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针灸结合体位调整在改善椎间盘源性下腰痛中的作用

2020-10-19 19:29童宁
健康大视野 2020年10期
关键词:温针灸临床疗效

童宁

【摘 要】目的:研究温针灸结合体位调整在改善椎间盘源性下腰痛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3月期间87例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综合平衡法,划分A组(n=43,温针灸)和B组(n=44,温针灸+体位调整),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B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A组,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患者中应用温针灸结合体位调整,临床疗效显著,能够使患者的疼痛症状得到有效缓解。

【关键词】温针灸;体位调整;椎间盘源性下腰痛;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6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20)10-103-02

椎间盘源性下腰痛属于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其表现为下腰部、腰腿部位非放射性牵扯痛[1]。在我国,椎间盘源性下要痛发病率非常高,患者也趋于年轻化。有关该病的中西医治疗研究非常多。本课题主要选取病例探讨温针灸+体位调整对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改善效果及作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时间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研究对象87例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患者。通过随机综合平衡法,将研究对象划分A组43例和B组44例。A组男性22例,女性21例,年龄范围37-58岁,平均年龄(47.54±4.36)岁,病程2-10d,平均病程(6.27±2.33)d;B组男、女比例21:23,年龄最小者38岁,年龄最大者56岁,年龄均值(47.42±3.81)岁,病程3-11d,平均病程(7.32±2.17)d。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基本病历信息差异不显著(P>0.05),可比较。

1.2 方法

A组进行温针灸治疗,将QZT-9D电子针灸治疗仪(神木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纯艾灸条(南阳市卧龙汉草艾绒厂)、一次性华佗牌针灸针(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准备齐全。辅助患者侧卧,消毒病变节段椎体、夹脊穴、大肠俞、膀胱俞、腰阳关,委中穴,垂直进针,刺入1寸左右,捻转行针,得气后,与电针仪连接,将连续波设置为10Hz,由小到大,用电针刺激半个小时。取2cm艾柱段,选定双侧大肠俞、腰阳关穴,使毫针针柄穿过艾柱条正中,使之保持穩定,点燃。在皮肤上垫厚纸片,以免烫伤。B组在该基础上进行体位调整。治疗前,评估患者疼痛分期、程度及功能障碍指数,进行体格检查;治疗期间,进行常规针灸推拿护理,安排患者卧床休息,每隔一段时间,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健康教育。对于急性期患者,人工牵拉患肢10min,然后用红外线治疗仪局部照射15min,叮嘱患者侧卧,患侧在上,保持髋、膝屈曲,双手抱膝,使膝盖靠近胸部,直至疼痛缓解,单次半个小时,每天3次。在缓解期,让患者保持低枕仰卧休息,提醒其注意腰部保暖。

1.3 观察指标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加权值评估临床疗效。VAS加权值=(治疗前VAS评分—治疗后VAS评分)/治疗前VAS评分×100%。临床疗效:治愈:VAS加权值在75%及以上;显效:VAS加权值在50%-75%之间;有效:VAS加权值24%-49%;无效:VAS加权值不足25%。总有效率=(1-无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在统计学软件SPSS23.0中录入实验数据。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则通过(n,%)表示,X2检验。如果P值小于0.05,提示数据之间存在明显差异。

2 结果

B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比A组高,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3 讨论

中医领域,将椎间盘源性下腰痛归于“痹症”范畴,其认为腰痛的根源在于肾,其病因包括内伤劳损、肝肾不足等,病理变化涵盖脏腑、气血、静脉等,发病机制为虚实夹杂,其中,以虚证为主[2-3]。临床上,有关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治疗方式非常多,尤以温针灸最为常见。应用温针灸治疗,不仅能够使局部血液循环得到明显改善,而且对疼痛、细胞因子吸收等也具有促进作用,并对免疫功能进行调整,使组织间隙水肿消除,解除机械性压迫,增强临床疗效。灸法旨在发挥热效应作用,弱化疼痛感,使局部血液循环、营养、代谢等得到明显改善。

虽说,温针灸疗法能够使痛阈提高,促进炎症吸收,修复退变组织,但其在止痛方面缺乏持久性。因而,应将温针灸治疗和体位调整结合起来,拉开腰椎椎体间距离的同时,通过屈髋屈膝等,使椎间盘突出得到有效缓解,避免其刺激窦椎神经。与此同时,借助红外线治疗仪,使病变椎间盘内部微循环得到明显改善,吸收炎性物质,实现持久止痛。结果显示,B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0.91%,显著比A组的74.42%高,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提示在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治疗中应用温针灸结合体位调整,临床疗效显著,有助于减轻患者的疼痛症状。

综上所述,依据椎间盘源性下腰痛临床症状、发病机制,应用温针灸+体位调整治疗方式,增强临床症状的同时,还能够使患者的疼痛症状得到有效缓解,说明该治疗方式有效性强,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及应用,为后续同类疾病治疗奠定科学、良好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程秋平,刘晓瑜,谢慰,等.温针灸结合体位调整护理法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6,25(9):1749-1752.

[2]陈武.体位调整法辅助温针灸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临床研究[J].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9,35(05):6-7.

[3]杨超群,李斌,梁龙超.体位调整法联合温针灸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27(13):69-72.

猜你喜欢
温针灸临床疗效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131碘治疗甲亢患者的后期随访效果分析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温针灸联合中药复方干预恢复期脑梗死上肢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
不同中医方法治疗混合痔术后尿潴留的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