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流行音乐演唱教学探究

2020-10-21 03:50陈爱军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创新形式高校教学流行音乐

陈爱军

摘要:在时代发展的过程中,音乐的改变尤为巨大,流行音乐历经了时代更迭,内容不断发展变化,形式也不断产生改变。流行音乐作为流传较广、脍炙人口的音乐形式,成为大众音乐的主要代表,其歌词、曲谱均通俗易懂、朗朗上口,便于记忆,迅速流传在社会大众之间,成为宣传社会思想、彰显社会精神面貌的良好载体。本文将从高校的流行音乐演唱教学方面进行探究,为流行音乐的教学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流行音乐;高校教学;教学方法;创新形式

中图分类号:G642;J61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 (2020) 20-0221-02

一、前言

流行音乐的通俗性决定了其唱法的门槛也较低,故学生进入流行音乐的领域研究并不难,但是想要在流行音乐方面进行一定的成果研究,仍需要体系化的教学模式。然而在中国的高校发展中,流行音乐的培训工作起步较晚,各类工作的开展均处于雏形状态,既没有明确的发展方向和前途,也没有较为坚实的成长基础。高校的流行音乐教学工作必须明确重点,然后形成自身的良性发展模式,寻找准确的工作定位,既要尊重流行音乐的科学原理,又要积极发展自身的特点教学。

二、重点把握流行歌手的基础技能培训

流行音乐的特点是容易接受相关的唱法、技巧性不强、学生入门容易,但是以上特点均以传统的声乐为对比参考,因此其本身仍具有一定的难度,高校需要对教学策略进行深度钻研。高校的教学策略应当以因材施教为主,音乐教学需要学生具备一定良好的生理基础,但每个人的生理基础决定了其发展方向和优势各不相同,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特殊情况进行针对性教学会更有成效。

(一)保护开发个性化音色

在流行音乐之中,音色并没有较为统一的硬性标准,甚至出现了相反的状况,流行音乐鼓励个性化音色的成长。个性化音色已经成为了流行音乐的主流组成部分,凭借其独特性可以迅速打开娱乐市场,迎合社会大众的文化需求。个性化音色对于流行音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流行音乐的基础技能培训将保护开发个性化音色作为了主要工作内容,并以此为基础开展了多样化的技能训练计划。在个性化音色中,嘶哑、清脆、夹杂喉音、鼻音的情况较为常见,并且可能在学生入学之时已经得到了初步地展现,故教师可以清楚明确地了解此类学生的音色特点,进行针对性教学。再者,针对常见的个性化音色,高校内部的教学经验相对比较丰富,教学案例较多,教师可以形成较为完善的训练体系,具有专项的培训计划。高校的发展需要对一些音色发展并不明显的学生予以侧重,制定科学的音色培育和发现规划。在招生时,学生的音色可能并未展现个性化因素,但是随着生理的发展以及日常的训练程度不断加大,可能有些学生会呈现出一些特定的音色。教师需要在日常的培训过程中,注重每位学生的音色研究,尽早发现学生的音色特点,为其制定量身发展策略。

(二)培养音乐的感受力

音乐感受力是一项具有极强抽象力的能力,在高校的日常教学中,也并不具备客观的评价标准,并且缺乏科学的评判依据,但是这不并代表着音乐感受力不具备重要性。音乐感受力主要是指学生对内心的感受程度和理解能力,对学生的唱法进步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音乐感受力的培养方案较为模糊,教师也难以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计划,只能依靠教学经验,不断为学生提供音乐素材,通过日积月累的熏陶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这种培训计划耗时长,成效不显著,并且需要大量的优质音乐素材,对教师和高校的流行音乐教学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实际投入与产出相距过大,极易导致高校内部的教学资源优化出现偏差,最终导致整体的流行音乐培训滞后。音乐感受力更多的依靠学生自觉学习、亲身感受,只有教师动员学生主动投身于学习活动中时,才能确保實际教学质量的攀升。学生自觉接受流行音乐的音乐感受力训练,一方面可以减轻高校与教师的教学负担,使更多的资源进入到合适的领域,另一方面也可以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其他领域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注重字音、腔调的规范化

在流行音乐之中,字音与腔调的作用比较弱,甚至是比较边缘化的训练因素,并不足以高校投入较多的教学资源,甚至也不需要开设专门的课程予以训练。但是随着时代观念的发展,尤其是流行音乐逐渐成为社会文化主流时,字音与腔调的地位也逐渐提高。规范的字音与腔调无疑是传统声乐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大众对音乐的基本要求,故流行音乐的社会地位提升后,必须进行针对性的字音腔调训练。字音、腔调的训练不必可以追求规范化,但是必须做到基本的读音正确,作为一项社会文化承载形式决不能误导社会群众,必须坚守文化创作与演绎的底线。字音腔调训练可以为学生的个性化音色服务,利用学生的个性化音色,实现字音与腔调的灵活变化。规范化表面意思是指遵循汉语的发音规则,准确掌握每一个音节,然后辅以曲目的节奏变化进行演奏。流行音乐的形式多变,并无明确的限制,因此可以采取规范化唱法,也可以坚持读音正确的底线,进行二次创作。在流行音乐中不乏一些歌手的单曲歌词并不清晰,甚至听众听完一整首歌后,不能理解歌词的大概意思。这也是流行音乐的一种表现形式,只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流行音乐的要求逐渐标准化,故这类音乐逐渐减少,而更多的流行音乐更加注重对字音的矫正。教师在指导学生训练时,可以充分利用一些语言教学的案例,先带领学生从一些基础的外文歌曲练起,掌握简单音节的歌唱技巧,然后逐步过渡到汉语复杂音节的训练。

三、创造流行歌曲的演绎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流行音乐主要以歌曲的形式呈现,具有广泛的民众基础,大部分学生亦是流行音乐的追随者和粉丝,故流行音乐的教学工作比较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够很好地融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学生与教师作为学习活动中的两个主体,均对教学活动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直接决定了教学质量。只有真正坚持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才能推动流行音乐的培训计划不断深入,并取得良好的成果。

(一)创建娱乐的学习氛围,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

娱乐氛围是学习中的重要法宝,可以有效地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帮助其以轻松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之中。在高校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状态尤为重要,特别在一些特殊学科教学中,比如流行音乐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紧张状态会直接影响其唱歌水平的发挥,甚至出现声音颤抖的情况。这一情形极大地不利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也不利于教师发掘学生的个性化音色,无法有效地发现学生的唱法问题,提出针对性建议。教师可以采取比较灵活的形式,比如引入较多的游戏因素,保障课堂始终具有娱乐内容,调节教学氛围。在娱乐的氛围中,教师能够开展更加高效地教学活动,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想象力。流行音乐需要想象力已经成为了音乐创作的共识。

纵观近些年的流行音乐,无论是其歌词,抑或是曲谱,均具有独到之处,大有树新时代之风的气势,走了一条与传统声乐截然不同的道路。“一千个读者便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一千名学生便会有一千种唱法。针对某一种类型的歌曲,教师不仅不能强制学生按照某一唱法进行演唱,更要积极鼓励学生唱出自己的风格,充分发挥自身的个性化音色,实现创造力的二次发展。

学生的想象力不能仅仅来源于曲谱,更要来源于歌词。歌词是一个歌曲的骨肉,承载着歌曲的灵魂,学生可以从歌词之中体会到作者的创作意图,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然后积极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在遵循了自己的音乐感受力的前提下,利用个性化音色进行创新性演绎。教师的工作应当以引导为主,避免一些学生出现了偏离社会主义正能量主旋律的“伪创新”。

此外,同一个歌词,却并不一定会有相同的理解,词曲创作者的意图并不代表着歌词的全部意图,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对歌词的理解进行演绎。比如将轻柔的歌词以嘶哑的嗓音进行演唱,将悲伤的歌词以无奈的口吻演绎,通过演唱技巧的转变,为听众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

(二)鼓励学生的自我创作,为其营造环境

流行音乐发展的脚步从未停止,高校的教学工作也依旧在进步,但是流行音乐的前方在哪里,其发展方向是否明确,在某一条发展道路上的前进步伐是否会渐行渐远均是实践中的难题。高校的教师无法准确把握流行音乐的发展前途,更无法引导流行音乐前进的步伐。作为社会文化中的“异类”,流行音乐以自己的形式进行发展、变化,努力向着社会民众希望的方向前进,但也会偶尔出现一次巨大的变动,将整体的发展道路予以改变。在流行音乐的发展均是未知数时,高校的流行音乐学生反而成为了社会的焦点。虽然目前大量的流行歌手仍来自于其他行业,并未接受过专业的技巧训练,但是高校流行音乐专业的学生仍会成为该行业的重要支撑力量。教师鼓励、引导学生的进步,间接上影响了流行音乐的前进道路。高校流行音乐的学生具有了想象力,才能为流行音乐的发展提供动力。流行音乐的学生应当认清自身的作用,积极进行歌曲创作,将自身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中的工作动力。教师可以采取更加主动的教学策略,比如鼓励学生积极改编歌曲,所有的创新均从改编开始。改编歌曲实质上也是对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考验,使学生在现有歌曲的基础之上,充分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进行歌曲改编。教师则需要坚定地发挥定心丸的作用,既要坚决地鼓励学生进行合法的改编,又要严肃地纠正恶意改编。教师还需要将鼓励学生创新的理念贯彻到日常工作中,在各类教学检验工作中,放宽对学生的要求,允许学生进行即兴演唱或者变动。

(三)用社会反应检验教学成果

流行音樂的教学成果如何检测是一项技术问题,但也是一项社会问题。在高校的其他学科,专业知识均能够通过书面成绩和技术成果予以展示,接受社会的监督与评价,但是流行音乐专业本身便具有抽象性,无法针对学生的歌唱进行统一标准的打分,更无法预测哪位学生的唱法更加符合流行音乐的发展需求。

总而言之,教师的工作并非仅仅停留于教学,还需要动用自身的社会资源优势,构建社会与校园的联系渠道,将社会的评判标准与评判依据引入到课堂之中。流行音乐的培训目的依旧是为了服务社会大众,因此社会大众的反应才是对流行音乐教学质量的评判依据。学生不具备良好的社会基础,因此必须发挥教师的学习主导者作用,引导学生了解流行音乐的发展趋势与社会现状,积极接受社会大众的评价,认真吸取经验,完善自身的发展,尽可能地实现全面发展。出于对学生的保护,教师可以采取多样化的方式方法,比如举办音乐会,将校外的优质听众带到校园内,与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倾听学生的演唱。

四、结语

综上所述,流行音乐的教学工作具有较多可以完善的部分,整体具有良好的发展势头,并且逐渐形成了自身的发展体系,拥有了较为完善的培训机制,这些均为高校的流行音乐培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教师应当积极发挥自身的作用,切实承担起高校教师的责任,坚决贯彻落实新式教育理念,以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为主,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既实现学生的个体发展,也推动整体的教育环境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陈昊.高校音乐专业流行演唱的教学探讨[J].艺术科技,2018(10).

[2]夏寒.试论高校流行音乐演唱的教学[J].中国民族博览,2019(04).

[3]王慧慧.关于高校流行音乐演唱教学改革初探[J].剑南文学,2013 (lltl).

[4]许迪迪.地方高校音乐学专业流行音乐演唱教学改革初探[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6 (06).

猜你喜欢
创新形式高校教学流行音乐
理解流行音乐的变化
阿多诺流行音乐理论视域下的中国流行音乐思考
书评|《流行音乐与文化关键词》:为流行音乐研究树范本
小学生探究海洋生物的实践研究
创新形式,实现劳动与技术发展性评价
巧用方法,培养农村学生语文复述能力
关于未来“会诊化”高校教学模式构建
MOOCs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的研究
浅谈小学生对流行音乐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