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院门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与药师的干预方法探讨

2020-10-17 14:46尹文星林慧晶
北方药学 2020年9期
关键词:药师抗菌处方

尹文星,林慧晶

(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江苏 扬州 225009)

抗菌药物作为当前门诊工作中作为常用的一类药物,虽然一方面为多种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带来了突破,但另一方面因存在抗菌药物滥用的情况,使得耐药菌株不断出现[1]。因此,通过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此延长现有抗菌药物的使用时限,减少对患者造成的不良影响至关重要。大量资料显示,加强对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被认为是当代医院医疗管理体系中的重要部分,也被当作是评价医疗质量的必须指标[2-3]。门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被当作是一个必要工程及操作体系,需要将药师作为整个体系中的中心环节,现如今我院为了进一步提高门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对药师干预方法进行了研究及强化,旨在为门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合理依据,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于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门诊抗菌药物处方共4590张,于2019年3月实施了药师干预对策,将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的2561张门诊抗菌药物处方资料作为对照组,将2019年4月至2020年3月的1939张门诊抗菌药物处方资料作为观察组。

1.2 方法

1.2.1建立制度

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结合《处方管理方法》[4]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5],制定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制度,并对各科室抗菌药物的使用规范率、使用率及送检率进一步明确,就此实施药师干预对策。

1.2.2分工合作

将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委员会设置在临床药学科室内,由临床药学室对各类人员的工作予以协调配合,门诊负责人负责对处方质量进行审查与把关,并进行每月1次的处方点评,对处方进行重点审核及准确的评估,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予以总结,并及时予以反馈及汇报。临床药学人员对处方点评情况予以随机抽查,并对病例中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进行抽查,科学的对药敏试验结果予以合理判断,寻找个中问题。每月定期对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评价,找出共性问题后予以通报批评,责任到个人。

1.2.3教育宣传

开展门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宣传培训工作,例如专题讲座、学术探讨以及教学性参观等,具体操作方法为,对我院内具有处方权的药师进行全员培训,定期安排抗菌药物专家讲座及教育宣传,系统性的对门诊抗菌药物中特殊品种及新品种的药效学及药动力学特点、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等内容进行讲解及介绍,并对抗菌药物滥用情况予以明确,推动药师不断更新抗菌药物的使用知识。另外,结合当今国内外门诊抗菌药物的最新使用方法及发展趋势,对一线药师的工作质量予以考核。

1.2.4抗菌药物分级管理

结合我院实际工作情况及药物管理相关条例制定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尤其是对于特殊的抗菌药物予以重视,需要保证经过药学相关专家会诊后使用,并需要得到主任医师开具的处方确认。对于限制使用的抗菌药物要求必须具有药敏支持,不断的在实际工作中对抗菌药物分级管理方法予以不断的推进及强化,定期对抗菌药物使用频率及次数进行统计,以此降低抗菌药物使用的频率及天数。

1.2.5制定妥善给药方案

不同类型的抗菌药物药动学及药效学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对浓度性较高抗菌药物,需要对每日用药剂量予以控制,按照医嘱决定每日给药1次;对存在较高时间依赖性的抗菌药物,需按半衰期推荐的给药时间规则给药,切勿在非医嘱下私自随意更改用药剂量及频率;对既往我院不规范给药方法予以纠正。

1.2.6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

对我院常见细菌耐药变化及细菌耐药性的现状予以监测,与此同时,结合既往临床用药抗感染的经验制定方案,比较推荐的方法包括了替换或限用策略两类,以此恢复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

1.2.7检查反馈任务

结合医院所制定的各类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制度、细则以及标准等内容,每月进行门诊处方抽查,同时运行病历监督等形式,对门诊处方予以抽查,对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预防用药等各项情况予以考核评估及反馈。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药物处方的不合格情况、抗菌药物分级管理使用情况。⑴药物处方不合格情况包括了适应证不适宜处方、重复给药处方、用法用量不适宜处方、选药不适宜处方、联合用药不适宜处方等。⑵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对抗菌药物分级管理使用情况评价,分别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及特殊使用。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取得的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率的比较)或秩和检验(等级资料比较),以 P<0.05代表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药物处方不合格率对比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适应证不适宜处方、重复给药处方、用法用量不适宜处方、选药不适宜处方、联合用药不适宜处方的合计率较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药物处方不合格率对比[例(%)]

2.2 两组抗菌药物分级管理使用情况对比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抗菌药物的非限制使用率较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抗菌药物分级管理使用情况对比[例(%)]

3 讨论

近年来,我国卫计委等相关权威医疗管理事业部门对临床抗菌药物使用方法做出了进一步的规定,并对抗菌药物开展了更多的专项整治工作,结合我院当前门诊门诊药物使用情况分析可见,主要存在以下几类问题:⑴抗菌药物不适宜用药 导致抗菌药物不适宜用药的原因多与临床医师诊断不完整相关,例如在对无感染指征的疾病(包括了上呼吸道疾病、尿潴留、腹部疼痛等)实施抗感染药物治疗时,需要在诊断上加上合并感染方可建议使用抗生素,强调临床诊断的准确性描述;⑵选择错误或存在不合理行为 部分医师在未对药理作用掌握不充分的情况下,而错误的选择了药品剂型,例如眼部疾病,需要选择的是局部抗生素治疗而非其他类型用药;⑶用法用量不适宜 表现为医师未能充分明确及了解药理作用机制而用药,导致药物使用剂量及频率制定出现问题,无法保证每日血药浓度在有效的范围之内等;(4)联合用药不合理 较常表现的是抗菌药物重复使用等问题。结合上述问题,我院于2019年3月结合《处方管理方法》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实施了药师干预对策,以最大程度的对抗菌药物进行有效的管理,从而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明确方向。

本次结果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适应证不适宜处方、重复给药处方、用法用量不适宜处方、选药不适宜处方、联合用药不适宜处方的合计率较低,非限制使用率较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分析良好的药师干预方法应用于门诊抗菌药物使用中一方面可明显降低药物处方不合格率,同时也改善了抗菌药物分级管理使用情况,原因是良好的药师干预方法能够更好的发现抗菌药物处方点评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以此提高处方质量,降低不合格处方的涉及数量。另外,药师干预方法结合抗菌药物的临床监测结果对抗菌药物的应用方法及使用指南予以不断地调整及调整,并定期对抗菌药物的应用品种进行讨论,选择更多的非限制性用药,限制超广谱抗菌药物的应用,以此保障各类抗菌药物的科学合理使用。

综上所述,良好的药师干预方法应用于门诊抗菌药物使用中可发挥较为突出的作用,明显减少了抗菌药物处方不合格率,同时,也提高了非限制使用率。

猜你喜欢
药师抗菌处方
什么是抗菌药物?
药师带您揭开华法林的面纱
药师干预作用在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上报中的作用
竹纤维织物抗菌研究进展
人间处方
熊真的活过来了
熊真的活过来了
卫健委新规:药师将审核医生处方
祝您健康处方(8)烧心、反胃
祝您健康处方(7)心悸、过早搏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