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对急性酒精中毒患者意外事件发生及心理状态的影响

2020-10-11 09:18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23期
关键词:意外事件酒精中毒预见性

王 术 祁 明 王 姝

(大连市友谊医院急诊科,辽宁 大连 116000)

急性酒精中毒是临床上常见的急性中毒性疾病,多发生于青中年男性,在急诊科常见。其发病原因主要为患者一次性地饮用了过量的乙醇制品,使其发生中枢神经兴奋之后转为抑郁,过量的乙醇在其体内无法进行正常代谢,使其肝脏负担加重,内啡肽系统活性明显升高,牵连大脑皮质,从而表现为神经功能异常,以兴奋为主,严重者会出现精神障碍[1],甚至会出现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障碍,危及患者生命[2]。急性酒精中毒在临床上非常常见,并且高发,这不仅是健康问题,还是社会问题。近几年,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急性酒精中毒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作者经多年临床实践经验发现,针对急性酒精中毒患者,除了给予积极的救治以外,合理的护理也非常必要。本研究对选取的大连市友谊医院的80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采取预见性护理,探讨预见性护理对急性酒精中毒患者意外事件发生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0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均为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大连市友谊医院急诊科就诊,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0)和试验组(n=40)。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0例,女性20例;年龄20~50岁,平均年龄(35.20±9.31)岁;昏迷程度:昏睡20例,浅昏迷20例;基础疾病:高血压1例,冠心病1例,糖尿病2例。试验组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20~52岁,平均年龄(35.10±9.01)岁;昏迷程度:昏睡19例,浅昏迷21例;基础疾病:高血压1例,冠心病2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昏迷程度、基础疾病等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①患者入院时间为发病后1.00~2.50 h,存在精神异常、面色苍白、四肢湿冷的情况,经头颅CT检查排除脑栓塞以及脑出血等器质性病变。②患者及其家属均自愿参加本次研究,且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①其他疾病导致的昏迷患者,具有心、肝、肾等脏器功能不全的患者。②不愿意参加本次研究的患者。

1.4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取积极的治疗,控制病情进展,给予患者吸氧、维持体内水电解质平衡等治疗,有炎症者给予其抗感染治疗。

1.4.1 对照组 采取常规护理,主要包括遵医嘱对患者进行治疗和护理,清洗患者的呕吐分泌物,通过清除患者胃内食物来降低体内乙醇含量,密切地关注患者的意识、生命体征、瞳孔变化等,如有异常则立即通知医师进行相应处理[3]。

1.4.2 试验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预见性护理,具体措施如下:①病情评估:首先由专门的护理人员评估患者的疾病状态,检查患者身体是否有外伤,通过与患者沟通,判断其是否有负性心理状态,然后进行危险因素评估,若危险因素过多,则要加强看护,防止意外事件发生[4]。②意外事件预防:护理人员要善于发现患者的潜在危险,并进行相应干预,在患者救医过程中,由于乙醇的作用,患者的安全隐患会多于正常就医的患者,容易发生跌倒、坠床、误吸等意外事件,护理人员要对此类意外事件进行预防,如果发生则要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评估患者的意识自主、大小便自主情况,如果发现患者有大小便不能自理的潜在危险,则需要及时留置导尿管;体位选择上,采取侧卧位,易于排出呕吐物,同时也可以保持呼吸道的通畅[5]。③心理护理: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待患者意识清醒后,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强调此次急性酒精中毒的危险性,告知其饮酒的危害,劝导其戒掉饮酒,可发展其他娱乐方式,恢复正常心态,防止急性酒精中毒再次发生[6]。

1.5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本试验采取双盲原则,护理人员、患者不知道具体的分组情况,最后资料的数据统计由未参加的专业人员进行,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意外事件发生情况,包括跌倒、坠床、误吸以及脱管;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90项症状清单(Symptom Check List-90,SCL-90)评分。

1.6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0.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SCL-90评分等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意外事件发生情况等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后意外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试验组患者干预后意外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后意外事件发生情况比较[n(%)]

2.2 两组患者干预后的SCL-90评分比较 试验组患者干预后的强迫症状、躯体化、焦虑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后的SCL-90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后的SCL-90评分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3 讨 论

酒精的有效成分是乙醇。成人饮酒后,乙醇在4~12 h内被胃和小肠完全吸收,对大多数成人来说,纯乙醇的致死剂量为200~400 mL。急性酒精中毒是急诊科的常见病和急诊纠纷的常见原因,青中年人群高发,主要是指一次性摄入过量的酒类饮品,导致机体代谢异常,大量的乙醇堆积在体内,从而发生酒精中毒。急性酒精中毒患者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异常,严重者可因呼吸抑制和血管疾病出现死亡[7]。患者血液中的乙醇浓度增加,神经系统的抑制程度随之增加,对大脑皮质尤其是小脑和延髓造成不良影响,导致患者出现不良行为和不良心理,部分患者清醒后会因经济损失而感到后悔[8];另外,患者的神经系统受到严重影响,会导致各种意外事件的发生,如误吸、跌倒、坠床以及脱管等[9]。从流行病学角度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占急性中毒患者的比例较高,其发病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从发病季节看,秋冬季发病率高,这可能与人们秋冬季喜欢吃火锅、喝白酒的习惯有关,同时与年底各类社会活动增多有关;患者发病时间多集中在22:00~3:00;男性由于工作性质,饮酒机会更多,故其发病率较高;此外20~30岁的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主要因为其未婚,参加社交活动比较多,而>30岁的女性已经结婚或生育,社交机会减少[10]。临床对急性酒精中毒患者采取预见性护理,可以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消除不良事件的发生。有研究[11]显示,对于急性酒精中毒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是导致其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临床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对不良事件进行预防,对存在的护理问题进行完善,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作者采用SCL-90评分对患者的精神状态进行评估,减少酒精中毒对患者精神上造成的损伤。

基于急性酒精中毒对机体的影响,不同护理方法存在显著差异,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有待进一步研究。从本次试验结果可以看出,试验组患者干预后意外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干预后的强迫症状、躯体化、焦虑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急性酒精中毒患者采取预见性护理的效果显著,可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改善患者的强迫症状、躯体化、焦虑状态。

猜你喜欢
意外事件酒精中毒预见性
脑筋急转弯
预见性护理程序在老年痴呆护理中的应用及满意度评价
MRI,CT检查诊断酒依赖致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的效果对比
急性酒精中毒的内科急诊治疗分析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预见性护理在上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
预见性护理对颈椎术后患者并发症的预防效果观察
全程管理护理模式在住院患者外出检查中的应用研究
浅析过失犯罪与意外事件的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