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探索

2020-10-21 21:29冉燕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0年12期

冉燕

摘  要: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近年来的实践与探索进行了总结:一是指导预习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二是扫清阅读障碍,提高词语运用能力;三是抓住关键词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四是创设想象点,丰富课文内涵。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围绕新课程标准提出的阅读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本文结合中年级小学语文教学实际,围绕新课程标准对中年级阅读教学提出的具体要求,从教材编排意图、单元教学重点等实际情况出发,对于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提出几点看法。

一、指导预习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把重点放在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要以阅读教学为载体,推动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以提高阅读教学效果。但是有些教师常常忽视预习环节,如大多数时候利用口头方式布置预习任务,教师指导方法简单,学生完成预习的任务也是千篇一律。对于中年级的学生来讲,他们已经积累了在课内独立预习的经验。为了提高课外预习的质量,教师在布置预习任务时,应该摸清学情,弄清学生的“认知水平”,在此基础上设计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预习单,一条一条布置具体的预习任务。由于是从具体的学情出发罗列任务,因此处在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发展水平自主选择完成。由于预习单具体而详细,因此实现了有效的预习指导,使学生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应该预习什么内容以及具体怎么预习。如在教授《荷花》时,有的教师设计了这样的预习单:1.大声朗读课文,反复读几遍,圈画出自己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读一读,要读正确、读通顺。2.用铅笔标出自然段。3.初步了解每一段的段意,整体把握课文大意。4.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做以下思考题:“我”怎么会忘记自己是在看荷花呢?为什么说这一池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画”?5.把自己没有读懂的词句用波浪线画出来。

二、扫清阅读障碍,提高词语运用能力

(一)归类学习,扫清阅读障碍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根据学生识字量少的情况,为了帮助他们理解课文内容,我们首先要帮助他们扫清阅读障碍,即学习生字与新词。有的教师只是把生字词一一罗列出来,虽然学生对字的音、形、义有了详细的了解,但是由于是孤立地学字记词,因此常常无法留下深刻的印象。如在教授《荷花》时,师生把新词进行了分类:词语中两个字的偏旁相同可以归为一类,像莲蓬、荷花、蜻蜓、仿佛、挨挨挤挤等;那些利用熟字加生字出现的新词归为一类,像衣裳、饱胀、翩翩起舞、舞蹈,在分类时要让学生养成给生字加着重号的习惯。归类教学识词时学生印象更加深刻。

(二)合理运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在学习词语时,摒弃了传统的看拼音写词语的教学方式,而是通过读写结合的方式,一方面检查了学生是否记住了词语的“形”,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运用词语的能力。为此,有的教师设计了多种形式的检查,如听意思,把词语写下来;听词语并写出同义词(反义词、同音词);教师读一组具有内在联系的词,学生写出一组词。有的教师还把生字、新词比较集中的段落拿出来,让学生看拼音填空;或者根据生字、新词创设新的情境,让学生在新的情境中看拼音写字词,以检查学生得“言”后是否得“意”。多样的检查形式,既完成了对音、形方面的掌握情况,还提高了学生运用词语的能力,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抓住关键词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在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中段阅读教学提出了“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这样一个要求。但是中年级学生解读关键词的经验受到知识积累与认知水平的局限,因此需要教师给予必要的引导与支持。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课堂上教师常常为学生制造“探究点”,即在学生求知与教学内容之间制造一种不平衡,让孩子们感觉到、看到、触摸到“未知”并产生认知冲突,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质疑探究。如《荷花》这篇课文中“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中的“冒”字用得巧妙,为了让学生体会“冒”字在表情达意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我们要鼓励学生重点朗读词句,从整体上感知,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自主探究“冒”字的妙用:“冒”字能换成“长”“钻”“穿”“伸”“顶”吗?请换一换,再用心读一读,看看有什么不同。小朋友们也可以联系前面的描写,找出让你感觉到荷花真的是“冒”出来的词句。学生们很快就发现使劲地、急切地、迫不及待地、争先恐后地、生机勃勃地等都让人感到荷花是“冒”出来的,这种做法有效提升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四、创设想象点,丰富课文内涵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绝不是单纯进行阅读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而是要以阅读课堂为载体,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想象力处在发展过程中,不同年龄段想象力具有不同的特点,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学生所处的不同年龄段进行想象力的培养。

如在教授《荷花》这篇课文时,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我们要求学生体会荷花的千姿百态与清新美丽,并用信息技术手段在大屏幕上播放动态视频,还配上了轻柔的音乐作为背景。视频中的荷花形态各异、色彩艳丽,孩子们一个个看得如痴如醉,并开始浮想联翩。此时教师就可以趁机进行想象训练:“孩子们,请你乘上想象的翅膀。把自己想象成荷花池中的一朵荷花。你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又会想到什么呢?”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调动思维,用诗一样的语言进行描述:“我听到了蝉儿‘知了,知了美妙的歌声……”以文本为载体又超越文本,学生们入情入境、充分地想象,不但豐富了文本的内涵,还拓展了思维的空间,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促进了他们富有个性地发展。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根据不同年龄段的阅读目标,教师要对学生提出不同的阅读要求。也就是说既不能拔高也不能过于肤浅,要把握好阅读教学的尺度,明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唯有如此才能使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取得实效。本文对近年来实践与探索的经验进行了总结,希望为相关教育实践带来有益的启示。

参考文献:

[1]王梅娟.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探索[J].学周刊,2017(11):147-148.

[2]鲍桂华.提高小学语文初读教学有效性的实践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4(13):112.