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政府的军乐队

2020-10-21 09:26熊鹃
档案与建设 2020年8期
关键词:门楼参军典礼

熊鹃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之初,即有军乐队活跃的身影。 1928年2月国民党召开二届四中全会,会场设在中央党部(今南京市湖南路),会议内容是改组国民政府、整理党务和完成北伐。蒋介石、于右任、戴季陶、丁惟芬、谭延闿、张静江等政要参加会议。会议开始和结束时,都有制服整齐的军乐队奏乐,特别引人注目的是锃光瓦亮、大口朝天的“苏萨大号”,为军乐队添上了重彩。

1929年4月22日《国民政府参军处组织条例》:“国民政府设参军长一人”“承国民政府主席之命指挥监督所属参军掌理关于国民政府典礼及总务事项”,下设典礼局、总务局。“典礼局掌左列事项,一、关于国庆日其他纪念日之典礼事项,二、关于接见外使接待外宾事项,三、关于大典及其他典礼事项,四、关于阅兵出巡事项,五、关于国际典礼事项”。军乐队的任务都包括在典礼局的职责中。

1948年3月25日立法院通过《总统府组织法》,其中规定总统府设资政若干,设秘书长、参军长各1人,下辖6个局。还设有机要室、侍卫室、人事处、会计处、统计处、警卫总队及军乐队等。军乐队直属总统府人事处。

总统府人事处有72人,设4个科。第一科下分3个股,军乐队人员的任免、迁调、级俸、铨叙、退休、抚恤由第二股掌理。第二科也分3个股,军乐队的考勤、考核、考绩、考成与奖惩等事项由第二科的第一股掌管。总统府军乐队队长名叫何肇廉,另有副队长、分队长和队员,共17人。

如今在总统府遗址上,南京中国近代史遗址博物馆根据史料,在军乐队宿舍原址、东区六排马厩的第五排,复原了军乐队队长室一小间、军乐队排练室一大间、队员宿舍一大间,再现了当时的境况。

国民政府典礼活动军乐队多有参与。如蒋介石接见各国大使时,首先典礼局长陪同大使在大堂检阅仪仗队,军乐队奏大使之国国歌,然后大使到参军长休息室稍许休息,接着由典礼局长陪同从南门进入礼堂。蒋介石率18名秘书、11名参军自北门进入礼堂。大使离开总统府时,军乐队奏中国国歌。

国民政府军乐队队员王全义之女王丹萍口述,其父王全义14岁时到武汉,在民国北京政府时期的25师军乐连当兵,因为老实、勤快,不久也学了乐器,开始学吹大土巴,后改学西洋打击乐。1926年18岁时来到南京国民政府,在军乐队里任上士,至1935年27岁时才离开军乐队。军乐队住在国民政府里头,有重大活动的场合都要出场演奏,因此经常能够见到蒋介石等政府首脑。军乐队中还有一位叫钟世华的小号手,称呼王全义为“大个子”。他们的月饷是6块大洋。

王静波则是1946年开始在国民政府里做电工。他负责总统府内和门楼上电路维修,经常登上门楼,有时看见军乐队训练和举行外事活动。每周一“总理纪念周”活动等,除了门楼升旗外,都有军乐队奏乐。尽管他只是一名工勤人员,但是对典礼局局长吴思豫的名字熟记于心,能脱口而出。

中国近代珍藏图片库丛书《蒋介石与国民政府》下册第47页一帧照片上,蒋介石一身戎装,由中轴线上大步向前走来,脚下地毯铺路。两名职装随从一左一右,再后又有一名职装随从,三人呈倒“品”字形护卫其后。最后,可见4名职装随从先后而来。中轴线东侧、东厢房前空地上,军乐队列队致礼。可以清楚地看出军乐队队长一人站在最前面,右手戴白手套敬礼,其身后有4排军乐队队员。第一排有队员11人,从右至左依次是敬礼一人、苏萨大号两支(号上缠有花枝)、圆号一支、短号三支、小号一支,又苏萨大号两支,又敬礼一人;第二排队员大部分被第一排遮挡,只露出右起第一人:大个子,肩上有披帶,双手在胸前,所乐器被前排遮挡,根据占用空间推测,应该是小军鼓。他身边有一支萨克斯管的弯口,应是其旁边被遮挡人所持。第三排第一人手持单簧管,其余人均被遮挡,似有一支长号尾管露出。第四排有一戴眼镜队员,只露出面部,所持乐器不见。

仔细察看,军乐队并不在演奏,队员口唇都是离开号嘴的,只是手持乐器,向蒋介石行注目礼。蒋介石的身边既无典礼局长也无外交部长之类官员陪同,这种情形不会是在接见外宾。照片上军乐队所在的东厢房,离门楼尚有距离,显然也不是为门楼升旗奏乐。从军乐队队员和蒋介石等人所投影子看,太阳从东边照来,影子向西投去,时间应是上午。照片中最后的数名职装随从是从二堂走来,而不是从西边的礼堂出来,可以推测蒋介石是从后面办公室来此。照片的文字注释是:“1946年5月,国民政府还都,蒋介石步入国民政府时,仪仗队演奏军乐”。这张照片提供了当时军乐队的建制、服装、队列。

猜你喜欢
门楼参军典礼
古人为何爱看“反腐戏”?
古人为何爱看“反腐戏”
雨中大典
前门楼子九丈九
颁奖典礼剪影
英将领批年轻人不愿参军
乐东古门楼
Keynote Speakers
清唱
“小”的英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