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曳生姿的语文课

2020-10-21 21:29程德翠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0年12期
关键词:动静结合课堂语言

程德翠

摘  要:因为多年的实践,对于语文教学,我有了一些切身的体会:它不与呆板为伍,它不与单调为伴;它是与灵活相连,与多彩相随的。既然这样,我建议我们语文老师最好把自己当成一名设计师,要让语文课像模特那样闪亮登场,使人赏心悦目,获得强烈的审美愉悦。

关键词:摇曳生姿;过程设置;课堂语言;动静结合

语文是浪漫而形象的学科,它不同于数理化的理性。所以,语文老师完全可能使一堂语文课变得有声有色,跌宕多姿,妙趣横生。当然没有必要矫揉造作,哗众取宠。语文因为自身的特点,使它常以不同的面孔出现:一会儿是沉稳如智叟,一会天真如孩童,一会羞涩如村姑,一会豪放如壮士……正因为这样,太多的老师觉得语文课难上,怪就怪它难灵活,难驾御;但也正因为如此,太多的老师又喜欢上语文课,觉得它可塑性特强,更能体现老师的素质与能力。那语文课的生动可人之处又在哪里呢?

一、富于变幻的过程设置

根据教材的不同特点,我们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思路,力求拿出个人在处理教材和安排教学步骤上的最佳思路,不能老是采用同一或相仿的教学模式,千“篇”一面。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可以在导入语言上多下点功夫,让一堂课的序幕阶段就扣人心弦。切合教材实际,讲一个故事,介绍一副对联,欣赏一幅插图,唱一首歌,设置一个悬念,演示一个实验,朗诵一首诗词……如果每节课都是先介绍作家、作品,然后分析课文,最后完成作业,那不简直是对语文的一种糟蹋。一堂课就如一篇文章,你不能老是采用顺叙的方式,不妨也来一回插叙,倒叙,那就会更添引力了。在教学诗经《蒹葭》时,我没有遵循传统的教学过程,而是一开始就把事先录制好的《在水一方》这一首歌曲,放给学生听,再让他们跟着唱,大家的学习热情一下子被激发出来了。接着我们就一起分析、欣赏这一首诗,那种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就不言而喻了,与那种干瘪无味、收效甚微的枯燥说教相比就强多了。

二、极具魅力的课堂语言

一个成功的节目主持人能够得到观众的认可,关键还在于他的语言风格。而课堂上,教师的语言只有极具感染力和凝聚力,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绪,才能使课堂气氛活跃而不沉闷,才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授课内容上。所以,教师除了好学上进,注重积累,加强自己的语言功底外,还得注意语言表达的艺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尽量避免语言的重复、累赘,最好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最多的信息;上课时要见机行事,灵活调整自己的语言,尽量使自己的讲解声情并茂,产生强烈的感染力;教师的课堂语言要具有节奏感,要做到舒缓有致、抑扬顿挫,声音要清晰悦耳;教师的表情要自然,不能过于严肃,要营造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偶尔也可幽默、风趣一下,适时的讲个笑话,引出一个与课文有关的故事也未尝不可。讲语言的表达不确切会产生歧义、让人误解时,我就给学生讲了一个笑话:马戏团的一位俊俏的驯兽的姑娘让狮子用舌头取出了她嘴里的那块糖,博得全场观众喝彩。主持人问道:“哪位观众愿意上来尝试一下?”一位小伙子马上站起来说他愿意。他还以为是扮演那头狮子呢,美死他了!

三、多姿多彩的教学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它阐明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变革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特征。意味着长期以来传统的“灌输——训练”的教学方式将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由原来的喋喋不休的“讲师”,变为学习的组织者、激发者、引导者。学生也不再是被动接受、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知识容器,而应成为学习的主人。于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可结合实际的教材内容,灵活使用教学方式,以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对于诗词单元,可举行诗词朗诵比赛激发学生的兴趣;对于戏剧单元,可让学生自由组合进行表演;对于文言文单元,可让学生分小组背诵比赛;散文单元则进行词、句积累,美化充实自己的摘抄本,并定期评出优秀者。还可以有的放矢搞点趣味知识竞赛,“故事大王”角逐,趣味成语接龙,谜语猜猜猜,对对联……适当的教学方式,新奇的刺激是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针对不同篇目的各自特点,可布置不同的练习题:如什么续写呀,改写呀,联系生活实际谈感想呀,结合教材进行假设联想啊……因此,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造地运用新颖、灵活的教学方法,富于变幻的教学手段,使教学氛围变得轻松愉快。这样的语文课就会妙趣横生、无人不爱了。

还有,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更为显著。以前的语文课,都是老师讲,学生听;现在使用多媒体后,学生在视、听等各方面都受到刺激。这种新颖、多样而又富于变化的刺激,会使学生的注意、兴趣稳定而持久,自然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四、能静能动的课堂氛围

语文教学中的“动”是指讲解、朗读、讨论、操作,是有声的教学;“静”是指学生的默读、观察、思考、想象,是无声的世界。教学中的动,活跃课堂气氛,能使学生保持注意力;静则利于学生思维的深入。课堂不动则僵,无静则乱。动能表达体验,静能思考提炼,动静结合,相映成趣。动静交错中,课堂智慧便产生了,教学效率便提高了。动静结合的课堂才是完美和谐、光彩照人的课堂。大气磅礴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不能不激起大家豪情朗诵的欲望;凄切缠绵的《雨霖铃·寒蝉凄切》不能不让人产生的遐想万千;读《祭十二郎文》禁不住潸然流泪;读《少年中国说》让人热血沸腾。读而后想,思而后练,深入浅出,循序渐进,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有动有静,学习效果事半功倍,这样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其乐无穷。

语文的博大,赋予了它神秘;语文的灵动,赋予了它多姿;语文的浪漫,赋予了它多情;置身语文课堂,如临舞台,如在剧中,让人时而欢喜时而忧。一堂优秀的语文课,它就仿佛烟雾迷茫中婀娜多姿的仙女,或明或暗,亦真亦幻,總让人如痴如醉。

参考文献:

[1]凌龙华.何谓课堂[J].江苏教育研究,2004(09).

[2]刘晓平.什么的语文[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8(10).

猜你喜欢
动静结合课堂语言
Herbert钉结合“动静结合”锻炼治疗单纯桡骨小头骨折疗效分析
语言艺术对小学数学教师的要求
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课堂语言
试论体育教学中语言的巧妙运用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
动静结合构建高效数学课堂研究
新视野下数学课堂教师语言艺术浅谈
例谈“动静结合”在解题中的应用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动静适时转换的运用
让课堂张弛有度,奏响语文课堂的和谐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