化姿势训练,指导患者进行坐姿和站姿的转换;在进行干预的过程中,应从被动活动逐渐过渡到主动活动。⑤康复护理:康复训练的主要目的是帮助患者神经功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功能,使患者的运动能力和协调能力能够满足生活所需;在康复训练过程中,指导患者进行拼读字音练习,实现对患者语言功能的刺激,并指导患者辨识不同的颜色,使患者逐渐练习生活中的各种辅助工具,如筷子、铅笔、勺子等。在对患者进行康复指导的过程中,对医护工作者进行全方面的陪护,尽量避免患者在康复过程中出现摔倒和受伤等意外事故,同时要强化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指导,以便使其快速恢复到正常的状况。⑥并发症护理:随着病情的进展,很容易导致患者出现各个系统的并发症,因此需做好心、肺功能等的监测,并监测患者的血糖、血压及血脂水平;详细了解患者的各项检验结果,观察患者身体功能的变化,并做好对并发症的预防工作。

1.3 观察指标

1.3.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如患者经过康复后,相关症状基本消失,可以实现生活自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治疗前相比减少超过90%,则说明显效;如患者经过康复后,大部分临床症状消失,可以在他人辅助下完成基本的生活自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治疗前相比减少50%~90%,则说明有效;如患者经过康复后,临床症状依然存在,在他人辅助下很难完成生活自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治疗前相比减少50%以内,则说明无效。治疗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3.2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比较 统计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压疮等。

1.3.3 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比较 采用自制的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估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在医护人员在旁指导下填写问卷,包括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比较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3.4 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比较 采用NIHSS评估两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满分42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采用ADL评估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满分60分,得分越高则说明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对本研究数据进行非参数检验,NIHSS、ADL评分等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等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显效18例,有效20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0.48%,高于对照组(16例、14例、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出现肺部感染2例,深静脉血栓2例,压疮2例,对照组为5、6、4例,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5.24%)高于对照组(7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表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表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n(%)]

2.4 两组干预前后NIHSS、ADL评分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NIHSS、ADL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4。

表4 两组干预前后NIHSS、ADL评分比较(分,)

3 讨 论

脑梗死是十分严重的一种病症,通常是由脑组织供血出现中断而导致的一种缺血和缺氧的坏死性病症[8]。其主要发病机制是患者的脑部血流动脉出现粥样病变和血栓,导致患者出现脑血管狭窄和堵塞。脑梗死的主要发病群体为中老年人群,主要是因这类群体机体内器官和组织逐渐衰退,新陈代谢速度减慢,免疫功能和抵抗力逐渐降低,导致患者多存在血压升高和糖尿病等基础病变,进而使患者的血管及血液环境发生变化,严重时可对患者的肝、肾等器官产生损害,导致患者出现心血管疾病,甚至形成血栓,出现脑梗死[9-10]。

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可对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发挥理想的护理价值。在进行综合康复护理时,将患者放在中心位置进行护理指导,为其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能够从患者的实际出发,强化患者的心理和生理状况。综合康复护理属于卫生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针对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进行规范化的调整,强化对患者的用药干预工作,针对患者的实际病情进行更为透彻和细致的干预,促进患者的相关康复和运动康复机制的落实,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并发症对患者产生的影响,还能防止外界多种不良因素对患者的刺激,综合保证患者的康复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NIHSS、AD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NIHSS、ADL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综上所述,应用综合康复护理干预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可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且不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患者整体的生活质量较高。

猜你喜欢
例数神经功能脑梗死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凝血相关检测指标在脑梗死中的应用研究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二维超声与四维超声联合诊断产前胎儿畸形的临床价值
1168 例女性泌尿生殖道感染支原体培养及药敏结果探讨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帕金森病睡眠障碍与非运动症状的相关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