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海拔训练对战斗体能中有氧运动机能的影响

2020-10-21 07:33何昊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23期
关键词:高海拔

摘  要:本文通过对我部参加高原比武集训队员样本的监测分析,结合战斗体能标准,科学研判高海拔训练对战斗员血红蛋白水平、血液携氧能力、乳酸代谢能力等指标的影响,对如何开展高海拔训练,有效提升战斗员有氧运动机能提出参考建议。

关键词:高海拔;战斗体能;有氧运动机能

高海拔驻训是专业体育运动队常用的训练手段,先期的研究表明,高海拔训练对运动员有氧运动能力具有积极作用,运动员血红蛋白指标有所增强,有氧运动水平进一步提升,运动恢复能力得到改善。本文借鉴运动训练领域有益的组训经验,对高海拔训练期间战斗员的有氧能力进行实践研究,旨在提高一线战斗员训练效益,为作战提供较为科学的训练指导。

一、训练样本及组训方法

(一)训练样本

从786名战斗班成员基础样本中遴选比武队员24人,编为3个战斗班组(两个为竞赛班组,一个为备份班组。其中,1个班组8名战斗员,)。集训队员平均年龄22.25±2.58岁,平均身高174±3.7厘米,平均体重72.23±6.61公斤,入伍年限2-6年,基础体能测试(依据全军体能训练大纲标准)均为优秀以上。集训前,队员均无高原训练史。

(二)组训方法

训练监测按“每6天”分为四个阶段,操课日共24天,第25天为总结测试。生化指标测试在每阶段第一天早晨,安静空腹状态下组织;1500米武装奔袭、库珀(Cooper)有氧测试在每阶段第二天下午组织(因为比武时间为下午)。在1500米武装奔袭后立即进行血乳酸监测(运动后1分钟内)。训练处方为:有氧课15节,力量课4节,室内专项技术课2节,间隙耐力训练课6节,每阶段第3天下午,第6天全天组织休息。第一阶段为环境适应阶段,采取低强度训练;第二、三阶段为强化阶段,训练强度逐步增加;第四阶段为恢复阶段,训练强度相应减少。

2.统计分析

使用SPSS统计软件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所有数据由“平均数±标准差”表示。并使用软件自带的配对T检测功能进行差异化分析,P<0.05表示差异明显,P P<0.01表示差异显著。

二、检测结果及分析研判

(一)血液携氧能力

血液中氧气的运输主要依靠血红蛋白。对血红蛋白进行检测,能如实反应人体血液携氧能力和机体营养状态。

经检测可知(如表1),高海拔训练1周后,血液较之前浓稠,Hb和Hct为应激性暂时变化。训练第2周,低氧刺激促红细胞生成素大量分泌,加速了Hb合成,同时,训练逐步进入适应期,战斗员脱水情况得到缓解,Hct下降。第3周训练强度进一步提高,骨髓造血能力持续提高导致血液中Hb绝对数量增多,另一方面,训练强度提高增强了机体细胞膜的通透性,更多Hb被释放入血液。训练进入第4周,该阶段,训练强度进行了下调,逐步进入恢复期,说明此时运动能量消耗减少,体内储能更多用于机体恢复和合成,因此,在Hct变化不大的情况下,Hb仍处于增长高位。

(二)戰斗员运动机能

研究证实,低氧分压条件下,细胞线粒体水平提高,从而提高骨骼肌工作效率,骨骼肌缓冲酸和乳酸耐受能力同时增强。训练实践表明(如表2),以1500米武装奔袭成绩为例。集训第1周,测试成绩较平原地区有所下降,但经过后期训练,成绩逐渐攀升,特别是经过第3周后,成绩增幅较平原地区提高十分显著(P<0.01)。

(三)运动后血乳酸

训练实践监测可知(如表3),高海拔训练第1周后检测,战斗员血乳酸指标急剧升高,说明在环境适应期,人体运动机能产生严重的应激反应;后期随着人体对环境和训练强度的适应,血乳酸指标逐步回落,但仍然高于平原地区水平。实践证明,通过高海拔训练,战斗员有氧运动能力逐步增强,从而提升了乳酸代谢和恢复能力,随着训练强度逐步提高,乳酸耐受能力进一步增强,运动中糖酵解功能能力得到巩固提高,训练成绩因此显著提升。

三、训练总结与建议

(一)加强科学指导抓训练,不断提高效益

建设“一流”军队,需要“一流”的科学指导。在今后的军队训练工作中,我们应当坚持和加强理论指导,强化定量分析意识,拓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手段方法,以数据为支撑,从而进一步提高训练工作的指导性和有效性。

(二)针对任务需求抓训练,从严把握节奏

随着我军使命任务的不断拓展,行动、任务的计划更为严密精准,攻击往往精确到“天”、“小时”,甚至“分秒”,这需要我们对任务计划有科学的预判和充分的准备,确保在攻击时人员处于最佳状态。此次集训验证,充分考虑高海拔驻训后训练效果的延迟效应和超量恢复原则,严把训练节奏,精确训练步骤,最终确保后期比武期间人员状态良好,成绩稳定

(三)着眼实战标准抓训练,确保战果

训练是作战的预演。战场环境远比训练场景险恶。我军潜在对战对手和未来战场遍及各种复杂环境,其中,高原山地是重要的战场环境之一。着眼未来战场的需要,在高海拔地区,可以依托院校和相关训练机构,模仿国家体育训练队相关做法,设置军队专项体能训练基地,以建制营轮训的模式,每半年适时组织3-4周高海拔体能专项训练,更有助于战斗员适应未来战场环境,储备体能基础和战场经验,确保有备而战,战之必胜。

参考文献

[1]  王瑞元,运动生理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2]  赵常红,高原训练的生理基础研究J,国外体育科学,1996(1):21-26

作者简介:何昊:男,1985年12月出生,汉族,训练参谋(中校军衔),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军事训练与指挥。

猜你喜欢
高海拔
论黄河沿岸高海拔循化红线辣椒疫病防治技术
在高海拔上处理大断面地下洞室塌方
高海拔地区公路勘测外业测量的几点经验
龙胜县高海拔林区造林树种选择研究
高海拔干旱山区果树建园技术
高海拔地区银杏露天优质高产壮苗培育模式试验
秦岭山区草莓春延后栽培技术
七峰龙潭 无关风月
高海拔地区变电工程造价水平分析
音频大地电磁法在高海拔地区工程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