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篇章主位推进模式及相关问题

2020-10-11 07:23陈振艳
关键词:主位汉语变形

陈振艳

(北京语言大学 语言科学院,北京100083)

一 主位和述位

把句子切分为主位(theme)和述位(rheme),最早是由布拉格学派的创始人Mathesius 提出的。他认为主位就是话题,后面的部分是述位,并认为主位是表达的出发点,一般表示已知信息,述位是表达的核心,一般表示新信息。这是从信息功能传递着眼的分析方法。后来,以Halliday 为代表的系统功能学派又进一步提出,主位大于话题,并提出单项主位和复项主位的概念,复项主位又可进一步划分为语篇主位(textual theme)、人际主位(interpersonal theme)和话题主位(topical theme)。[1]例如:

国内张伯江、方梅(1996)[2]22以北京话为研究对象,将主位结构划分为话题主位、人际主位和篇章主位,从功能角度对北京话口语的主位—述位结构进行分析。篇章主位是指各种连接成分和关系成分,人际主位是指表示语气、态度的成分和呼语性成分,话题主位是指那些在句子的及物性结构中担任角色的成分。郑贵友(2000)在论述汉语句子的实义切分时则提出:“主位是句子的开始的成分,是表述的主题或表述的起点、基础;而述位则是对于主位的描写或者说明。”[3]18主位并不总是表示已知信息,也可以表示新信息。

二 主位推进模式

主位推进模式(patterns of thematic progression)是在篇章语言学(text linguistics)的视野中提出来的。篇章是指“一段有意义、传达一个完整信息、前后衔接、语义连贯、具有一定交际目的和功能的言语作品[4]16”。“篇章是书面的而不是口头的,它包括口语的书面材料,如小说、戏剧中人物对话等”。[4]16

在篇章中,所有的句子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是处于一个上下衔接、前后连贯、主题统一的表述整体中,因此前后句子的主位、述位间既有联系,又有发展。处于一个整体中的句子通过不断变换主位,从而推动语言表达向前推进,通过保持主位与主位、述位与述位、主位与述位等之间的联系,从而保证这个表述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完整体。这种推进和联系的过程就是主位推进,对不同类型的篇章的主位推进方式过程进行抽象概括总结出的模式,就是“主位推进模式”(patterns of thematic progression)。朱永生(1995)[5]总结出了英语中存在的4 种主位推进模式,郑贵友对汉语主位推进模式研究较多,贡献较大。

对句子进行主位—述位结构分析(又称句子的实义切分(actual division of the sentence))是研究主位推进模式的基础性工作,郑贵友(2000)[3]18-21指出,主位—述位结构分析要遵循以下原则:

1.篇章学原则,即对句子进行主位—述位结构分析时不能脱离特定的语境。

2.小句对象原则,即主要以小句为对象进行主位—述位结构分析。

“小句”是指“最小的具有表述性和独立性的语法单位”[6]13,且每一个小句都带有特定的语气的三位一体的语言实体。它“首先指的是单句,其次指的是结构上相当于或大体上相当于单句的分句”[6]15。

3.层级性原则,即要从整体到局部,从较高层次到较低层次逐步展开分析,重视篇章上下层次、整体局部的联系,重视句子在其上下文中的特定职能。

“篇章学原则”是基础,“小句对象原则”和“层级性原则”建立在篇章学原则之上。

根据以上原则和汉语特点,郑贵友(2002)[4]125-129归纳出7 种汉语篇章主位推进模式:

1.平行模式。各句均以第一句的主位为主位,而各句的述位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同一个主位加以表述。

例(1)它要保全它那点小小的生命,可它又不晓得怎样才能保全。它对自己和对人都没有信心,可它又愿意从人那里得到一些依靠。它跳一跳,停一停,它看着我,可又不敢过来。(老舍《小麻雀》)

2.链接模式。前一句的述位或者述位的一部分充当后一句的主位,后一句的主位又引出新的述位。

例(2)一见面就寒暄,寒暄之后说我“胖了”,说我胖了之后即大骂其新党。(鲁迅《祝福》)

3.集中模式。各句均以第一句的述位为述位,即不同的主位都归结为同一个述位。

例(3)好个友邦人士!日本帝国主义的兵队抢占了辽吉,炮轰机关,他们不惊诧;阻断交通,追炸客车,捕禁官吏,枪毙人民,他们不惊诧;中国国民党治下的连年内战,空前水灾,卖儿救穷,砍头示众,秘密杀戮,电刑逼供,他们也不惊诧。在学生的请愿中有一点纷扰,他们就惊诧了。(鲁迅《“友邦惊诧”论》)

4.交递模式。第一句的主位成为第二句的述位,第二句的主位又成为第三句的述位,依此类推。如:

例(4)熬药嘛,是个人就会。我昨天晚上还给我爷爷熬药了呢!(许阳《往事依稀》)

5.分散模式。第一句的述位成为以后各句的主位,换言之,第二句以后的各句均以第一句的述位作为表述的基础,进行分散性的表述。如:

例(5)张老汉放了一辈子的羊。放羊花费了他所有的心思,放羊是他惟一的乐趣,放羊构成了他生活的全部。(张家骥《热土》)

6.交叉模式。第一、三……句的主位相同,第二、四……句的主位相同,整体上呈交错式发展。如:

例(6)金彪是饮痛而去的,我不能如此放纵自己的言行;金彪是为我而死的,我应该了却他的心愿。

(孔昭华《心祭》)

7.并列模式。各句的主位、述位没有明显的联系,在意义上呈并列式发展。

例(7)“咣!”地一声,黑夜就来到了。一个昏黄的、方方的大月亮出现在对面的墙上。岳之峰的心紧缩了一下,又舒展开了。车身在轻轻地颤抖。人们的心在轻轻地摇摆。多么甜蜜的童年摇篮呀!夏天的时候,把衣服放在大柳树下,脱光屁股的小伙伴们一跃跳进了故乡清凉的小河里,一个猛子扎出了几十米,谁知道谁在哪里露出头来呢!闭上的眼睛,熟睡在闪耀着阳光的树影的涟漪上,不也是这样轻轻地、轻轻地摇晃着的吗?失去了的和没有失去的童年的故乡,责备我么?欢迎我么?母亲的坟墓和正在走向坟墓的父亲!(王蒙《春之声》)

基于10 篇叙述式演讲体文本主位推进模式的统计情况,发现以下两种情况:一是概括不全,即有很多小句不在7 种模式概括的范围内,但又有明显的规律可循;二是存在较多变形。对于这两种情况,我们接下来将详细讨论。①

三 汉语篇章主位推进模式

郑贵友(2002)在总结了汉语篇章7 种基本模式后提出:“汉语篇章中的主位推进模式除了上述几种情况之外,是否还存在有其他模式?汉语篇章主位推进模式的总体特征是什么?这些问题都是汉语篇章语言学急需进一步解决的问题。”[4]129对于第一个问题,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我们认为在7 种模式之外,汉语篇章还存在有其他主位推进模式。接下来将对7 种模式之外的其他主位推进模式进行总结概括,并讨论一些特殊句子的主位—述位的切分问题,最后试图对第二个问题作出回答。

1.述位交叉模式。第一、三……句的述位相同,第二、四……句的述位相同。

例(8)①从那天开始,课桌/就是我的舞台,②粉笔/就是我的麦克风,③草地/就是我的舞台,④树枝/就是我的麦克风。(崔永平《我不是一个神经病》)

①③的述位相同,②④的述位相同,但7 种模式中的交叉模式指的是第一、三……句的主位相同,第二、四……句的主位相同,没有第一、三……句的述位相同,第二、四……句的述位相同的模式,根据其特点称之为“述位交叉模式”。

2.主位对称模式。前后句的主位具有对称关系。

例(9)提到佛教,一般人总认为信仰佛教必须守戒,①于是这/也不行,②那/也不能,很不自由。

①的主位的一部分是“这”,②的主位是“那”,①②的主位之间具有明显的对称关系,但7 种模式里面没有主位对称的模式,根据其特点称之为“主位对称模式”。

这种模式常常和集中模式同时使用,构成复合模式,如:

例(10)咳,就是插队,①这儿/也插队,②那儿/也插队。

例(11)①瞧瞧这个小子,长得跟豆芽菜一样,还招风耳,长大是马云,/我看不上。②我再瞅瞅这个,黑不溜秋的,长得一脸憨像,长大是王宝强,/我也看不上。(李咏《致我的情敌》)

在例(10)中,①②主位对称,且其述位相同,主位对称模式和集中模式同时使用。在例(11)中,①②主位基本对称,述位基本相同,是主位对称模式的变形和集中模式同时使用。

3.关系照应模式。前后句具有相同的关系模式。处于关系中的对象可以同处于主位或述位,也可以分处于主位和述位。

例(12)①说女儿/是父亲前世的情人,②女儿的到来/的确给我带来了很大快乐。

①中“女儿”与“父亲”的关系,和②中“女儿”与“我”的关系是相照应的。

例(13)①人生如一首诗/,应该多一些悠扬的抒情,少一些愁苦的叹息。②人生如一幅画/,应该多一些亮丽的着色,少一些灰色的基调。③人生如一支歌/,应该多一些昂扬的吟唱,少一些哀婉的咏叹。④人生如一局棋/,应该多一些主动的出击,少一些消极的龟缩。

①中“诗”“悠扬的抒情”“愁苦的叹息”,②中“画”“亮丽的着色”“灰色的基调”,③中“歌”“昂扬的吟唱”“哀婉的咏叹”,④中“棋”“主动的出击”“消极的龟缩”的关系是相照应的。

4.主位包含模式。前后主位是集体/集合与个体、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例(14)①因为回族人/禁食猪肉,②所以他/只去回民餐厅。

①中主位的“回族人”与②主位的“他”是集体与个体的关系。

例(15)①每个人/都在努力,都在奋不顾身,②不是只有你/受尽委屈。

①中主位“每个人”与②主位的“你”是集合与个体的关系。

5.主位延续模式。前后句子的主位之间具有时间、空间或逻辑上的延续关系。

例(16)(但是我的情敌那小子他在什么地方,他在干什么,)①或许/他正抱着奶瓶,傻了吧叽的在嘬奶;②再长大点/他骑个童车,傻了吧叽的疯跑;③再大一点/就到了人嫌狗厌、人见人烦的年龄,④再大/就有可能在你们中间。(《致我的情敌》李咏)

①中省略了主位“现在”,与②的主位“再长大点”、③的主位“再大一点”具有时间上的延续关系。

例(17)(你会问,它是陶瓷的吗?不,它的胎是用紫铜做的。比如这只花瓶吧,它的胎是三部分组成的。)①一般瓶口、瓶颈部分/为一截,②瓶腹鼓出的部分/一截,③瓶腹以下/又是一截。(《一只景泰蓝花瓶》)

①②③的话题主位分别是“瓶口、瓶颈部分”“瓶腹鼓出的部分”“瓶腹以下”,具有空间上的延续关系。

例(18)(但是今天此时此刻,我将以我女儿前世情人、你小子今世丈人的身份我要跟你唠叨唠叨,就当给你提几条要求吧)①第一/你得健康,即便将来你的肩膀不够宽厚,但一定要让我女儿靠得踏实。②第二/你得聪明,你小子这聪明早晚有一天会告诉你,明天会比今天好。③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你得有爱,在你爱的世界当中,永远摆在第一位的是你的爱人,我的女儿,这一点很重要,你一定要记清楚。(李咏《致我的情敌》)

①②③的主位“第一”“第二”“第三”有顺序上的延续关系。

四 汉语篇章主位—述位切分问题再讨论

笔者在对10 篇叙述式演讲体文本的主位推进模式进行统计时发现,汉语篇章在主位—述位切分上还存在以下需要思考和探讨的问题:一是含有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的句子主位—述位切分问题;二是基本模式与变形模式的界限问题。

1.含有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的句子主位—述位切分问题。

例(19)她对我说:“你现在只管好好学习,别的什么都不要管。”(《父亲,谢谢你的爱》叶紫涵)

先来看这句话的上下文:

有一次我想帮家里打扫卫生,奶奶阻止了我,她对我说:“你现在只管好好学习,别的什么都不要管。”在奶奶的呵护下,我觉得非常幸福,我觉得所有长辈的爱就应该是这样的。

上下文对于这句话的切分没有篇章上的影响,只需要考虑这个句子就可以了。切分的难点在于引语句子的特殊性,只看这个句子的话,“你现在只管好好学习,别的什么都不要管”。本身就是一个复句,具有独立性、完整性,最重要的是有自己特定的语气,而语气是它与包含在小句之中的语法单位不同的地方。如果把引语部分作为一个小句对待,引语前的部分就无法定性,我们不能为了句中某一部分的完整性而放弃整句话的完整性,这样做的话付出的代价太大。从完整性上考虑,应将“她对我说‘你现在只管好好学习,别的什么都不要管。’”作为一个小句对待。根据郑贵友(2004)“只有直接构成句群的单句和包含于复句中的分句才被作为实义切分的对象”[3]62的观点,一个小句,要具有独立性,不能被包含在其他小句之中。例如,邢福义(1998)[6]14的例子:

例(20)小刚出事了。

(20’)大娘早就知道小刚出事了。

例(21)他不表态,我深感不安。

(21’)他不表态,正是我深感不安的原因。

例(20)中的“小刚出事了”和例(21)中的“他不表态”“我深感不安”都具有独立性,是小句。而例(20’)中的“小刚出事了”和例(21’)中的“他不表态”“我深感不安”分别被包含在“大娘早就知道X”和“X 是Y 的原因”之中,充当了宾语、主语和宾语这些句子成分,所以不是小句。

另外一种需要注意的情况是当引语与导引语倒序的倒装句。如:

例(22)“你看又失败了吧。”可能有人会说。

(《小强是怎样炼成的》姬剑晶)

对于主位和述位是否存在倒置现象,张伯江、方梅(1996)和郑贵友(2000)有着不同的看法。张伯江、方梅(1996)[2]22讨论了汉语口语里的话题主位、人际主位和篇章主位的后置现象。而郑贵友(2000)[3]22则认为:“心理的主项、谓项与表述中的主位和述位之间并不是完全对应的,‘叙述上的出发点并不总是和心理主项这一名称所给予人的印象那样,总是叙述的主题’[8]81,因而,在确定主位的时候,‘已知信息+新传信息’的标准是不彻底的”,“在汉语的语用过程中,标示句子表述起点、基础、对象等功能项目的成分在句首,而标示句子表述内容、核心的成分在句子表述的主位之后,‘主位+述位’没有倒装——这是汉语语用原则和句法、语义规则的显著差异”。认为“你哥哥来了吗?”和“来了吗,你哥哥?”的主位分别是“你哥哥”和“来了吗”。

从语用的角度看,我们认同郑贵友(2000)的观点,例(22)之所以选择句法倒装,是因为言语主体更急于向读者/听者表达引语内容,因此虽然是新信息,却成为了表达的起点,其主位—述位结构应切分为:“你看又失败了吧。”/可能有人会说。

如果将例(22)回复正常语序,则可以切分为:可能有人/会说“你看又失败了吧”。

2.基本模式与变形模式的界限问题。我们在对10 篇叙述式演讲体文本的主位推进模式进行统计时发现,采用基本模式的比较少,很多模式在篇章推进的过程中发生了变形,这里就以集中模式为例讨论一下基本模式与变形模式的界限问题。

郑贵友(2002)[4]126给出的集中模式的定义是:各句均以第一句的述位为述位,即不同的主位都归结为同一个述位。所举出的集中模式的例子是:

例(23)好个友邦人士!①日本帝国主义的兵队抢占了辽吉,炮轰机关,他们不惊诧;②阻断交通,追炸客车,捕禁官吏,枪毙人民,他们不惊诧;③中国国民党治下的连年内战,空前水灾,卖儿救穷,砍头示众,秘密杀戮,电刑逼供,他们也不惊诧。④在学生的请愿中有一点纷扰,他们就惊诧了。(鲁迅《“友邦惊诧”论》)

①②③④的述位分别是“他们不惊诧”“他们不惊诧”“他们也不惊诧”“他们就惊诧了”,并不完全相同,这就与集中模式的定义相矛盾,或者郑贵友(2002)认为,述位基本相同即为集中模式。这样一来,就会模糊基本模式和变形模式的界限。来看下面的例子:

例(24)①在我六岁的时候,我父母离异了,没有父爱母爱/,我不幸福。②十三岁的时候,我被火车压断了双脚,躺在那张小床上的时候,我也不幸福。(《我很幸福》陈州)

例(25)我/不是一个神经病,②别把我当成一个神经病,③我/不是一个神经病。(《我不是一个神经病》崔永平)

如果按照述位基本相同即为集中模式的标准,上述句子的主位推进模式将无法区分和概括,因为“基本相同”本身就不是一个明确的标准,从而使得集中模式和变形模式的界限模糊起来。因此,我们认为集中模式应为述位完全相同的模式,如果只有部分相同或大部分相同,如例(24)、(25)应看做集中模式的变形模式。纯粹为集中模式的例子:

例(26)①课文背诵没完成的/,不许走;②试卷成绩不及格的/,不许走。其他同学可以回家了。

例(27)①一年内请病事假超过10 天的/,不参加量化评优;②请产假的/,不参加量化评优;③发生教学事故的/,不参加量化评优。

五 汉语篇章主位推进模式的总体特征

根据上述分析,并结合我们对10 篇叙述式演讲体文本主位推进模式的统计情况,我们认为汉语篇章主位推进模式具有以下特征。

(一)篇章推进以单项主位推进模式为主

一个句子单纯使用了一种主位推进模式,称为单项模式;一个句子同时使用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主位推进模式,称为复合模式。在10 篇叙述体演讲体文本中,单项模式的使用达到89.5%,而复合模式仅占10.5%,而且在各单一的篇章中,使用复合模式的比例也都比较低。由此,我们推论汉语篇章以单项主位推进模式为主。这是由语言的特点决定的:前后主位相同,使用了平行模式,那么使用集中模式的概率是很低的,因为主位相同,述位也相同,就变成了相同的句子,篇章就无法向前推进了;使用了链接模式,前句的述位或述位的一部分与后句的主位相同,使用平行模式或集中模式的概率也是很低的,如果使用了就会导致前句的主位和述位相同,或者是后句的主位和述位相同了,那样的句子是很怪的。其他模式的分析同上。但是,交递模式与集中模式是相容的,原本不相容的模式变形之后也可以彼此相容,只是所占比例较小罢了。如:

例(28)①我的哥们小勤/是这样的人吗,②很可惜小勤/是这样的人。(《农村小伙的爱情故事》蒋佳琦)

①的主位是“我的哥们小勤”,②的主位是“很可惜小勤”,复项主位,人际主位+话题主位,①②的话题主位部分相同,且所指相同,是变形的平行模式;①②的述位只有一字之差,是变形的集中模式,所以,例(28)是变形的复合模式。

(二)在实际语篇中主位推进模式容易变形

汉语篇章中的主位推进模式容易变形是由汉语自身的特点决定的。

1.汉语是一种意合语言,没有明显的形式标志,像流水一样似断实连,形断意连,在实际语篇中主位或述位常常承前或承后省略,导致主位推进模式的变形。如:

例(29)①我/把世界上所有的好都给了我的女儿,②想着法的宠、③变着样的爱,④终于把她培养成了全世界最聪明、最幸福、最快乐、最漂亮的女孩。

(《致我的情敌》李咏)

①②③④的主位都是“我”,②③④主位承前省略,是变形的平行模式。

例(30)①我不愿意/放弃,②我不能/放弃,③我也不甘心/。(变形的集中模式)(《妈妈在这儿,儿子在哪儿》李静芝)

2.造成汉语篇章主位推进模式变形的原因还在于除了单项主位外,篇章推进中常常使用复项主位和复杂主位也是重要原因。如:

例(31)①我/是一名辩手,②从大学开始玩辩论至今曾经无数次的站到了世界级的辩论赛场上,③而且我/还是香港中文大学国语辩论队的教练,④这教练/一当就是整整七年……(《人人都是演说家》邱晨)

①的主位是“我”,②的主位是省略的“我”,③的主位是复项主位“而且我”,所以是变形的平行模式;③的述位的一部分是“教练”,④的主位是“这教练”,复杂主位,所以是变形的链接模式。

3.成分部分相同。如第四部分第二点所述,成分部分相同也会导致主位推进模式的变形,这里不再赘述。

(三)以形式为主,兼顾内容

主位推进模式的概括以形式为主,兼顾内容,即以语言形式的异同为主要标准,但当语言形式相同时,所指也要相同。如:

例(32)①我们/是不是会想这个女生实在是太可恶了,②我们/一定不要再去追她。(《农村小伙的爱情故事》蒋佳琦)

①②的主位都是“我们”,语言形式相同,且所指相同,都是泛指,因此是平行模式。

当语言形式不同时,如果所指相同,要以内容为准。如:

例(33)①小勤/偏不信这个邪,②他/开始给小王姑娘写情书。(《农村小伙的爱情故事》蒋佳琦)

①的主位是“小勤”,②的主位是“他”,语言形式不同,但所指相同,所以是变形的平行模式。

六 结 语

基于10 篇叙述式演讲体文本主位推进模式的统计情况,发现郑贵友(2002,2004)汉语篇章7 种主位推进模式在实际语篇中存在概括不全和较多变形的情况,以此为契机,总结出另外5 种主位推进模式:述位交叉模式、主位对称模式、关系照应模式、主位包含模式、主位延续模式。对含有人物直接对话的句子主位—述位切分问题进行了讨论,并认为基本模式与变形模式之间应该有清晰的界限。汉语篇章主位推进模式的总体特征是篇章推进以单项主位推进模式为主,在实际语篇中主位推进模式容易变形,以及以形式为主,兼顾内容。

在汉语篇章主位推进模式的研究中,除了上述问题外,还有一些句子的主位—述位切分问题有讨论的必要,如前置状语句的主位—述位切分问题,补语或其他句子成分倒置句的主位—述位切分问题,以及一些特殊句式如紧缩句的切分问题等。

(本文曾于2017 年10 月13—16 日在山东师范大学举办的第14届对外汉语国际学术研讨(ICCSL-14)上宣读,得到与会专家、学者的指点,谨此致谢。文中谬误概由本人负责。)

注释:

①本文语料来自于2014 年安徽卫视《超级演说家》演讲稿文本、CCL 语料库检索系统、网络例句以及日常观察积累。

猜你喜欢
主位汉语变形
学汉语
网络新闻语篇中的主位与主位推进模式特征研究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变形记
谈诗的变形
主位述位理论在大学英语四级听力中的应用
主位结构下莎士比亚《Sonnet 18》及其中译本分析
主位结构下莎士比亚《Sonnet 18》及其中译本分析
“我”的变形计
追剧宅女教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