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食品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2020-10-15 12:17辜萍萍张立娟程似锦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食品类毕业生岗位

辜萍萍,张立娟,程似锦

(长江职业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民以食为天”,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食品工业得以迅猛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对食品专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也逐步扩大。随着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越来越重视,高等职业教育在近十年得到空前的发展,规模扩张,一举占据了高等教育“半壁江山”,每年为社会与企业输送了大量的食品类专业人才,对我国食品工业的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1]然而,近几年出现人才供需矛盾,食品企业方招不到合适的食品专业的人才,食品类专业的毕业生抱怨找不到专业对口的满意工作,很大一部分食品类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大军中被流失掉。[2]针对以上情况,有必要对高职食品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原因和探讨相应的对策,为高职院校食品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供参考方向,提高高职院校食品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满足我国食品工业发展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实现食品类专业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和中国食品工业蓬勃发展的双赢局面。

一、高职食品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分析

通过分析近年来高职院校食品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为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提供参考依据,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及食品类专业毕业生就业指导能力,优化高职院校食品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促进食品类专业的建设。[3]为了解食品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以及食品企业的岗位需求情况,笔者一方面查阅本校近两年食品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数据,一方面利用实习指导教师的身份通过微信、QQ、电话、调查问卷等方式与毕业生进行沟通交流,针对就业情况、劳动强度、工资待遇、发展前景以及流动性等方面进行咨询调研,被调研对象达到本校总毕业学生人数的78%;数据处理主要从毕业学生实际就业的岗位在食品类企业需要的人才岗位中的占比、高职院校食品类专业毕业生从事食品类工作的持续性、高职院校食品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时长和薪资情况与其它行业的对比三个维度展开。

图1 高职院校食品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分布及就业持续性对比

高职院校食品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分布及就业持续性对比如图1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高职院校食品类专业毕业生在食品类企业从事的工作主要包括品质控制员、食品加工设备操作员、仓库管理员、食品销售员四类;毕业生一直从事食品类工作的占比最低,中途转岗的占比较高,而一毕业就从事非食品类工作的占比最高。

高职院校食品类专业毕业生从事食品类工作时的工作时长、薪资情况与其它行业的对比如图2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毕业生从事的食品类工作的工作时长属于较高的范畴,而月薪相对较低。

图2 食品企业工作时长和月薪与其它行业的对比

基于以上对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笔者对与我校合作或毕业生就业单位等近20家食品类企业采取实地考察、问卷调查和座谈会等形式进行调研。最后对所收集到的信息、数据,查阅到的资料等进行科学的统计分析,总结出高职食品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

(一)就业岗位分布较窄

经调查分析发现,食品类企业需要的人才岗位主要有研发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生产管理人员、食品质量检验员、品质控制员、食品加工设备操作员、食品生产操作员、食品包装员、仓库管理员以及食品销售员等岗位。其中紧缺的是研发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生产管理人员这三类高级人才,相对而言,硕士或博士创新研发能力较强,更适合从事研发工作;[4]高职毕业生动手能力强,工程技术人员和生产管理人员这两个岗位比较适合,但这两个岗位还须有一定的工作经验积累,初入职的毕业生是很难被聘为此岗位,或在基础岗位上升的过程中就被流失掉了。[5]食品质量检验员在一般的食品企业设置的岗位数并不多,涉及到精密检测的岗位,企业更愿聘用本专业的本科毕业生。[6]食品生产操作员与食品包装员岗位操作技术较低,企业聘用的对象多为中职毕业生或非本专业的工人。高职毕业生就业较多的岗位就是品质控制员、食品加工设备操作员、仓库管理员和食品销售员等岗位。国家机关与事业单位也会招聘一些食品专业的毕业生,但每年的名额较少,高职毕业生缺乏竞争力。

(二)就业对口率亟待提高

与每年的就业率相比,高职食品类毕业生的就业对口率较低,相当一部分学生从事相关专业的工作,如第三方微生物检测公司,药品生产和销售公司,还有一部分毕业生直接转行从事其他行业的工作。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研究出多种人才培养模式,产学结合和校企合作模式等与企业紧密联系,高职院校毕业生职业能力逐渐与企业岗位所需要具备的能力匹配,促进了高职院校食品类专业就业对口率。

(三)劳动强度大且待遇低

食品企业大多是机械生产,采用“两班倒”或“三班倒”的作息时间,高职食品类毕业生从事的是品质控制员和食品加工设备操作员等基层工作,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较大,还要适应倒班作息时间,大多数毕业生无法承担。此外,高强度的劳动并未带来高收入,一般月收入为4 000元左右,相比其他的行业来说偏低。食品销售员岗位的劳动强度虽然不大,但月收入仅有3 000多元,与非专业人员工资相比,无明显差异。

(四)就业稳定性差

高职食品专业类学生在食品企业中所从事的基层工作,劳动强度大,需要倒班熬夜,一般的毕业生身体吃不消,而食品类毕业生中女生占比较大,认为上夜班不安全,无法长期坚持。不可否认,高职学生就业的食品企业,多为中小型企业或民营企业,管理和激励机制不健全,对就业学生没有很好的个人发展规划,如技能培训和职务职级的晋升,毕业生发展动力不足,与预期的就业期望值有差异,极易受到外界的吸引而离职。

(五)专升本比例增大

随着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高等职业学校“专升本”扩招比例增大,近几年高职毕业生参加专升本的比例随之增大,学生热爱学习,希望继续学习深造,无可非议。国民经济发展良好,高职毕业生家庭经济充裕,不急于让孩子工作挣钱,在全民教育提升的背景下选择进一步深造,可拓宽未来就业的门路,有更多的就业选择。但现实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还在改革之中,招收食品类专业“专升本”的职业院校较少,导致高等职业学校食品类专业“专升本”的名额少,竞争激烈,加之高职生在原校学习的课程不与本科职业院校要求的考试课程一致,高职毕业生又未能得到系统的培训,最终能成功被录取的比率极少。

二、提高高职食品类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对策探讨

(一)加大食品行业监管扶持力度

近几年国家一直很重视中国食品安全问题,修订增加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文件,食品质量安全问题有了明显的改善,但仍有一些职业素质低下的食品企业顶风作案,类似“大头娃”事件再三出现,各种非食品添加剂滥用等现象造成中国食品行业混乱的假象,影响公众对食品专业的信心,也影响食品类专业毕业生从事食品行业的信心,国家监督部门应进一步完善监督管理体系,加大食品行业的监管力度,提高中国食品质量安全水平,为食品类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现阶段,中国的食品企业多为中小型企业或民营企业,规模不大,产品技术含量也不高,使得产品在世界及中国市场上竞争力低,企业难以快速发展,经营利润低下,导致员工待遇普遍不高。同时,因产品技术含量不高,缺乏对应的高技术性的工作岗位。国家应加大对中小型或民营食品企业的扶持力度,引进国外先进的工艺与设备,鼓励企业研发技术含量较高的新产品,提高企业在世界级中国市场上的竞争力,把企业做大做强,使食品企业得到良性发展,增大利润空间,提高了食品行业员工的待遇,也为高职食品类专业学生提供更多高技术含量的技术性岗位。

(二)采用多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高职院校应采用多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大部分高职院校依然以教育主管部门文件为依据的院校内部评价为主,评价的重点是理论部分的考核,与本科教育没有明显的差异。近些年高职教育进行了多方的改革,重视操作技能的培养,增设实训课程,探究出多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如产学结合和校企合作等模式,但在学生的整个培养过程中,企业的参与度远远不够,依然是以学校教育为主,每学期末的学生知识能力评价也是院校内部评价为主,采用的是陈旧的理论为主的考试模式,导致最终培养出来的高职毕业生专业理论知识较强,而操作能力偏弱,与企业没有对接而与企业要求相差甚远。高职院校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必须改进人才质量评价方式,引入多方人才质量评价体系。

引入食品企业方的评价体系,与食品企业进行深度的合作,企业教师与高职教师共同探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课程体系,实施共同备课,实现理论课程与企业实践课程合理安排。在专业理论课程,企业实践课程中,注重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精神的培养。每学期末学生知识能力考核除了院校内部的评价,食品企业也参与考核评价,考核学生技术操作能力,使得学生职业素养等与食品企业专业岗位能力相匹配,实现与食品企业专业岗位无缝对接。只有这样,高职食品类专业学生方能顺利入职企业,快速融入企业文化,达到稳定就业。还可提高食品企业对高职食品类专业人才的满意度,提升高职食品类专业学生的竞争力。

引入学生家长评价体系,设置学生成果展示平台,院校教师、企业教师、辅导员和学生干部实时更新,家长可以每天浏览观看。另外,利用第二课堂,开展一些学生家长互动的活动,每逢节假日和寒暑假,给学生设置一些回馈父母的活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并由家长进行考核评价。每学期末家长也会通过对以上各项活动中的观察感受,对孩子予以综合评价,对学生在道德品质、孝心、责任心、自律性、沟通能力和社交能力给予客观评价,并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社会的能力等方面实施综合评价。

引入学生的自我评价,每学期开始,引导学生设定本学期预期目标,学期末时自我评价,从专业知识、动手操作能力、表达沟通能力、自立自学能力以及其他业余爱好技能提高等方面进行考查,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学生自我评价过程也是自我肯定的过程,促进学生不断进取,有利于剖析自己的优劣势,确定自己的兴趣爱好,提前规划自己的职业方向,能在就业择业的时候准确定位,成功就业并能在就业岗位上长期稳定的发展。

(三)优化食品企业管理

中小型或民营食品企业要想做强做大,须优化企业管理,既要健全管理和职务职级的晋升机制,设置管理和技术等不同的发展路线,针对新引进的高职毕业生人才,根据岗位特点和员工特质规划不同的职业发展方向,安排技能培训,给予新就业的高职食品类专业毕业生足够的发展空间,增强他们的奋斗热情和归属感。食品企业要主动与食品类专业的高职院校合作,派遣企业优秀技工到食品类专业的职业院校任教,接受高职院校教师进企业实践,参与企业研发,并与食品类专业的高职院校联合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使之成为推动食品企业发展的核心力量。

(四)进行系统的职业规划和树立合理的就业观念

高职食品类专业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熟练技能操作和企业文化交流过程中,要结合自己的兴趣与特长确定职业发展方向,学好基础专业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对将要从事的职业岗位和相关企业多加关注,按照企业岗位能力标准要求自己,全面提高业务素质,在就业选择时能准确定位,明确就职意向,提高就业成功率。

高职食品类专业学生在就业择业时,应有合理的就业观念,找准个人定位,明确岗位待遇是与个人现阶段的能力相匹配的,就业期望值要合理。在追求职业发展的过程中,脚踏实地,耐得住基层提高的艰苦过程,刻苦学习,不断提高,才能在原有的职业规划中稳定发展。

三、结语

总而言之,要进一步提高食品类专业学生的就业质量和就业率,推动中国食品工业的发展,需要国家政府所颁布的政策能够营造出好的就业环境。高职院校须引入多方人才质量评价体系,提高食品类专业人才质量。食品企业则需优化企业管理,健全管理和职务职级的晋升机制,给予新就业的高职食品类专业学生合理的职业规划和足够的发展空间。食品类专业学生个人也需积极努力向上,制定系统的职业规划,熟练掌握高职院校和食品企业共同教授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达到食品企业技术岗位所需的必要条件,还要不断培养食品企业岗位所需要的职业素养,就业择业时拥有合理的就业观念,只有在四方共同的努力下,高职院校所培养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大军才能在中国食品工业发展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猜你喜欢
食品类毕业生岗位
青春,在为国奋斗的岗位上闪光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食品类专业师资队伍的教学素养培养策略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一季度全国粮油食品类零售额达3628亿元同比增长10.2%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高职食品类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探究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