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长三角地区红色档案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新方向

2020-10-21 09:26王向女姚婧
档案与建设 2020年8期
关键词:长三角开发利用

王向女 姚婧

摘要:“互联网+”时代,红色档案资源的价值内涵需要全新阐释,呈现形式需要与时俱进,传播渠道需要全面拓展。文章首先分析了长三角地区红色档案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重要性,其次指出了“互联网+”时代长三角地区红色档案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不足,最后提出应从大众参与,构建社会化开发模式;跨界融合,推出创意性红色文化产品;多方传播,汇聚红色文化宣传合力;协同共建,加快红色档案共享利用四个层面出发,推动红色文化在“互联网+”境遇下的传承与发展,构建长三角深度融合、协同开发的红色档案文化集群。

关键词:“互联网+”;长三角;红色档案资源;开发;利用

分类号:G275.1

New Direction of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Red Archives Resources in Yangtze River Delta in the“Internet Plus”Era

Wang Xiangnyu; Yao Jing

(Department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of Shangha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44)

Abstract:In the“Internet plus”era,the value connotation of red archives resources needs to be interpreted in a new way, the form of presentation needs to advance with the times, and the way of transmission needs to be fully expanded.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importance of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red archives resources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 and points out the deficiency of the red archives resources development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in the Internet plus era. Finally, it is proposed that we should promote the innovativ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red culture in the Internet plus situation from the following four levels: "mass participation, building a social development model", "cross border integration, developing creative red culture products", "multiparty communication, converging red culture propaganda", "co-construction and speeding up the sharing and utilization of red archives".

Keywords:InternetPlus;YangtzeRiverDelta;RedArchivesResources;Exploitation;Utilization

習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调研时提出“不能忘记红色政权是怎么来的、新中国是怎么来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1],红色档案记录了革命历史时期共产党的建立与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彰显了共产党人敢为人先、一心为民的开拓精神与家国情怀,可作为时下开展的“四史”学习教育的生动教材,从认知、情感、信仰方面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贡献“档案力量”。“互联网+”时代,新兴的技术手段、多样的传播平台、开放的网络环境赋予了红色档案资源新的内涵,新时期的红色档案资源既表现为人文层面的,即凝结在其中的革命信仰、价值理念等红色精神;也体现为虚拟的红色文化成果,即要在原有的红色档案传统开发与利用方式的基础上与互联网深度融合,融入“互联网+”的新理念、新技术、新平台,对红色文化进行多角度诠释和全景式呈现,以最大限度地增强红色文化的感召力与吸引力,使得红色档案文化搭载互联网的快车充分发挥铸魂育人的功能。当前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这一纲领性文件更是将长三角一体化推入实施阶段,其中提到“加强文化政策互惠互享,推动文化资源优化配置,全面提升区域文化创造力、竞争力和影响力”[2],这表明长三角地区的文化发展已迎来融合发展时期,为从整体上开发利用长三角丰富的红色档案资源提供了方向引领。

通过对中国知网进行主题检索,截至2020年7月24日,共得到36篇相关文献,针对“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档案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始于2015年,这一时期“互联网+”作为一项国家战略,其提出引发了档案界的研究热潮,马仁杰[3]、毛丽敏[4]、李广都[5]、聂勇浩[6]对档案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特点、主体、模式、策略等方面展开了讨论。当前,学界对长三角档案工作的研究聚焦于民生档案,对红色档案缺乏应有的关注。在长三角一体化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之下,结合“互联网+”的优势实现长三角红色档案资源的内容增值及形式创新,从而盘活红色档案资源,构建长三角红色文化传播与利用矩阵,具有深化红色记忆、坚定文化自信、凝聚时代发展内生动力的现实价值与时代意义。

1长三角地区红色档案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价值分析

红色档案记载了中国共产党党的革命、建设、改革史,对于弘扬党的初心和精神、传播党的信仰与宗旨极具价值,长三角地区是历史上党活动的重要区域,对其保存的红色档案资源进行高效地开发与利用能够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精神引领作用。

1.1扩大红色文化影响力

红色档案中蕴藏的红色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亦是共产党领导人民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形成的精神宝库。运用新技术、新理念将红色档案中的人、事、物、魂提炼出来,并结合时代特征深度挖掘其中的精神内涵,开发出有吸引力、创造力、感召力的红色文化精品,形成能够推动国家发展、凝聚社会共识的精神动力。长三角地区作为历史上党活动的重要地区,许多历史事件一脉相承,因而从整体上对长三角地区的红色档案资源进行创新性开发,共同推出具有区域特色与时代意义的红色文化产品,能够传达出红色文化的精神实质,使其转化为直抵人心的情感认同与社会共识。

1.2传承红色记忆

档案是建构社会记忆的重要中介与载体,是传承本源性社会记忆的原始材料[7]。对红色档案的价值内涵进行深入挖掘与提炼后形成的各种红色档案文化成果,如纪录片、档案汇编等,既是重现红色历史的重要工具,也是跨越时空界限向社会公众传递红色文化的精神力量。“互联网+”时代,网站、社交媒体、移动APP等成为传承红色记忆的重要载体,多元化的红色档案文化产品能够再现、活化历史事件,通过红色文化的洗礼唤醒人们内心深处对党和国家文化理念的价值认同与情感共识[8],在人们对红色文化价值内核的认同中让红色记忆得以延续和传承。

1.3加速长三角一体化进程

自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长三角处于各领域加速协同发展的时期,经济、交通、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方面的融合度显著提升,而精神文化层面的交流合作也需进一步加强。长三角三省一市虽然有着各自的文化底蕴与特性,但在红色文化上有着先天的一致性,不应割裂开来分化发展[9]。如果能联同长三角各档案馆的整体力量共同开发红色文化精品,协同打造红色文化高地,构建长三角红色文化圈,借助同一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形成新型区域文化共同体,势必能借助文化精神层面的力量引导长三角成为真正的“命运共同体”。

2长三角地区红色档案资源传统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不足

对红色档案资源进行开发利用是发挥其价值的根本途径,传统的开发利用模式在一定时期为红色记忆的深化、红色基因的传承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在协同合作、传播导向、利用形式方面仍存在不足之处,制约了红色档案精神内涵的充分挖掘以及价值的有效发挥,导致红色档案文化传播的聚合效应和辐射效应不强。

2.1红色档案资源开发存在“孤岛”现象

在传统的线性档案资源开发模式下,档案部门对档案资源开发成果的内容、呈现形式、传播方式等享有绝对的主导权,在对档案资源进行甄选、组织以及成果的建构过程中都渗透着权力的影响,社会主体作为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被排斥在整个档案资源开发过程之外,且各档案馆对自身拥有的红色档案资源存在“画地为牢”的问题,缺乏对跨部门、跨系统、跨领域协同合作的探索。以上海市档案馆为例,上海市档案馆多维度开发红色档案资源以建设红色文化品牌,通过展览、出版书籍、拍摄纪录片等形式来传播红色文化,如出版了《信仰的力量——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不忘初心——上海市档案馆藏红色文献选萃》《党在这里诞生——中共一大会址、上海革命遗址调查记录》等书籍,举办了“上海·红色记忆——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档案展”等红色展览。再如浙江省各市依据本区域特色独立展开了红色档案资源开发,嘉兴市档案部门利用馆藏红色档案资源出版了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红色读本,充分弘扬“红船精神”;金华市档案部门聚焦红色属性,提炼馆藏红色文化,通过“互联网+”红色档案展览,传播红色文化。尽管如此,受档案人员知识背景、知识结构、文化素养以及档案馆资金、技术等因素的影响,红色档案资源蕴藏的精神要义、核心价值、历史全貌总体上仍难以全面、深入地被揭示,因而应加强合作的跨度与广度,打造有深度、有高度、有内涵的红色文化精品。

2.2红色档案文化传播缺乏立体导向

传统的红色档案文化遵循固定的传播形式,依托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介,或是通过本馆的网站等方式进行推广,但是随着“互联网+”带来的传播平台、传播媒介、受众习惯等方面的改变,传统的红色档案文化传播方式易受时空、资金、技术等诸多要素的限制,传播的广泛性和有效性受限。近年来,各馆虽已将档案展览作为传统档案文化资源传播的主要途径,试图引起较大的社会关注度,但线下展览也往往存在布展成本高、更新周期长、呈现形式单一、受众数量有限等不足。“互联网+”时代,多元融合的传播媒介能够引发巨大的传播效应。以浙江省金华市为例,2016年,金华市档案局举办了为期4个月的“金华革命斗争史”展览,参观展览人数只有2万人,然而在把展览与互联网相融合,借助浙江新闻客户端进行传播后,短短1个月内线上参观人数竟达21万[10]。由此可管窥传统的红色档案文化传播方式存在传播范围有限、传播速度迟缓、受众面窄小等缺陷,难以适应“互联网+”环境下信息的传播规律与公众的接受习惯,导致了红色文化传播聚合效应不强等问题。

2.3红色档案利用形式单一

当前,档案机构普遍存在馆藏资源“私有化”、档案利用“平面化”[11]情况。据调查:美国国家档案馆80%的馆藏资料已经实现开放,而我国各级国家档案馆档案的开放率只有40%左右[12]。红色档案属于“高龄档案”,由于形成时期特殊,它们具有自身的特性,如文种格式多样、字迹模糊不清、载体残缺易损、录像画质模糊、涉及信息机密等,这就对红色档案内容价值的挖掘与开发造成困难。如浙江省金华市档案馆保存了8200册解放前国民党统治时期的档案,而记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档案则数量稀少[13]。目前,长三角各档案馆红色档案资源的数字化程度、数据库建设等进展不一,以档案数字化建设较快的上海市为例,2020年9月上海市档案馆首次线上全文公布了631件馆藏抗战时期档案,除此之外,还开放了抗战照片档案、抗敌后援会档案、日伪全宗档案10余万卷开放目录,抗战时期档案的开放目录可通过上海市档案馆“数字档案公共查阅平台被”在线查阅[14];安徽省档案馆保存的革命历史档案共有13个全宗汇集,一些全宗档案仍存在数量不齐全的问题,紅色档案资源也仍以到馆利用为主;江苏省的红色档案数据库正在建设之中;浙江省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新时代档案资源建设的意见》中提到要:“建立红色档案资源目录数据库”[15]。由此可见,数字化进程较快的档案馆虽然可以实现线上查阅,但能够实现全文查阅的红色档案占比较小,大部分档案馆的红色档案资源数据库建设还不完善,甚至建设进展迟缓,导致红色档案资源的查阅利用仍以到馆利用为主,红色档案在线查询利用还未普及,方便人民群众的红色档案利用体系尚未形成,因而影响了红色档案资政、育人价值的充分发挥,不利于红色文化的弘扬与民族精神的培育。

3“互联网+”时代长三角地区红色档案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方向探索

“互联网+”时代,长三角地区各档案馆可借助“互联网+”的新技术、新理念、新平台对红色档案资源中蕴含的精神要义与独特内涵进行创新性开发与挖掘,打造一道独特的长三角红色文化风景线。

3.1大众参与,构建社会化开发模式

在“互联网+”的技术背景下,“参与式”正成为当代数字档案资源建设实践的重要表征[16]。麦克斯·埃文指出:“档案是公共产品,具有非竞争性,故在档案著录、编目等工作中可采用基于共有的大众生产模式,让公众参与档案开发以实现‘民治,并最终有利于民享”[17]。档案生产不再仅仅是一个专业组织的封闭生产形态或机制,而是转变成了多主体协调生产、共同参与的模式。移动互联网时代,公众集信息的生产者、开发者、接收者多重角色于一身,公众参与红色档案资源建设的社会化开发模式构建成为可能,档案馆可借助互联网平台,吸纳外部个体参与资源建设与专业性档案工作的改善过程。

为实现这点,首先,应在档案馆内部形成认同公众参与并支持公众参与的组织文化,可鼓励公众以多种方式参与到红色记忆的共建过程中,并建立长效的激励机制满足公众的绩效期望,满足其拓展知识、享受乐趣和自我实现的愿望[18]。其次,档案馆可形成多样化的公众参与红色档案资源建设与开发的贡献形式。具体而言可分为决策型、数字挖掘型、资源补充型三种模式[19],使得公众成为参与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主体而非被动的接受者。决策型模式中,公众可为红色档案资源开发的政策、规划等的制定贡献智慧,实现“群策群力”,确保红色档案资源开发的可持续与科学性;数字挖掘型意味着公众可参与到档案资源的内容组织、加工过程中,红色档案资源内容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可吸纳具有专业知识背景的特定个体对档案内容进行著录、标注等,提升红色档案资源的检索效率;资源补充型即公众可通过档案馆提供的平台主动上传、分享自身所拥有的红色档案资源,如亲历者、遗属可上传红色年代的照片、日记、录音等,对红色历史有了解或研究的个人也可对红色档案的内容进行解读和分析,从而扩充红色资源的内容,丰富红色记忆。

3.2跨界融合,推出創意性红色文化产品

“互联网+”的本质是跨界,这股浪潮推动着行业边界的瓦解以及各行各业的横向整合与纵向重塑,催生了领域、行业间的深度融合。过去,红色档案资源的开发思维通常植根于本专业领域,且合作的广度、深度存在不足,大多是与党史部门、文博单位等进行合作,缺乏协同理念与开拓创新精神。国家档案局副局长付华于2018年全国档案工作者年会上指出:“在今天一切讲究‘跨界的时代,档案工作中的许多问题已经不是档案部门自身的问题,而是需要各个行业互相配合、互相融合,共同研究解决”[20]。“互联网+”背景下红色档案资源的开发工作需应用全新的视角与方式,打破档案馆独家状况,积极走出去,加强与多方机构、企业、组织的配合,与其他行业、领域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进行碰撞与渗透,突破原有的资源开发框架,实现资金、创意、专业人才等生产要素的高度集中[21]。

当前,已有地区展开长三角跨界合作方面的探索,如上海市档案馆与SMG真实传媒有限公司展开合作,以上海市档案馆的红色馆藏资源为基础,拍摄了《上海记忆:他们在这里改变中国》微纪录片,全景展现了党在上海的奋斗史;江苏省档案馆与新华报业集团及省内多家红色纪念馆共同成立红色文化资源战略合作联盟,合力打造江苏省红色文化品牌。档案部门拥有其他部门、机构所不具备的“家底”,但在文化建设与宣传、创意性开发等方面存在短板,因而需要联合相关媒体、社会组织、文化公司等“外脑”进行跨行业合作,提炼其中的红色文化符号并进行创意性的设计表达,形成新模式、新创意,让公众在潜移默化中获得情感共鸣与文化认同。如此一来,红色文化产品才能真正做到物尽其用,实现红色档案价值创造的跨越。

3.3多方传播,汇聚红色文化宣传合力

随着新媒体的层出不穷,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途径发生了深刻变化,重组了内容生产与信息传播的链条,一个“万物皆媒”的全媒体时代渐行渐近,以媒介融合为特征的全媒体平台为红色档案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新的路径,红色档案文化的传播理念与实践都应进行革新,如果红色档案文化的传播能够搭载互联网的快车,融合多种传播媒介形成宣传合力,就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红色文化的感染力与辐射面。

为实现红色档案文化的有效传播,长三角地区档案馆应开辟多样化的宣传渠道,注重新兴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交互融合,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网格化的红色文化传播格局。以江苏省档案馆为例,对红色档案资源进行二次开发,联合江苏省委党史办公室、扬子晚报,共同推出“红色丰碑”寻访影视剧英雄原型进行全媒体传播,将成果在微博、微信、腾讯视频、今日头条、学习强国等多个平台展示,形成了多方位、多层次的全媒体传播矩阵,截至2019年底,全网传播数量超过2.7亿[22],红色文化的社会影响力得到极大提升。因此,长三角地区各档案馆在红色文化传播上应理顺新兴媒体与传统媒体、主流媒体与自媒体、大众媒体与专业化媒体的关系[23],让各类媒体优势互补、各取所长,努力形成结构合理、协同合作、个性发展的媒介融合传播体系,充分发挥不同媒体在红色文化传播中的独特优势,使得档案馆在全媒体宣传矩阵中开创红色文化辐射的新局面。

全媒体在扩大传播辐射面的同时,也对红色文化的表达内容、叙事方式提出了新要求。无论传播媒介、传播生态、传播格局如何变化发展,“内容为王”始终是根本。红色文化的传播既要注重内涵挖掘的深刻性,也要体现红色文化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当前,利用VR、AR等新兴技术能够实现场景可重现、传播可立体、内容可具象,尤其是在档案展览中的应用,更能将实体档案展览以三维立体的形式呈现于网络,其丰富的视觉效果、充分的互动效应能够使受众获得沉浸感与代入感;因而长三角地区各档案馆可联合打造线上红色档案虚拟展览馆,打破地域、时间的诸多限制,将展览以实时互动、立体生动的方式让公众随时随地“一览众馆”,使红色文化在活态传播中增强其影响力,激起公众的情感共鸣,使红色文化的内核深入人心。

3.4协同共建,加快红色档案共享利用

长三角地区档案工作一体化已进入全面提速发展的新阶段,《长三角地区档案部门重点协同项目备忘录》提出:“协同推进长三角地区民生档案‘异地查询、便民服务项目,协同助推长三角区域档案工作全方位合作”[24]等目标,以推动长三角档案工作进一步纵深发展。当前,长三角地区档案部门在民生档案异地查询方面的探索为长三角档案工作一体化发展塑造了良好开端。长三角区域三省一市的345家综合档案馆已实现民生档案的互通利用,但在长三角档案工作一体化的高质量、全方面融入基础上亟须拓展其外延,红色档案资源的共通融合对于深化推进长三角地区档案工作的协同合作与深层次延伸能发挥积极作用。

为推进长三角地区红色档案资源的共享利用,要做好三方面工作。首先,长三角各档案馆需注重红色档案专题数据库的建设,加大红色档案资源的数字化力度,按照“应收尽收、应归尽归”的原则建立全面、完整的红色档案资源体系。由于红色资源分散保存在不同部门、系统中,档案馆要与本区域的党史部门、博物館、纪念馆等场馆进行红色资源共享,通过科学的协同机制尽可能丰富红色档案的种类与数量,打牢红色档案利用的资源基础。其次,任何领域的信息资源整合都要以标准化体系作为基础[25],因此需要制定统一的标准规范指导红色档案专题数据库的建设,确保长三角区域红色档案数据库之间的互联互通,只有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将异构分布的红色档案资源按统一的标准进行规范化著录与标引、加工和存储,才能保障专题档案资源库建设的顺利进行。最后,长三角地区各档案馆间应实现红色档案数据库的共建共享,确保红色档案资源利用的一体化,并寻找红色主题的契合之处,建立区域共享机制,叠加各馆特色,多方联动构建统一、规范的红色档案资源库,开发多种红色档案利用平台,实现红色档案的在线查询。如可依托长三角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平台提供红色档案利用,实现“互联网+”红色档案利用方式的转型。

*本文系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互联网+时代的档案潜在用户研究”(项目编号:18CTQ035)阶段性研究成果。

注释与参考文献

[1]人民网.习近平:追求美好生活是永远的进行时[EB/OL].[2020-05-31].https://baijia hao.baidu.com/s?id=164506216631191 0549&wfr=spider&for=pc .

[2]新华网.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印发[EB/OL].[2020-05-31].http://www.zj.xin huanet.com/2019-07/03/c_112470 3554.htm .

[3]马仁杰,凃有兵.“互联网+”时代我国档案利用的特点[J].山西档案,2018(1):12-15.

[4]毛丽敏.“互联网+”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分析及应对策略研究[D].沈阳:辽宁大学,2018.

[5]李广都,蒋守国.“三省一市”跨馆联动机制下的江苏省综合档案馆民生档案服务分析[J].档案与建设,2018(12):24-27.

[6]聂勇浩,郭煜晗.在信息时代构建民生档案远程协同服务——以上海市为例[J].档案学通讯,2016(2):73-77.

[7]汪俊.档案在社会记忆建构过程中的作用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2.

[8]人民网.深化红色文化记忆的当代价值[EB/OL].[2020-05-31].http://theory.people. com.cn/n1/2018/1112/c40531-3039 18.html .

[9]王向女,姚婧.长三角地区红色档案资源整合探析[J].浙江档案,2020(2):30-32.

[10]尽快盘活利用好长三角“红色资源”[EB/OL].[2020-05-31].http://www. shanghai. gov.cn/nw2/nw2314/nw2315/nw31406/u21aw1359318.html .

[11][14]陈艳艳.聚焦档案红色属性加强红色档案文化建设——以金华市档案局为例[J].浙江档案,2018(5):31-34.

[12]任越,倪丽娟.大数据背景下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面临困境与解决对策——以黑龙江省地市级综合档案馆调研为例[J]赵彦昌.中国档案研究, 2018(1):135-147.

[13]唐丽华.信息化背景下档案资源开发利用探究[J].中国档案,2020(7):62-63.

[15]加小双,安小米.数字档案资源建设中的参与式图景[J].档案学研究,2016(2):83-88.

[16]EVANS M J.Archives of the people,by the people,for the people[J].TheAmericanArchivist, 2007(Fall/Winter):387-400.

[17]陆璐.公众参与档案馆藏建设行为动机与激励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9.

[18]寇京.公众参与式档案信息资源共建模式探析[J].北京档案,2017(7):29-31.

[19]中国档案资讯网.2018年全国档案工作者年会在合肥召开[EB/OL].[2020-05-31].http: //www.zgdazxw.com.cn/news/ 2018-10/26/content_252343.htm .

[20]王玉珏.档案文化创意服务的理论与实践[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7.

[21]中国档案资讯网.江苏“红色丰碑”全媒体报道行动引关注[EB/OL].[2020-05-31]. http: //www.zgdazxw.com.cn/news/ 2020-01/19/content_301392.htm .

[22]聂云霞,黄文琼.全媒体多维语境下档案信息传播策略研究[J].档案学通讯,2018(4): 64-69.

[23]上海档案信息网.沪苏浙皖”签署档案部门合作备忘录[EB/OL].[2020- 05- 31].http: //www.archives.sh.cn/zxsd/201909/ t20190905_44381.html .

[24]王上铭.专题档案资源库建设研究[D].南京:南京大学, 2015.

猜你喜欢
长三角开发利用
“1+1=7”凝聚长三角人大更大合力
画与理
2019长三角企业100强
在线投稿与编辑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遵义红色旅游开发对策研究
基于J2EE和Ionic的ITer学习APP设计与开发
单片机在电子技术中的应用和开发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
2014年8月长三角地区主要港口吞吐量
2014年七月长三角地区主要港口吞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