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国鋆情系苏州园林

2020-10-21 09:26仲卫功仲力为仲丹勋
档案与建设 2020年8期
关键词:苏州园林古城园林

仲卫功 仲力为 仲丹勋

“若问苏州园林有多美,那是魅力无穷,美到极致。纵然百书千诗万画,都不足以表达她的全部美。”这是我们的父亲仲国鋆在介绍苏州园林时的口头禅。仲国鋆对苏州园林挚爱之情似乎与生俱来,真是有缘分、有兴趣、有研究、有创新,更有担当与付出。他与苏州园林的缘分还得从抗日战争时期说起。

为情报勇闯园林

抗日战争时期,苏州是汪伪江苏省政府驻地、日伪“清乡”大本营。苏州城内日伪军警宪特机关林立,杀机四伏,苏州古城及园林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中。拙政园是日本特务机关总部,汪伪政府江苏省主席李士群占据饮马桥旁的“天香小筑”,狮子林是日伪军的高级招待所和残害抗日志士的场所。

那时,20岁的仲国鋆担任苏常太的中共特派员,曾用多个化名,以行医为掩护,在苏州城内开展中共秘密工作。要获取情报必须设法接近敌特相关人员,勇闯这些敌特占据的园林及庭院。

仲国鋆首先将苏州一些园林的历史文化、建筑工艺、绿化环境以及历代园主的人文变迁情况了解得很是透彻,天文地理、建筑设计都熟悉于心,这既是与敌特及其家属交往时谈天说地的聊天资本,又便于遇到突发事件时应急处置。仲国鋆利用小有名气的行医技术创造机会,借助为敌特及其家属上门看病、问诊号脉、做针灸推拿等缘由,隔三差五地涉足于苏州园林之中的日伪巢穴,凭着超人的胆识、智慧和魄力,去完成任务。当时心思唯有如何获得情报、传递情报,别无闲情雅趣来欣赏园林景致。

中共的隐蔽战线工作向来有严格的保密规则,在血腥的年代里很少有保留下来的相关文字记载。仲国鋆档案资料中保存有一份弥足珍贵的仲国鋆手迹,记载着1942年仲国鋆化名为刘寿华,在苏州开办“刘寿华医寓”时获得的某些情报。这十多页泛黄、残缺的破旧纸张记录了百余条关于苏州城区日伪军警宪特机关头目的信息,部分与苏州园林相關。如:苏浙皖“绥靖军”清乡绥靖司令部占据沧浪亭、网师园;汪伪政府“中华模范青年队”在沧浪亭;汪伪省立图书馆在三元坊可园;日军司令、“清乡”警备司令山本大佐占据大公园;伪女子青年团在玄妙观内中山堂及双塔;“清乡”干部学校在慕家花园及英华女中校址;赈务分会主任李志云居住城隍庙、留园;第二军司令部司令刘培绪居住金门定光寺等等。中共隐蔽工作是一条看不见的战线,是一条坚守信仰的战线,在每条获取的情报背后都有一段惊心动魄的传奇。

古老的苏州园林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变迁。1945年中国人民迎来了抗战胜利,苏州抗日军民对日受降仪式就是在狮子林荷花厅举行。从此,苏州园林不再受外敌践踏。

执掌苏州园林

新中国成立初期,仲国鋆曾担任常熟县副县长、常熟市委书记、市长,1955年调任苏州专员公署办公室主任,1958年任苏州医学专科学校校长。就在当校长期间,他对苏州园林有着浓厚的兴趣,放弃了寒暑期休息时间,考察了苏州园林的几十个室内陈设布置,发现园林室内陈设布置存在许多问题,有的与园林整体年代风格不配套,陈设不和谐,拆东墙补西壁的拼凑痕迹很重,缺乏艺术性。他在认真思考、综合分析后认为:“首先,园林室内陈设布置当属于综合艺术,是一门多项式的系统学问,在学术上应该有其自成的体系理论。其次,园林陈设的实践是园林陈设学理论的来源,理论必将又转过来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发展理论”。“陈设”是园林研究中不可缺少的一门学问,很有必要创立“园林室内陈设学”。他的相关知识从无到有,相关能力从弱到强,进行探索,开展研究,相信最终一定可以形成科学完整的系统理论。一切从零开始,仲国鋆先汇集素材,编写提纲,提出初步的理论,再反复考察,踏勘研究,以探索求实的精神,撰写出了《园林陈设学》(大纲·初稿)。

或许是仲国鋆发自内心对园林的热爱与执着,感动了组织,1962年,仲国鋆调任苏州市园林管理处处长、党组书记。这真是如愿以偿,从此他与苏州园林的缘分就更深了,他似乎与园林捆绑在了一起,他将自己的后半生献给了园林。他要让园林展现出独特的风格魅力,吐露芬芳,要让苏州园林成为苏州的名片,成为中国的骄傲,要让苏州园林走向世界。他调研了苏州大大小小各个园林,走遍了苏州园林的每一个角落。

正当他全身心投入园林的管理工作,全方位提高苏州园林品位的工作刚有起色时,1966年“文革”浩劫开始了,仲国鋆被关押靠边改造十余年。待到平反恢复名誉时,已是1978年了。

再度担起重任

中共江苏省委组织部曾有意调仲国鋆到江苏省建设委员会工作,多次征求了仲国鋆的意见。对于组织上的关心,他很是感激。但仲国鋆情系苏州,深深爱着苏州古城和园林,希望能留在苏州工作。当时,苏州古城及园林都遭受“文革”重创,正需要一位对苏州园林有兴趣、有造诣、懂业务的人来管理。组织经研究,尊重个人的意愿,决定让仲国鋆重返园林,继续担任苏州市园林管理处处长、党组书记。如何保护苏州园林,如何提升苏州园林的整体价值,便成了仲国鋆朝思暮想、牵肠挂肚的最重要的大事。

仲国鋆的老友、诗人与画家卢芒,早年参加新四军,曾任上海市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同样刚得以落实政策。他于1979年元旦前后来到苏州看望仲国鋆,两人谈得很开心。仲国鋆邀请他来苏州创作一组苏州园林画作与诗歌,这也是为苏州园林作宣传、为打造苏州名片作贡献。卢芒欣然接受,准备近期就来苏州,着手创作一组苏州园林诗画。兴奋之余,卢芒提起画笔为仲国鋆画了一幅他最为拿手的国画《孺子牛》,画面富有浓厚的乡土气息:憨厚而又倔强的牛已经挣脱了鼻子上的缰绳,还留有一小段粗绳子,刚从脏兮兮、湿漉漉的牛棚里爬出来,微瘦却不乏奕奕神采,昂首挺胸。虽然牛身上沾了牛粪与泥水,但脚踩着的大地已在回春,明媚阳光撒照大地,四周五彩的小野花已在开放……卢芒与仲国鋆约定,由仲国鋆为该画赋诗一首,改日卢芒再来苏州时将诗题于画,一起署名落款,留作纪念。不幸的是,卢芒回上海不久,突然病故,此画竟成了他的绝笔,让人十分惋惜。

仲国鋆再度担起了建设与保护好苏州园林的艰巨重任,马不停蹄地考察苏州各个园林。经过调查研究,敏锐地发现了当时普遍存在着一个严重隐患: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大家信心百倍,埋头苦干,要更快、更好地发展,把失去了的时光抢回来,却忽略了苏州古城与园林的保护,忽视了历史文化古迹的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仲国鋆率先提出了“破坏性建设与建设性破坏”的概念,要尽快扼制在城市及园林建设中出现的“破坏性建设与建设性破坏”现象,否则将会毁坏名胜古迹,导致无法挽回的严重损失。他急迫地呼吁:当务之急是解决好“保护和破坏”之间的矛盾,正确合理引导苏州古城、苏州园林的保护与建设。

当时的苏州古城及园林名胜,经历了十年“文革”,许多园林成为工厂、民居,有的园林内河道湖面成了污水沟,植物、建筑物、室内陈设等都遭受到惨重践踏与毁坏,面目全非。仲国鋆看着这些古典园林名胜被蚕食鲸吞,陷入衰败的状况,心痛不已。他竭尽全力,使出浑身解数,去努力保护并整治修复苏州园林,苏州众多园林面貌正在日益改善之中。伤痕累累的苏州园林虽有起色,依然远未治愈。

仲国鋆通过各个渠道向许多领导及专家学者、有识之士频频反映情况,如苏州市的相关领导,南京的柳林、包厚昌、匡亚明、金文萍,上海的陈从周、苏渊雷、邓云乡、周退密、顾廷龙,武汉的徐迟,北京的叶圣陶、顾颉刚、章元善、许宝骙、俞平伯、谢国桢等。他希望能给予苏州园林更多的重视与关爱,再三提出要只争朝夕、刻不容缓地抢救、保护和维修苏州的文物古迹、园林名胜。这得到了多方有识之士赞同、上级党政领导的重视支持,只因“文革”后苏州各个行业都处于恢复元气时期,受财力物力等多方因素的制约,再给予更多的支持则存在一定的难处。

抢救园林刻不容缓

面对改善苏州园林难以有突破性进展的现状,仲国鋆焦急万分。保护好苏州园林是他的责任,他不敢松懈,锲而不舍。

1981年10月18日上午,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理论家和翻译家吴亮平(又名吴黎平),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南京大学名誉校长匡亚明来到苏州,会见了苏州市常务副市長施建农等,仲国鋆应邀参加。在谈论了苏州园林名胜存在的诸多问题后,吴老指出:“现在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亟待抢救保护。这次来苏州调查,是打算写个报告送给中央,还要写篇文章,题目是《古老美丽的苏州园林名胜亟待抢救》。”匡老说:“请你们安排熟悉情况的同志把材料写好。”施建农明白吴、匡二老突访苏州是有的放矢的,也深知仲国鋆对园林名胜情况早已烂熟于胸,又是资深作家,当即决定由仲国鋆领衔起草文稿。

当天下午,仲国鋆就召集包括沈卫东等四人的起草小组开会。仲国鋆情绪格外愉悦,思索的神情显得沉着笃悠,凭借着对苏州园林透彻了解及早已准备的大量相关资料,他胸有成竹地立即提出:“文稿拟为三个部分写:一是苏州园林名胜是祖国的瑰宝;二是触目惊心的严重破坏;三是关于紧急抢救苏州园林名胜的建议。”接着讲述了三个部分的具体内容与写作方法。他还高兴地说:“吴老是老革命,毛主席在延安接见美国记者斯诺时就担任英文翻译。他对中央领导很熟悉,调查报告可直送中央;我们反映的情况和提出的建议,他会直接向中央领导汇报。抢救保护苏州园林名胜一定能很快落到实处。”

起草小组按照仲国鋆的思路,三天里夜以继日地突击撰写。仲国鋆又将文稿字斟句酌地精心修改,在请施建农过目后,交至吴、匡二老。吴老审阅后略作修改,十分赞同文中观点,并征求了中共苏州市委多位常委的意见,送给了上海《文汇报》报社。1981年11月30日,《文汇报》第三版头条位置上发表了吴黎平、匡亚明署名的《古老美丽的苏州园林名胜亟待抢救》长篇文章。

仲国鋆深知,吴亮平、匡亚明专程来苏州机会难得,应当尽可能当面向他们多汇报一些苏州园林的状况。仲国鋆于10月22日早晨写信给匡亚明,表示“若是两老要去江南水乡同里调查,乐于充当导游,陪伴相随。这是我的职责所在。”随信还附上他写的两份材料,一是1981年2月的《绿化的城镇——关于江南农村集镇绿化工作的探讨》,二是1981年3月的江苏省太湖风景名胜区建设委员会《关于划定同里水乡风景区的调查报告》,供吴亮平、匡亚明在苏州调研参考用。

吴老离苏返京时对苏州市委书记贾世珍说,他会尽快写封亲笔信,与苏州的调查报告一并呈送给中央领导。果然,消息很快传来,中央领导在吴亮平对苏州调查报告上作出批示:“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个风景区应该整顿了。请江苏省委专门研究一下。不论是近期的建设方针,还是远期的建设方针,都要实事求是,讲究实效,都要靠苏州市的各级党组织和全市人民以奋发图强、自力更生的革命精神加以实现。”这令人欢欣鼓舞。

吴亮平、匡亚明莅苏之事被载入苏州大事记,仲国鋆是立下汗马功劳的。当仲国鋆听到中央领导批示的传达和看到有关文件后,真是喜形于色,十分欣慰。抢救保护苏州园林是他多年来为之焦急呼吁、付出辛劳的至关重要的大事,如今终于尘埃落定,将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局面。当晚,仲国鋆开启珍藏的好酒,取出用丝织手绢包裹着的口琴,神采飞扬,吹奏起了《新四军军歌》。这是仲国鋆用自己的方式庆贺。

不久,中央组成了由国家建委第一副主任谢北一和国家经委负责人张雁翔带队的,包括国家建委、经委、计委、城建总局、旅游总局、文物局、财政部、国务院环境保护办公室等部门参加的中央调查组。中共江苏省委也成立了由省建委主任王楚滨为组长的调查组。经多方调查踏勘,摸清苏州古城、苏州园林保护上存在的问题后,国务院及江苏省委在政策和经费上给予了大力支持,4年内补助了5000万资金。保护苏州园林名胜出现了重要转机,呈现出了期待已久的明媚春天。

甘为孺子牛

仲国鋆深感保护苏州园林任重道远,提高苏州园林工作人员的文化素养和业务水平是迫在眉睫的大事,为了持续发展,亟须培养懂业务、有专业知识的人才。仲国鋆对苏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早有全面深入研究,熟悉苏州古城的优势和特点,在短时期内一气呵成写下了近十万字的原创系列文稿《可爱的苏州》,并亲自给苏州市园林系统干部、技术人员做业务讲座,为园林系统全面展开花木、盆景、书画、室内陈设等方面培训工作做出了表率。

《可爱的苏州》从“苏州悠久历史文化古城”开始,阐述“江南水乡城池的苏州是江南园林甲天下,姑苏园林冠江南”“古今中外闻名的丝绸之府旅游城”“保护古树名木,继承乡土树种和发展多彩的苏州植物景观”“保持苏州的固有美、提高现在美、发展未来美”等七个专题。着重讲述了“苏州园林室内布置艺术”,尤其是匾额对联、家具陈设等,娓娓道来,恰到好处地将文学与艺术在不经意间糅合在一起。《可爱的苏州》融历史文化、造园风格为一体,内涵丰厚、文化底蕴深邃,描述出了如诗如画的古韵苏州。受培训者个个听得着了迷,深深感受到自己作为苏州园林守护者的责任与骄傲。

针对苏州古城与园林乃至整个太湖风景区,仲国鋆撰写了数十篇有思想、有设想、有态度、有措施的论述性文章,如《风景名胜的保护管理方面之见解》《对太湖风光解说词的想法与意见》《太湖风景区资源分析》《对退思园修复方案的几点意见》《太湖东山风景区》《江苏省太湖风景区常熟虞山景区》等。

仲国鋆曾经担任全国园林学会委员、江苏省园林学会副会长、苏州市风景园林学会理事长,是专家型领导。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修建时,仲国鋆作为园林专家数次被邀请去,他关于钓鱼台园林内小桥的建筑设计风格、园内小道修建方案、绿化树木花圃的搭配等建议被采纳,并被挽留于钓鱼台国宾馆数月,以指导设计改造工作。仲国鋆曾受邀为《中国大百科全书》撰写关于园林方面的词条。为了让苏州园林跨出国门,仲国鋆写了《关于在塞内加尔建造一个“中国庭园”的方案》,其中的建筑方案、构建、材料、品质、绿化、效果、条款等都说得一清二楚,描绘得淋漓尽致,读此方案犹如置身于多维空间的塞內加尔的中国庭园之中了。这为苏州园林走出国门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苏州是历史文化名城,苏州园林精巧秀丽、风格典雅而闻名天下。苏州星罗棋布的古典园林得到了全面妥善保护,许多小型园林陆续被发掘、修复并相继开放。1982年苏州市成为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1985年苏州园林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胜之一;1986年苏州成为全国唯一的全面保护古城风貌的历史文化名城;1997年苏州古典园林拙政园、留园、网师园和环秀山庄首批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0年苏州古典园林沧浪亭、狮子林、艺圃、耦园、退思园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与前一批入选园林一同构成了苏州园林的杰出代表。

仲国鋆曾调任苏州市人大常委会专职委员、苏州市人大常委会城乡建设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太湖风景区建设委员会委员兼办公室副主任。无论岗位在哪里,为了古城、为了园林,仲国鋆甘为孺子牛。

1992年1月9日,70岁的仲国鋆上午就走进了书房,伏在案头,为历史文化名城常熟撰写《关于城市规划和古城保护的意见和建议》。中午匆匆用过午餐后,未顾及午睡小憩,随即又聚精会神地投入了写作。他思维敏捷,有理有据,有条不紊,字迹工整,文笔流畅。由于注意力高度集中,傍晚时分天色已暗,他全然不知。他趴在写字桌上一连写了近十个小时,他有许多想法建议要记录。他带着对古城、对园林的挚爱与责任感,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仍在伏案工作。或许他实在太疲倦了,或许突发性心脏病太严重了,以至于他自己临终时没有做出任何应急反应。他端坐于写字桌前藤椅里,思绪停留在保护古城考量中,稿纸上墨迹未干,钢笔搁在文稿上,笔杆还留着体温,就悄然无声地与世长辞了,永远离开了他深爱着的人间万物。

我们的父母亲都安葬于故乡常熟虞山上。虞山得天独厚,依偎着秀丽的尚湖,是一座风姿绰约、俊朗滋润的山林,钟灵毓秀,自古风雅。在“十里青山半入城”,“层峦苍翠绕辛峰”的虞山上,他們永远守望着美丽的千年古城。

猜你喜欢
苏州园林古城园林
“苏州园林:景致与情思”课程设计
古城西南两座桥
兴城古城:明朝最后的关外孤城
《园林》
苏州园林的秋,美得太惊艳
使用说明方法的三个层次
在园林里遇见自己
平遥古城旅游纪念品设计
寻踪美感 落足眷意
平遥古城旅游纪念品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