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主体视角的档案治理伦理研究:基础、目标与内容框架

2020-10-21 09:26张帆
档案与建设 2020年8期
关键词:多元主体正义权利

张帆

摘要:研究档案治理伦理体系,首先需要探讨档案治理主体伦理。档案治理主体伦理是指多元主体在参与档案治理过程中应该遵守和维护的行为规范、道德准则和价值标准等的有机结合。文章在明确档案治理主体伦理体系源自档案治理的伦理意蕴,以及尊私敬公的档案资源与权利界分是其实践指向的基础上,指出其伦理目标是实现档案公平正义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并构建起责任伦理、制度伦理与发展伦理三位一体的伦理内容体系,三者分别指向多元治理主体的权利和担当、路径和规范、目标和方向。

关键词:治理伦理;档案治理;多元主体;正义;权利;利益诉求

分类号:G270

Research on the Ethics of Archives Governan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ubjects: Foundation, Goal and Content Framework

Zhang Fan

(Schoo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of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210023)

Abstract:To study the ethical system of archives governance, we need to first explore the ethics of the subject of archives governance. The ethics of archives governance subjects refers to the organic combination of the code of conduct, moral standards and value standards that should be observed and maintained by multiple subjects in the process of participating in archives governance. On the basis of making clear that the ethical system of the main body of archives governance originates from the ethical implication of archives governance, and that the division of archival resources and rights of respecting the private and the public is its practical orientation, the paper points out that its ethical goal is to realize the fairness and justice of archives and to maintain social fairness and justice.The article also constructs the ethical content system of responsibility ethics, system ethics and development ethics, which respectively point to the rights and responsibilities, paths and norms, objectives and directions of the multi governance subjects.

Keywords:Ethics of Governance ; Archives Governance; Multiple Subjects; Justice; Rights; Inter? estsAppeal

推进档案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下文简称“档案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档案局围绕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确定的档案工作总目标[1]。推进档案治理现代化,不仅要求落实法律法规等制度的建立健全和有效执行的外部推力,还需要发挥伦理的内部驱动[2],让两者共同促进我国档案事业从档案管理范式向档案治理范式转变。此外,档案治理实践在当下遇到的问题,也需要从伦理层面予以回应。如“盛宣怀档案抄录项目”力图集结专家、普通公民等多元主体对盛宣怀档案进行数字化工作,但是部分主体在任务过程中因为投入产出比与预期相悖而出现消极工作的现象,影响项目质量的情况[3],这不只是一个相关绩效考核制度不完备而导致的结果,更是一個缺乏伦理规范和伦理目标约束造成的伦理问题。研究档案治理理论、落实档案治理实践,需要体系化地对档案治理伦理进行研究,而伦理问题最终指向的是人与人、人与人群、人群与人群的关系问题,因此基于主体视角率先展开档案治理伦理体系的研究便是应有之义。

通过文献调研发现,目前关于档案治理开展的研究,主要围绕档案治理的定义、特征、功能、逻辑起点等本体问题[4-6],和档案治理视角下的档案工作转型[7]、权利转移[8]等实践问题展开,其中涉及的理论内容多落脚于法律法规体系、体制、机制[9-11]等问题的框架中,除有个别研究指出的“实现社会民主与公平正义是档案治理的治理目标”[12]这一论断涉及伦理范畴外,档案治理伦理这一问题仍存在较大的研究空缺。而档案学领域对伦理问题展开的研究,主要涉及档案职业伦理[13]、档案信息伦理[14]和具体档案工作环节伦理[15]等方面,也有部分研究从宏观视角探讨了档案管理伦理体系[16-17]的问题,但尚无置于档案治理视角探讨伦理问题的研究。在伦理学的相关研究中,也没有以档案领域为切入点的相关研究,因而本文主题存在较大的研究空间。

伦理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内心的信念来维系的,表现为善恶对立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18],其根本指向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也可称之为人际利益关系的调节[19]。档案治理的根本目标是协调多元主体参与档案治理过程中形成的利益诉求,可以说,伦理问题是其重要表征之一。据此,构建档案治理伦理体系,首先需要明确的便是档案治理主体伦理。档案治理主体伦理可以界定为,多元主体在参与档案治理过程中应该遵守和维护的行为规范、道德准则和价值标准等的有机结合。笔者认为,档案治理主体伦理理论的结构划分应当首先从其本体问题入手,明确其伦理基础和伦理目标,然后再围绕治理主体构建起伦理内容体系。

1伦理基础:档案资源与权利的公私界限与关系

伦理基础问题的剖析,指向档案治理伦理体系的“地基”,论证着眼点在于佐证提出档案治理伦理体系这一概念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以及点明其逻辑起点、理论根基和实践导向,从而为后续理论的建构提供路径和抓手。

1.1理论根源:档案治理的伦理意蕴剖析

档案治理不仅是一个政治问题、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它更是一个伦理问题。基于对其核心理念的分析,不难发现档案治理拥有着丰富的伦理意蕴。首先,档案治理强调多元化的治理主体。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档案事业单位、档案企业、其他社会组织和个人在共同参与档案治理事务的过程中,一方面从主体能动性视角出发,各主体势必会结成相应的关系,形成共同的工作方式,从而产生共识性的行为方式和道德准则;另一方面从客体要求角度出发,档案治理事务的有序推进也会对多元主体的关系处理提出标准。其次,体系化的全社会范畴的档案事务是档案治理的内容。在治理语境下,体制内外的档案资源与权利都应当享有同等地位,因此在重塑档案事业体系的过程中,新型档案工作体系的建立、档案权利规制准则的树立等均会形成一定的伦理准则[20]。再次,档案治理强调协商合作的治理过程和系统完整的治理手段。一方面,以协商合作作为处理档案治理事务的根本路径本身便是对强制型、管制型业务处理方式的一种伦理层面的突破;另一方面,以自下而上的需求倒逼、经验总结[21]同自上而下的制度设定结合起来,也体现了伦理化的人文理性。最后,档案治理强调协调多元主体在档案领域中的利益诉求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治理目标。可以说,多元主体参与是档案治理的重要基础,推动档案治理现代化,最终必须要对多元主体之间的利益诉求进行协调,且正如前文所述,伦理的根本指向便是利益调节,档案治理主体伦理问题实则蕴含在档案治理的概念之中。

1.2实践指向:尊私敬公的档案资源与权利界分

当前的档案资源结构正在经历历史性变化:档案资源的社会化[22]。从主体角度而言,档案资源结构的社会化变化实质上源自体制外主体的档案权利意识的觉醒以及档案部门发展理念转变后的档案实践,档案治理主体伦理的研究正是建立在这样的现实情况上。但是,在目前的档案事业环境中,体制内外主体的档案权利并未得到一定程度上的平等对待,无论是针对不同来源馆藏资源的收集保管力度,还是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服务面向都未能对体制外主体的档案资源和档案权利做到应有的尊重。虽然在部分省市,家庭建档活动得到了极大支持[23],且根据2020年的最新颁布的《档案法》,档案资源的公私界限问题得到了明确,但公私档案资源的关系问题,非国有企业、社会服务机构等单位和个人形成的且非保密不具有社会价值的档案资源的地位、价值、管理规范等还有待明确。至于档案权利,《档案法》明确了公民的档案利用权,并强调增强社会档案意识,但是就推进档案治理现代化来说,多元主体的档案事业建设参与权等问题还有待界定。因此,推动档案治理现代化便要在伦理层面建立起“尊私敬公”的档案观,即在确立对私的认可基础上对公进行维护与建设,主张公与私的对等[24],从而做到对多元主体权益的共同维护。

2伦理目标:实现档案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伦理目标是档案治理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坚持的方向之一,是档案治理主体伦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元治理主体之间的多向度伦理关系决定了在推进档案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必须以构建起能够兼顾全部主体的基本档案利益诉求的社会状态为导向形塑档案治理理论,其指向的正是档案治理主体伦理的价值目标。文章认为,代表着面向档案事业的内向型价值取向和面向社会大众的外向型价值取向,即实现档案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正是与伦理目标的最佳呼应。

目前,学界关于档案及档案工作具有维护社会正义功能已基本形成共识[25],但在档案正义论的理论合理性、正当性及正义取向在档案工作中的地位等问题上存在一定分歧。如王笛基于对档案留存初衷、档案工作者的职能、档案正义的理论依据和驱动力的考量,認为档案正义难以成为档案工作的准则,也不能成为档案事业的发展方向,档案正义不应当被过多提倡[26]。笔者认为,产生这种分歧的原因在于学者们有着不同的档案正义的价值取向。维护社会记忆、推进政府开放、纠正社会不公、提高弱势群体地位等目标均为档案正义的外向型价值取向,即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而通过尊重和维护档案事业内部主体间的权利和利益提升档案工作质量、提升档案管理效能、推动档案事业发展等目标则为档案正义的内向型价值取向,即实现档案公平正义。两者所讨论实为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以整体视角观之则会消除这些分歧。

无论是罗尔斯认为的自由与平等代表的正义概念[27],还是哈贝马斯主张的公平的对话程序是达成正义原则的基础[28],其归根结底都是在伦理层面对人这一社会主体的权利与利益的维护,档案正义论同样应如此,并且其首先应当呼应的便是档案正义的内向型价值取向,因为档案维护社会正义功用的发挥程度实则与档案事业的发展程度密切相关,档案事业体系尚未健全、档案资源贫乏、档案利用渠道不畅又谈何利用档案维护社会正义。但为何目前的研究多关注于外向型价值取向而忽视了档案事业本身呢?笔者认为,当下秉承档案管理范式的档案事业现状是重要原因。首先,档案管理奉行“国家本位”理念,档案部门等公共权力机构往往对档案事务形成垄断局面,习惯于包揽一切档案事务[29],这种基本由单一主体所管制的档案事业发展模式自然无需探讨主体间的伦理关系,档案正义的内在价值取向便也无从谈起。其次,档案管理范式下,管理客体即馆藏资源结构单一,政务档案信息资源几乎占到各级档案管理机构所保存档案信息资源的95%[30],部分保存的体制外档案也多来自具有精英、财富、地位、权力色彩的社会阶层[31],整体缺乏探讨档案事业内部主体伦理关系的客体承载。最后,档案管理强调单纯的法治管理,缺乏伦理化的人性色彩。无论是自由与平等代表的正义还是公平代表的正义,其实现从来都不是一个纯粹的法制化的强制过程,道德或者是对伦理的追寻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档案管理范式下探讨档案事业内部的正义问题实则没有现实根基。

但档案正义的内向型价值取向是档案治理的应有之义,是档案治理伦理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治理主体伦理以协调档案治理的多元治理主体的伦理关系为出发点,以实现具有档案资源分配平等、主体拥有提供表达自己档案诉求的渠道、各种主体间能够在档案利用以及建档行动上实现平等对话、发展出识别档案不正义判断方法的档案正义内在价值取向为首要的伦理目标,以最终通过发挥档案及档案事业力量维护社会正义为最终伦理目标。综上,实现档案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档案治理主体伦理的伦理目标。

3伦理内容:基于治理主体的责任伦理、制度伦理与发展伦理的有机结合

档案治理主体伦理内容体系的构建应当从伦理问题的基点出发,即以多元化的档案治理主体作为内容塑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笔者认为,档案治理倫理的内容是责任伦理、制度伦理与发展伦理的有机结合,其分别指向多元治理主体的权利和担当、路径和规范、目标和方向。责任伦理主要基于伦理考虑并明确多元主体在档案治理中应当承担的职责;制度伦理则一方面以激发多元主体的责任意识为目标,另一方面则力求从伦理视角形塑档案治理的制度体系;发展伦理则是综合思考整个档案治理伦理体系在前进过程需要保持的基本伦理立足点。

3.1责任伦理:多元主体协同共治的使命担当

在伦理学中,责任伦理的内涵是指在对责任主体行为的目的、后果、手段等因素进行全面、系统地伦理考量基础上,对当代社会的责任关系、责任归因、责任原则及责任目标等进行整体伦理分析和研究[32]。文章在秉承伦理学中的责任伦理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将其应用范围进行窄化处理,因为正如汉斯·约纳斯所说:“当代伦理学的核心问题就是责任问题”[33],档案治理主体伦理理论的核心问题其实就是多元治理主体在档案治理事务中的责任问题。伦理学认为,行为的约束和界限即行为的责任承诺之所在[34]。在档案治理中,系统完整的多样化治理手段,其所给出的不仅是多元主体协同共治的途径和手段,其实也是一种伦理层面的限制,最为典型的便是行政管理机构层面承担着应当尊重和给予社会大众参与档案治理事务的权利和途径的责任,社会大众也有责任去为档案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责任伦理作为档案治理主体伦理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首先强调关护性的责任。档案治理伦理所要解决的正是单纯依靠法律法规等强制性手段无法完全解决的多元主体之间的利益诉求纷争和权利互相尊重的问题,责任伦理所呼吁的是各主体有责任去关心其他主体的权利与利益。其次,责任伦理强调整体性的责任,责任伦理所突出的治理主体的责任视野,并非仅仅是单个主体之间的权利尊重与互惠互利,其更强调各主体的责任目标要落脚于推进档案治理现代化、促进档案事业发展。最后,责任伦理强调前瞻性的责任。档案治理主体伦理以实现档案公平正义和社会公平正义为价值目标,责任伦理对各主体要求的道德考量和价值判断,正是以这一价值目标为导向,而构建起前瞻性的伦理追问。

3.2制度伦理:多元主体协商参与的内在规范

在我国的治理现代化语境中,制度问题一直是核心[35],制度伦理的研究本身便具有深刻的国家意义,而且制度伦理的探讨实则也为多元主体参与档案治理的路径规范增添了“人情味”,是对“刚性化”治理手段的“软性化”处理,是从制度内部出发的对于制度规范这一外在规范的伦理化思考。关于制度伦理的进一步讨论必须进一步明确其基本内涵。

结合伦理学界和政治学界的相关研究[36-37],制度伦理的核心便是揭示制度的伦理属性及其伦理功能,其主旨指向什么是善的制度?一个善的制度应当是怎样的?其有何价值?[38]据此分析,档案治理主体伦理体系的制度伦理所指向的便是,围绕档案治理形成的制度体系应当以尊重和维护多元主体的权利和利益诉求为基本出发点,以档案治理的全局工作为着眼点,以规范多元主体的治理行为为重点,以规范多元主体的责任担当为落脚点,从而实现“善”的伦理考量。

制度伦理视角下的制度体系,必然是合伦理性的外在形式与合伦理性的里层内容的统一。就外在形式而言,制度伦理强调档案治理的相关制度首先一定是一套系统完善、具有内在结构的体系,其应当充分涉及各级各类主体在档案治理事务中的各项活动,具有明显的结构性和规范性。其次,其一定在程序上具有公正性,具体包含公开、普遍、共识和参与四项内涵。公开是指档案治理的制度运作必须公开面向所有的治理主体;普遍是指制度的形式既不因人而异,也不在制度内部结构中划分形式差别;共识是指制度的确定和推广需要得到多元主体的认可;参与则是指多元主体应当参与到制度的制定和运作当中,以多元参与维护制度公正。最后,其一定是一套追求效益的制度体系,不仅要巩固党在档案事业中的领导地位不动摇的政治效益,还要追求利用档案创造社会财富的经济效益,更要确保社会公平正义的社会效益。就里层内容而言,制度伦理突出强调档案治理的制度体系必须围绕尊重多元主体在档案治理中的档案权利和利益,以及激发多元主体在档案治理事务中的参与责任两个方面进行设计。合伦理性的外在形式和里层内容相辅相成,共同塑造出符合制度伦理的档案治理主体制度体系。

3.3发展伦理:多元主体共建共享的前进方向

发展伦理学家认为,当代社会的一个重大问题是发展成为“反发展”,即发展与人性需求、主体价值相背离,伦理应当是反思社会发展的一个基本维度[39]。发展伦理学应以拷问发展手段、发展目标、发展战略的价值基础、伦理导向为其研究对象[40]。

发展伦理在档案治理伦理的内容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推动档案治理现代化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因为档案治理概念本身就是一个面向未来,并会不断根据现实情况加以调整,从而促进我国档案事业发展的范畴。具体而言,档案治理指向的本就是档案事业的发展问题,而单纯以馆藏建设、政治价值、经济效益等指标评价档案事业发展的不科学性已经有诸多学家加以论述,发展伦理为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视角。

发展伦理并非是规定档案治理事务在伦理考量层面上的前进方向,而是明确在前进过程中多元主体要秉持的基本伦理理念。笔者认为,发展伦理的要求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指协调发展,协调发展包括人本发展、整体发展、内生发展三个内涵。人本发展即以人为本的档案治理发展理念,档案治理始终尊重和维护多元主体的档案权利和正当利益。整体发展一指综合考虑档案治理各工作环节的转型发展,档案治理是档案事业在档案管理基础上发展的新阶段,档案事业向档案治理的迈进要求具体的档案工作环节结合档案治理理念进行转型,虽然在转型过程中可以由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等几个环节率先实现转型从而带动其他环节发展,但各个环节终究是关联密切的整体,不可出现严重的“脱节”情况;二指对档案治理效益的整体考虑,即政治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综合发展才应是档案治理应有的发展理念。内生发展则指档案治理应当充分汲取本国的档案智慧、扎根本土的档案实践而发展。治理理念虽是舶来品,但是其结合中国国情便有了新的内涵,其中最突出的表现便是党政机构在治理事务中地位的问题。档案治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档案事业发展思路,在其发展中必须有选择性地吸收外来理念和经验,走符合我国档案实践的道路。发展伦理的另一方面要求是共建共享发展。在众多发展伦理学家看来,社会发展必须重点关注弱势群体的权利尊重问题[41],档案事业的发展同样如此,共享发展追求的是分配正义,共建发展则体现出权利与责任的统一,即多元主体共同建设档案事业,并且共同收获档案事业发展而带来的“果实”。

4结语

档案治理主体伦理以档案治理的伦理意蕴为理论源头,以尊私敬公的档案资源与权利界分为实践指向,在实现档案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伦理目标的指引下,综合考虑多元治理主体的权利和担当、路径和规范、目标和方向,有机结合责任伦理、制度伦理和发展伦理进而构建伦理内容体系。档案治理主体伦理理论仅是档案治理伦理体系的组成部分,档案治理主体伦理的具体内容问题、档案治理伦理体系的相关问题还有待学界进一步解决。

注释与参考文献

[1]本刊评论员.国家治理体系视域下的档案治理[J].档案管理,2017(4):3.

[2]景枫.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伦理内涵[J].领导之友, 2016(5):5.

[3]张轩慧.基于众包模式的数字人文公民科学项目的公众参与激励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18:56-57.

[4]常大伟.档案治理的内涵解析与理论框架构建[J].档案学研究,2018(5):14-18.

[5][29]金波,晏秦.从档案管理走向档案治理[J].档案学研究,2019(1):46-55.

[6]陈忠海,宋晶晶.档案治理:理论根基、现实依据与研究难点[J].档案学研究,2018(2):28-32.

[7]陈忠海,宋晶晶.论国家治理视域下的档案治理[J].档案管理,2017(6):21-24.

[8]陆阳.“权利分配”走向“权利生产”:社会治理视角下档案制度的创新逻辑[J].档案学通讯,2018(3):33-38.

[9]刘东斌,吴雁平.论档案治理法治化下的档案行政监管对策[J].档案管理,2018(3):39-41.

[10]陈忠海,袁永.论国家治理现代化视角下的档案守法[J].档案学通讯,2017(1):4-8.

[11]陆阳,唐一芝.论社会治理视角下的档案制度创新基础[J].北京档案,2017(4):12-15.

[12]黄霄羽,杨青青,黄静,张云.持辩证思维显精神慰藉融社会治理——2018档案年会主题折射国内外档案工作的最新特点和趋势[J].档案学研究,2018(3):139.

[13]杨光.道德结构理论视角下档案职业伦理的缺失与建构[J].档案学通讯,2017(3):84-88.

[14]徐丹丹,于元元.社会转型期档案信息伦理建设研究[J].档案与建设,2017(2):13-16.

[15]张志惠.我国档案修复伦理规范构建的思考[J].档案学通讯,2017(5):76-80.

[16]傅登舟.档案管理伦理剖析[J].档案学研究,2003(1): 14-16.

[17]曹玉.档案管理伦理问题研究[J].档案学通讯,2018(5): 81-84.

[18]蒋冠,洪海.档案职业伦理刍议[J].山西档案,2007(2): 14.

[19]朱贻庭,崔宜明,王正平,等.伦理学大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13.

[20]尹培丽.口述档案伦理问题探究[J].档案学研究,2017(5):11-16.

[21]常大伟.档案治理的内涵解析与理论框架构建[J].档案学研究,2018(5):14-18.

[22][31]加小双.档案资源社会化:档案资源结构的历史性变化[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9:49-109.

[23]黄传妹,王晓颖.江苏省“最美家庭档案”评选活动圆满结束[J].档案与建设,2018(12):2.

[24]何颖,李思然.国家治理的伦理探寻[J].中国行政管理, 2017(11):50.

[25]罗亚利.社会公平视阈下国外档案价值实现研究概述及启示[J].档案与建设,2014(9):4-7.

[26]王笛.档案正义论质疑[J].档案管理,2017(4):14-17.

[27]约翰·罗尔斯.正义论[M].谢延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1:65-66.

[28]姚大志.何谓正义:罗尔斯与哈贝马斯[J].浙江学刊, 2001(4):10-16.

[30]苏君华.面向社会的档案信息资源规划价值取向研究[J].档案学通讯,2013(5):15-19.

[32][34]燕道成.传媒责任伦理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 2010:38+34.

[33]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下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157.

[35][38]高兆明.制度伦理与制度“善”[J].中国社会科学, 2007(6):41-52+205.

[36]方军.制度伦理与制度创新[J].中国社会科学,1997(3): 54-66.

[37]李思然.国家治理视域的制度伦理建构[J].理论探讨, 2019(4):177-180.

[39]德尼·古莱.发展论理學[M].高铦,温平,李继红,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43-62.

[40]陈忠.空间生产、发展伦理与当代社会理论的基础创新[J].学习与探索,2010(1):1-5.

[41]阿马蒂亚·森.以自由看待发展[M].任赜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30.

猜你喜欢
多元主体正义权利
实践正义是否可以脱离理论正义
股东权利知多少(二)
股东权利知多少(一)
构建多元主体联动的城市危机信息沟通机制
试论大数据下的现代科技馆科普服务创新
论法治建设中的政府治理文化
权利套装
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
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
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